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然后,就是被西方坑了一把,大量的白银涌入,而中国的金银比是固定的一比十,西方的金银比却是十三十四,甚至有时候更高。

    这样银子涌入,黄金流出,西方用黄金这样更稳定的贵金属成立了黄金为主币的流通系统,一直到几百年后,这个体系才被取代。

    相比金本位,中国的金银价比十分不合理,缺乏辅币,这导致货币体系十分混乱。

第328章 贸易发达的真相(3)()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铸币业一直没有真正的立起来。

    相比西方的金银铜等主币和辅币,中国一向是以铜币为主要货币的。

    铜币为主,交子等钞票为辅,这其实是稳定合理的货币政策,因为大多数农民不需要大额货币,铜币用来交税,平时生活,都是十分方便。

    而悲剧的是明朝铜币量只有宋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这就造成民间辅币不足,只能大量使用白银,这使得白银成为主流货币,也就是银本位。

    银本位导致辅币不足,货币量肯定也不足,一直最简单的例子,赋税。

    明初时明太祖十分天真,以为可以用实物税来解决赋税问题,但到了几十年后,他的子孙就必须收取货币单位来维持日常开销。等到了明末时,一条鞭法下,所有的农民都需要上交白银来充实国库了。

    但白银太贵重,普通的农民手中是没有白银的,这就使农民在交税时必须借贷,或是低价把粮食卖给粮商,然后用卖来的银子交税,在交税过程中,因为银子是重量单位不是货币,又得重新熔铸,地方官府再收取火耗,又盘剥了农民一道。

    再加上白银不是铸币,又是贵重金属,这使得很多富裕家庭大量储藏白银,山西晋商在庭院里挖大洞,一次储藏几十万上百万两的白银都不是稀奇的事。

    这样这些白银就退出了流通领域,使得民间的货币量一直在稀缺状态,而且在小额交易过程中,银子一直是被夹剪夹来夹去的,无形之中就造成了很多浪费,而大量的银角子汇总在官府那里时,所有交易人都要被官府坑一道明清两朝,辅币量严重不足,前者是因为失败的货币政策和开矿能力的不足,而后者就是彻头彻尾的愚蠢清政府根本就是禁绝开矿,除了少数官矿之外,任何民矿都是禁止的,而且在清朝形成了一个自以为正确的传统就是厉行矿禁。

    大臣向皇帝提议开矿就是食利,就是急功近利,而反对驰禁者就是老成谋国,是识大体。

    这种认知,在康熙至乾隆这百来年中犹为厉害,成为当时朝野认识的主流。

    哪怕就是到清末,大量的外来银币涌入,清廷还如驼鸟一般缩在幻想的沙里不肯拔出来,眼看就要亡国了,才羞答答的出了几批龙洋,而且还是辅币不足,这个问题,一直到国民政府都没有能解决,到共和国之前,银洋和铜钱在民间都是正常使用货币量不足,而且黄金储备不足,信用体系始终未能建立的起来。

    经济问题不是张守仁的强项,不过好歹也看过几本专著,他心中明白,不论明末的海洋贸易对明王朝的统治有多大危害,对民间有识之士和参与其中的人来说,利还是大于弊端的。

    犹其是他这样要做大事业的人来说,走向海洋,在这个大航海的时代参与利益的搏击,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中国并不是纯粹的大陆民族,也不是纯粹的海洋民族,但未来数百年属于海洋,无视这一点的民族,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张守仁记忆中的历史,中国缺了海洋这一课,这一次,则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在他的手中补上这一颗不可!

第329章 斩首过千(1)() 
听说张守仁知道郑家的生意,郑十一还稍觉愕然。

    毕竟眼前这位是二十来岁的北方武将,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知道天下大势,并且对各方豪强心知肚明的一般是比较关心时事的文官和士绅,他们有观阅邸报的机会,并且会细心研判,而武将在这方面就差的多了。

    一般来说,张守仁是不该知道南方军镇的底细才是。

    不过郑十一抬头看一下眼前这位面带神秘微笑的武将,决心还是不要挑战张守仁的耐心为佳。他老老实实的接着道:“大人,家兄的生意做的虽大,但局限在南方,也是局限在几样货物上。”

    张守仁点头一笑,接道:“精致瓷器,生丝、丝绸、茶。”

    “是的!”

    这一次郑十一彻底明白过来,眼前这位年轻的将爷真的不是能糊弄的主,显然对方是真的对南方情形了解至深,说的十分内行。

    当下态度便更加恭谨,连忙又道:“这几宗货虽然来钱,比如生丝,一船到倭国,半船银子回来。但现在西夷船只甚多,又是炮舰商船混杂,吕宋等地,已经是人家的地盘。家兄时刻担忧,也不知道这生意还能做多久。”

    南方巨盗在战略上还是有点未雨绸缪的意思,十几年前,广东大海盗李旦曾经率数万之众去攻打巴达维亚,不过在坚城之下受挫,损失甚众。

    郑芝龙则赶走荷兰人,占据澎湖,对盘踞在台南的荷兰人警惕心也很高。

    不过现在欧洲人在南洋的实力越来越强,郑芝龙肯定也时刻感觉到威胁,开辟北方航线,并且在商品上多元化,这个海上大雄有这种考量,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

    一听到郑十一这话,张守仁心中就是明白,眼前这位,说的是实情,并不是为了乞活而胡说八道骗他。

    当下便是颔首笑道:“令兄称雄海上,吾甚敬服之。那么,他派你前来,到底有什么打算?”

    郑芝龙的打算是叫郑十一来收服北方群盗,最好是找个机会叫他们招安,然后找个基地,由郑家暗中收编,接着改变北方海盗小打小闹的做法,把北方航线也掌握在手中。

    这个打算现在是不必谈了,北方海盗几近全灭,剩下的小股海盗几乎不值一提,而眼前这位年轻大人雄心勃勃,也是能力出众的人物,这一点,郑十一看的非常清楚。

    他是常伴在郑芝龙身边的人,眼前这位将军,眼神炯然有神,决断异常的果决,能带出今晚看到的强兵,手腕也不必提了,再加上有浮山这一块基地,经营也是十分得法郑十一已经知道,引动即墨营游击将军秦增寿暗中和海盗合作前来的铒就是胶东盐利。

    眼前这位年轻的大人手中掌握着大半个莱州府的私盐销售,同时听说还有更多的盐生产出来,一年赚取的利润十分可观,有这种手腕的将军,自然也是人中龙凤,眼下是不如自家大哥,将来成就,也是不可限量。

第330章 斩首过千(2)() 
于是也不必多想,当下就是恭声答道:“家兄派在下前来,就是打算开辟北方商道。北方的东珠,毛皮,人参等物,是南方没有的特产,如果能够有位豪强坐镇北方,收取货物与家兄贸易,想来利必不薄,一年数十万金,唾手可得!”

    这算是一个折衷的办法,郑家暂且不插手北方的事,但算是张守仁北方货物在南方的总代理。同时,这个说法也是先限制了张守仁经营海上,立刻插手南方的手脚,仓促之间,有这种汤水不漏的提议,眼前这郑十一,实在是一个经营交涉的人才。

    “此事我不能立刻答应,容我考虑一下再说。”

    将领经商在明朝实在不算什么大事了,山东总兵丘磊就有几家大商行,强取豪夺,在山东购置了大量的土地。

    刘泽清不仅经商,还派兵假扮响盗,到处抢劫,并且在曹州一带收取保护费,养了两万多兵。

    最早是毛文龙在皮岛,因为朝廷给的军饷实在不足,毛大帅就在皮岛经营土产生意,把鹿皮貂皮和人参卖给南方过来的商人,甚至卖到朝鲜倒卖给日本人,毛大帅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支撑了东江镇在辽南辽中一带的攻势,并且养活了几十万难民。

    有这些前贤在,张守仁其实已经意动,但这件事其中有一些关节十分要紧,他还要仔细考虑一下。

    做生意嘛,讲究的是实力对等。

    在陆上,郑芝龙现在虽然兵强马壮,张守仁也不惧他。浮山营马上就要扩编,要招募大量的英雄好汉加入其中,在他的训练之下,最多半年,就有一支五千人的强兵训练出来。

    郑芝龙的那种陆师,在他面前,就是渣渣。

    但在海上,他的实力就是差的太远,就是一个零字。怎么突破这个零,好生经营到与郑家平起平坐,甚至有超出的可能,这件事,真的是要好好谋划一下才行。

    “你随我回去,我们慢慢商量了再说。”

    既然有所决断,郑十一和他的随从当然就不必再杀,张守仁话一出口,连同郑十一在内,所有能活命的海盗都是长出了一口气。

    那边海滩上的斩杀也是到了尽头,大串的海盗首级被捆在一起,拎了起来。

    刚刚表情各异的海盗现在都是一副神情,都是面色狰狞。

    鲜血顺着斩断的脖颈滴落下来,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血腥味道。

    一直跟在张守仁身边的钟显已经吐了再吐,此时浑身酸软,不得已张守仁叫人找来一匹骡子,叫这个还有责任在身的文吏趴着骑在上头。

    “走吧。”看到兴奋中带着疲惫的士兵,还有挺胸凸肚,来回巡走的各级武官,张守仁神态轻松的笑了笑:“回浮山所城。”

    “是,大人!”

    所有人都昂起胸,不论是什么表情,或是什么身份,都是大声应答起来。

    黎明时分,月光的作用变小了,天色更黑了一些,不过沿途所过,到处都是灯火通明。

第331章 斩首过千(3)() 
也不知道有多少松明火把,还有隔几百步就烧起的大火堆。

    盛夏时节,到处都有树枝,随便折一些下来,就够烧上一会了。

    在浮山营兵经过的时候,也有大队军户男子跟随着,大家手中都是拿着兵器,或是有胆大的也提着海盗的人头,一边走,一边在手中晃悠着。

    也可以在沿途看到有不少没头的尸体趴着,四周还有狗在嗅闻着,不过又被主人给赶走了。

    这些尸体,要留到明天天亮再收拾掩埋了。

    等赶到浮山城下时候,东方的天际已经露出微光,火光和黎明的光线相加,天地之间,有一抹奇异的色彩出来。

    营兵们和普通的军户们已经混杂在一起,彼此吹嘘着昨夜的表现。当然,主要是营兵在吹,军户们在听,除了少数亲手杀掉海盗的幸运儿能跟上两句之外,大多数军户对营兵们都是露出敬畏的表情。

    大家出身都是军户子弟,但现在营兵们的表现已经是远远超过普通的军户,大家的距离拉的实在是有点儿大了。

    在城门处,张守仁召开了临时的军事会议。

    所有的队官齐集一堂,当然,除了镇守浮山老营的张世福和钱文路之外。

    每个队官都是喜笑形于颜色,黄二和孙良栋几个不老成的,嘴都笑咧了,彼此都是勾肩搭背,嘻嘻哈哈说笑个不停。

    “全体肃立!”

    总算是张世强把首级数点清了,赶来汇报。一见他过来,王云峰就大叫一声,接着所有的武官都是停止说笑,“啪”的一声之后,全部是立正姿式,肃立当场。

    在一边旁观的刘景曜和叶曙青等人都是吓了一跳,他们也是在说笑谈话,等着汇报战果,结果眼睁睁看着一群嘻笑状态的武官从放松状态到昂首肃立,这样的反差,确实是有点儿大。

    刘景曜今晚也不知道是第几次感慨了,不过看到眼前情形后,他还是忍不住叹息道:“国华带兵之手段,神鬼莫测也。”

    “老夫一生戎马,也是初见有如此部勒手段。”

    叶曙青此时也不再吝惜他对张守仁的赞美,尽管刚到浮山时,他对张守仁的年轻冒进十分的不欢喜。

    “禀兵备大人,大人,”张世强现在沉稳有致,颇有一个合格的坐营官的风范,他先向刘景曜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又向张守仁沉声禀道:“大人,我部三死五十七伤,斩首一千三百五十一级,夺得刀四百余柄,斧、长刀、长枪、虎枪、神机三百五十作支,圆盾一百二十面,长盾七十五面”

    听到张世强的话,原本也是有点志得意满的张守仁也是变了脸色,他对着张世强问道:“怎么,有三个弟兄战死?”

    “是的,”张世强原本也是一脸春风,此时面色也转为凝重,他沉声道:“伤的不重,但流血不止,柳老头也是想尽了办法,不过血一下子就放空了,人就象个面口袋一下子就空了下来”

    “嗯,我明白了。”

    张守仁一听就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