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申天变- 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赴死军之间划定一个准确的界限,肯定还有很多扯皮的破事情,还要有利益交换和互相妥协,好在这些事情已经不必军人来做了,让那些阁臣去操心吧。

    在赴死军方面,对于山东的关注早就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李四这个拿总掌舵之人,最关心的是内部的整合发展,还有西边的吴三桂了。

    和吴三桂之间,肯定还有扯不清的破事烂事,到时候还说不定有什么热闹看呢。

    吴三桂的实力不弱,又收编了豪格的力量,军事上已经不输于赴死军。吴三桂的短处就在于没有占据大义的名分,更主要是他没有深厚的积累和广阔的地盘儿。

    赴死军控制着整个中原和山西山东的大部,整个华北和淮西都在掌握之中,广阔的地盘和密集的人口就是潜力和本钱。要是有必要的话,还能拉上江南。总体实力方面,吴三桂无法和赴死军比肩。

    但是吴三桂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这个家伙对于势和力最为敏感,如今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在培养自己的力量,以形成割据西北的事实。

    必须拿下吴三桂,这个问题已经不必再回避,想来吴三桂也早就料想到了这一点儿,所以才火急火燎的进入川北,在豪格和张献忠之间横插一杠子。

    从一开始,李四就没有准备对吴三桂使出全力,也不想做总体的战争动员。长久以来,李四更愿意借助“势”成事,而不是一味的以“力”破局。

    这样的情况之下,晋北的姜瓖就需要“解决”一下了。这个昔日的盟友,大明朝有名的墙头草,应该不难拉拢,就是捆绑在赴死军的战车上也不会很困难。

    对于姜瓖,吴三桂也一定在拉拢着呢。不过在赴死军明显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姜瓖这样的墙头草应该会很顺利的转向赴死军这边,所需要考虑的仅仅是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达成什么样的妥协而已。

    李四真正想使用的力量还是蒙古各部。

    喀尔喀部表现的确实很生猛,几个小小的部落联合起来就敢打科尔沁这个头虚弱的老虎。草原上混战之初,喀尔喀确实取得一连串胜利,而喀尔喀的首领楚虎和步代活上已经屡屡要求赴死军履行约定,增兵北上,共同剿灭科尔沁,然后从侧面彻底击败建州残存势力。

    赴死军确实是出兵了,但是派遣的兵力有限。

    步代活上掌握着喀尔喀联盟一半左右的人马,艰难的取胜之后,大吹法螺,说什么“以微兵而轻取”,赴死军再不赶紧增兵的话,草原的上的战果就分不到了。

    开始的时候,李四还真是信了,准备增强北伐军的力量,好联合喀尔喀的蒙古联盟在两辽的侧翼上插一刀。

    可种种迹象表明,以喀尔喀为主的蒙古联盟并没有他们吹嘘的那么强大。这些人极力营造出兵多将广的架势,就是想诱使赴死军成为战争的主力,让赴死军承受主要的损失。

    大草原从来就是蒙古人的大草原,赴死军就是能打下来,也还会交给蒙古人管理。既然赴死军已经这么强大了,还是让他们出力吧。

    赴死军暂时不想陷进这种劳师远征的草原混战,最起码是不想陷进去太深。尤其是关二爷的渗透部分已经得到了准确的情报,喀尔喀等蒙古部落并不强大,对科尔沁的战争也很艰难。这就让李不得不考虑一下。

    是先拿下两辽,彻底把鞑子平了,还是先稳定住关内把吴三桂的问题解决掉再说其他。

    吴三桂宁可冒着内部不稳的风险也要扩张,绝对不是想为大明平定“张贼”,根本还是想着扩充实力,在赴死军动手职衔积攒足够的资本,让李四不得不更加忌惮。

    对于这种事情,老神棍有一种天生的优势,那些下三滥见不得人的手段,对于魏无牙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顾忌:“我说咱的忠诚伯,这事情还有什么好操心的?要我说呀,你就一门儿心思练你的新军。北边的蒙古肯定是要解决的,借道蒙古进入两辽,比硬打要强的多,没有理由不用。蒙古那边,没有必要弄什么大军,遣一支精干力量,造成突破。然后通过某种手段从武力上支援喀尔喀,让他们付出点儿代价,就能从侧翼威慑两辽,到时候济尔哈郎肯定要选择的……”

    “那吴三桂呢?”李四要做的事情不小,而统一内部就是前提,吴三桂绝对不能割据,战争似乎已经是唯一的选择。

    “你就别琢磨了,无论是姜瓖还是蒙古,借一下力还行,要说的根子上,看指望不上了。”吴三桂的实力不弱,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挠几下就能垮掉的。

    “你是说还要集中力量先干掉吴三桂?”

    老神棍嘿嘿一乐,刷的把那柄从离身的破烂折扇打开,装模作样的摇晃几下,硬装出了几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样子:“吴三桂还肯定是要碰一碰的,可现在咱们也不能四下出击。要是依着我的意思,咱们就隔岸观火,等着做收渔翁之利。等火势烧起来了,吴三桂没有力气了再出手也不算晚。”

    一看老神棍这个架势,就知道准是憋着什么坏呢:“说说你的想法吧。”

    老神棍笑的时候象极了一只大老鼠,两撇鼠须上下颤动,大板儿牙都呲出了唇外:“张献忠那家伙连豪格都招架不住,再添一他吴三桂,张献忠肯定玩儿完。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张献忠会怎么办?坐以待毙?大帅你想可能么?”

    “不可能,张屠子不会坐以待毙。这种造反起家的人,起起落落的经历过不少,早不知栽倒过多少回了。要是他会坐以待毙,也不会成就今日的局面。”李四和清楚张献忠和李自成这种人,无论局势凶险都了什么地步,都会想方设法的翻盘。

    最大的问题就是现在不是崇祯年间,造反大军的根基已经没有了,而且吴三桂不是崇祯,可不吃“贼亦赤子”的那一套,只要按住了张献忠,绝对是一棒子打死。

    “张献忠会想法子的,现在的吴三桂已经拿下川北。可张献忠并没有如往日那边胡走乱蹿,而是往东运动,大帅还不明白?”老神棍笑看李四。

    “你是说张献忠会出川?”

    “也有这个可能,可我认为更大的可能是张献忠把一部分地盘儿交给闯军,换取闯军的支援。”

    李闯和张献忠之间,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合作的时候有过,为了争夺地盘互相打的鼻青脸肿的时候也有过,关键还是要看大局。现在的闯军已经进入了后李自成时代,在阿济格撤出湖北之后,残余的闯军再次兴起。

    后李自成时代的闯军和以前有了本质的区别,很少再有那种挟裹的流寇作风,而是有模有样的稳扎稳打,仔细经营起来。要是张献忠把吴三桂往东引,那些闯军不可能不做防备。若是张献忠再拿出什么诱惑的话,张李联合也不是没有可能。

    “吴三桂想要扩充地盘,咱们就让他陷进去,拔不出腿来。”

    “吴三桂不会进攻湖北,他不会傻到如何这般舍本逐末的地步。”

    “这好办,湖北闯军防贼一样的防着吴三桂,和咱们的交情还有一点儿,”老神棍嘿嘿大笑着,手上的折扇摇晃的愈发欢实:“只要咱们从中调停,李张就能一股堆的和吴三桂较劲,到时候吴三桂就只有硬着头皮打下去。”

    “调停?你居然能想到这个词儿?这他娘有你的,是挑拨吧?”李四明白了老神棍的意思。

    老神棍正色道:“咱们赴死军是解民倒悬的仁义之师,怎么会挑拨人家?哈哈,要是咱们再稍微支援一下湖北,用四川的地盘换长江一线,这比买卖不算亏吧?”

    “长江?航线……”李四眼中立刻放光:“这笔生意咱们做了,你想法子去调停吧。”

第204章 分分和和() 
第204章分分和和

    不管李四有怎么样先进的建军思想和成军理论。在建设新式火器军的时候,也不得不无奈的承认那些超前的训练方法完全不和时宜,真正管用的还是老路流传下来的那一套做法:粗暴的体罚。

    这些新招募的火器兵体格还不错,还有一部分是从地支营抽调出来的骨干。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似乎更加认同体罚和挨饿这种粗暴的训练方法。

    对于新兵的训练,说什么都是虚的,真要是想建立火铳兵所需要的那种绝对性的纪律和秩序,军官们就得拎着鞭子和大棍子,哪个做不到位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通暴揍,再不行,连饭都没的吃……

    当兵吃粮拿饷,尤其是赴死军的地位颇高,又有种种的有待和好处,不狠狠的摔打摔打就想成为赴死军中的一员,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无论是横眉立目整天打人的军官,还是鼻青脸肿经常挨揍的新兵,对于这种事情已经司空见惯。当兵挨长官的打,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

    既然是这种情形,李四也完全没有必要自作多情的搞什么“爱兵如子”的那一套,这些细节问题自然有各级军官负责打理。无论是粗暴的打人还是打人之后的安慰。都不再需要李四亲力亲为。

    火铳什么的,一时还补充不上来,训练的时候都是拿火铳形状的木棍儿……

    但是纸弹的出现,足以引起李四的绝对重视。

    火器必将取代冷兵器,成为威力更大的战场主力,李四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这也是建设火器军的根本原因。

    但是火铳这玩意儿,无论怎么改变,骨子里还是最原始的那种样式,就算是有再多的机巧设计,其本质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和笨重缓慢的大抬杆子没有质的区别。

    但是纸弹的出现,已经预兆着火器即将走到质变的前夜。

    纸弹实现了弹、药合一,从根本上简化了射击前的装填步骤,几乎能使射击速度翻倍,只要在药室侧面开一个小口,就可以解决。

    纸弹的最大好处不仅仅是装填方便快捷,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携带方便。弹体浸蜡也解决了防潮的问题,关键是这种东西造价极其高昂。

    “不管价钱有多高,必须弄这个。”李四还能不明白这个?虽然这种纸弹的杀伤力没有增加半点儿,可射速快就是根本,只要能增加战斗力,就是用银子堆也要堆出一个武器革新来。

    很显然。李四这种揠苗助长的方法不仅没有取得促进作用,反而帮了倒忙。

    在李四看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子弹,只要这个东西出现了,枪械的改革就已经见到了曙光。可事实和愿望总是相差甚远,甚至会走到相反的方向。

    李四亲自教导工匠,描绘图纸,想着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真正枪支来,其实是帮了倒忙。

    螺旋式的膛线够先进了吧?成本也高的吓人,可忠诚伯不惜拿金子银子砸,定要工匠们这么做,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

    有螺旋膛线的火铳,在采用了新式的纸弹之后,连最有经验的火铳老兵也无法把射程达到原来的一半儿,至于准确度……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既然不行,那就降低要求吧。把先进的螺旋膛线改为直线……效果可想而知。

    于是乎,火铳兵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搞出来的新式火枪成了笑柄,不得不退回到从前,取消了任何形势的膛线,还是用铁管子火铳。(这事情说来也古怪,作者自己也不大相信,可事实是在比这个时代更早的欧洲,就已经有了所谓的“来复枪”,而且是螺旋膛线的,作者想象不出这么先进的技术有什么实际意义。)

    李四风风火火意气风发的想着要搞出击发火枪的念头是彻底破产了。不得不退回到起跑线上,继续用原始的“火”式火铳。

    原始火器和击发火器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技术差异,对于这些一知半解的李四,根本就不可能带领着一帮工匠攻克这个难题。这个问题所设计到的技术实在太多。在基础科技没有突破之间,这种太超前的玩意儿其实就是一个笑话。

    但这事情也不是完全就是瞎胡闹,技术上的突破虽然是一点儿没有一点儿,可也算是指名了发展的方向,也表明了忠诚伯在这种事情上的决心。

    因为李四本人的威望,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对于李四的盲目迷信,使得人们都认定这就是火铳的发展方向。一扣击火就能发射,这就是未来的火铳,人们已经认定了这一点儿。

    至于银钱和前期投入,在这方面大帅从来就是大方的出奇,就是投入再多的银子也在所不惜半点儿都不带心疼的,真要是有了成果,什么样的赏赐都好说好办。

    李四所知道的那些东西和这个时代有太大的差距,不可能这么快就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工匠的集体智慧远远胜过李四本人的超前知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