《甲申天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申天变-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可是八十万人口,走到哪里都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说不准让乾坤倒转江河逆流的壮举就要完成了。

    “扬州父老如此信赖我李四,如此信赖赴死军,纵是火海刀山亦能如履平川……”也不知道李四说的是心计之言还是真心之语,反正谁听了都会热血陡沸:“扬州一战,摧折我精锐甚多。若是再叫我选择,赴死军还会毫不迟疑的增援扬州,为我同胞计,赴死军虽九死而不悔!”

    九死不悔!

    下面的将士和百姓已是沸腾,高呼的声浪都能盖过天去。

    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即使是有重新再来的机会,赴死军依旧选择飞援扬州,无论死过多少回,这个信念都不会改变。

    有人愿意为自己九死而不悔,有一支天下至强至钢的无敌虎贲愿意为了自己去死无数次,这样的军队才是自己的。

    不属于朝廷,不属于任何一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赴死军是老百姓的子弟兵。

    老百姓若有所需,赴死之军愿意随时赴死……

    赴死军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个庄严神圣的誓言。

    这已经足够了。

    在万众欢腾是鼎沸之中,一须发皓白的老者在儿孙搀扶之下颤颤巍巍的走了过来。

    来在李四面前,老人挣脱儿孙之手,如同栽倒一般“噗通”跪在李四脚下……

    “老人家,李四可受不起如此大礼。”李四赶紧搀扶,奈何那老人固执的很,就是不肯起身,直到规规矩矩的以头抢地磕了一个头,这才说道:“这一拜,非是拜你忠诚伯,乃是拜我赴死军将士,正是因为万千血诚之士,才有我扬州百万的活路一条。”

    说罢,老人又是五体投地再次跪拜:“这一拜,乃才拜我同胞兄弟,正是因为天下同种同源的万千子弟冒死增援,才得以打开扬州铁桶合围……”

    平日里,哪受过老百姓如此真心实意的大礼,一众赶来增援的各路人等陡然间感觉到自己肩头的责任是何等的沉重。这已经不是什么侠义不侠义的事情,而是炎黄子孙骨子里奔流了千年的自我认同和天然亲近。

    就是死,也值了。

    老人三拜:“这最后一拜,是拜我中华气运,虽几度颠簸终究是丝缕不绝,只要全天下的同胞齐心合力,无敌可挡,无事不成。”

    老人从怀中取出一块石头,万分郑重的交给李四:“此玉名唤六十四万种,又名扬州血。当年宋家大将李庭芝大战蒙元,终身殉扬州,其忠义之血浸润身下之石,终成此玉。我家祖辈流传视为传家之宝。”

    “此扬州血乃是忠义之士魂魄所栖,内有六十四斑纹路,虽历数百年而不衰。”老人道:“今再逢天下忠义血诚之士,以此扬州血赠之,望将军勿忘扬州所蒙之苦难,一力杀敌,再次打过长江,再次回我扬州故土……”

    玉石一物,与旁不同,内每有一条活纹就称为一万种,有两条就是两万种,这才是有“千种玛瑙万种玉”的说法。在珍宝当中,有十六条纹路的十六万种玉石已经算是罕见的极品。这块玉石通体鲜红,如血一般艳的直扎人眼,又有如此的传说,当真是价值万金。

    “扬州六十四万生灵期盼赴死军早日打回呐!”

    在当时的人口统计仿佛中,十几岁以下的孩子是不计算在内的,这块宝玉名六十四万种,暗和了六十万扬州百姓的心愿……

    六十四万人,六十四万种。

    同是抵抗外族,同是为了扬州,时隔百年,忠义血诚再现。

    此情此景,莫非天意?

    李四举起这块殷红如血的石头,大声高叫:“赴死军上下,今盟誓言,终有一日,必打过长江,收我扬州,复我故土,打回老家去!“

    赴死军将士多是北人,辗转千里来到淮扬,无时无刻不在盼着回到家乡,终于呼喊出存留胸中甚久的心愿:“打回老家去!”

第一波() 
第133章风潮第一波

    “这就是吴楚王气?这就是虎踞龙盘?嘿嘿。一般的很呐。”老神棍魏无牙看着南京城巍峨高耸的城墙,呲着牙花子给这世界上最坚固也最广阔的城墙下了评语:“不管是什么世道,都不能指望防守,真要想做点大事情,就得不停的进攻、进攻、再进攻。咱们的忠诚……就是我的东家,一直是最讲究进攻的,嗨,说这个你们也闹不明白,我的货都运过来没有?”

    “魏爷,您的货小号半点也不敢耽搁,前期已经运过来三百,估摸着今天晚点的时候还有三百过来。这几天城门是辰开申闭,要是过来的晚了,恐怕要等到明天才能到。”福瑞隆是潘家是浙商中的龙头,为了照顾魏无牙这个“大客商”,选出的伙计都是最精干最利索的,这位魏爷台有什么吩咐,不带打哏儿的立刻办到。

    “明天也行,我不着急。”老神棍晃着那柄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的破折扇,慢慢腾腾在城里晃悠。

    扬州一战,天下震动。赴死军力敌满清大军,市井坊间早就传的有如鼎油之沸。就是连街头要饭的乞丐都知道赴死军是民族砥柱国家干城,潘老当家是什么眼光?还能看不出来赴死军即将一飞冲天?

    作为浙商领袖人物的潘慎行都亲上淮扬助战了,早就把南京城内的十三家各色分号嘱咐的妥妥当当。

    能在南京城独当一面的掌柜,那眼光也非等闲,早就听说了忠诚伯已率领几十万扬州百姓渡江南下,连离开镇江的消息都传了过来。后面有多少种可能就是有脚底板想想也能知道个大概,他们要是再不明白应该怎么做,别说是做福瑞隆的分号掌柜,就是做个端茶倒水的小厮也嫌太笨拙迟钝了。

    作为忠诚伯的“首席智囊”,作为赴死军的“军师谋主”,自从知道仪真这个大中转站将要放弃之后,以后局势的发展就已经了然于胸,忠诚伯的战略他还能不知道?

    要说对大明最没有忠义也最不留恋这个王朝的,非老神棍魏无牙莫属。

    社稷易主王朝更替本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眼看着老朱家的江山已经风雨飘摇的只剩下江南半壁,魏无牙是真的一点儿都不心疼,心底下反而生出乱世已至英雄将出的豪迈。

    世道要不乱,如我老魏这样的大人才怎么能显现得出来?

    我老魏颠沛流离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别看我老魏是这么个德行,其实俺这胸中也有兵戈百万韬略三千,出将入相凌烟阁上,本寻常事耳。只不过没有机会罢了。

    作为扬州大战后勤枢纽的仪真,战略位置之重要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忽然之间就得到周文远毁城驱民的消息,老神棍立刻就明白了。扬州一战已然底定,赴死军的大战略方向很快就要转移。

    扬州大战本就闹的天下皆知世人瞩目,这一战的影响虽是举足轻重,其实也不过是为进一步的战略方针铺路而已。

    于百万闯军中甘冒奇险,带着太子辗转千里,图的不就是这个么?

    老神棍敏锐的感觉到时局即将大变,在仪真的周文远准备整体撤离的时候,一面立刻这手准备,一面派人飞马基本和忠诚伯联络。

    果然不愧首席军师的名头,魏无牙的行动方案居然得到了李四的认可,并且大加赞赏。

    “哈哈,有时候神棍也比神仙看的远哩。”一想到自己的眼光终于能有一回走到了李四的前头,魏无牙就激动的难以自制,立刻展开行动。

    “忠诚伯呀忠诚伯,要说大势把握如掌上观纹,你比我老魏要强一点点。要说这背后算计打闷棍下迷药的下九流手段,你还是不如我的。”老神棍在魁光阁的雅阁子里“滋儿滋儿”的喝着小酒儿,不时往嘴里丢一颗五香豆,心中感慨万千,甚至有些激动,做大事前的那种特有的亢奋……

    “虚飘飘旌旗五色煌,扑咚咚金鼓振八荒,为首之将头戴凤翅盔,身披黄金麒麟甲,胯下青骢赶云驹,掌中擎着五股托天烈焰叉。却是哪般的猛将有如此威风?却是谁家的忠臣有如此的血诚……”类似于魁光阁这种稍微上点档次的酒家,总是有人说书卖唱的赶场。这个时候,台面子上就是在唱本地的白曲,一把胡琴一把琵琶,两人边弹边唱,南京方言中夹杂些市井俚曲,并且在弹唱过程中多和下面的听众互动,很是热闹。

    “是忠诚伯到了。”下面的酒客立刻大呼。

    台上的唱倌儿手按琴弦,继续念白:“诸位猜的不错,正是我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忠诚伯李四李大将军……”

    《明英烈》《精忠说岳》等话本早唱几百年了,如今扬州大战世人瞩目,唱曲儿的先生们也纷纷顺应潮流,几天的功夫就改出一幕《忠诚伯千里援淮》的新剧目出来。

    这个剧目一出,立刻引的人们如醉如痴,打赏不断。唱一段忠诚伯战扬州的小段儿,能收到以前三五天都收不到的铜钱。

    大明朝衰微到了今日的地步,处处落败地地投降,难得有李四这么个横空而出的大英雄,做的又是气壮山河的义举,自然是唱的精彩听的入迷。

    大伙儿最爱听的就是李四和多铎大战三百回合的精彩部分,这卖曲的倌人也爱说这个段子,立刻琵琶一下开始道板:“两军阵前勒战鼓,三军呐喊展神威,李大将军真心要将乾坤定,实意欲把江山补……直杀的那多铎心胆俱裂,落荒而逃。旌旗展处,赴死军健儿人如猛虎马赛游龙,直杀得鞑子兵愁云漫漫惨雾凄凄,哭爹喊娘退出三百里……”

    “杀的好,解气。”

    “今天这一回书实实的是解了胸中气闷。先生的润口茶水我请了。”

    卖曲的倌人笑呵呵的谢赏,下面的魏无牙几乎笑掉大牙:“原来李四还是大明朝金梁玉柱般的人物,还大战三百回合,真真的是小民之言……”

    不管怎么样,天子脚下的小民都把李四当成了不世出的大英雄,这民心民望是实打实的争取过来了,以后怎么做就看手腕和实力了。

    魁光阁的斜对面,就是汉王府,朱家太祖称帝之前建造的。这些年连把守的兵丁都没有了,门口都是做小买卖求生计的百姓。还有几个叫花子在门斗旁边的阴凉里打瞌睡……

    一顶青色小轿在汉王府门口住了,轿子下来一个中年文士,正四下张望,象是在寻找什么人。

    “魏爷台,您等的客人到了,咱要不要去迎迎?”福瑞隆的伙计小声说道。

    “迎什么迎,我又不是来求他的,你们把他带进来见我。”老神棍深知谈判的要领就是看谁手里的筹码多,一点儿也不着急。

    福瑞隆的伙计赶紧小步奔出,对那中年文士说了几句什么,那文士就跟着进到魏无牙的雅阁。

    文士穿件子士人大袖无领的常衫,露出里头雪白的护领子。颌下黑须梳理的整整齐齐,面色嫩白,一望而知就是个养尊处优的富贵人士。

    “李彬。”

    “魏无牙。”

    双方简单明了的互通了姓名,身边伺候着的福瑞隆伙计知道二人要谈大事,赶紧出去。

    李彬看着一脸黝黑样貌猥琐的魏无牙,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遍。

    “怎么?李大人怕我是西贝货?”魏无牙轻松的调笑道。

    “哪里哪里,”李彬打个哈哈儿:“虽不曾见过魏大人,门口那几个卫士的腾腾杀气还是掩不住的,除了赴死军哪里还有如此雄壮之士?”

    赴死军战士身上的那股子血勇剽悍之气就如一柄锥子,虽处囊中也难掩其锋芒,这种百战余生的杀气可不什么人随随便便就就能装出来的。

    再者说来,浙江潘家在京城的产业不小,不敢在这种天大的事情上开玩笑。就算潘家脑袋里头灌了糨糊,潞王脑袋里总不会有糨糊吧?

    浙商居中穿针引线,一力促成赴死军和南京内部官员的这次会面,谁不知道里头还牵扯到太子和潞王的利益?

    现在江、宁的东林党人被马、阮打击的抬不起头来,局面又是这么的凶险。还能指望谁?

    唯一可以指望的上的也就是兴善寺的那个大明正统了吧。

    可全天下谁不知道太子的底气和底牌就是赴死军,离开了赴死军,弘光能把太子等人软禁一辈子。

    时下民情汹涌风评如潮,在宁的东林人也察觉出大变在即,暗中又有两浙的潞王推波助澜,和赴死军的“特使”魏无牙一拍即合。

    马、阮当道的局面也该改改了,大明正统也该统一统了吧。

    身在高位的大人物们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面,若是出来些小鱼小虾的角色赴死军肯定也看不上,于是就集体把李彬推举出来。

    李彬李大人。正根子的仕举出身,官局正四品的佥都御史,职位刚好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