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的浮山所的亲丁们,在体能储备上还远远不足达到张守仁的标准和要求,但比起普通的明朝官兵来肯定是强过百倍。

    至于距离也是二百来里,和张守仁经常带队的一百公里拉练差不多。

    所不同的就是一个是原始森林,地貌困难而复杂,一个是官道,笔直阔敞,可以甩开腿来走路。

    所以这一次拉练,对整个亲丁队是一件大好事,事实上,张守仁也是早就有此意,只是之前没有这个机会,而且在掌握相当大的资源之前,他也不愿意太过张扬。

    毕竟拉练一次可能是穿行几十里,有平地田野,也有山岭森林,一路穿行过来,风声太大,传扬开来的利和弊就难说的很了。

    现在这种时候,他还是应该低调一些,远没有到高调行事的时候。

    张守仁回头,转身,向着所有人大声发问:“大家,还顶的住不?”

    “顶的住!”

    “大人放心,俺们走的很舒服,没啥了不起的!”

    “就是,这地软的很,走着也不吃力。”

    新丁的靴子是鞋匠精心揉制,不软不硬,穿着特别舒服。

    一双靴子连料带工是五两银子,这个价格当初也是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见过败家的,没见过这么败家的主。

    官员和财主们穿的靴子当然全是值钱货,从二两到二十两的价格都是有。

    但那是当官的,穿厚顶长靴页的靴子那是展示身份当兵的穿这么好做什么?

    登州的营兵,穿的可是草鞋为主,布鞋都得自己花钱去做,一双布鞋,顶破大天就是一钱银子一双,甚至有的妇人几天就纳一双出来,最便宜的二十文钱也就到手了。

    这还是崇祯年间的物价,搁万历年间,六文钱买双鞋也不是不可以。

    现在这个时候,众人就知道张守仁花大价钱买靴子的原因何在了。

    训练时跑,大家也是穿这种皮靴,张守仁曾经考虑过布鞋和绑腿的结合,毕竟这年头没有硬路,布鞋跑泥路的话,膝盖什么的受伤的程度也不算大。

    但这个成本他倒底还是没有省,因为考虑到训练时还有山路,有不少碎石什么的,要是受了伤,就是得不偿失了。

    而且,穿着好一些,对他恢复这些军户子弟的军人荣誉感,也是有非常好的作用。

    老实说,现在的军户穿着还没有脱离明军固有的范畴。

    无非也就是把料子选的好一些,作工更讲究一些,几百人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视觉冲击力就更大一些。

第190章 拉练(3)() 
真正想改变,真正要把他的部下变成一只只骄傲的雄孔雀,要改变的东西,还多的是呢。

    眼看就到中午,路途中的行人和客商也是越来越多,有的时候会出现车队和马队,官道会被挡住,会影响张守仁和部下们的行进速度。

    但总的来说,众人的行军速度始终在张守仁的掌握之下,就是平均一小时五里路。

    这个速度,光着手走上几个小时,一般人都不会太累。而亲丁们全副武装,相形之下要稍累一些。

    就算如此,走的满头大汗的人也并不多,在很多亲丁头上只是有细密的微汗,并没有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形,前一阵的体能储备和训练看来做的十分到位,最少在刚加入一个多月的亲丁身上也没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形。

    整个队伍如同一支长蛇,在弯曲蜿蜒的官道上不停的疾步飞驰着,一路上不知道有多少的客商和行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这支飞速前行的军队,然后留下一路的惊叹声。

    一小时五里路,每个人也都是大步前行,这个速度在老百姓看来,当然是快的不可思议了。

    到这个时候,除非是有急事过路的,擦肩而过,议论几声,说上两句,也就罢了。

    那些没有急事,也是一个方向的过路人就不急着走了。

    步行的百姓当然是跟不上,他们开始跟着,也鼓起劲头大步走着,还和这些快步如飞的官兵们较劲,说笑,互相挑逗着速度。

    但走上十几二十里后,也就是过了午时以后,步行者就是一个也瞧不着了。

    所有步行跟着的全部被远远甩在了后头,没有一个步行跟随的百姓能坚持下来!

    但不少骑马和坐车的,却是一路上就这么尾随了下来。

    反正是同一个方向,没有急事的话,就控制住马和马车的速度,和这支稀罕的官兵保持着一点距离就是,然后众人都是说笑,议论,打听,不知道眼前这着打着浮山所旗号的军队,究竟是谁带的队,这么急速赶跑,又是有什么惊天动地了不起的大事发生?

    在他们议论声中,从方家集赶来的几个人也是骑马加入到这些人的队伍之中。在他们的解释之下,所有人才明白过来,原来这支军队的目标是登州,而且这样的急速行军还不止是今天一天,要一直持续到明天响午这个时候!

    “乖乖,他们不睡觉么?”

    “我算算脚程,现在这个时候到这里,夜里想睡一夜是难了,最多歇息两个时辰,就得必须继续赶路了。”

    “这样身子能受得了么?”

    “我看是悬。”

    “不过他们已经走了三个时辰,一点儿不见慢啊。”

    “确实,兄弟已经跟在他们后头一个多时辰,老实说,俺是骑马都累着了。他们倒好,越走越快,越走越精神!”

    “精兵,难得,真是精兵啊!”

    所有人都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这一点常识众人还是有的。能令行禁止,上下一心,并且神行赶路的军队一定是精锐,虽说不一定这样的军队能百战百姓,但也没听说过一天走十里八里,旗号混乱,漫山遍野放羊一样的军队能打败前者的。

    这一点,老百姓也是分的清楚的。

    所以他们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并且深知,眼前的这一支官兵,确实是鲁军中难得的精锐,浮山营之大名,也是就此传扬开来,而张守仁,也是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第191章 总兵官(1)() 
第八十七章总兵官

    大明崇祯十一年四月十七这一天,对很多登州人来说,是终身难忘的一天。

    这天早晨,登州是和往常一样,在钟鼓楼的报时声和僧人的木鱼声中醒来,这座城市,早就失去了往常的繁华,城中居民,十不存一,更多的是军人,官吏,僧道和士绅,商人也有一部份,普通的百姓,已经是十分稀少了。

    从早晨到中午,城市仍然是按部就班,没有什么稀奇的变化,不过到了中午的时候,发生的火爆场面,令得几十年后的登州人仍然是记忆犹新,回味起来时,津津有味,眉飞色舞。

    登州营是在大明立国之初就成立了,当时的沿海虽然成立了灵山、鏊山、浮山、威海等诸卫,但卫所体制的一个特点就是僵化,各卫负责自己的地段,连兵员召集到武器制作,包括训练和召集,再到作战,后勤保障,全部是各卫自己负责。

    都司只是一个协调,想真正指挥,动员,并且迅速反应,卫所制度显然不是一个好制度。

    在明初时,为了巩固海防,成立了登州、文登、即墨三个海防营,开初是由登州都司统一指挥,后来是登州兵备道,然后就是登莱总兵官。

    现在的登州有水陆十二营,每营设游击将军一人,中军一人,千总一人,把总两人,十二营官兵总计是九千一百余人,加上辅兵等杂役什么的,全部是一万五千人左右。

    这些兵马,当然全部归登莱总兵官丘磊指挥。

    这阵子,丘磊的心情就不是太好,他的部下军纪不好,不过军纪不好的大明王师那是太多了,普天之下,有军纪好的王师吗?

    几个士兵犯了一点小错,结果就栽倒在了兵备道刘景曜的手上,这老头子不由分说,上来就把人头给砍了下来。

    这其中有一个小武官还是他一个小妾的远房堂弟,这小妾听说此事,就是在他枕边一直吹风,叫他帮着自己的堂弟讨回公道。

    丘磊原本就对刘景曜不大对盘,而且也知道这姓刘的除了几个同年之外也没有深厚的背景,北方人,和东林党不对盘,又清高不入阉党,要不是同年进士中有几个得力的拉了他一把,这姓刘的早就回家啃老米饭去了。

    既然是这么一个对手,倒不妨和他干一干,要叫这些又臭又硬的文官知道,现在的武人也不象从前了,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

    虽说自己的部下确实是有违军纪,但是打狗还得看主人不是?

    现在的朝廷是一穷二白,饷也发不起,说是营兵一个月一两五的月饷,然后每人还有两斗米麦,还得有衣服和鞋子,结果如何?

    一年十二个月,发饷的月份还不到四个月!

    就是说,一年有八个月不发军饷!除了军饷发不足额,粮食供给也不大充足,毕竟以前登州要支应东江,所以资源供给还算充足,现在轮到他丘某人当总兵了,结果就是东江完了,供给立刻削减,连几年前的一成都不够!

第192章 总兵官(2)() 
当年是多少,一年好歹有二三十万的银子从登州送到东江,还有几十万石的粮食,各类的军械,从武器到铠甲一应俱全。

    “漂没”一下,就是银子滚滚而来!

    现在可好,什么都没有,每天就在这里吹海风,吹的丘磊身冷心也冷。

    听说皇上要裁撤登莱镇,这可再好不过,到临清去,好歹机会比这里要多的多!

    只是临行之前,一定要把刘景曜这个茅房里头的臭石头给挤走,不然的话,将来越来越多的文官给他找麻烦,那可是真麻烦!

    现在普通的文官早就不敢找武将的麻烦了,辽西将门自成一整体,祖家和吴家,谁的帐也不买,根本没有文官制得住他们。

    还有大同的王朴,姜襄,唐通,陈洪范这几个老油条加上一个左良玉,谁还理会文官说什么?

    大明朝廷,现在是烂在根子上,别的不说,曹州的刘泽清,那主儿是什么事都干,就是一件好事没做过,不也是屁股坐的稳稳的?

    只是想的顺当,做起来可是没那么顺。

    丘磊再横,也没想过要刺杀刘景曜,毕竟是朝廷三品大员,死了的话,事情就太大条了。

    但刘景曜现在就成了一只乌龟,缩在壳里,你怎么着他都成,他就是缩在府里,任事不理。哪怕这两天断了刘府的消息,刘景曜也只是忍着,反正一时半会的,还真看不到这老头有什么辞职的打算。

    登莱巡抚不愿沾包此事,又是跑的不见踪影。

    城中的府、县各官,也是能躲多远是多远,反正不照面,不理事,这事儿,就由这两位大爷自己折腾去。

    反正折腾到最后,不管是谁遭殃都不管别人的事。

    这天早晨,那个得宠的小妾又在枕边哭闹,嚷着叫他给自己的亲戚报仇。

    想起此事,丘磊就是浑身的不得劲。

    还有件事,更使得他忧心。

    现在是,东虏也好,北虏也罢,从来没有在这个时候进犯过,这时候倒不必太担心。而且登州这里靠着的是海边,大明水师虽然完蛋了,不过东虏也没有任何海上力量,大哥不说二哥,倒不必担心东虏从海上杀过来。

    只有一条,丘磊在辽东和辽中那边都有一些细作,平时隐藏的较深,也不和辽西联络,所以一直没有被东虏发觉。

    最近细作们传来消息,东虏最近动静有异,一直不停的在储备着物资,对战马的牧养,也远比往年要仔细的多。

    反正东虏上层已经有严令,战马在入秋前养不肥壮的,所有的养马人都会被处死。

    养马这一项,东虏确实是非常认真,大贝勒莽古尔泰被皇太极处死,有一条罪名就是太喜欢打猎,结果在该蓄养马力,养肥战马的时候他骑马打猎,结果秋冬时战马太瘦不能出战,皇太极大怒,抓着这个借口把他亲爱的哥哥给杀了,并且分了哥哥遗留下来的牛录。

    虽然这个事是一场,不过后金确实特别重视战马倒也是真的,这也不奇怪,女真人虽是渔猎民族,不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不过马匹对他们打猎也好,现在的战争也罢都是特别的重要,所以特别重视也不奇怪。

第193章 总兵官(3)() 
不过到了现在这种重视程度,这就是比往年有明显的不同,战争的迹象就是十分明显了。

    除了战马和各种军需物资,对汉人也采取了二十丁抽一的做法,这样一抽,汉军的力量也大大加强了,加上投降的孔有德等三顺王,后金可以保证在出击的同时,大本营不会被辽西明军振奋起狗胆来打个稀巴烂。

    再加上皇太极和多尔衮等王公贝勒和科尔沁蒙古和察哈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