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申天变-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还远没有到要另立山头的地步,可谁也不会傻到真的去效忠南京那个混账朝廷。

    “不行。”扬州血火在后世人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一个天大噩梦,最重要的是清兵借助屠杀打断了抵抗力量的脊梁和胆气,李四必须把这个噩梦撕开,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甚至可以说赴死军的建立就是为了这一战。

    如果在这个时候逃避进深山发展壮大,李四宁愿把自己辛苦缔造起来的赴死军亲手送上扬州这个血肉磨房。

    这可是关系到以后几百年的民族气运,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安乐福祉,由不得李四闪避。不要说潜心发展三年,就是三天也等不得了。

    “既然忠诚伯执意要以赴死军作此惊天豪赌,不如把所有力量撤到江南……”

    “沿江布置防御?划江而立?”

    “正是,以忠诚伯的威望和眼光,又有大明正统的大义所在,不难……成就一番伟业,至不济也是割据一方。”

    周文远已经说的很直白很大逆不道了,这么说摆明了就是为李四和赴死军做打算。

    “扬州,必须是扬州,别的就不要再说了。”

    “就算是忠诚伯有成竹在胸,能够力挽狂澜,就算打的下扬州也守不住的。”

    “哈哈,”这个精明的周文远终究是有他的缺陷,那就历史的局限性和对天下大势的精准把握。

    老子要没有三分三,敢豪赌扬州?再者说了,老子要打扬州不假,什么时候说过要守扬州了?要说眼光,老子要是认了第二,就没有人敢认第一。

    “哈哈,赴死军为我一手缔造,若没有十足的把握,怎能孤注一掷?不说这个了,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做你的仪真知州吧。”

    “既然忠诚伯已有万全准备,我也就不多言。”周文远也是报以一笑:“小小仪真如何能与忠诚伯胸中天下相提并论?文远不才,效仿忠诚伯打一派,拉一派的手段足矣。只要以雷霆手段把仪真的豪门大户清洗干净,然后树立一批新的士绅出来,局面就如铁打一般。”

    “哈哈,你学的真快。”李四大笑着:“需要我留给你多少人马?两千够不够?”

    “一千足矣,”周文远伸出食指微笑道:“赴死军精锐战兵还是留给忠诚伯做大用场吧,我只要一千新附军足以定仪真铁局。”

    当这个貌似斯文的读书人只要一千新附军的时候,李四已经预料到他在仪真的作为,想想这个面色白皙的秀才骨子的阴狠,也有点毛骨悚然:“行,此间事了,我带你去看场好戏,顺便让你挑出一些好兵。”

    仪真城头。

    艳阳高照,朝霞漫天,远望莽野苍茫近看一江如碧,雨后的一切都显得清新爽意,此情此景,最是邀三五至友,携美酒醇酿,或赏荷垂钓或诗酒往还,才是最惬。

    而城头一片破败狼藉把这绝妙的自然情趣破坏的不剩分毫。

    左右两个角楼只剩下半个,门楣上还插着几枝羽箭。残砖断椽四下散落,几无落足之地,城墙外沿尤其是垛口处,可以清晰的看到火炮轰击之后遗留下来的坑坑洼洼。砌石缝隙之中满是黑褐色的残血,有的还在顺着低洼处缓缓外溢,再也分不清是属于赴死军将士还是属于满洲兵丁。

    城墙下的护城河中,无数被浸泡的有些肿胀的尸体正浮浮沉沉,夫子门正小心翼翼的把属于己方将士的尸身捞取出来,用白布包裹,整整齐齐的码放在岸边。

    城门处一株惨白的招魂幡随风招展,似在呼唤萦绕在周遭的不散英灵。

    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伤感莫名,唯有城头那杆日月血旗呼啦啦的猎猎而动,让人大生血脉贲张的豪迈。

    日月血旗之下,俘虏们一个挨着一个的紧紧跪成一排。

    身穿土黄色军装的赴死军战士手脚熟练的解开绳索,拉出一名俘虏,双手使劲拽住发辫,旁边的战士早已手起刀落……

    颈中鲜血喷涌而出,飞溅起有一檐高低。最外的战士已是泪流满面,手持人头对着城外的天空声嘶力竭的高喊:“战死的弟兄,给你们上供了……”

    攥住发辫呼呼抡几个圈子,把淋漓而下的鲜血甩的到处都是,发力把人头掷出城外,一脚把无头死尸踹下城池,然后就听到重物落水之声。

    “该我了,该我了。”后面的叉子兵亟不可待的上前,拽出一名俘虏:“我那个小旗战死三个弟兄,我要拿三个贡品,少一个也不行……”

    很快就有三个俘虏被拽了出来,然后就又是手起刀落,三股血泉依次喷溅,手上挽着三条发辫的战士跪在城头,对着天空哭泣起来:“旗正大哥还有两位旗副兄弟,要不是掩护俺,你们也不会死在鞑子的刀下,兄弟我没本事,只能分到仨贡品……俺知道这么点贡品不够你们塞牙缝儿的,可弟兄们都说了,扬州有二十万贡品,忠诚伯很快要带着咱们去取,你们等着吧,也就不两天儿的功夫。到时候还望三位哥哥英灵不散,看着兄弟我杀他个血海尸山,再有了贡品兄弟我不拿去换功劳簿子上的那一笔了,单给三位哥哥上供使……”

    平日里穷凶极恶杀人不带眨巴眼睛的满洲精锐,已经成了一个个待宰的羔羊,面对屠刀的时候,和他们蔑视的汉人也是一个模样,心如死灰的引颈待屠。

    一个又一个俘虏被赴死军战士拖出,然后斩杀……

    战场上的厮杀无论如何惨烈,都是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事情。可赴死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嗜血嗜杀已经越来越明显,虽然这是李四刻意追求的效果,但是也亲身体会到这种视血腥和杀戮为荣耀对心灵的那种震撼和涤荡。

    无论是作为整体的赴死军还的作为个体的战士,越来越接近李四孜孜追求的最后境界——野兽军团。

    在民族危急关头,既然打造不出以纪律和信仰为核心的精锐强兵,就缔造一支可以速成的以仇恨为支撑的野兽军团。

    当这个目标逐渐接近的时候,作为赴死军的缔造者心头也有一种潜在的恐惧。

    虽然可以牢牢的把赴死军掌握在手中,李四还是忍不住的去想这个问题:“若是我不在了,谁还能制的住赴死军?若是民族危亡不再成为问题的时候,什么才是赴死军的目标?单纯为杀戮和破坏而存在的赴死军在这个时候还可以忠实的执行守卫家园的使命,但是这个使命完成之后呢……

    “大人,大人,”新附军一个千总装扮的军官过来,脸上挂着明显的谀笑:“小人的弟兄们受鞑子欺负的狠了,也想弄几个贡品解解气,还请大人允许我们……”

    “涧儿,让你的人都下来,换他们上去。”李四正好借着这个台阶下来。

    “四叔,我们还没有……”

    “下来。”

    李四眼珠子一瞪,赴死军的这些战士还真是不得不遵从,只好讪讪的退了下来。

    可喜了那帮子新附军,立刻蜂拥而上,如饿狼扑食一般,顷刻间就把剩余的俘虏杀个干净。

    “很好,我就要这些人了。”周文远一指这些身上还带着血的新附军军官:“去清点你们的队伍……”

    周文远带着新附军下去,路涧过来习惯性的在李四腰里摸烟布袋,这才发觉李四面色不对。

    脸色青白的可怕,双目中满是血丝:“四叔,你怎了?是不是病了?”

    “我无事。”

    “四叔,我看你面色不好哇,你可是咱们大家伙儿的主心骨,这个节骨眼上可千万不能放了病,你若是真的病倒了,咱们几万人就是盲人骑瞎马,怎么走都不知道呢。”

    “瞎叨叨个甚?我在想旁的事情哩。”

    “四叔,是不是要打扬州了?很多弟兄都在猜呢,都说是要打扬州了。”路涧小声的询问。

    按说诸如这等关系到大军动向的事情,也只有李四本人才有决策权,旁人是不允许胡乱猜测的,可路涧和李四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也不把那些规矩看的多么重要,想问就问呗。

    “扬州十万清兵,涧儿你怕不怕?”李四肃颜问道:“你给我老实回话。”

    “要是有四叔跟着,莫说十万清兵,就是百万天兵天将我也能把他们捅下来。莫说是个小小的扬州,就是四叔想要玉皇的凌霄宝殿,弟兄们也能攻进去……”路涧回答的很老实:“要是四叔不跟着,我还真不敢说这样的大话。四叔是啥人?天神一般的人儿,四叔你不也说过的嘛,不管是神仙还是佛爷,只要挡了咱们的路子,就捅了他……”

    简简单单的话语让李四心头豁然开朗,所有的顾虑立刻烟消云散:只要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可以接受。为了这个民族,多少英勇豪俊成为千秋雄鬼,眼前需要付出的这点代价实在是微不足道。

    李四上前,抚摸着城头猎猎飘舞的战旗:“但愿日月长照青天,莫忘烈士鲜血满地。我们将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我们死后,也会有后来者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千秋万代中华气运不绝,与日月同存,与烈士同在……”

第122章 大幕拉开() 
短头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122章大幕拉开

    扬州旧城为元末明初所建。在宋城的基础上扩建并且往西南方向延伸不少,新城是在嘉靖年间开始修建,在旧址上往东南方向拓展。

    总之,整个扬州城都在往南延伸。

    或许是因为年代的关系,旧城更加的坚固雄伟,瓮城楼橹敌台雉堞一应俱全,充分显现出冷兵器时代的坚城特色。相对于旧城的坚固保守,新城更加突出城防的火力特色,光是炮台每个城门都有十二个之多。

    如果第一日的火力试探各种佯攻也算的话,扬州保卫战已经进入第四天。

    经过一再的试探虚实,清军终于放弃在火力猛烈的新城有所突破的意图,而是选择在炮火相对稀少许多的旧城为主攻方向。

    其实这也是作为清军统帅的多铎很无奈的选择。

    数量庞大的新附军可以作为炮灰使用,但是真正的攻坚硬仗还是要依靠满蒙主力来完成,而新城方面的炮火和各种守城设施造成的威胁太大,在不能压制扬州反击力量的时候,这种伤亡就更加明显。而选择坚固高大的旧城作为突破口,无疑可以把新附军人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因为后勤线和地缘的因素,在四面合围中猛攻西门已经是很自然的选择。

    在整个扬州西线,多铎集中了一个满洲旗和一个老汉军旗,两个齐装满员的精锐旗几乎占到整个清军主力的一半,又都是当年关外的老底子。战斗力相当强悍,战斗意志也最顽强,再加上四万多新附军和各色杂役,光是在扬州西线就集结了六万大军。

    各色营帐如堵,连绵数十里,活似平地起了一到环岭一般。

    各种各种徽记的认旗飘扬,服色各异的军队往来进出。传令兵纵马飞奔,穿梭一般把一道道军令传达下去。

    “赴死军?以前我怎不曾听说过?”仿佛一夜之间,仪真、新江口接连失守,让一路高歌猛进转战大半个北中国的多铎再一次领略到了赴死军的威猛。

    仪真虽然损失了一千多满洲精锐和几千新附军,对于扬州大局的影响却不是很大,至少还没有直接影响到多铎攻克扬州的计划。对于清军主力来说,只要一举突破扬州这个横在面前的硬骨头,边边角角也就是水到渠成的时候,甚至可以不必过多理会直接剑指江南。

    “十五贝勒,关于赴死军我所知也很有限,只知其首脑是个叫李四的汉人,是前明的东宫校典。据传当年四王子就是命丧其手。”佟图赖虽是汉人,却是满洲少有的大族名门,从努尔哈赤佟家就随军征战,素有军功,族中子弟多在军中身居要职。而佟氏一族和爱新觉罗家又有这样那样的姻亲,关系自然是非比寻常。尤其是在当年征战朝鲜的时候。多铎在军营中藏匿女子,被皇太极逮个正着,佟图赖极力替多铎遮掩。当时多铎被贬为贝勒,因为佟图赖替多铎背了不小的黑锅也吃了军法,可见私交之深厚。

    现在的多铎已经是手握重兵的亲王,就是小皇帝福临见了也得礼敬有加,也就只有佟图赖能够使用“十五贝勒”这样的称呼。

    “杀死叶克舒的就是他?”联想到泗州之战和现在的仪真失守,多铎意识到这个李四不是个简单的对手。

    天下武力,无论是席卷天下的闯军还是名正言顺的明军,在满洲大军面前哪一个不望风而逃?能够在野战中击败五千蒙古精锐之后,旋即挥师攻坚,这足以表明这支赴死军不可等闲视之。

    再加上赴死军以孤军奇袭新江口,摆明了就是围绕扬州外围作战的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