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申天变-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奈何这轮箭雨毫无征兆,所有的闪避动作都嫌太迟,登时就有三几十人中箭扑倒。

    “再射”三指松处,弓渊颤动,矢已离弦。

    斜下方一名裸了膀子的蒙古兵如受大力猛撞,肋间已然中箭,鲜血登时淋漓而下。方一抬头,又是一箭飞至,正中颈项下肩窝上的位置,泵出的血泉飞起老高,拉长了声调惨叫半声,后半个音符已经被涌进咽喉的血液淹没

    三箭三中,同样经验丰富的老弓手路丙寅好似刚刚找到感觉,不紧不慢的引弓捻箭,好似是在狩猎偷瓜的小山猪一样从容不迫。

    “路涧,快动手”

    闻声而起的小路一蹿而起,率叉子队顺势下冲,堵住敌人后路。

    道路狭窄,动转不灵,很难集结成有利的战斗队型。整个侧翼都在箭雨覆盖之下,后路又被堵住,也意识到其中凶险。不约而同的纷纷靠拢,准备与叉子队近战。

    “咱们要胜了,很简单么,嘿嘿。”老路笑呵呵的射死一敌,很轻松的对李四说话。

    虽然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可是手持铁叉的己方占据人数上的压倒性优势,又有地形的便利,更有相当数量的远程弓箭支援,仅剩下的几十名蒙古兵还大多有伤在身,瞎子都能看出胜利仅仅的时间问题而已。

    每一个手持马刀的蒙古兵都要面对一个甚至更多的三人合击战阵,除少数极其悍勇的能够挥舞马刀勉强支撑之外,大部分都被路涧率领的叉子队干净利落的解决掉。

    战斗顺利的出奇,刚刚还不可一世的蒙古八旗兵转眼之间已经死伤殆尽,不过片刻功夫,路涧把十几个俘虏归置妥当后过来报捷:“四叔,鞑子很容易打的么,嘿嘿。”

    “哼,你知道个屁,真正的建州甲兵可厉害的紧,你以为老子当年的对手就这么稀松?就你们这俩下子不是八旗甲兵的对手!”老路踹了得意洋洋的儿子一脚:“要不是你四叔准备的周全,哪里胜的这般容易。”

    骂归骂,胜利却是实打实的,每个人都兴奋的孩子一样,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上都是满满的骄傲。

    战场建勋,保家卫国,可不就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梦想么!

    “这些俘虏咋办?是不是由四叔亲自押解进京?我也想跟四叔去京城呢。”

    全歼来犯之敌,在什么时候都是值得骄傲的英雄事迹,把这些俘虏献给朝廷,封赏指定是少不了的,说不准还能讨个一官半职下来。路涧这样的热血少年最是眼热这种事情。

    “杀了,全都杀了。”李四铁着脸,面色狰狞的可怕。

    “全杀杀俘不祥吧四叔”

    真刀真枪打杀的时候只要有一腔热血就足够了,真要屠杀这些已经放下武器的敌人时候,路涧心里没来由的就是一颤。

    “还是我来吧,你小子还不明白真正的打仗是什么样子呢。”经历过无数次生死搏杀的老路第一次没有对儿子动粗,而是语重心长的子说道:“你以为蒙古八旗过来的只有这么点人?真正的战斗还没有开始呢。咱们的兵力本就少的可怜,真要到了生死相博的时候,绝对不能再分出一部分照看俘虏?儿子,打仗讲究的就是你死或者我亡,想别的玩意儿屁用没有,跟着你四叔好好学吧,遇事多想多准备”

    再次求票求收藏,新书真是艰难哇,今天还有两章答谢读者。

第16章 加更一章,今天还有更新(求票)() 
还差一个名次就可以上榜,加更本章再次拉票,今天的更新没有结束,晚上还有更新,谢谢诸位看官捧场。

    “鞑子都死了?”

    战斗进行的顺利之极,甚至让人不敢相信。跑的肺腔子都要炸开的潮河兵终于有了喘息之机。

    由于剧烈的奔跑,千户大人(千总,以下类同)的胖脸已经成了猪肝一样的酱紫色,好容易喘匀了一口气,火急火燎的大叫:“赵丰年钱慕贤,赶紧给我找匹马过来杨廷麟杨大人也要马”

    赵丰年钱慕贤二人分别是所里的副千户和镇抚,随着千户大人不要命的一路逃窜,究竟退出来多少路程谁也说不清楚,跑的腿软筋麻。忽的前路被阻,登时脑袋就是嗡的一声,以为被敌人给堵截了。想不到忽的就出来股子民练,嘁哩喀喳的把追赶的蒙古兵砍杀干净,真是喜出望外。

    幸亏鞑子在这里吃了亏,要不然脑袋瓜子能不能保住还在两可之间。

    “大人,此地官军有五七百人,小人这里也有附近几个村镇的民练,合计千五还是有的。稍加整顿当可迎敌”

    虽然是有心算无意,又占据了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刚才胜的并不是很光彩。但是很顺利的解决了突进的百十个蒙古兵也让李四说话有了分量,同样数量的大明边防军好不是被百十个蒙古兵撵兔子一样的追着跑?

    “你就是这里的民练头子李四?”

    关于开办民练,其实朝廷早在八年前就有明旨。明朝最根本的军事制度就是卫所制,号称拥兵百万而不耗朝廷一粮一钱。到了如今卫所制早就名存实亡,再加上崇祯朝的财政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其实是早就崩溃了),根本就拿不出钱来组建新的军队,只能让百姓组团自保。

    民团(民练,为了行文的方便以后称民团)很快就建立起来,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战乱频发的北方基本见不到民团的影子,而在相对安定的江浙一带,民团反而得到蓬勃发展。

    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急需民团的地方早就穷的掉渣,人们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了,哪里还顾得上其他。而没有被战乱波及的江浙一带织造业发达,很多大丝商有能力组建民团。总之,有钱有粮才能谈得上民团。

    随着局面愈发糜烂,年初的时候,朝廷再一次明令地方组建民团。只因为北方已经乱的不可收拾,所以民团比较罕见。

    “是。”

    其实千户大人早就猜出了李四的身份。

    这些人手中的小梢张弓就是从自己手里流出去的,千户大人心中有数。如今各地卫所都在做私卖军械的勾当,不要说是小梢弓,就是手铳也流出去不少,这些都是半公开的秘密,也不怕有监军职责的杨廷麟知道。

    “这位李李四说的不错,”杨廷麟不清楚该如何称呼李四:“小小民团就能斩杀敌虏建勋与阵前,不如与他合兵一处,摧敌锋芒当如反掌之易”

    正式的边防军被追的象鸭子一样,还需要民团来解围,千户大人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脸红。要说脸红也应该密云后卫的老爷们先脸红去,整个密云卫都跑的没了影子,小小的潮河所就更不怕丢人了。

    “杨大人别被这些乌七八糟的民团蒙住了,他们不过是以地形之利打伏击而已。不过小小战果就真是无敌虎贲?”潮河千户拍拍屁股:“敌人的主力如何凶残杨大人也是亲见过的,整整一个牛录的满洲甲兵,加上他们的奴兵足有千人,距此最多只有多半天的路程”

    一想起满洲甲兵的凶悍,寒气从杨廷麟脊梁升起,忍不住的打个寒栗。终究是受了几十年的圣人教诲,骨子里的气节还是有的,勉强压制心头惊慌摆出大义凛然的架势:“如此一路败退,置生民与何地?置朝廷威严与何地?难道我大明官军连地方民团也不如?当趁此新胜之威,迎头痛击来犯之敌”

    有民团这场算不得胜利的胜利的虚火支撑着,再有杨廷麟大义凛然说些精忠报国的话儿,经过一番悬红挂彩之后,潮河所的溃兵终于奋起一丝似有似无的血勇,准备稍微抵挡一下。

    卖命死拼和鞑子杀个你死我活从来就不是大明官军的风格,也没有人想过真的去为大明朝尽忠。每一个败兵心头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先假模假样的摆个迎战的架势,看情形不好还是要撒腿跑路的,十几年来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也没见大明朝就真的亡了。

    从古北口入关,经过密云、怀柔、顺义一路烧杀抢掠,转道通州然后摆开攻打京师的架势。等到大明勤王的兵马一到,立刻奔平谷,带着抢掠到手的钱财人口从将军石一带退出大明的实际控制范围,这是鞑子一贯的作风,估计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就是通过这样简单的把戏,满洲人伙同蒙古人已经反反复复剪了大明朝十几次羊毛,无非是损失些人口钱粮而已。就算是关外的蛮族胃口再大,也不敢存了一口吞下大明朝的心思。

    每逢蛮族来抢,官军是退让,已经成为惯例。

    潮河千户大人半真半假的约束部下,勉强摆开迎击来犯敌人的架势。李四也再次派出精壮打探,杨廷麟则把战局的大致情形详细解说。

    这次入关大抢是以朵颜部为主力,敌军主力是朵颜左翼旗,战兵和奴兵大约有三千上下。破开密云后卫之后,蒙八旗立刻成扇面分开,四下出击抢掠。攻击潮河所的敌人大约有千二上下,战兵奴兵各半

    “蒙八旗战斗力如何?”

    “蒙人兵丁煞是凶狠,多为悍不畏死之徒”对于蒙八旗,心有余悸的杨廷麟大为恐惧,只是内心深处报效朝廷的腐儒思想支撑着还不至于落荒而逃。强力掩饰心中的惧怕说道:“以我之愚见,当先避其锋芒”

    “蒙人早不复其先辈的血勇,我看也就是寻常而已。”经验老道的路丙寅撇撇嘴:“只要咱们准备充分,也不惧什么蒙八旗。也只有满洲八旗的甲兵是真正的战力卓绝悍不畏死,当年老子差点被满洲甲兵砍了脑袋,要是遇到需提起十二分的小心。”

    “嘿嘿,虽没有见过蒙八旗的真正战力,想来也不会强的到哪里去,否则成吉思汗的子孙也不会堕落到成为满洲人的鹰犬。”李四咬着后槽牙,发狠一般的说道:“咱们就碰碰他们”

    “四叔,这一回我打前锋,咱们这些汉子都是最能战的。”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总是能让少年人的血最先烫起来,路涧颇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

    “这一回我只要跑的最快的,最能战的留待后面”

第17章 利益和野心的结合(第四更)() 
天有些冷,还起了风,羊毛卷儿一样的云层逐渐汇集起来,也不知道会不会下雨。

    “好像要变天了。”从来也没有离开过草原的苏纳大贝勒很不习惯关内的天气,看着身边年轻的爱新觉罗叶克舒,眼神中满是慈爱:“朵颜部的小鹰翅膀硬了,懂得自己飞出来找羊肉吃了,哈哈”

    “这次入关一定要把动静闹的大些,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是最能干的。”十七岁的爱新觉罗叶克舒脸上满是炽烈的狂热,好像全天下已在掌握一般的意气风发。

    “小叶克舒,其实天下人是否知道你一点也不重要,关键是要让你的那位皇阿玛知道你是所有皇子中最能干的”苏纳大贝勒笑的象草原上的肥狐:“这对你、对咱们朵颜部都有好处。”

    大清皇帝皇太极早已数次表达过要立储的意思,和所有的兄弟一样,身为皇四子的叶克舒对太子的位子早就眼红心热。按照满洲人的传统,皇子间的夺嫡最是血腥惨烈,胜者得到一切,败者万劫不复。

    而叶克舒的父辈早就印证了这一点。

    皇太极此时尚有八个儿子,最有实力也最有资格的当然是已经三十五岁的长子豪格。但是出于某种原因,皇太极很不看好这个长子,几次三番很明白的表示和长子的关系不好,甚至在暗中削弱他的实力。而次子和三子都是夭折,身为四子的叶克舒其实已经算是次子了。

    皇太极看好的是皇九子福临和十子博果尔,因为这两个皇子都有科尔沁血统,在很多时候,满洲人必须取得强大的科尔沁蒙古人的支持。

    从身后的实力来看,叶克舒似乎比不上福临和博果尔,但是十七岁的叶克舒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有个天然优势,那就是年龄。

    父亲皇太极的身体每况愈下,或许等不到六岁的福临和三岁的博果尔长到足够大的时候来继承皇位。

    年龄的优势是极其巨大的,完全能够抵消福临的科尔沁蒙古血统。剩下的就要看自己的努力了。

    叶克舒深信自己比六岁的福临更有作为。

    今年豪格入关大抢,战果空前,这让叶克舒深受启发,决定效仿豪格的做派再来一次,从声望上彻底把福临和博果尔这俩小孩子压倒。

    豪格有自己的旗兵,叶克舒没有。所以缠着父亲皇太极要来了一牛录的正黄旗披甲兵。

    “小叶克舒,我只能给你这么多人马,毕竟豪格是用自己的旗兵。至多再把我的仪仗借给你,你明白我的意思吧?”当皇太极语重心长的对儿子说出这话的时候,叶克舒明白自己已经取得了父亲的支持。

    这三百披甲兵是整个八旗中最为精锐的部分,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