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申天变- 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是别人这么说,老神棍一句话就能把对方噎死“先把鞑子料理了再说这些狗屁啷当不着调的屁话吧”。

    可是这是面对李四。

    李四的布局之深远,远不是平常人所能够看到的。

    老神棍敢拍着胸脯子保证,早在李四还在刀把村的草棚子里为了几角银子而鼓捣草芝的时候,就已经在谋划今天的局面了。

    谁又会想到会出现今日这般的局面,在当时看来,李四若是说出要为霸一方要延续民族气运的话来,还不把人的大牙笑掉了?

    可李四已经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他对大局的洞察力,对于天下大势,没有人比李四把握的更加出色,老神棍毫不怀疑这一点。

    虽然不知道外面已经起了怎么样惊天动地的变化,但李四既然这么说,那一定就是真实存在的。即使是不存在,也会很快就要存在。

    以老神棍狡猾的心思,也无法理解李四的这种紧迫究竟来自何方。

    现在的李四,可以算是天下第一的雄厚实力了吧,还有谁能逼他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

    “嘿嘿,老魏你就是井底之蛙,难知天下之大。”李四一笑把话题转了过来,以一种固有的节奏用手指缓缓的敲打着桌面。

    自从老路走了之后,李四就不再碰烟袋锅子。因为一摸那东西,就想起当年西瓜地里的老路,心思就难以集中。

    “京东诸县,你看着收拾吧。”李四轻轻的敲打着桌子:“越快越好。”

    “行,这个我做的到。”京城拿下来之前,京郊诸县就已经闹的天翻地覆,五花八门的义军,杂七杂八的会党,都能闹到县里头,也没有人敢管了。

    就是京东的许多前清官员,虽然还是顶戴袍服,可早就已经商量好了举义的事情。对于这些临近的县城,根本就不必再见刀兵,可以直接去接收了。

    要不是为了避免闹笑话,完全可以派几个人过去,把号令一扬,就能改换城头王旗。

    “半月够不够?”李四问道。

    “足够,”虽然这几个县还算是在前清的版图之内,可在赴死军马足之下,已经是实际控制范围了。要是老神棍勤快着点,半月都用不了。

    “鲁识字那边……算了,先不说这个,他的事情我亲自办理。”李四似乎不愿意提起鲁识字,一想起这个人心里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感情。当年的英雄成了现在的样子,李四心境如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夏粮下来还需要多少时日?”

    “淮西已经在收割了,河南也在准备。”老神棍说道:“直隶这边还要等些时候……”

    每当一问起这些东西,肯定是又要打仗了。

    “好……”李四的手指忽然一听,很没有头脑的问道:“公主是不是还在山中?”

    “公主?什么公主?”老神魂当时就是一愣,脑子里白了一下才明白过来李四说指究竟为谁:“在,还是山里呢。”

    李四有大明朝驸马的身份,长平公主还是他名义上的妻子,不管李四本人认不认,朝廷那边是认的实实死死。不过这个朝廷里赐下的婚事根本就没有办,李四也没有提起过这事情。今天忽然就是这么一说,老神棍才想起来,原来忠诚伯还有个公主的妻子哩。

    “让她回去南都吧。”

    李四说的是轻描淡写,可那个公主也“懂事”的很,知道这桩婚事所牵扯到种种利害,既然已经在大山深处安顿下来了,怎么可能会回去?

    这要是一回去,还不说明李四是要转变对朝廷的态度了?

    李四看着魏无牙的神态,也是一笑:“也要和长平公主说清楚了,这不撵她走,是要她办点事情去,事情办完了,愿意留在南都和他的皇帝弟弟团聚,她就留下,不愿意留下就还回来……”

    “废话,她肯留下么?”老神棍哈哈一笑:“什么事情还要她去?”

    “我准备攻打鞑子的老巢了,这可是为大明朝张脸的事情,朝廷里还能不表示表示?”

    老神棍立刻大笑,挑起拇指说道:“高明,大帅就高明,哈哈,你想从江南搜刮多少银钱粮秣?给我个准数儿,我也好依照办理。”

    “不要钱粮,我想能不能再鼓捣点儿火铳火炮过来?以后打仗,少不得要用火器……”

    老神棍问道:“咱们自己鼓捣的火铳也够用了,火铳营也不需要太多的火器。再者说了,火铳兵也不是那么好练出来的……”

    火器,已经是赴死军后勤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的火铳,不仅仅是一条能打弹丸的铁管子那么简单,所需要的资材工匠,消耗的人力物力都不在少数,不是说句话就能凭空掉下来的。

    “火铳军需要火器,炮营的火器也明显不够了,光凭咱们自己的那点儿工匠和家底儿,还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去?”李四笑呵呵的说道:“咱们人手是不少,可真正懂行的不多,我可不想在这事情上坐着干等。要是能行的话,从朝廷那边调拨点儿工匠过来,才是最好……”

    “这个……火铳营还是何钧力那个老憋玩意儿的首尾,这个家伙箍是把好手,火铳营也带的好,大帅和他说过这事情了?”老神棍忽然就想到了李四所言的不同之处:“等等,你刚才说什么?是不是我听错了?”

    李四很满意老神棍的反应,微笑着说道:“你没有听错,不是火铳营,是火铳军!”

    “他娘的,原来是这么回子事情,我明白了,是火铳军,不是营了!”

    短头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00章 先遣() 
第200章先遣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忠诚伯的爵位实在显得有点低的不像话,据说南都那边是要准备封异姓王的,到底是怎么个说法还在商研之中,估计也用不了多少日子,就有个准确的消息下来。

    异姓封王,在整个大明朝都可以看做是一句骂人的脏话,因为在大明朝现存的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藩王当中,就没有一个异姓的。就是在立国之初封的那几个异姓国公,也早让太祖洪武皇帝给卡擦了。朱洪武斩杀功臣的手段算是一绝,当年的那些老兄弟们哪一个不是功勋卓著?封的国公郡公也不知道有多少,光是丹书铁券就赏下来一百多道,真到了时候,哪个不是死在朱洪武手中?

    封异姓之王,在大明朝是个很犯忌讳的话题。

    “封王不封王的你也不在乎,可我还是得告诉你,这事情你就甭指望了。”唐王为人实诚,很直接的就告诉了李四:“都是民间那些不懂事儿的在瞎嚷嚷哩,怎么说你也是当今的驸马,说不上是宗亲吧也算是外戚,你脑袋上还有辅国将军的职衔,按国朝惯例。你这样的身份没可能封王,就是个虚的也不行。”

    “不过老路的封号下来了,是个镇国尉,”一想老路,唐王也是不胜唏嘘:“给老路亲爵的折子是你一手操办的,朝廷里也重视的很,赏了个二等武翼候,哎,老路这个人呐,我想他也不在乎这个花俏的虚名……”

    按理说,老路的爵位不可能把李四也盖过去,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人们习惯性的把李四称为忠诚伯,其实早在南都之战以后就封了国公的。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之下,李四没有认这个。有没有认是他李四个人的事情,朝廷里已经视其为国公了。

    老路这样的乡下野路子,没有功名在身,按照常理来说无论如何也不能封候的。不过这是死封,封赏给死人的爵位从来就可以虚高一级三品,已经成为一种常例。

    对于这种没有封食不可世袭的死爵,尤其是考虑到了李四本人的感受,肯定是只能高不能低。不管是镇国尉还是武翼候,只不过是一个死后的哀荣而已,没有什么实际价值。最多就是在老路的墓碑上多刻上一个好看一点儿的头衔而已。

    按照唐王的说法。可以把老路的坟墓迁到明陵之北,这个建议直接就被李四给否了:“老路是什么人大家都知道,还是葬在刀把村吧,那也是他的遗愿。”

    唐王已经带着人祭拜了大行皇帝,还要重修崇祯皇帝的陵墓,不过这些事情不是说话就能办理的。别说没有什么完全的准备,就是银子和人力都齐全了,没有个三五年的时间也办不下来。

    以唐王目前的身份来说,有两个当务之急要立刻解决。

    其一是派人拾骨,把那些战死在各地的赴死军尸骨收取回来,统一安置,以让英灵归于静地。其二就是兴建护国神殿。

    这个护国神殿是李四本人提出,也是他亲自选址,就建立在北都承天门对面。

    按照李四所言,那些战死的英灵雄魂已经上天成神,就应该享受香火和万世供奉。只要是对国家对民族做出牺牲者,死后都可以进入护国神殿,与周天诸神一样为后人所祭拜。

    这两件事情明面上是唐王的首尾,因为他代表着天子本人,其实都是赴死军自己出钱出力。虽然还不算富余,可以也不能在这方面露了穷相不是?那些弟兄连命都奉了出去,活着的还在乎花点儿银子?

    这也赴死军首次大兴土木之举。

    因为把鞑子打走了,使得赴死军手上再一次聚集起了打量的财富。

    收缴来的银钱粮秣,通过暴力手段清洗鞑子,残酷打压那些曾联合清廷的助纣为虐之辈,这让赴死军第一次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资材。

    尤其是那些土地田产。

    京师方圆五百里之内都是旗人的“自留地”,这是跑马圈地的第一个“成果”,而这个成果也落到了李四的手中。

    因为这些土地田产不是收缴自士绅阶层,而是直接从鞑子手中抢夺过来。所以运用的时候也更加理直气壮。除了留作封赏和善后抚恤那部分以外,就轮到那些亲近赴死军的各方势力了。

    方圆五百里的田产土地,二十多万平方里这么一大块,李四第一次有了可供“挥霍”的资本。

    赴死军上下就不必说了,就是那些个外围的人们也个个赚的盆满钵满。

    最早投靠赴死军,并且一直把内应工作做的有声有色的关二爷,就是很多受惠者之一。

    整整一个庄子都算到了关二爷名下,两个相连的村子一千大几百口子人,好几千亩土地,车马、房舍、山林等等这一切,足够让人睡觉都笑的醒过来。

    这么多赏赐虽然是到了关二爷的名下,其实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还要经他之手一块儿一块儿的细分下去。在京城里头做内应的又不是他关二爷一个人儿,这是给他们这一个团体的报酬。

    尽管如此,还是足以让人眼红。

    金子银子堆成了山,也没有一块可以世代相传的田产更加好使嘛。

    这么些日子以来,关二爷可是真真儿的把风头出了够,说起话来声音也大的很,都带着堂音呢,逢人就笑的合不拢嘴儿。

    要关二爷,祖上也是大门大家,也是使唤过大钱的家主儿。这么高兴不是因为赴死军的这些赏赐,而是因为大伙儿的敬仰。

    猪头肉的真的想吃就吃了,关二爷也是兴起,再次重现了他们关家的辉煌——流水的席面儿摆三天,不管是谁,只要来了就可以坐下吃喝。就是要饭的花子上了门儿,也能有个白面馍馍吃。

    尽管关二爷家还是显得那么破败陈旧,可再也不是以往那种冷冷清清的架势,进进出出的都是人,一个个笑的都能把下巴落到脚面上。

    “哎呦。二爷可也真是的,早就是赴死军的人了,还瞒着我们大伙儿……”

    “可不是怎的,要是二爷提前关照一声,咱们也跟着七杀营杀到慈宁宫去……”

    十几桌子酒菜早就摆开了,围坐着的都是街坊四邻和相熟的乡亲。关二爷本就好这个,又有这么股子喜庆的劲头,早就传话要大伙儿来庆贺庆贺,这种好事儿还能不来?

    既然是来道喜的,多少也得意思意思,要不人也落不下脸面坐在席上。京城的老少爷们好的就一个体面,手里拎着几封挂面,把红纸一贴,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带着一家老小海吃海喝好几天了。

    关二爷门前的挂面封子足足能装半车了,关二爷也知道这里头的道道儿。

    这些挂面看着是整整齐齐,可就是不能吃,因为里头都是装的竹箅子。京城的爷们好面子,可日子也不怎么好过,偏偏这礼尚往来的事情也不能短了。

    于是就想出了这么方子,用细细齐齐的竹箅子拿红纸封了,当作挂面来随礼,至少也能看着象那么回子事情不是?

    这就是穷人家的法子。

    关二爷明白这个,以他的脾气,就是空着手来也欢喜的不行,为的就是这么一个人气儿嘛。这些拎着假挂面过来吃喝的人们,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