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申天变-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叉子兵勇猛的决死拼杀不同,火铳兵需要的是纪律的约束和秩序的保持。

    在这个冷热兵器交替时代,冷兵器依旧牢牢的占据着主导地位,近代化的军事概念还没有人能够理解,更加的不要提起这种完全依靠秩序和纪律维持战斗力的近代军队模式。

    短短几天功夫,民夫新兵怎么会转变成为近代化的军队?李四已经没有时间去深究,而是把日雪血旗往南展开,示意火铳营不要和清军纠缠,而是保持住继续往南进展。

    这个时候的火铳营只是具备了最基本的东西,还不能摆脱附庸的地位。因为火铳的击发速度和民夫手法上的生疏等问题,火铳的击发速度不快。所以他们只能和敌人保持接触战,却无法面对靠近自身的近战,只能依靠骑马步兵的冲杀和赴死军叉子兵的贴身肉搏来摆脱这种尴尬局面。

    仅仅是这样的一个经验,也是火铳兵们付出了血的代价才得来的。

    和绝大多数火铳兵一样,何钧力也是民夫出身。

    大战之初,火铳兵被安排到相对轻松的右翼,又有马步营来回策应,是整个战场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

    即便是这样,头一回面对血淋淋的生死搏杀也不是这些民夫所能够面对的。

    站直了身子击发火铳,说起来轻松简单,真上了血肉横飞的战场才知道其中的艰苦和残酷。

    面对哇哇怪叫这冲上来的清军,何钧力当时就吓的尿了。

    和他一样,大部分前些天还是民夫的火铳兵都不敢面对这样残酷的战斗,即使是勉强放出几枪也效果不大,要不是马步营不顾一切的来回驰援,火铳兵早不知道被打散多少回了。

    还好火铳兵中有几个骨干是赴死军的老兵,正是这些人强力约束着,火铳兵即使是面无人色,依旧没有完全崩溃。

    由于不能使火铳的击发保持连续性和集团性,清兵几次冲杀到近前,连马步营都照顾不过的时候,作为忠诚伯亲卫的孩儿兵一下子就蹿了过来。

    这些孩儿兵一个个简直就是争抢着上来送死,争先恐后的投掷出铁黄瓜之后,胸前倒挂着铁冬瓜就扑了上去,专门找人多的地方钻。

    随即就是一声声巨大的爆裂,孩儿兵以自杀式攻击和敌人玉石俱焚。

    钻进敌群中的孩儿兵,每一个都能换得十几倍的战果。

    但是这些半大的孩子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回来,统统被炸成了碎肉。

    和哥哥一样,何钧力也是个箍桶匠,靠手艺吃饭的匠人哪里见过这个?

    同归于尽的这一幕极具震撼效果,让每一个成年人都热血沸腾。

    孩子们都填上去了,大人还怕什么?

    都打成这个样子了,退一步也是死,总不能让孩子们用生命来保护大人吧。

    “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端枪,射!”到了这个时候,大伙儿反而不怕了。何钧力的兄长眼角都挂着泪珠子呢,大声呼喊着和站立成一排的火铳兵开枪射击。

    随着密集的火铳击发声,那些战斗力颇为不俗的鞑子兵立刻就被放翻一片。

    大伙也就明白了,手里的家伙不是烧火棍,同样是吃人血夺人命的大杀器。

    “再放……”还不等话音落下,哥哥已经被利箭射穿颈项。

    何钧力立刻上前,夺过兄长手中的火铳继续指挥:“后排前进,开枪!”

    如此轮番几次之后,何钧力也摸到了其中的门道。

    其实用火铳杀敌和箍桶是一个道理,急躁不得,只要架好了大框,就要一块一块的按部就班的来就行,关键是不能乱了手脚。

    接连几次排放,都取得巨大战果,火铳兵开始压着鞑子打,素来被视为救命力量的马步营反而成了小跟班,只负责清理残余敌人。

    “我是在箍桶,不是在打仗。”潜意识里还把指挥排枪当成一种手艺的何钧力很快进入状态,就好像是在家里鼓捣那些弧度不一的木板一样,按部就班的发出一道道口令。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血火得才能够得到淬炼。

    已经领会火铳精髓的民夫们虽然依旧有巨大伤亡,但每倒下一个立刻就有后面的上来,端起火铳继续射击。

    其实很简单,只要按照何钧力的口令去做就可以,已经没有人能够再近到身前。

    当火铳营行进到战场正面的时候,无论是大伙的心理素质还是何钧力的个人指挥,已经渐渐稳定下来。

    只要保持这种秩序和击发速度,鞑子就很难近身。只要放倒了敌人,自然有马步营收拾残局和策应整个队伍。

    “火铳就是火铳,”尽管马步营不算是真正的骑兵,可路丙寅和他的手下从来就把自己当成真正的骑兵,比那些步卒可更金贵一些的。现在见识了火铳营的杀敌效果之后,老路甚至想着要不要换成火铳营的营官过过瘾。

    “他娘的我就不是那块料,”老路也有自知之明,真要是让自己接手火铳营,带着这些火铳兵稍微前冲多了那么几步,整个队伍立刻就散了。

    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的本分事情吧。

    接到李四的命令之后,火铳兵在马步营的掩护下,迅速调转前进方向,在混乱的大战场上做个九十度的大转身。以火铳开路,在双方犬牙交错的混战中打开一条血胡同。

    僵持不下的混战当中,忽然有几百杆火铳的生力军杀了进来,脆弱的攻守平衡立刻就被打破。

    在何钧力不紧不慢的的口令声中,火铳营以微小代价横穿一个又一个阵地,迅速增援庚字营。

    在火铳营趟过之后,各个阵地立刻取得优势和主动,纷纷发起反击。

    一个赴死军的老兵早把叉子捅进敌人胸膛,奋力抵着鞑子的身子前进,疯狂的大喊着:“鞑子去死,赴死军才是天下第一,老子才是最能打的……”

    “想打败我们,做你娘的春秋大梦去吧。”老兵踏着敌人的尸体拔出叉子,对着正在后退的清军大吼:“叫多铎过来,老子要亲手捅死他个王八操的……”

    日头渐渐没入地平线,赴死军战士踏着满地尸体追赶,清兵已经接到全线撤退脱离接触的命令,正尽力掩护主力从容脱离战斗。

    “我日你个祖宗,有种的别跑,再来。”

    对于渐渐聚集起来的清兵,李四也及时的命令赴死军返回。

    敌人只是进展不利的有秩序撤退,而不是仓皇的溃败,还远远不到乘胜追击的时候。

    西边已经看不到日头,只有一抹红云绚烂如血。天色渐渐昏暗,一直在耳边回响的呐喊厮杀之声已经逐渐远去。微风拂过,在带来一丝清凉爽意的同时,也让浓重的血腥弥漫开来。

    阵亡者相藉,横尸遍野。

    尤其是在拒兵壕附近,无数赴死军的尸体层层叠叠,以扭曲到诡异的姿势呈现在众人面前。许多战士至死还保持着战斗的姿态,手里还抠着敌人的眼珠,嘴里还有撕咬下来的半片耳朵……

    今日一战,最为惨烈,敌我双方都使出了全力、赴死军各营各队都损失巨大,有几个营已经遭受重创,减员数量让人心悸,活着的也是背创良多一身是血,观之无不触目惊心。

    一面面认军旗依旧高高飘扬,战斗至今,赴死军还没有取消任何一个建制,骨架依旧。

    赴死军的血气还在,胆气更雄。

    激战数日之后,赴死军终于挺住了最为惨烈血腥的一天,身后的水陆生命线依旧保持畅通无阻。

    已经疲惫不堪的战士们纷纷走上前来,从尸体堆中找出自己的战友……

    空气中带着一丝燥热和血腥,无数慷慨男儿热血好汉把他们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扬州。

    “但愿日月常照苍天,莫忘同胞鲜血满地。”李四把一面面日月血旗覆盖在阵亡的将士身上,心中悲痛难以言表,唯有肃穆的跪倒以头触地:“万千弟兄化为雄鬼,英灵附于我战旗之上,亲眼看着我等未死之人走完你们未曾走完的路程,总有一天,终于会有那么一天,我会让你们看到咱们所走的是怎样的一条道路……”

    身后无数战士手持铁叉单膝跪送战友,苍凉悲壮之情无以附加。

    李四起身,迎风展开一面日月血旗,就那么背对赴死军的万千将士,高声呼喊:“日月长存不落,同胞鲜血满地。不斩尽外敌,绝不封刀。”

    “去死!”

    无数雄壮豪迈的声音齐齐呼喊,如闷雷一般滚过空空旷旷的疆场。

    赴死军之后,无数赶来增援的人们看到如此情形,心潮为之澎湃,胸中热血早已鼎沸,跟随着赴死军的呐喊大声呼号:“去死!”

    “去死。”

    刚刚赶上来的唐王和他身边的绿林豪杰一个个如同癫狂,纷纷快步上前,加入赴死军的队伍跟着大喊。

    沿着运河撤离的万千百姓最知道这一战的惨烈,也最牵挂赴死军。因为这些远道而来的汉子们正用生命来保护他们,为了让他们活下去,无数壮士化为雄鬼,无数血肉之躯成为一缕英魂。

    “小老儿这一辈子没有白活,终于见识到了真正的英雄。”须发皓白的老者早已跪倒在地,遥拜赴死军:“但只要我这一族还有一男一子,绝不断了赴死军的香火血食。”

    万万千千正在撤离的百姓也都停下脚步,齐齐拜谢赴死军的活命之恩。

    “今日壮士等全我之家,他日若有驱使,断不敢辞。”

    “神仙佛爷保佑不了我们,只有赴死军才能保佑我等,还信什么狗屁的仙佛?赴死军就是在世的救星……”

    在十万大军围城之际,放眼天下,哪个敢援?唯有赴死一军。

    大道理人们知道的不多,可眼前的这一切都是真真切切,老百姓们都看着呢,还能不知道应该向着谁?

    老百姓的心思也单纯,也热切,谁在空口说白话,谁在实打实的硬拼,百姓心中已有定数。

    “老子送了娃娃婆姨过江,就回来和赴死军的弟兄们并肩战斗。”

    “去他娘的吧,老子反正是光棍儿一条,吃了上顿儿没有下顿儿,早死晚死还不是一个样?老子不走了,和赴死军的弟兄们作伴儿打鞑子。”

    ……

    运河边上一宫装少女双眼之中已满是水光,情不自禁的喃喃念叨:“有如此雄兵,有如此壮士,何愁鞑子不灭?收拾我大明河山,完成大行皇帝遗愿只在旦夕之间。父皇你看到了么?这才是我大明第一强兵……”

    “殿下,潮气已重,回船去吧。”身边的侍卫小声说道:“若是殿下有心召见忠诚伯,可唤他前来。”

    “忠诚伯已是赴死军之魂,已成我大明强兵之胆,如此杀伐之地,又岂能传唤召见?”长平公主朱媺娖说道:“扬州之战干系重大,从今日始,不容以任何理由干扰忠诚伯,我等当尽心竭力协助赴死军撤离百姓,除此之外,就是天塌下来也不必理会。”

    赴死军这么和鞑子硬碰硬的以死相拼,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保全扬州百姓?还不是为了扬州几十万生灵能够尽快撤离?

    扬州百姓一日不撤离干净,这场空前惨烈的大战就一日不能停止,每多消磨一日,太子手上的筹码就减少一分。若是能够让赴死军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太子将取得压倒性的人望和声名,到那个时候,一切的一切就只剩下水到渠成的一个偶然了。

    “我早就在想了,咱们大明朝治世垂三百年,怎么能让鞑子欺负的抬不起头来?煌煌大明总要出一个半个的英雄吧?”唐王说道:“这不就真出了惊天动地的大英雄了么,只要有赴死军在这里摆着,鞑子回老家喝风也是早晚的事儿。”

    “嗯,有赴死军的这样的英雄,不要说打的鞑子回老家,就是让乾坤逆转江河倒流也不难。”

    和唐王一样,这些江湖豪杰也是一个脾胃,说起话来也是无所顾忌。

    很快,战场斥候来报:“清军正大举撤退。”

    “退了?哈哈,”唐王和放肆的仰天大笑:“我怎么说来着?鞑子就是不行,这是被咱们给打怕了,正准备卷铺盖滚蛋呢,哈哈。”

    清军虽然也遭受同样的重创,可并没有受到决定性的打击,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撤退?

    消息很快就得到证实,清军确实是在大规模撤军,在天色擦黑的时候,已经能够用肉眼看到对方正以严整的防范姿态撤离。

    “鞑子是又要攻城了。”李四很快就明白这其中的关键,可还是想不通多铎为什么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大军从西往南,再从南往西,这一来一去的功夫需要多少调度的功夫?就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战略转移,没有两天的功夫根本连架势都拉不足。

    放弃野战优势而再次选择攻坚,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