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5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边枪来刀往,浮山这边骑术不差,甲胃也十分精良,看似只有前胸和后背两处束甲,但铁头盔,面具,护胫,样样都是精铁打造,工艺十分精良。

    有人将战死的浮山将士的甲胃抢了一身,送到多尔衮的案头。

    睿亲王看了半天,脸色也是十分阴沉,最后也只能苦笑着叫人将甲胃再送到沈阳去这胸甲的技艺,以多尔衮的认知来说,反正沈阳的铁匠很难仿造不是打不出来,而是打造起来太费力了。

    精铁用料,打出稍稍凸起的弧线,这样的胸甲,长枪刺时着力点不好掌握,多尔衮叫人试过,铁枪在胸甲面前滑出一溜的火星,却很难着力刺入,除非是将这胸甲抵住,然后再刺,就方便刺透了。

    刀砍的话,这正反两面甲加起来二十来斤,全部用铁,虽然不重,但防护能力居然不在白甲兵的三重重甲之下,砍过去,也是一长溜的火星四溅,根本砍不透,除非是用上等的顺刀离近了感,不然的话,破甲很难。

    甲胃好,刀亦好,一人三杆精良的火铳更叫人觉得恐怖。

    相形而言,清军的破甲箭等大箭对明军的威胁极小,更乏火器,两边对垒起来,清军冲阵时总是先被明军的火铳打的灰头土脸,死伤惨重,然后明军反击极为犀利,到最后两白旗这边不仅不可能以少胜多,就算是相同数字,也总是输的极惨。

    现实给人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好在多尔衮就在前方,耽搁两天被骚扰的受不了后,在##第三天终于改弦更张,使大量的骑兵突前,几乎是把一半的主力压上了,后面跟着剩下的披甲和大量的余丁,所有余丁都动员起来,弓箭上弦,刀枪出鞘,在自己的后方做战,两白旗上下居然是感觉十分的紧张这自然令很多人感觉十分的别扭和不舒服,但事实如此,再牛逼的人物也不敢打包票说自己敢和明军一对一的硬干一场包括正白旗的白甲纛章京在内,一般这个职务是给最勇猛的勇士,纛章京一身五十多斤的重甲,上等好马,精铁虎枪,加上长弓大箭,顺刀阔刀飞斧全有,这一身装束,以前叫他在战场上有极强的自信,但现在谁敢说叫他和一个拥有三杆火铳的明军去单挑,他一定先把那厮的满嘴牙齿给打掉太不给人面子了。

    明军的火器犀利,也成了两白旗最后的遮羞布,同样的,也是侥幸得来的马铳,多尔衮自己留了几支,送了几支到沈阳去。这东西,看都看不懂,没有火绳和火门,少了不少零件,和汉军旗的火铳比,短了不少,零件少了不少,只在枪口前后多了准星和望山,做工十分精良,用铁极佳,打造的一点瑕疵也没有,就算是短短的护木,一看就知道是用的上等好木料,保养的也是极佳,平时用油擦了,拿在手中,红红的护木和黑色的铳管闪闪发亮,这东西,一看就知道是难得的上品。

    “怪不得这些明军敢来”

    出征之后遭遇这样的事情,给睿亲王的信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不过更严重的打击还在后头。

    明军明显已经控制了从瑷阳到新甸长甸大甸再到险山堡的广大地域,这一带往里走全部是广袤的平原和深深的密林,当年陈继盛等东江兵就是缩在这一带,以宽甸为核心,清军据有凤凰城到镇江一线,义州铁山再到皮岛的南线又是东江的地盘,毛文龙就在皮岛和义州一带活动。

    当时有朝鲜给东江供应粮食,毛文龙也能做点生意,几十万东江兵就缩在密林深处,找到机会就出来骚扰一番,用当时明朝大臣的话来说,制敌不足,牵敌有余。

    现在的局面就是当年东江镇之事的重演,明军控制的地域广泛,依靠骑兵的优势,边打边退,大股清军被牵着鼻子走,落入人家的指掌之中。

    就在多尔衮被这种战法弄的十分不耐烦的时候,前方的哨骑其实都不能算哨骑了,一半的披甲兵被编成一个个小队当哨骑使用,这在满洲八旗的历史上也是头一回,不过这种开创是耻辱还是荣耀,多尔衮自己也不想寻找答案。总之,哨骑的消息还算是振奋人心,在险山堡一带,终于发现了大股明军的踪迹。

    这一次的突袭战,浮山军出动的水师官兵另算,出动的陆军有七个营三千六百余人,分成两部份,在左路那边是四个营,右路这里是三个营,两个骑兵营和一个炮营。

    水师陆营则是全部出动,两个旅十来个营也是分成左右,左路是冯勇,右路由陆营总兵官马洪俊亲自率领。

    两路兵力差不多,都是六千来人,而右路比左路的骑兵要稍强一些,当然,还有替多尔衮和两白旗特意准备的大杀器。

    知道明军主力在险山堡后,多尔衮精神一振,两白旗的将领们也是有长出一口恶气之感。

    既然你敢打,以八旗的傲气肯定是要成全你的由多尔衮一声令下,两白旗主力汇集一起,长龙滚滚,十几里长的队伍,往着险山堡杀气腾腾的冲了过去。

    “东虏来了。”

    一处高岗之上,马洪俊很没有形象的叉开腿,挺胸凸肚的站在上头,手中持着单筒望远镜,尽管在不远处已经是大量的铁骑滚滚而来,旗帜如林,刀矛似海,大量的两白旗的余丁们也是高举刀枪和弓箭,配合主力前来。

    在这个五千清兵在关内能大破宣大军和几万辽镇兵马的时代,以不到六千的兵马,面对的是近三万清军的主力,是八旗内实力最强的两白旗,如果是大明兵部的官员们在此,相信肯定有很多人会认为浮山军都是一群疯子这是不折不扣的找死地为。

    但马洪俊显然不是这么想,他身边的浮山军官们也不会这么想,甚至上岸来观战的十来个英国夷鬼们,也是坦然不惧,他们也是用望远镜打量着奔袭而来的清军大队,时不时的点评几句。

    在这些英夷看来,鞑靼人的人数确实有优势,不过全部是冷兵器,而且是分散队列,似乎没有经过什么正经的阵战训练,没看一会儿,一群英国人就是耸肩这种程度的对手,用的着这么郑重的对待吗?

第1632章 先冲() 
清军没有贸然攻过来,在发觉明军已经列阵等候的时候,清军主力停下脚步,开始调度起兵马来。

    号角声不停的响起来,大量的步卒列成一个个横阵,数百人一阵,每人手中的刀枪都高高举起,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骑兵们则在旗帜的摇摆下,集中到正中方的地方,他们手中的兵器更是千奇百怪,从锤到斧,到戟,到槊,当然,最多的就是挑刀和虎枪。

    多尔衮的白甲兵聚集到了一起,有千五百人之多,全部是银光外露的银光,在光线下熠熠生辉,犹如水银一般,在战场上流淌着。

    更多的马甲,步甲,穿着纯白色的对襟棉甲,或是镶嵌红边的铁鳞甲,每人都骑在马匹之上,超过六千人的骑兵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气压,威势,渐渐笼罩在战场之上。

    “喝!”

    在将旗一指之后,所有的清兵,包括余丁在内,突然沉喝出声。

    整齐划一的喝声极具穿透力,吓了那一群英国人一大跳。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傲气被尽扫无余。

    尽管对面是一群没有火器的用冷兵器的野蛮人,但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对面的战斗力并不弱,特别是骑兵之多,远出这些英国佬的想象之外。

    “打几个连战马也没有的夷人就以为包打天下了。”英国人的表现马洪俊也看的很清楚,张守仁平时没少给他们讲课。

    不论是西班牙人还是葡萄牙人,还是英国人,他们打的印加帝国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军队,印度当时是几百个松散的邦国,喜欢做的事是去恒河洗澡,用大象当骑兵来用,这样的国家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征服几个落后野蛮的民族就真的当自己是上帝选民了,通古斯渔猎民族和草原民族的厉害,他们才尝过几回。

    当年的匈奴人是被汉人赶走的,到欧洲就成了上帝之鞭,现在看来,除了俄罗斯人勉强够资格吹吹牛皮外,西班牙人的方阵也能打打东虏,英国人的陆军,还真不够资格吹牛。

    “喝!”

    号角再想,所有的清军又是向前几百步,在又一次整队的时候,再次出声低喝。

    一个人充满杀气的低喝声就能叫人警醒了,千万人的低喝声,能叫人毛发倒竖。这种喝声,是参加过千百次战争的杀手发出的警告,同时也是给自己警醒已经在战场上了,之前的松散和漫不经心都得收起来,打点起全部的精神,准备施展自己多年来在战场上杀人历练出来的全挂子本事准备上场了!

    这种喝声,是真正的战士发出来的声响,和后人在影视剧上演出来的完全不同那种喊声,要么没精打采,轻飘飘的,要么过于高亢,脸红脖子粗的却没有真正的威势和杀气显露,叫人觉着好玩好笑。

    只有身临其境的人,真正在这个战场上的人,真正参与其中,拿性命来拼搏的人,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其中的可怕之处。

    对面的东虏,一个人可能是可怕的猎人,十个人百个人是一组精良的战士,这样万人聚集在一起,就是风暴,一场可怕的,足以将眼前一切都撕裂的风暴。

    “上帝”

    “这些野蛮的鞑靼人居然有这么可怕的气势”

    刚刚还嘲笑中国人收拾不了几个鞑靼野蛮人的英国佬早就将自己刚刚的傲气抛到九宵云外去了。

    他们在南美,在北美,在印度,对着的那些被征服的民族,何尝有眼前这些游牧和渔猎民族半分的野蛮和善战?

    不论是组织,束甲,还是那种狂暴凶悍的气息,那些生活在热带等着村上掉果子的热带民族,又岂能及得上眼前这一切之万一?

    “这只是东虏的两白旗的一部份,东虏有满八旗汉八旗蒙八旗,满洲旗丁在七万左右,所谓丁就是成年男子,皆可披甲做战,七万丁中,有近三四万人是日常披甲的战士,加上两万披甲蒙古,两万多汉军披甲,东虏拥有的战士近十万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动员二十万做战部队,十万到十五万人的辅助人员。就是说,三十万人左右。”

    站在一边的通事翻译这几天没少见这一群英国人的狂态,指点浮山军的行军,布阵,议论军服实在是鸡蛋里挑骨头了,因为不论是火力输出,体能,军纪,实在无可指摘,只好在一些见仁见智,双方都没有统一标准的东西上头说东道西的胡说八道。

    这一群家伙,实在有如苍蝇一样的讨厌,通事自然也抓住机会,给他们一次更为严重的打击。

    以当时英国人的陆军水平克伦威尔几万骑兵就横行英陆了,就在今年,估计他要和王党展开一次大的博杀,英国内部正是风声鹤唳的时候,这些军官中陆军算是克伦威尔的同情者,海军却一向仇视此人,但无论如何,一听说眼前这些骑兵只是鞑靼人军队中的一小部份,无论如何,这些英国人都再也说不出半个字的怪话来了。

    是啊,对面是没有火器,不过当时的骑兵也好,哪怕是十九世纪拿破仑的龙骑兵也不是靠火器,波兰的翼骑兵也没有靠火器啊?

    这个年代,还正是冷兵器往热兵器转型的时候,就算是赫赫有名的西班牙方阵,其主力构成,一样是有大量的长枪兵和戟兵的存在,最少还得近百年之后,英国人才彻底淘汰长弓手这种冷兵器兵种,而欧陆各国,才真正的实现全火器化呢。

    三十万骑兵一想到这个数字,所有的英国人都眼睛发直,砸吧着嘴不吱声了。当然,眼前的这庞大的压力也叫他们说不出半个囫囵字眼来了

    “喝!”

    最后一喝,仍然是数万人一起,喝声如同滚动的奔奋,在浮山军阵的上头滚滚而过。

    “东虏也只会来一手了。”

    马洪俊丝毫不为这喝声所动,在辽东战场上,不知道多少将领在这样的喝声中失魂落魄,吓的根本不能正常指挥部曲,但在这三声喝声过后,他还是叉着个腿,不怎么象样的继续观察着前方的情形,而在他的身边,在险山堡前的这广阔而又狭窄的地域上,近六千浮山军人也是安静从容,根本就没有人把这几声暴喝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陆军也好,水军陆营也罢,这六千人中老兵多,最不济的也在这几年剿过海匪,就算是头一回上战场,这些天来,大大小小的阵仗也见过不少了浮山的兵,够格上战场的都是经历过长期残酷而严格的训练,教官全部是从血海里爬出来的老卒,在他们的教导之下,被打磨出来的新兵不敢说个个都是猛人,但最少绝不会拖其他人的后腿。

    在如雷般的喝声中,明军阵列巍然不动,这对清军将领,特别是多尔衮来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