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226章 论政(1)() 
第一百章论政

    刘景曜对张守仁的这种打扮倒是十分的欣赏,看着张守仁的模样,他微笑道:“国华,你不说的话,大约没有人以为你是一个舞刀弄剑的武夫,虽然你身形壮硕,但眸子中有一股灵秀之气,而且,举手投足时也是从容恬淡,不象是一个使用刀剑的人。”

    “老师过奖了。”

    “罢了,先不说这些,我们进房去。”

    刘景曜虽然不是,但大明官场已经把一些收入当成理所当然的进项,算是灰色收入,其中包括火耗和一些公务开支的节余等等。

    还有节敬和冰敬,炭敬等常例进项。

    至于那些到处乱跑打秋风的收入,还不在常例范围之内。当然,打秋风是落魄官员不得已常为之的无赖行径,一般现任官是不屑如此的,除非是公务在身,不得不经过和惊动地方。

    有着种种灰色收入之后,官员们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明太祖的一厢情愿早就被人丢到了垃圾堆里原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能考中进士出来当官的都是家族投入巨量金钱,本人才智和毅力过人,起早摸黑三九三伏的读书才能当官,然后一年赚的钱和两个屠夫一个马夫是一样的这得有多傻才能觉得官员能接受这样的低工资?

    死在明太祖刀下的官员是不计其数,剥皮的也是到处都是,洪武年间的土地庙里每天都有新鲜的人皮送进来实草,但那又如何?那就是叫前仆后继,杀不光的。

    现在的官员已经远非洪武当年的前辈可比,刘景曜已经是清官,而且家小多半留在原籍没有带出来,这也是当时官员出来做官的常态,儿子可以带一两个值得栽培的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教导做官的心得技巧,同时打开人脉,为将来当官做准备,同时也能帮自己做一点不方便出头但又十分私密的事情。

    老婆正房是一定留在原籍不带出来的,理由当然十分光明正大,那是因为大老婆要在家操持家务,管理整个家族的产业,这等事,当然不能放给小老婆来做,小老婆倒是可以带到任上来的,因为要有女人服侍起居,使得老爷心情愉快。

    这等事上,刘景曜也不能免俗,等他和张守仁进入装修的还不错的内花厅后,就有一个年轻漂亮,脸上虽只是略施粉黛,却肤白似雪,眉眼也画的特别精致,身上衣着也是十分华贵大方的年轻女子就迎了出来,对着张守仁福了一福,然后又向着刘景曜道:“老爷,是不是现在就上酒菜?”

    “是的,现在就上吧。”

    “是,妾身就去安排。”

    到这时,张守仁才知道这是刘景曜的小妾,不过按礼数来说,小妾算不得什么大人物,不需要他这个有官身的人特别致意,所以他便是默不出声,只是默默站在刘景曜的对面就是。

    “国华,坐吧。”

    刘景曜在主位坐下,指了指自己对面的客座,笑道:“你回浮山后,派人写好正经的门生帖子,叫人送过来,然后记得带四样拜师的礼一并叫人带来,你我就算是正式的师徒了。”

第227章 论政(2)() 
“是,老师!”

    虽然改口了,但正式的拜师礼还是要讲的,张守仁十分见机,当即便又跪下,行礼道:“学生叩见老师。”

    “呵呵,国华免礼吧。”

    刘景曜说着免礼,自己却是端坐不动,由着张守仁叩头见礼。

    一边的小妾见到这样的情形,也是睁大眼睛,有点儿惊奇的样子。

    刘景曜这样身份地位的大官,门生弟子一定不少,持侍生帖子上门的更是不计其数。但收一个武夫当门生,正式列入门墙之内,这个事就是十分叫人奇怪了。

    不过她的身份当然不敢说什么,正好菜来了,当下便是指挥人将菜上桌,同时自己用银壶放进热水,亲自在一边烫酒。

    “坐,坐下。”

    行礼完毕,算是正式拜了师,气氛又是大有不同。

    原本就是当家人一样了,能在这种内花厅对坐饮酒,坐的是小圆桌,不是方桌,凳子也是圆凳,菜品也就是几样时蔬小菜,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服侍的人,也是刘景曜的宠妾,一切都是说明,今天这场家宴特别的轻松。

    “是,谢老师。”

    张守仁也是笑嘻嘻的坐下,碗筷酒杯早就摆好了,见他坐下,那个小妾连忙过来,在张守仁的酒杯里满满斟了一杯。

    “国华,老夫先敬你一杯,今日之事”

    “老师,莫要提今日之事了。”张守仁连忙起身,笑嘻嘻的道:“如果不是老师,学生哪有副千户的官身,没有这个身份,也招不到人手,更抢不到胶东盐利。没有这些,也拉不起这样的队伍来,所以,今日一切,都是拜老师所赐,哪里还需要老师再说什么!”

    这一番话,娓娓道来,说的十分动听,刘景曜心中十分受用,也是笑道:“既然如此,你我师弟二人为了今日的缘分饮一杯就是了。”

    “是,这杯当饮!”

    张守仁这一次很爽快,一仰脖子,便是将酒一杯干了。

    这酒并不甚好,不过刘景曜却是眯着眼,十分享受的喝了下去。

    “国华有今日,也是自己努力的原故。”喝了几杯后,刘景曜放下筷子,正色道:“原本老夫想讨教你的为将之道,不过刚刚看在眼中,也是知道,没有办法问,也不必说,因为天下将校,没有几个能如你一样爱兵如子,所以,说了也是白说,不如省些事的好。”

    “学生惭愧了。”

    “方今天下乱成这样,”刘景曜突发感慨,大声道:“要是武将们都如国华一样,天下立刻就是太平可期啊!”

    听着刘景曜的抱怨,张守仁心中也是一动。大约象这种层次的文官,接触的东西多,看的深远,可能也是看出来崇祯施政完全是在乱搞,明朝已经有确切的亡国之象,所以才会有这种抱怨,他很谨慎的答道:“岳武穆说过,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怕是文武都如此,才有太平日子。”

    “那也要有圣天子在位。”

    刘景曜果然说漏了嘴,一句话就是把不该说的话给说了出来。张守仁当即便答道:“今上宵衣旰食,勤政爱民,算是圣君吧?”

第228章 论政(3)() 
“今上倒确实是求治,不过,正因为求治心切,所以遇事操切,胡来,天子自己不守法度,这天下岂能不乱?”

    确立了师徒关系后,刘景曜说话便是不再藏着收着了,他也不挟菜,又是饮了一杯,然后才用冷峻的声调继续说道:皇上不知兵,却屡屡干涉兵事,胡乱指挥,将来我大明天下不遇决战大战还好,一旦有,必定会是皇上坏事。再有,你说皇上爱民,怕也不见得。天下骚然,皇上一心要的是钱粮兵饷,所以召见臣子,你看邸报,起居注上记的全是问钱粮兵谷国华啊,儒生迂腐,一问钱粮多半不能答,总是说人心,这回答皇帝总不以为然,但有一层儒臣是说的对的,以利欲治国,必定会以利欲驭民,而以利欲驭民,则必定会失爱民之心,君上只问钱粮兵谷,不涉人心,这是自绝于人民,天下乱事,难道只在天灾?又岂无人祸!上年河南大灾,一州灾民几十万,地方无银,请朝廷赈济,结果皇上批了多少?国华,你不知道的话必定难以相信,一府受灾,皇上居然扎了赈济银两千两!这这,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了?当然,能批下来便算不错,陕北晋北哪一年不受灾,从万历年间到如今,加派多少次了?我早就说过,江南富裕,加派不妨,西北不加赈济都会出事,还居然加派?当政者,果然是肉食者鄙乎?”

    以张守仁的见识,固然是看了半年多的邸报,但在天下大事和所谓“人心”的认识上,相比于眼前的这个大明高官来说,实在是浅薄的可笑了。

    他虽然有历史知识,现在也是局中人,但哪里能有眼前这个读书满腹破五车的帝国看的多和深远?

    一席话听下来,对张守仁来说,果然有茅塞顿开之感!他一直奇怪,崇祯勤政是明显的,每天都在御门听政,接见大臣,处理政务,而且是有名的俭朴,听说天子的龙袍都是有补丁的,乾清宫的饰物都被偷偷卖了,一国之主穷困如此,也确实打动人心。

    现在听了刘景曜的话,他才有茅塞顿开之感,崇祯为政的缺失,实在是太明显,连地方上的大吏,也是十分清楚明白。

    只可惜,有些上位者,永远不知道怎么听取意见,或是在众多意见中,选取最有利的来听取。

    “多谢老师教诲!”

    这一句感激,就比刚刚要诚心正意的多,也实在的多了。

    “呵呵,老夫的牢骚有点多了。”其实刘景曜是一个老愤青不假,不然的话,也不会落魄到才混到个兵备道的地步,还差点被一个总兵官给赶走。

    他如果胸中没有这些块垒,以他的资历和政治手腕,施政的水平,说入内阁不至于,但巡抚或是总督的位子是早就该有他的份了。

    因为论能力,资历,早就够格了!

    此时自知说的多了,因而又喝了一杯后,便是把杯子一推,笑道:“最近心闷,酒也不敢喝,今日高兴,也是有酒了。”

第229章 官道(1)() 
第一百零一章官道

    “老师爱饮,学生一定寻一些好酒,奉上请老师品尝。”

    “你找到了便送过来就是。”

    彼此是师徒关系,刘景曜也不装清高,直接就答应下来。

    适才说了一大堆国政民生的事,也是有点过线,此时刘景曜也是明白,自己被丘磊困了这些天,心中愤郁难消,虽然脱困,但还是有点怒火藏在心中,刚刚被几杯酒一引,于是就暴露了出来。

    此时他冷静下来,看着张守仁,沉吟不语。

    见他如此,张守仁知道必有重要的话要说,于是自己便只是老老实实的坐着,并不打断刘景曜的沉思。

    “国华啊,你确实是个人才。”半响过后,刘景曜才是向张守仁道:“不过,你根底太弱,现在胶、莱一带的关系那是银子买的,不算数。以前的你,只是一个穷百户,说你是举目无亲,没有后助,也没说错吧。”

    “是的,老师说的没错。”

    “周炳林年纪到了,原本老夫是想,他退下来,千户这个位子给你,现在想来,千户还是委屈你了,而且以你之才,就在卫所里带军户,实在是浪费。”

    说到这,刘景曜站起身来,断然道:“老夫会想办法,保你为指挥佥事,然后加游击将军,给你一个营叫你带!”

    “老师盛情,学生心感。”

    面对激动的刘景曜,张守仁倒是十分镇定。

    他也是站起身来,对着刘景曜道:“可旧功已经酬过,学生现在寸功未立,朝廷升赏自有制度,老师犯不着”

    “不妨不妨。”刘景曜道:“老夫大不了和巡抚大人打擂台,丘磊之事,他亏欠老夫良多,此事老夫厚颜提出,坚持如此,巡抚会答应的。”

    如果真的如刘景曜所说,倒也确有可能。巡抚要提拔一个总兵还有困难,副将以下,就是报一个朝廷批一个,否则的话,何以示恩于下?

    当然,要是巡抚弹劾武将的话,也是报一个批一下,不然的话,也是无以驭下。

    不过这是以前的老例了,现在是武将跋扈,文臣受制,总督巡抚自己没有实力的话,下头的总兵官根本不会买帐。

    至于弹劾,那就是笑话了,朝廷只问你有没有打仗,去没去平贼,别的事情,弹劾了也是无用的。

    如果刘景曜真的坚持要用张守仁来立一个新营,并且厚着脸皮去求巡抚,这件事倒确实有办成的可能不过,张守仁另有打算。

    “老师!”他很诚恳的对刘景曜道:“这样做法,是消耗老师的威信和人脉力量,实在无此必要。以学生的意思,不妨再过一段时间,学生在强加海防,听说即墨和灵山一带的几股海盗都十分不满,扬言要找学生的碴。如果他们敢来,那再好不过,就是拿首级帮学生换军功来着。不来,请老师大张旗鼓的来巡查,自嘉靖年之后,各地海防不修,盗匪遍及海上,其实朝廷也是很头疼的。我浮山如果重修海防,大兴工程,又不费朝廷一粒粮食和一个铜钱,这个功劳,想来也是实打实的,到时候,老师是有经制之功,学生又是老师一手发掘的,这功劳计算不到巡抚大人的头上,到时候”

第230章 官道(2)() 
说到这,刘景曜也是立刻懂得了张守仁的意思!

    他也是用一种惊骇的眼神看向张守仁,这个家伙,是不是一个缩在海边深山沟里的一个穷百户?

    怎么就如此聪明,并且这么懂得官场之道?

    现在登莱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