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站着把队形保持到眼前这六百多人的水平,并且肃立无声,军容庄重整齐,刀枪林立肃穆无声,光是这一层功夫,就得把全大明多少个营头都甩在后头!

    别的营头整队,没有一两个时辰不算完,站好之后,军官得把嗓子喊破了。

    这还得是上头要来校阅,上下都紧张的情形下,要是平时自己人校阅列队,大兵和军官们都是懒洋洋的,除了将领的亲兵家丁之外,没有哪个营兵会正经当兵,都是应付差事。

    一个月一两五的饷银是不少了,比一般百姓赚的要多少两三倍来。

    可要命的是一年最多发半年,甚至只发四个月的饷,发的口粮粮食也是有九成以上是霉烂的,或是糙米,陈米,根本就不可能发新米下来。

    军服和安家银子原本都是朝廷发放,现在也很少提这个事了,因为遍地都是流民,招兵容易,谁还把以前的规矩放在心上?

    这么一闹,营兵的素质和军纪是直线下降,平时动辄来个小哗变,将领们只能哄着,任由他们败坏军纪,要是地方上的官员和士绅敢问,为将者还要替手下出头,否则的话,下头就会心生不满,将领的位子也就坐的不稳了。

    至于打仗时残害地方,抢掠民财,强抢民妇,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就算是朝堂之上,对这些事也是心知肚明,除了少数天真幼稚的言官御史之外,根本就不会有人想起来去整顿军纪。

第285章 警讯(2)() 
而眼前的浮山兵却是与众人记忆中的营兵截然不同,可以说,毫无共通之处。

    “这,这是张将军的兵吗?”

    众人乱成一窝蜂的当口,叶曙青却是镇定下来,一边看着在列队的士兵,看着那豆腐块一样的方阵列队,这个都指挥使喃喃道:“看起来可真是威武雄壮,委实不同凡俗啊!”

    “是啊,应是张将军的部下,认旗是张将军的旗帜。”

    明军的军旗也是有讲究的,营有营旗,军有军旗,比如锦衣卫是飞鱼旗,禁军是龙旗,各野战边军都有自己的旗帜。

    除了军旗之外,还有表明主帅身份的旗帜。

    比如要是文官总督在军中,那么打的旗帜就是“三军司命”的总督旗。

    如果是总兵在军中为帅,那么就是丈六高的总兵旗。

    然后副将有副将的认旗,参将和游击也是分别有自己的认旗。

    除了这种旗帜之外,便是以各将领姓氏为标志的认旗。比如在眼前的军阵之中,最当中是的一柄刚赶制出来的游击将军旗,另外便是“张”字字样的将领认旗,接着是各队的队旗,哨旗,排旗。

    旗帜多主要是便于用旗语在战场指挥。当时可没有上帝视角,也没有即时通信,将领不停的发展新的敌情,可能是在方圆数里的战场上突然发觉一支生力敌军,这时候派兵传令或是别的传令方法都没有用旗语来的方便快捷。

    戚继光的兵书中,就有很多旗语指挥的办法。大体上来说,明军的旗语都是依从戚帅的教导,各地的营兵都是大同而小异。

    不过张守仁的旗语可能有自己的一套,更方便快捷,更利于士兵和各级武官理解和全部掌握战场旗语的含义。

    至于营旗,老实说张守仁现在还真想不到,浮山营用什么样的营旗,暂且也只能放着不去管它了。

    有游击旗和将领认旗,城门上头的这些文武官员们也是确定了下头是张守仁的兵,到了此时,终于有一个指挥同知感慨道:“看到眼前的兵,我才相信,所谓一天二百里,六百破三千,恐怕并非是完全的吹嘘和传言。”

    “是的,营伍中整齐不算什么,临时列阵,就有如此森严气象,这兵,练的非常好,非一时之功。”

    “但张将军把这些兵召来,是兵备大人要校阅吗?”

    “对了,是要校阅?”

    “那我等可是有眼福了。”

    校阅兵马并不算稀奇事,在场的人和刘景曜一起过来,要么是武官,要么也是有兵事有关。象校阅的事一年少说也经历个十回八回,不过眼前的这些兵,肃穆庄严,威武霸气,而且明显装备比一般的营头要精良的多,叫人感觉有鲜明的特色。

    比如叶曙青几个老军头一眼就看出来,军阵之中,刀牌于最正中,想来是掩护遮挡对方弓箭手的袭击,但刀牌数量太少,不利破阵,而长枪过多,几个老军头都想不通,一旦敌人袭近,凭一排排的长枪,如何能够克敌制胜?

第286章 警讯(3)() 
至于两翼全部是火铳手,这倒无甚可说。

    象辽东战场,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关宁铁骑营,在孙承宗督师辽东的时候,车炮营每营有近三千步兵,两千多骑兵,数百辆大车,拥有的大炮每营就是八十八门,其中有不少是重型火炮,由孙传化在耶苏会买来大量器械,雇佣了不少西洋技师铸成交付军用,除了火炮之外,每个车炮营还有五千多支长短火铳,可以说,明军的关宁军的车炮营已经提前完成了纯火器化,明军在山海关和宁远一带训练成立的战兵营,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和敌军白刃相交的战斗。

    按当时明军高层的相法,就是一现敌踪,先用大车列成车阵,然后大炮开火轰击,接着就是火铳齐发,等敌人溃败,再用骑兵持短火铳追击。

    反正就是想打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以火器制敌。

    这个想法倒是不能说完全的错误,但致命处有两条:第一,明军因为过于倚重火器而导致了肉博训练的缺失,同时,也失去了肉搏的胆气。从将领到普通的士兵,都是如此。

    然后,便是火器的合格率实在太低,一百支火铳在上战场后,有九十九支在三枪之内都会炸膛,这样的火器谁敢装填过多的火药,谁又敢放心的瞄准击发?

    加上明军普通的训练不足,阵形不齐,一遇敌这些兵就是先慌乱了,然后乱放一通,接着被后金兵逼近,一次冲锋,明军的所谓车炮防线就彻底的悲剧,结局只能是败逃这一条路可走了。

    辽东战场和登州息息相关,当年车炮营的遭遇在场的人不少也知道。

    看向浮山营的配置,各人也都是感觉无奈,这火铳手看着多,但威力太小了。

    叶曙青叹息:“浮山营这边毕竟是军户为主,想来很难找到太多合格的弓箭手。”

    按说军户是应该世代习武,不论是骑马还是刀枪,或是弓箭,按朱元璋的规矩布置,每个百户最少有三四十户是习弓箭的才是。

    但现在这世道,军户不习弓箭反而是很扎实的理由,都指挥这么一说,众人都是点头。

    “张国华不是找不到弓箭手,又或是练不出弓箭手来。”

    众人议论纷纷,倒没有注意,刘景曜和一群属员也是匆忙赶了来。

    站在城头,刘景曜面如沉水,用极其冷峻的语调对着众人道:“浮山营靠的就是火铳克敌,在登州时就是如此今天各位大人怕是要有一场大热闹好瞧了呢。”

    “刘大人是说”

    刘景曜一席话把众人说的色变,那个布政司的参议脸上霍然变色,问道:“是不是浮山这里要出什么乱子?”

    “是的,”刘景曜答道:“适才张国华报我,有人勾结海盗来攻打浮山,大股盗匪,今夜必定来犯!”

    这一下所有的文官都是面皮变色,就算是武臣也有点拿捏不住的感觉。

    这里浮山营有六百多兵,而刘景曜还是说的“大股”盗匪,想来这海匪人数一定远超过官兵了。

    一想到海盗的凶恶残忍,各人都是有点腿肚子转筋。

    和响马不同,响马是活跃在各州府间,对地方官好歹卖点面子,杀官造反,惹动大军追剿就不值当了。

    但海盗横行海上,杀人越货横行不法,根本不把朝廷看在眼中。而朝廷没有水师,也无力压制,所以尽管这里文武官员众多,但海盗们杀起性子来,一身官袍能不能保命,实在难说的很了。

第287章 参谋(1)() 
第一百二十三章参谋

    “刘大人,不知道海盗人数有多少?”

    终于还是有人忍不住发问,刘景曜面色凝重,沉声答道:“张国华报说,大约是两千余人,是这辽东和咱们登州一带海域十几股盗匪合力而来。”

    两千多人的数字,确实最少占渤海湾和山东外海七成以上的海盗实力。

    北方海盗不比南方势大,一次动员两千余人,虽然不是倾巢而出,也算是基本上把所有的实力全拿了出来。

    一听到这个数字,所有人,包括武职官在内,众人的面色都变的十分难看。

    有一些胆小的属员,更是大惊失色,甚至惊呼出声。

    “那我们怎么走?”

    叶曙光见刘景曜并不慌乱,心中好奇,问道:“现在时辰尚早,料想海匪没有这么快就到。而且,彼等进击路线,也难逆料,我等从何路离开?”

    “叶大人要走?”

    刘景曜并不正面回答,而是笑着反问道:“叶大人也是一生戎马,几个小匪跳梁,难道就怕了不成?”

    “说真的,老夫自是不怕。”叶曙青的性子倒是老而弥辣,被刘景曜这么一激,便是亢声答道:“某虽老,但仍骑得烈马,开得硬弓,一弓一马,自身可保无事。倒是刘大人”

    “本官就在城头上观战,今日是快月半,到时月白风轻,我和叶大人置酒于城楼,观官兵破贼,岂不是人生一大乐事?”

    “这”

    饶是叶曙青戎马一生,从一个指挥佥事的世职靠自己的战功升到都指挥,现在虽不领军,而且荣光多是来自万历年间,从天启到崇祯十一年,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都没有领军厮杀过,但毕竟他是武将,刘景曜只是文臣,在叶曙青看来,浮山兵马虽利,但刀牌手少,弓箭手无,且又无火炮,只城头有四五尊虎蹲小炮,这样的火力输出,用来守城尚嫌危险,更不要提出城与海匪对决了。

    要知道,海匪纵横海上,跳帮厮杀,一场对决下来,要么自己死光,要么就是杀光敌人。上岸劫掠,也是经常会遭遇官兵,都是要拼死博杀,以命当赌注才行。

    这样时间久了,海盗都是凶厉残忍,博斗经验丰富,两千多海盗,山东鲁军怕是得上一万人,就算是关宁军,也得有相当的骑兵才能克制。

    这样一股力量,怕是都要惊动京师内阁和兵部了,刘景曜这个兵备道要是临事而走,官也就当到头了。

    要是真的镇定如常,在城头观战破敌,事情传扬开来,登莱巡抚的位子也是肯定就到手了。

    只是这两千多海盗,眼前的浮山营守这个破败的所城都未必能守的住,还要出战邀击当然,守城的话,海盗四处劫掠,杀伤百姓,两千多海盗带来的破坏肯定是灾难性的,这四周散落的军户人家和各堡,还有方家集等热闹的集镇,这一次肯定难逃毒手,而到时候上报上去,损失过大,除了浮山所的千户,还有张守仁这个新上任的海防游击,再加上刘景曜这个兵备道,甚至是胶州知州等地方官员,怕是都要被摘下乌纱,甚至是下狱治罪了。

第288章 参谋(2)() 
既然明白了刘景曜的心思,也就无须多说。

    再者,叶曙青也是十分好奇。

    刘景曜这种笃定的样子,显然是张守仁先打了保票,保得这些官员都平安无事。不然的话,刘景曜不仅是拿自己的乌纱帽开玩笑,也是拿自己的脑袋来开玩笑了。

    “兵备大人既然有此决断,”不顾四周那些官员和随员们极其难看的面色,叶曙青也是微笑道:“下官敢不奉陪?”

    “哈哈,很好,现在已经是黄昏,眼看就要天黑,叫人在这里点亮灯烛,摆好桌椅,我等置酒高乐,等着看官兵击贼。”

    刘景曜倒真是兴趣极好的样子,在他的吩咐之下,果然是周炳林调来大量人手,把城楼这里洗涮一下,去掉浮尘和蜘蛛网等脏物,其实事情已经是打扫过了,只是再当面做做样子。

    然后再摆上桌椅,等一切收拾停当,天早就黑的透了。

    在城下,六百多浮山营兵已经奉命点起火把,并且在城外用草和枯枝浇上桐油点燃,几个大火堆堆的有好几人高,烧起来后火苗窜的半天高,把方圆数里都照的通明雪亮,然后有人不停的加引火物,务必使火不灭。

    “今天真是来着了啊。”

    眼前情形,果真也是激起了叶曙青的豪性。当年征战岁月,似乎又是重回心头。

    他看向自己的都司同僚,大笑道:“张国华不知道躲在哪里,他又是怎么判定海盗非得来这里和他打?事前派了多少斥候去查察?这一仗,老夫行伍数十年,倒真是学着了居然还有这样打法的!”

    “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