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烽·烟-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的语气极为落寞。只不过我这都是装出来的,虽然我猜忌唐继尧的,但是说实话,我其实在内心的深处我并不愿意相信他正的就想要和我闹的不可开交。所谓的军政大权,其实就是一个虚妄的东西。

    我知道唐继尧他肯定清楚,在云南只要我在云南,那么无论他如何,决不可能获取比我还高的威望,而我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其实我就是想要亲自从他的话语、表现中得到一个能够肯定的答案。

    而当我真正得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我却是满心的惭愧,而且相比之下我觉得我已然成了一个小人,不过即便是小人也无所谓,我不过就是为了自保,可是我不知道我是否伤害到了我与唐继尧之间的感情。

    什么叫兄弟?什么才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什么才是真正能够依靠的、能够相互帮扶的,能够同生共死的人。一切其实真的不是那些标榜义气每一天都把兄弟情义一类的话挂在嘴边上的人。真正能够做到这些的人,很少,甚至是从来都不会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而且他们也绝不会每每做了一件事之后,就当着你的面或者是其他人的面,不停的念叨,越是这样人,我想他们就真的越难做到这样的行为。

    而那些真正能过做到的人,因为他们不图回报、感激。所以他们能做,却未必会提及一言一词!

第132章:动员() 
“将军啊,兄长,我的哥哥啊,我就知道,我的行为肯定会被你误会。”唐继尧落寞的苦笑着,他满脸的无奈,不过他的眼神却非常的坚定,而且是那种无悔的坚决。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异样

    我要他给我一个解释,当然了,我这不是在责问,而是在想着是否能够对他所有弥补,因为我知道我刚刚的态度,那副样子,那副装出来的落寞可怜,伤害到了他的情感同样也伤害到了他作为一个军人忠诚的尊严。

    果然。唐继尧一番讲述之后,我才知道了他的用心良苦,而且我也清楚了他这么长时间署理云南所遭遇到的艰难困苦尤其是他对于兄弟情义的操持,对于军人忠于国家忠于信仰忠于民族大义的坚持。

    我离开云南,唐继尧署理云南后。他的所有的一切行为,其实说起来,都是在为了我的回归做打算、安排。他知道,我这个人的信仰会导致袁世凯的对我的猜忌,而且说起来。就是我这个人,袁世凯本就对我存在着异议。

    而且说起来,其实在我之前并是没有先例,所以唐继尧在我离开云南之后,他就知道我到了北、京所以接受的结局,当然了这样的结局我也是知道的,可是我之所以还会毅然决然的前去。

    全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军人对于国家的忠诚;唐继尧署理云南之后,他的工作重心基本上就全部转移到了云南,而对于他的根基所在的贵州,却放下了很多,为了保证云南边境安全,以及整个云南的稳定。

    同时也是为了教化那些蛮夷未开的原住民,唐继尧坚持我在位时所使用的政令,而且他对于云南的百姓,说起来,比之与我,更为宽怀,而且最难能过可贵的是,他把他的宽怀全部冠以我的名字。

    再有就是他对于滇军内部的改造问题,他重新启用那些老一辈的军官,而将这些年轻的军官统统打回讲武堂或是做一做教员或是历练一下,其实就是为了给我回归之后收拢人心做准备。

    而他之所以扣留我发往云南的电文,是为了向袁世凯表明自己的立场,也就是他想要独自占领云南,将我的势力全部击溃,当然了,这是他的障眼法,而他之所以不与我联络,而且一切都在,秘密的进行。

    就是为了将这场大戏唱的完美,因为他害怕如果他和我有所联系的话,或者是他和我说明了他的想法、方式之后,会被袁世凯的探子得知,以至于功亏一篑,同时也给我给云南百姓带来灾难。

    至于他为什么要在接到了袁世凯称帝之后的那些封赏,却采取一种不温不火不理会的方式,一是为了给袁世凯施加压力,让他误以为自己存在作乱的可能,由此引发出我对于袁世凯的忠诚。

    这是一个赌博一般的方式,不过好在唐继尧对我的了解非常的清晰。他赌对了,真是因为他的做法成为了我能够回到云南的主要借口。

    听完唐继尧的解释,我不由的惭愧异常,我不该猜忌他,但是行在这样的形势下,我这样的行为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却还是不能以此作为理由,因为即便这样的理由他能够理解。

    可是此时我已不需要借口了,现在想要弥补一切,我能做的唯一就是对唐继尧他坦诚相见。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对他说道:“蓂庚啊,我不想和你解释太多,我知道此时此刻的解释是最无力也是无用的。”

    “别这么说。”唐继尧摆摆手,道:“兄长啊,我能理解,而且我也想了想,确实我的做法有些不妥,不过哥哥,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咱们就不要再提了。现在你也回到云南了,看看咱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说着,唐继尧对我一笑,而我也还之以笑容,我们两个人此时的笑容都非常的真诚。因为这本就是出自内心的,是无法佯装出来的。之后的交流中我得知了唐继尧的想法,他与我的想法近乎一模一样。

    我们两个都认为此时袁世凯的行为,是历史的倒退,而且我们也都清楚现在全国上下的形势。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人对袁世凯进行公开的讨伐,全是因为现在的袁世凯还不能算是已经正式称帝了。

    第二也是因为现在全国上下那些有讨伐袁世凯打算的人们,对于袁世凯手下的战力并不能清楚的估计,虽然现在看起来就连袁世凯的左膀右臂都已经离他而去了,可是又有谁知道这不是袁世凯之前就安排好的那?

    所以这些人即便是有讨伐袁世凯的打算。但是却又谁也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因为往往第一个举兵的人,几乎是没有一个好下场的。唐继尧认为,此时此刻,如果真的想要呼吁全国举兵讨袁。

    那么最需要的并不是多少的兵马战力。亦不是辎重粮草,或者是多少人的支持,需要的就是第一个登高振臂的人物。而我们两个都认为这个登高振臂的人物,就应该是滇军。道理有三个。

    其一,因为滇军说处的位置在边陲之地。所以即便是滇军率先作为,那么应该也不会遭到太过严重的打击,而且且便是到时候滇军四面楚歌的话,也能够顺利的通过云南撤出国境,无论是进入缅甸还是越南。袁世凯的兵马肯定不敢越境打击,这样一来的话,滇军也算是暂时性的出于不败之地了。

    其二,滇军本就精锐,再加上唐继尧贵州所调动过来的几千精锐。以及那些全国上下也没有多少精良武器装备,是可以完全的与北洋军进行周旋的,而且因为云南的独有地势,即便是需要退守云南的话,也能够保证滇军不会由此败而全军覆没。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形势下,无论是谁第一个站出来,那么如果这场战争胜利的话,那么其受益必然是最多的,而且现在其实滇军的财政情况非常的不好,不能自足不说,每年还要从政、府领取八十余万的补救款项。

    对于这么贫穷的滇军、云南来说,其实他们也是真的需要迫切一战,由此来搜刮抢夺其他地区的财富。以此来挽救云南财政以及滇军的关饷问题。以上这三点其实前两点还都是出于防守、溃败的情况下。

    而最后一点,才是最为重要的,其实我们两个人都知道此时的滇军虽然依旧骁勇但是说起来,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关饷了,这也就是因为滇军多为土生土长的本地百姓。对于云南的生活有所了解,所谓为了家人他们才能够暂时的暂缓饷银。要是放在别的地方,都是外来的军人的话,恐怕早就哗变了。

    而我与唐继尧想法上的不同就在于我们的出兵方向以及路线,我想三方出兵。在同一时间内对邻近上省份展开攻击,这样一来能够对于袁世凯造成一定的压力,而且也能够表现出一种浩大的声势。

    而唐继尧确认为应该集合兵力直接猛攻四川,夺下四川之后,再步步为营。徐徐图之,我承认唐继尧的进军方式确实比我的计划稳定,但是却声势太小,而且也无法造成一种极其强力的压迫感。

    当然了,这些事情,有关于作战计划的问题,这并不是问题的主要核心,其实说起来,我与他之间的主要分歧,还是在于出兵的话,到底由谁担任总司令,以及行政长官,我认为行政长官以及总司令的位置应该由一个人担任,这样一来的话,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号令一统。而我认为这个人选。应该是唐继尧。

    而唐继尧确认这个人选应该是我,我的理由是行在对外来讲本就是唐继尧才是云南的最高长官,其二也是因为唐继尧就是云南本地出身,而我的老家却是在湖南,我不能够喧宾夺主。

    唐继尧的理由则是我一直实际上才是云南的最高领袖。同时我一直一来都是他的长官,再有就是论起在云南、滇军中的威望,他也是不及我的,经过了一番辩论之后,最终我们两个才统一了意见。

    由唐继尧出任云南督署府最高行政长官,由我担任全军总司令。他负责政、务坚持,我负责全军动向。这样一来,虽然与之前的想法有所变化,但是我们两个人同心同德话,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再有就是其实说起来,这样的安排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我与唐继尧其实行在都成为了云南军民的领袖,无论是谁在上谁在下,或许追随者中就会出现一定的分歧,这样一来是不利于出兵作战的。

    而现在的情况下,我们两个都是最高长官,这样一来的话,也就没有谁在上谁在下的关系了,这样对于各自的追随者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因为我们两个平起平坐了,那么他们之间可能出现的最大的矛盾点也就荡然无存了。

    一切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决定了,之前的误会与日后的方向就在这间办公室里决定了下来,而这时,唐继尧直接拿起了办公室内的电话,通知了作战部、参谋部、军务厅等一切军队内部机构。

    正式的向他们宣布了明天将要举行的会议,以及命令他们各自通告全军,动员上下,为了日后的战争做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鼓舞动员!

第133章:护国军() 
“我们这次举义,最要紧的是要赢得全国各方的同情,以求得多助。蓂赓身为地方大吏,如果率军出征,很容易引起邻省认为是假名侵略之嫌,过去滇军扰川已有猜疑,今若不避嫌,更容易被袁世凯挑拨,中其反间,所以统军出征应由我和协和。至于坐镇后方,领导军政府重责蓂赓万万不可谦让。”

    我与李烈钧、唐继尧并坐在讲台之上,面对着下方滇军大小将官,我这一番话,虽然听起来有些冠冕堂皇,但是实际上,这是出于我的真心的,这一次的会议主旨在于正式成立军政、府。讨伐袁氏。

    经由这一次会议决定,由唐继尧出任军政、府都督。成立护国军、及护国军政、府,护国军整体分编为三个军,护国第一军由我统帅,同时我出任护国军总司令,出兵四川,由李烈钧出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兵进广西,由唐继尧出任护国第三军总司令,攻取武汉,同时护国第三军兼及云南防务问题。

    而后唐继尧又聘请请前巡按使任可澄,前山东提学使陈荣昌为参赞。前国会议员赵藩、袁嘉谷及张耀曾等为参议。派由云龙为秘书厅长。派张子贞为参谋厅长。派庾恩旸为军政厅长。派陈廷策为民政厅长。派丁光冠为司法厅长。派陈钧为财政厅长兼运盐使。

    同时任命戴戡、任可澄为左右参赞。护国军各部军官任命如下,蔡锷出任护国军总司令、护国第一军总司令。罗佩金为护国军总参谋长。第一梯团团长刘云峰。第一梯团第一支队长邓泰中,第一梯团第二支队长杨蓁。

    第二梯团团长,赵又新,第二梯团第三支队长董鸿勋,第四支队长何海清,第三梯团团长顾品珍,第三梯团第五支队长禄国藩、第六支队长朱德。第四梯团团长戴戡,第四梯团第七支队长熊其勋、第八支队长王文华。

    护国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第一梯团长张开儒,第一梯团第一支队长钱开甲、第二支队长盛荣超。第二梯团长方声涛,第二梯团第三支队长黄永社、第四支队长马为麟。第三梯团团长何国钧,第三梯团第五支队长林开武、第六支队长王锡吉。

    护国第三军总司令唐继尧,云南护国军政、府都督,第一梯团团长赵钟奇,第一梯团第一支队长华封歌、第二支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