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仗,老夫行伍数十年,倒真是学着了居然还有这样打法的!”

    “就是,”有人跟着笑道:“张国华是把自己当诸葛武侯了么?就在这里摆上阵仗,料定人家必定前来,还必定是打东门这里过来。”

    有人声音阴沉,这是布政使司下的文官:“若是他料敌有错,致海匪祸害地方”

    这一次,大家跟随前来,是山东巡抚和朝廷的共同决断,查察地方军情海防大事,当然是要各部门通力合作。

    但来了不一定就是友好的,到目前为止,张守仁并没有拿出过的去的东,辛辛苦苦一趟,到现在还是两手空空,大家都是满腹的怨气。

    若是真有海盗前来,并且做出什么祸害地方的事,那么大家回去之后,倒也不介意给这位春风得意新上任的游击将军,多上那么一点眼药。

    况且这会子张守仁不见踪影,虽说有数百强兵列阵于所城之外,但这个游击将军也太慢待大家,并且也太漫不经心了。

    若是以恶意来揣测

    张守仁确实是不见踪影了,虽然不把这两千海盗当一回事,不过那叫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却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黑室送来的情报的信息量已经足够丰富,在充足的情报基础下再来做判断,当然就能大体推测出海盗的动向。

    张家堡那边,海盗一定会派船去攻打,但那边海防设施重修过,堡门一闭,各墩堡内都有炮,留一些操炮的躲在墩堡之中,海盗就很难啃的下来。

    那边难啃,动静闹起来也不大,所以张守仁判定,海盗为了达成目标,一定是来扑浮山所城。

    如果所城这边闭门而守,急切难下,那么就从所城往东,直扑方家集。

    那边是几万人的大集镇,十分富庶发达,平时小股海盗是到不了这样的大镇子的,今次十几股海盗合力而来,张守仁不知道秦增寿允诺了什么好处,但料想这姓秦的拿不出什么银子来那么,叫这些海盗把方家集抢一遍,这般富裕的大镇子,海盗们自然乐意,自然也就一拍即合。

    但去抢掠之前,他们也要把正事办了。就算拿不下浮山所城,四处烧杀一番,再洗了方家集这样的大镇子,刘景曜和张守仁的乌纱帽一样保不住,张守仁的根基也是毁了,这样也算是完成了秦增寿吞并张守仁的目标。

    这么一想,海盗的行事目标,行进路线,清晰可见,简直就是画在脑中一样。

    叶曙青他们所惊讶的,在张守仁看来,只是明朝的将领在预判能力和情报归纳分析等一系列的军学上头,实在已经是很落后了。

    象几十年前最著名的萨尔浒一战,明军莫名其妙分成四路进击,而且在事前大张旗鼓,不仅把进军的路线,还把每一路的将领,人数等细节全部写在榜文上,这样努儿哈赤和他的建州部落对明军的动向一清二楚,细作把明军的进军路线图写的清清楚楚送到努儿哈赤手中。

    所谓“凭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是建立在对明军动向一清二楚的前提下的,不然的话,有一层战争迷雾笼罩着,努儿哈赤怎么知道明军走什么路线,哪一路强,哪一路弱呢?

    事前的情报刺探对明军来说基本为零,将领们还只是习惯在战场上派出斥候侦骑,大体上了解敌人的人数和战力就可以了。

    最多再了解一下对方的粮草储备和军心是否稳定什么的,这样就算做了万全的准备。

    至于如张守仁这般,事前有大量的准备工作,事发之时有充足的预判,对敌人的规模,线路,装备,士气,指挥,大体上都有一个了解之后,如何对敌做战,这岂不是很轻松的事了吗?

    所谓的参谋制度成熟之后,军队做战靠的就是对武器装备的熟悉程度,武器的先进与否,对地形的了解和利用等等。

    在数百年后,参谋制度成熟,列国之间的战争,唯有拼钢铁与人力消耗,别无他法,任何所谓个人的奇计在成熟的参谋军官团面前,都是可笑的小孩伎俩,没有任何的效用。

    张守仁现在以一人之力就可以当得起名将的资格了,那些海盗和秦增寿商量出来的奇计在他看来如同小孩过家家般的可笑和幼稚。

    但他还是希望,象今天的这种事再发生时,能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参谋军官团在身边,随时为他提供建议和智谋支援。

第289章 海盗王(1)() 
第一百二十四章海盗王

    “陈爷,李爷,郑爷,前头就是浮山所,东北方向是方家集,南边就是那个副千户的百户堡所在。”

    “知道了,王把总,请你一会在头前带路就是。”

    “郑爷,我们跟着这姓王的走。”

    时辰还未及三更,但半轮弯月早升起在半空,加上繁星点点,月色星光把大地照的很亮,最少,就算是没有火把,只要没有夜盲症的人,也能正常行走,哪怕就是海边的山路也是如此。

    大股大股的海盗正在从海上的大船上用小舢板划下来,每条舢板上都是坐满了满脸横肉,手中拿着短刀、短斧、匕首,短火铳等短兵器的海盗们,他们一个个身形壮硕,时值盛夏,一个个都是穿着短打扮,露出一身古钢色的横练肌肉,要么就是干脆打着赤膊,只在下身穿一条短裤。

    等靠近岸边的时候,有不少海盗在一人多深的时候就跳下水去,嘴里咬着匕首,把舢板一路拉上海滩,然后其余海盗也是一个个跳下船来,开始往内里走。

    这个时候,岸上已经下来不少人,最早一批海盗探明四周无人后,首领们也是坐着小船下来。

    这一次是各家海盗合力,大股的就是七股,小股海盗,十几二十人一伙的就是数也数不清楚。

    这其中,最的就是各自拥众三四百人,每人都有好几条大船的陈安国和李富两人。

    这两个,都是出身东江,早在毛文龙驻节皮岛的时候,他们就用海船来往于东江旅顺和朝鲜之间,贩卖货物,和毛文龙做生意。

    等毛文龙死,东江内乱,接着黄龙执掌的大明辽东水师覆灭,他们就从普通的海商摇身一变,拥众抢劫,盘踞小岛,成为辽东和登州一带海面有名的大海盗。

    象韩六和这两人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两个的部属加起来就近千了,势力大,资格老,所以众盗匪头目也是把这两人簇拥在最中心,而这两个大盗,却是毕恭毕敬,把一个被人称为“郑爷”的海盗,让在自己的身前。

    见这两人的态度,那个姓郑的也只是微微一笑,答道:“两位当家客气了。”

    说是这样,但人却是当仁不让,大摇大摆的走在队伍的最前头。

    这人的南方口音极重,而且身边只有两个头目跟随,从身形长相,再到口音,无不是与这些北方海盗不同,完全就不是一路人的感觉。

    但别的盗匪见状,却也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甚至有不少自忖自己还有点实力的,拼了命的上前挤,是想和这姓郑的能挨的近一些,最好要是能攀上点关系便是最好不过。

    这姓郑的生的矮小而瘦,但身上也是长年吹拂海风的古钢气,身上的筋肉看着也是十分结实,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顾盼时,一副十分傲气的模样。

    当海匪的,就是傲视规则,连砍头也不怕的才能吃这碗饭,被官府拿住了就是砍头,和同伙翻脸火拼输了也是一个死,铁定被扔在海里喂鱼。

第290章 海盗王(2)() 
寻常时候,在海上飘泊,多少年吃不到新鲜蔬菜和肉食,牙齿掉光了或是生败血症的海盗每年也不知道有多少个,加上大浪一起,头晕眼花,或是海船一翻,更是九死一生。

    干这种行当的,一定得是胆气过人,视生死为无物的人才行。

    但今日此时,一群海盗头目却是把一个外路人引为,毕恭毕敬的样子,实在是叫人难以想象。

    若是一般的人见了,怕是要把眼珠子都瞪出来。

    其实站在海盗的立场来说,对这姓郑的恭谨一点也没错。

    这姓郑的正是南方赫赫有名的海防游击,驻在安龙的大海盗头子郑一官的族人,在郑家兄弟中也有排行,是郑芝龙的堂兄弟之一,在郑家水师中,此人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大人物了。

    郑家兄弟,都是以海为生,从小就飘泊海上,郑一官以几艘小船起家,先后依附多人,但最后却是他笑到了最后,火拼了广东大海盗李旦之后,郑一官已经是南中国海之主,不管是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不论是哪一国的商人或是正式的政府官员,海军军舰,只要是见了郑家的船队,就是老老实实的避让开去,在郑一官打败荷兰人,夺回澎湖之后,中国至日本的航线已经被郑家垄断,任何人都无法插手进来。

    到现在为止,郑家已经拥有数百艘战船和商船,在对日贸易的同时,还在海上征税,不管是列国商船还是大明自己的商船,不买郑家发给的通行证明就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贸易,所以郑芝龙利用自己的战船在海上圈了好大一块地,现在他的部下已经有数万人,到崇祯末年郑家的势力已经控制了大半个福建,拥众十余万,然后郑芝龙与黄道周连合,拥立废唐王为隆武皇帝,一个海盗能成就如此事业,尽管后来他昏了头,自废武功投降清朝,后来被清廷觊觎千万两白银的身家而杀了头,但一生功业,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在中国历史上,也就是半商半盗的嘉靖年间的王直,能与郑芝龙比一比,就算是郑芝龙的手下败将李旦,也曾经有率众数万围攻马尼拉的记录,这些海盗,也是趁着隆万大开海,海洋贸易兴起的风潮,迅速发家,甚至能与西方列强的远洋海军相抗衡。

    然后在清朝入主中原,三十里内的海边不准住人,片板不准下海之后,这一切也就迅速烟消云散,中国成了一个彻底的农耕民族,对大海的渴望和控制不复存在,而一直到数百年后,被别人用坚船利炮打开大门之后,才知道原本一直是世界一级的超级大国,已经沦落到人见人欺的地步了。

    有郑家做背景,海盗对眼前这个叫郑十一的人毕恭毕敬也就可以理解了。

    毕竟郑芝龙可以说是海盗之王,整个南中国海到处是郑家的船队,这些海盗在前些年风头紧的时候,经常全部跑到南方去避难,虽然现在黄龙的水师完蛋了,但不代表大明就永远没有水师。

第291章 海盗王(3)() 
就算是亡命之徒,如果有一条退路的话,海盗们也不会自己把后路给切断。

    此次郑十一过来只是收一批皮货到南边,一听说海盗有大行动,也是极讲义气,带着自己一般人就和众人并了伙。

    当然,郑家的人只是助拳,各头目心里清楚,人家的人可不能往上用,死了几个,将来记在自己头上,哪一天算起帐和利息来,那可是吃不住劲,不如省点事,还是用自己的人为主的好。

    “陈爷,李爷,从这里往东直走,再过几里路,就是浮山所了。”

    在星光月色之下,两千多海盗一边轻声说笑,一边大步疾走着。他们是谈不上什么军纪,也根本没有军纪这一说。

    不得罪头儿,烧杀抢掠,什么事都能做,得罪头儿犯了规矩,三刀六洞丢下海去也是不消说得。

    此时大家难得聚集一处,有不少都是亲朋故旧,在一起边走边是说笑,中小头目自己都是如此,更加不会管下边。

    陈安国和李富有心想管管,免得在郑十一面前丢了自己的人,不过看郑十一也没有什么表示,自然也就不必多事。

    走了一个半更次,翻过几过小山,一路上道路十分难走,有几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所以直线距离虽然不远,但仍然走的十分困难。

    当时的浮山,也就是后世的青岛主城区到即墨这一带到处都是荒山,崂山山脉横隔百里,海盗们为了隐蔽行踪也不能走大道,于是只能翻山越岭,耽搁时间自然是在所难免了。

    好在山路虽难行,但并不算太高绝崎岖,刚过子时不久,带路的王把总就是指着黑漆漆的前方,示意浮山卫所已经赶到了。

    “好,一会儿你就在后头等着,咱们要是拿下这个所城当然好,要是拿不下来,你再带我们去方家集。”

    “是,下官一定效力。”

    “嗯。”

    用轻蔑的眼神扫一眼这个神色猥琐的营官把总,陈安国和李福对了一下眼色,便是对几个小股海盗的头目道:“按咱们说好的,你们几个带部下先行。”

    身为小股海盗,原本也就有被人驱使的自觉,加上现在已经翻过海边群山,借着星月之光,可以看到眼前是一个又一个的村落。

    北方海盗,靠的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