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申天变- 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四无言的把这柄蕴含了无数含义的叉子交给众人,众人一个挨一个的传看……

    无论是谁,看罢了了叉子之后都是如李四一般无语。

    叉子颈上刻着几个歪歪斜斜的小字:庚营,鲁识字。

    鲁识字死了!

    对于这个名满天下的大汉奸,赴死军中的叛徒,大家的心思都很复杂。随着这么多年过去,虽然大帅从来也没有挑明过鲁识字的身份,可大家也隐隐约约的猜到了个大概。

    鲁识字和大帅本人,其实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只不过大帅带着赴死军继承了刚硬如铁绝不妥协的一面儿,而鲁识字则代表着宽容和仁慈的软弱一面儿。

    一见到这柄叉子,大家也就明白了。鲁识字一直把这柄叉子带在身边,他从来也没有离开过赴死军,从来就是大家的兄弟。

    叉子对于战士的含义早已不言而喻,既然叉子都送了回来,那就说明鲁识字已经带着很多东西陨落了。

    送叉子过来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娃娃,梳着两个小抓髻,还没有用钗,穿一袭粗葛的无染裙子。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纯净的很,面对在场这么多风云人物。虽是有些怯怯,却也显出落落大方的模样。

    李四起身到这女娃娃身边,看着这个孩子,极力的想从她脸上找到鲁识字的面容,虽是心潮澎湃,已经把声调放的平缓和蔼:“你叫什么名字?”

    “鲁萍水,先父鲁识字。”

    小女孩子也不过十二三岁的样子,说起话来却稳重的很,仿佛小大人儿一样。

    一听到“先父”二字,李四心里还是软了一下,算起来鲁识字才三十九岁呀,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后来万人唾骂的败类,就这么去了。

    “鲁识字是怎么死的?”

    “病故。”小女孩看着半蹲下身子的李四:“先父临终之时,曾有遗言,说这柄叉子是大帅之物,怕我拿不起来,所以要我给大帅送回来,好让大帅决断这柄叉子的去留……”

    好个鲁识字!

    心中一股暖流流淌而过,险些当场落泪。

    经过这么多年之后,在场这些个雄霸一方的将帅才真正明白了鲁识字的心思。不管鲁识字是不是英雄,绝对不是叛逆,大家都懂了。

    李四伸手抚摸这个孩子的头顶。仿佛是自己亲出一般。

    “先父还有遗言是留给大帅的……”

    “说。”

    鲁识字必然还有遗言,这是李四可以断定的,十七年前李四对鲁识字说了什么,现在也只有李四一个人知道了。经过十七的磨砺和苦难,鲁识字已经不可能再对当年之言做出回复,而是让他的后人来交付当年的嘱托。

    “我不苦。”

    这是鲁识字的原话。

    到底是什么意思,普天之下也只有李四一个人能够明白。

    “很好,鲁识字是个好兵,好的很,好的很……”李四想疯狂的纵声大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想对面前的这个女娃娃说点什么,却又无从开口。

    在场众人皆是如此,似乎每个人都有千言万语要对面前的这个女孩子念叨,话都口边却吐不出来。

    “我明白了,我很明白你爹爹的意思。”李四取过那柄决定了鲁识字命运的叉子,交在鲁萍水的手中:“按照咱们赴死军的规矩,这柄叉子就是你的,我说你拿的起你就拿的起……”

    小女孩显然已经受过了鲁识字的教诲,知道她的使命是什么,稚嫩的脸上满满盈盈的都是肃穆之色,双眼中的泪水已经划落脸颊,以清脆脆的童音大声尖叫:“赴死军鲁识字请求归队!”

    所有人的心里都是一颤。

    新一代的赴死军要崛起了。

    李四心中何等澎湃已不必多言,所有的情感化做一句话:“鲁识字归队——”

    “你……林千金……还好吧?”

    “家母身体康健,带着八岁的妹妹……”

    林千金还是不愿意见到李四,或许这也是鲁识字长女孤身前来的一个原因吧。

    “好了,我知道了,你们要是缺什么……算了,我知道你母亲的想法……”李四还想说点儿什么,终于没有说出。

    在这一年的冬天,白食帝国终于派遣使团和赴死军商议和谈之事。

    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赴死军已经稳固了占领区,各地的移民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民族,在混杂的民族之中,虽然还经常有零星的摩擦甚至是流血冲突,可民族的融合已经不可阻挡。

    有鉴于在欧战日渐不利的战事,有鉴于东线赴死军的实际统治,白食帝国承认了赴死军的占领,条件是共同对付日渐扩张的罗曼诺夫俄人王朝。

    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失去了大量人口和财富的白食帝国,已经不能再对俄人的扩张做出有力的反击,不得不委曲求全。

    同样是在这一年年关将近的时候,张大贼头痛病复发,无医可治,死于远征印度的路途之中。也有传言说张大贼根本就不是引病而亡,完全就是被自己的部下给谋杀的。到底真相如何,以不可考,唯一知道的就是张大贼十几年辛苦打拼出来的庞大“地盘”儿陷入了内乱,一日三惊的印度莫卧儿王朝立刻举行欢庆大典儿,感谢神佛把一个威胁佛国的东方盗贼消灭了。

    对于张大贼的死亡,李四确实没有想到,极是果断的派遣黄冕部武力介入,平息了张大贼内部的纷争,带着这一股铺天盖地的蝗虫继续南下……

    莫卧儿王朝很快就发现这些早就对佛国垂涎三尺的盗贼更加残暴,也更加贪婪。

    受神佛保佑的军队根本就受不住敌人的一次冲锋,即使是身披佛衣的僧兵也不堪一击,这些强盗拥有更好的纪律性和更高的组织度,破坏力也更加惊人。

    对于民间的疯狂掠夺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些人简直就是魔鬼,连佛像上的金子和宝石都抠下来带走,同时把无数的稻米、香料、黄麻等物运送回去……

    官方还没有做出反应,拥有最敏锐嗅觉的商业力量就已经掺和了进来,这才是灾难的开始。

    这些眼里之后利益的人们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或是低价购买或是敲诈勒索,更有甚者,直接就以武力压服,不择手段的掠夺让当地百姓身在水深火热……

    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连庙里的和尚他们都敢拿绳子拴了带走,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于抵抗力量,则是更加血腥和残酷的杀戮……

    眼看着大军就要到来,莫卧儿王朝不得不做出退让。

    战争算是暂时结束了,双方的争夺已经从战争转移到了谈判桌上,不管怎么说,老百姓终于可以稍微松一小口气儿了……

    同样是在这个时候,盘踞在云南已经几百年的沐家再也坐不住了,起一部精锐开始南征,接连破了两个小国之后,兵锋直指佛国边陲……

    莫卧儿王朝一边抵抗沐家军,一边遣使朝华,希望李四能够调停此战事。

    对于佛国的掠夺让赴死军实力空前,也让对外扩张的大戏演到了高潮。

    在秋季里,一向对这种战争持反对态度的南都朝廷终于坐不住了,第一次参与到战争之中。

    只不过朝廷的战争不会象赴死军这么赤裸裸,而是以收复的形势出现的。

    联合了两浙,或者说是两浙联合了朝廷,以福建郑家的水军为主体,再加上旧黄部的人马和两浙的力量,收复台湾的大战已经正式展开。

    “你说朝廷那边能打的顺么?”听说台湾那边的红毛鬼火器犀利,厉害的很呢。

    李四笑答长平公主:“红毛鬼不过是跳梁之辈罢了,怎当的起朝廷的雷霆天威?”

    郑家凭着一己之力,就把红毛鬼打的鸡飞狗跳举旗而降。现在的江南比以前要强大的多,又联合了两浙,三股力量打红毛鬼,已是巨锤砸蚊没有什么悬念了。

    李四心里清楚的很,凭借着这三家的力量,打红毛鬼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关键是这些势力能够在这里头尝到多大的甜头,会不会保持这种心态……

    现在的长平公主很以前大有不同,在书房中整理钻研的时间最多,然后就是陪伴世子的时候居多,至于李四,已经很少有说话的时候了。

    和埋首书堆中的长平公主相比,娥子则要活跃的多。王府之中,不管是前院还是后院,就是后花园里头,也有娥子带着孩子开辟出来的大片菜地,每日挑水灌溉担肥滋养,也是乐在其中。

    长子已经能读书了,最多就是能读一些通俗易懂的简单语句,远没有外界传闻的那样是什么“天纵奇才”“学贯古今”。李四的孩子和平常的孩子也没有什么两样,照样是有调皮捣蛋的时候,也时常被母亲按住打的鬼哭狼嚎。

    长子和长女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娥子淳朴和厚道的性子,基本看不到李四身上那种精密算计深远谋划的影子……

    总的来看,大局是好的。

    对于俄人的战争要光明正大的多,俄人的扩张必须得到强有力的反击。无论是白食帝国还是蒙古人,和俄人之间的战争一直在持续,虽然从来也没有取得过决定性的胜利,可也让俄人疲于应付了。

    喀尔喀的步代活上成了最高首领,只不过他这个位子来的有点儿……那啥,因为很多迹象表明前任的部落首领楚虎就是死在他的手上。

    对于这种部落内部的变故,赴死军从来也不做过多干涉,或者说是步代活上吃准了赴死军的这个态度,才敢篡夺了部族的领导大权。

    现在的步代活上已经是喀尔喀的汗王了。

    作为反击俄人的主力军,北线是程子栋已经和俄人打了这么多年,拓展的地盘儿极大,对于物资的消耗也是惊人。

    那边是广袤的荒原,没有惊人的财富更没有密集的人口,所以也不被那些如苍蝇一般追逐利润的商业力量所重视,也只有程子栋一直在打着亏本钱的战争。

    在这一年的冬天,李四忽然就停止了北线军团的大举扩张姿态,而是准备从西线直接发起猛攻……

    程子栋接到的命令是肃清当面之敌,原地驻守,准备东征。

    东征?征哪里?东边已经是大海了,还怎么征?程子栋无法理解这个命令,还是忠实的执行了。

    在北线军团的这最后一战当中,出现了一个另所有人都痛心疾首的惨剧。

    刚刚参战不久的女真营不过只有七百多人,由鲁识字的长女最为名义上的领袖,具体军事指挥则由那些个满洲老兵代替。让这些人参战是鲁识字努力的结果,只有这样,大甸子上的那些人口才能尽快的融合进主体民族,而不是被进一步的边缘化。

    但是,在这一战中,由于战术的疏漏和俄人的狡诈,女真营全军覆没,七百多人只剩下七十多个。女真人的精神领袖,女真各部的实际掌控者,新一任的乌里彦,鲁识字的长女鲁萍水葬身于乱军之中!

    对于这个结果,李四当时就拍了桌子了。

    鲁萍水是何其重要,不管这个女娃娃和她的女真营有没有战斗力,可这样象征意义大到了天上去,又关系到鲁识字的后裔存亡,怎么能战死疆场?

    多少年了,李四从来就没有如此的暴跳如雷,立刻起身北上,当着许多将帅的面儿就赏了程子栋五十棍子。同时从北伐大军中抽调出四成的兵力,亲自指挥,誓报此仇。

    挨了打的程子栋也是眼珠子通红,扬言要让俄人个个过刀。

    程子栋现在威风八面了,以前也不过是庚字营的一个小小队官,和鲁识字的出身一样,都是从庚字营里出来的。鲁识字虽然是担这汉奸的名头,看事实如何大家心中有数。鲁识字死了,连鲁家的闺女都护不住,让一个小小的女娃娃战死于乱军之中,这份窝囊和耻辱几辈子也抹不去了。

    李四和程子栋的愤怒,连旗人的万分之一也赶不上。

    鲁识字是什么人?所有满人的救世主,现世的乌里彦。鲁识字一死,天都塌下来多半个。好歹还有鲁识字的后裔继承了他精神领袖的地位,算是支撑住了。

    当年的鲁识字为了这些人,付出的牺牲何其之大,早已经是神一般的存在。尤其是现在这一代满洲人,都是受惠于鲁识字,要是没有当年鲁识字的付出,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出生。可乌里彦升天还不到两年的工夫,就把他的女儿给断送了……

    从乱军之中逃出来的那几十个人,奉上鲁萍水的叉子之后,一夜之间集体自裁谢罪。

    鲁识字年仅十岁的小女儿举起了父亲的遗物,再次兴兵。

    这一回可不是几百人的规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