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5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事实上清军入关之后,汉军旗全部跟进去,但除了三顺王的部队外,也就是吴三桂的军队大放异彩,一路征服云贵,更多的仗,反而是李成栋金声恒这样的南明降将在打,象其余各汉军旗,多半就一直驻扎在北京,跟着满洲各旗啃老米饭,一直到康乾年间,汉军旗人丁滋生,满清不堪其负担,放大量汉军旗人出旗时乃止。

    现在的官道上,爬满了蚂蚁一样的汉军旗人们,恭顺王是正红旗,他的兵马走在最头里,军人们多半穿着青色的箭袍,勒着腰带,穿着长靴,头上戴着红缨大帽,肩膀上与普通八旗兵最大的不同的就是扛着长长的火枪。

    汉军旗的火枪,多半就是仿制在济南带回来的那几支,无论是制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明军在辽东的出品。

    那种三枪就炸膛的货色,孔有德和尚可喜等人当然是看不上眼的。

    这些火枪,都用上等好铁铸造,沈阳原本就有大量的匠人,清军历次做战,不管什么人都可能被杀,但工匠是肯定能留下一条命来,在辽东的明军原本就有不少能铸炮造枪的好手,历次争战,被掠来的着实不少,皇命一下,各旗又将好手一集中,打造万把支上等火铳,也是十分轻松的事情了。

    在原本的历史中,孔有德和尚可喜等三人先被封都元帅,又封三顺王,但在旗下的势力远不如原本的老人,成立汉军八旗时,祖泽润代表的是辽东将门,佟图赖石廷柱李国瀚等是投降早的老人,巴颜等人代表的是满洲贵胃对汉军旗的督管。

    现在因为重视火器,在济南一役中高贵的满洲骑兵被打痛了,汉军旗的势力趁势冒起其中也不乏皇太极借机扩大自己势力的打算。

    没有济南之役,没有正红旗的惨痛损失,三顺王也就是编属在旗下,后来跟随入关,军功越打越强,最终才得封藩一地,成为和吴三桂并列的强藩之一。

    在现在,巴颜等人被挤了下来,三顺王成为三旗主,他们的部下,也成为汉军旗中最强劲的乌真超哈部队。

    除了正兵之外,和阿巴泰的部队一样,孔有德三人的正兵之外,也有相当多的旗下余丁,大约也是万余人,跟随着主力一起行军。

    他们的任务,比起满洲各旗的余丁要重的多。

    大量的火药堆积在牛车上,每辆车都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实在是太沉重了!

    火药,炮弹,粮食,虽然往复盖一带行军,那里也算是三顺王的老巢曾经东江的战区就是在那里,而尚可喜就是海州的望族,在海州算是一个实力不弱的小将门,他的大哥尚可义就是在海州一带战死的当然,是光荣的战死在了与清军将战的战场之上。

    论起私仇,这三顺王和清国实在都有不共戴天之仇,三家加起来死在清军刀枪下的亲人怕都能编成一个牛录了,但此时三人仍然是忠心耿耿,为着大清效力而去攻打自己母国的军队皇太极给予他们的一切大明没有给,相反,给的是冤枉和委屈,还有不得志的郁郁之火,现在的他们,已经对明朝没有任何情感,从装束到内心深处,都是把自己当八旗的一份子了。

    “快点走,快点,别他娘的偷懒!”

    “再不快点,就抽死你们!”

    披甲的汉军旗兵们都是精中之精,虽然三顺王的部曲向来重火器,也是靠着火器发家,但和当时所有的将领一样,总是习惯把最好的人手装备上最好的兵器和战甲,配给上等马匹,成立一支亲军骑兵,这样才能完全的放下心来。

    现在这些骑兵在官道上来回的奔驰着,一边吆喝普通的步兵将道路让给辎重,一边不停的挥鞭击打着那些包衣奴才。

    每一鞭打过去,都是将那些奴才打的浑身哆嗦,甚至听到马蹄声时,这些奴才都吓的全身发抖。

    看到他们这副模样,骑兵们哈哈大笑,甚至故意击响皮鞭,看到奴才们害怕的模样,引为乐事,一起哄笑起来。

    这些奴才都是前几次入关从关内掠来的丁口,女人配给各旗旗下,或是当女奴,或是被指配,男子就做杂役,苦工,从种地到军中的苦活,都是这些被俘虏的关内人来做。关外的奴才能生存下来的已经是奴性十足,而且多半会说和听懂满语,就算还有包衣奴才的身份,也是不会在汉军旗做这样的辛苦活计了。

    在皮鞭的威吓下,官道上的人们推拉的更加起劲了。

    大量的骡车之后,是更加沉重的大炮被推拉过来,此番出征,出动各种大将军炮十门,最轻的也是六千八百斤,能装子药八斤,打十来斤重的炮弹。

    这样沉重,其实也就是十二磅炮强一点有限,但对清国来说,从不能铸炮,到能少量铸炮,到能铸成这么多的沉重的红夷大炮,这原本就是十分了不起的成就。

    只是在明国叫红夷大炮的这种火炮已经被改了名称,皇太极给这些大炮赐给各种漂亮好听的大将军美号,因为他相信,这种沉重的大口径火炮只要一出现,就有可能立刻改变战场的局势,其作用,可能真的不在一个大将军之下。

    大炮虽强,但实在是过于沉重了。

    重实实的大炮被放在几十个滚轮之上,在前头,是大量的索具绑住的七八头健壮的黑色公牛,每头牛都打着沉重的喷鼻,下死力的向前挣着。

    为了使牛减轻负担,还有不少包衣也在边上使着劲,不过这东西没有下力的地方,就算是他们助推,牛用的劲也没见少多少。

    七千斤重的物事,在没有很好的承载方式的条件下,行动千里,实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光是从车辙压出来的痕迹就能看的出来,滚动的木轮在平整的官道上不停的压出深深的印痕,炮队经过,官道也就毁了一小半,在事后,沿途的各牛录非得下不小的功夫,重新加以平整才成。

    十门大炮,加上四十余门小炮,都是二将军炮和佛郎机,这就是这几年在辽东铸炮的一半成绩了。

    待过几年入关时,估计有近三十门七千斤左右的大炮起行,其余各种火炮过百门,到时候,大炮一开,天地变色,鬼神辟易!

    在马背上,孔有德随着马背不停的晃动着身体,看着身边的威武军伍和庞大身躯的火炮,他志得意满的微笑起来。

第1625章 两路() 
清军是在九月中旬前后得知后院失火,旅顺被围的消息。接着皇太极反应十分迅速,正好清廷在集结大军,预备在十月前后征明,既然有敌来犯,就是索性将出征兵马中调了一部份精锐出来,还是由阿巴泰率领着,赶赴辽东半岛,前去迎击来犯的敌人。

    原本想这是一次简单的做战任务,很多人估计明军听到大军赶来的消息会不敢应战,直接再从海上逃走。

    承政张存仁等官员已经接连上疏,请在海边多设军堡,锋火台,或是如天命年间故事,将沿海数里,甚至是十里到三十里内的所有百姓一律迁往内地,沿海地方,只留烽火台和军堡就可以了。

    明军想来袭后路,占便宜,留下的全部是骨头,没有土地,百姓,城池,看他们来了能占到什么便宜?

    这法子又毒又辣,十分老到,坑的只是那些沿海的渔民,至于外贸登州兵一过来,平时那些明里暗里和登州有生意往来的都关张歇业谁也不敢在这种时候出头露脸的找死。私下里,不少贵人和大商家都是抱怨,不知道登州那边发了什么疯迷,好好的生意不做,一年大几百万的银子不赚,却要来干这样没有由头也不可能成事的烂事!

    这里头,只有少数人心里还略有点明白不论怎样,大清国似乎也是拿海上的力量没有办法,既然这么着,登州方面这样敲打一下,似乎也是有利无害的事?

    至于说清兵可以由陆路攻到山东,那得是猴年马月的事?不打下山海关,大清永远都只是过客,你在海上拿人家没办法,陆上又不能灭了人家,岂不是由得人家来来回回,随意出入?

    这么一想,心思活泛的人也是悟出来点什么都说张守仁是七窍玲珑心,这几年下来,人家不论是军功还是弄钱,都是远远超过常人,此次旅顺之事,难道突然就转了性,把自己辛苦经营的大好局面,一把全送了出去?

    只是想是这么想,敢在这时候望风下注的人,却是没有登州货的利再大,也是没有办法和自家的脑袋相比,任何家族,都是严格戒谕自己家里的子弟,这种时候,可千万不能因为绳头小利给家族添祸,敢犯禁的,一律拿到祠堂里头,打死了事!

    在这种气氛之中,清军主力分做两路,阿巴泰的兵马几乎全部是骑兵哪怕是跟役都全部是有马跟役,在清国立国早年,跟役分为有马和无马,是十几级序列中的最低两等,现在虽然没有取消无马跟役的说法,但毫无疑问,随着清国国力蒸蒸日上,和蒙古诸藩部关系越来越紧密,草原上和辽东自己养的战马越来越多,马匹根本就不是问题,大量的战马足够平时使用和训练,更经的起关山万里远征明国来回的损耗。

    在天聪年间,皇太极以战马掉膘来处罚莽古尔泰这个哥哥,在当时可是个严重的罪名,现在么,也就稀松平常了。

    因为是全骑兵,行军的速度很快,加上是在本土做战,补给充足,也不必担心被人抄了后路,所以阿巴泰狂飙猛进,不过五天时间,就从沈阳抵达沈阳一线,并且往复、盖一路预备深入进去。

    一万七千人的军队能有这样的行军速度,堪称是不小的奇迹了,阿巴泰这样的行军速度对比汉军的乌龟爬行般的速度,更显满洲八旗的勇武与彪悍,立刻就引起一阵称赞声。

    在沈阳,皇太极对七哥的行军速度也很赞赏,特别吩咐内院学士宁完我,颁赐金银器物给阿巴泰,做为奖赏和鼓励但很快,不好的消息传了回来。

    明军没有沿着预想的旅顺、南关、金州、复州这样的路线行军,而是在轰击旅顺的同时,一支五千人左右的明军从金州身后登陆,将从旅顺逃出来的残敌,连同金州和望海堡的两个满洲和一个蒙古牛录,加上十一个汉军佐领,全部一锅端!

    从后金到清,八旗和大明的战事中损失在十几二十个牛录也是常有的事一个牛录最多三百来人,最少才一百多人,平均也就是二百五六十人的数字,一场大的战事,损失几千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象皇太极大笔一挥,将锦州之战的损失从近三千人改成八人,这是说明他写作的功底十分深厚,但却代表不了实际的情形。

    只是十四个佐领除了少数逃出来报信的之外,连牛录章京带三个甲喇章京,一个梅勒额真,还有出差到金州的一个启心郎,六部的一些官员等等,全部被这么一锅端的情形,却是在老奴造反之后,开天辟地的头一回!

    “十四个佐领,一佐领最少三十到五十披甲,六七百披甲人,加上余丁最少两千人,就这么被人全端了?”

    皇太极的震惊在情理之中,十几个佐领,其中还有放在金州的两个满洲佐领,和南关及旅顺不同,金州是往复州的咽喉,虽然是后方,还是放满洲佐领才能放心,三地十几个佐领,几千丁,一下子被这么一锅端了,这一下虽说是损失的汉军为主,皇太极也不能不表示十分的心疼。

    但坏消息接连而至,闻讯而来的王公贝勒,亦是越来越多。

    明军不止在旅顺出现,还在沿海的各岛出现了大量的战舰,都是火力强悍,十分犀利。现在回报过来,先失皮岛和鹿岛,再失铁山和义州,估计镇江也是不保。

    这样一来,沿江的重要军堡,全告失守。

    在那里驻守的可不是全部的汉军佐领,虽然也只是十几个佐领,但以满洲佐领为主,占七成以上,汉军和蒙古只占三成。

    那是因为皮岛是重要岛屿,义州和铁山一带,更是与朝鲜一江之隔,为了震慑朝鲜,势必要放一些精锐兵马在那里。

    根据回报,战舰一至,溯流而上,沿途军堡卡寨,几乎无能当其锋锐。

    驻守兵马,或死或伤,几乎损失殆尽!

    这还是没有认真防守的情况下,在突然的炮火突袭下,损失就是这么惨重了。

    放在鸭绿江边的人,真正的满洲还是少数,多半是索伦、鄂伦春、鄂温克等异族,这些小部族的男丁,更加悍勇,更加不畏惧死亡,三十年前的女真人和他们一样,三十年后,满洲的男子已经不如这些小族的男丁勇武敢死了。

    这些佐领的死伤,令皇太极有更难接受之感。

    大政殿中,济济一堂,但所有人都是面色阴沉,脸色十分的难看,似乎都是能挤出水来。

    此时的清国,对内虽然勾心斗角,甚至你死我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