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5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这时,阿巴泰再听不懂就是猪了,站起身来,肃容道:“奴才愿往,请皇上放心,一个月内,一定肃清登州来敌。”

    根据鳌拜带来的情报,旅顺是一瞬间就陷落了,对面水师的火炮十分犀利,把旅顺城墙都打塌了,城中军民或死或降,只有少数骑着快马逃了出来。

    目前为止,光知道这一点情报,但阿巴泰心中却是毫无畏惧。

    就算来上几万明军,又有何妨?

    他现在麾下掌握的可是十万大军,满蒙汉八旗精兵就有三万余,不必多带包衣奴才,选取精锐骑兵,昼夜起行,很短时间内就能赶到旅顺一带,明军就算水师厉害,火炮犀利,难道船只还能上岸不成?

    “好,饶余贝勒必定能奏凯而归!”

    安排好此事,皇太极刚刚受到冲击的心情又回复了不少,高兴之下,竟是抱住阿巴泰,笑道:“七哥走时我就不送了,现在算是送行。”

    抱见礼是满人最高的礼遇,阿巴泰高兴的满脸涨的通红,大声道:“请皇上放心,如果张守仁那明狗敢来,奴才一定带他的首级回来!”

    “老孔,你怎么有点闷闷不乐?”

    会议一散,满人们各旗归各旗,亲王郡王贝勒各自一堆,固山额章纛章京承政启心郎们又是一堆,内院学士是范文程宁完我几个又是一堆,再下来就是蒙古人自成一派相反的,汉人们原本就少,但石廷柱几个早早投降的老固山额真们是一派,祖泽润这样新投降的辽东大军阀又是自成一派,和孔有德厮混在一起的,当然就是赫赫有名的东江三矿工,尚可喜和耿精忠。

    “皇上点将没点着咱啊”

    “这有啥?咱们迟早还没有用武之地不成?”

    “话不是这么说”孔有德瞥一眼宫门处的一个草人,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寒战那是汉军正黄旗下的一个佐领,姓曹叫曹振彦,挺机灵能干的一个小伙子,和他十分熟识,主要是曹振彦开炮校炮的功夫不坏,孔有德对他十分看好真没想到,这小子却是被登州奸细给哄了,将皇上预备招揽洪承畴的事透露出去,结果一群登州奸细提前一天进了城,等大清兵入城之后,洪承畴尸身都冷透了。

    为着这事,皇太极十分盛怒,孔有德不明就里时差点替曹振彦求情,后来知道端底,吓了个半死曹振彦被活活仗杀,接着再剥皮实草,放在宫门处,提醒那些敢于随意泄秘的奴才!

    这件事,从道理上来说是没啥,不过每次在路过宫门口时,孔有德就感觉脸上热辣辣的,十分不好受。

    他的旗下人,他的炮术教官,就成了一张填满了草的人皮,放在这里

    “咳,我知道老孔的意思了。”

    尚可喜心思转的十分快,一下子就明白了孔有德的想法:“这松山的事,我们汉军旗没立下功,还捅了漏子,这人皮就在不停的打我们的脸面。旅顺之事,正用着火器,如果赶的上,当然是要请命前去,立下一功,也替咱们汉军旗长长脸面。”

    “想头是好,就怕有人不乐意。”

    “哼,登州水师和他们不清不楚的,老石几个,怕是已经吓的魂飞魄散了吧。”

    “这事儿别乱说。”孔有德十分精细,止住尚可喜和耿精忠两人:“咱们不管老石和祖家他们想打不想打,咱们只管自己请战,能打一场,皇上那里就看重咱们几分,说白了,咱们不比石家和祖家根基深厚,穷啊想过好日子,将来想更发达,就只有在军功上头更加努力才成了。”

    汉军八旗,石廷柱和马光远几个都是降了十几二十年的老人,包衣奴才和土地都足够多了,至于祖大寿那个投降的儿子,寸功未立,现在已经是一旗之主,为的什么?祖家是李成梁家族之后的辽东第一大军镇世家,家丁就有好几千人,辽镇精华,尽在祖家之手,光是替他家种地的军户,就有好几万户之多。

    这样的势力,满洲人也得敬上几分,上来这一旗之主,就是明证。

    不然的话,凭祖大寿降了再叛,在锦州死守不降的经历,不杀就已经算开恩了,还能给一个旗主?

    这年头,不管怎么说,仍然是实力排在第一啊

第1622章 请缨() 
祖家和马家,石家,根深蒂固,普通的满洲贵胃都比不得他们家,为了招揽和安抚汉人,皇太极也好,后继者也罢,都不会对他们太过份,最少在大清得天下之前不会。

    而孔有德这几个东江出身的矿徒,根基浅薄,穷的叮当响,几次出关他们也没捞着出去,投降时间也没几年,分得的土地和包衣都有限的很,想过好日子,就真的得好好拼搏一番才成。

    好在这三人手中实力不弱,从登州逃到辽东时还有几千骨干精锐,火铳手都是在登州时由葡萄牙教官训练出来的,炮手和工匠也是孙元化辛辛苦苦的操练栽培出来,造反之后,在登州近两年时间,杀人无算,这几千人都是沾满了鲜血,论本身的本事和杀性,都是一等一的好手,要不是见识到这一点,皇太极也不会亲迎他们三人,并且全部封高官,后来干脆封王,封汉军旗主,一步步到如今的高位了。

    现在汉军近三万步骑,最为精锐的就是孔有德这三人的火器部队,七成以上的清国火炮和九成的火铳,都在这三人的掌握之中。

    “回去就上折子吧。”

    “老孔说的对,咱们将来的荣华富贵,还是得从战功上来。”

    得到两个老伙计的支持,孔有德也是十分高兴,接着便傲然道:“张守仁算什么,当初派到济南的不过是一些杂鱼,咱们的老兵很少,这几年叫他冒出头来,居然成了大明的太保,伯爵,大将军!”

    三人眼中都是显露出浓烈的恨意。

    原本都是东江镇的将领,毛文龙被杀后,东江镇没有了主心骨,他们三人辗转到达登州,其间经历的艰险就不必提了,到孙元化巡抚登莱后,好歹兵员和饷械都不缺了,刚过没几天好日子,却叫他们去支援大凌河。

    那里是好去的么?明知道大凌河就是去送死,他们已经有反意了,正好在吴桥时当地士绅折辱兵士,于是他们和李九成等将领一起,举旗造反。

    其实兵士一年到头都会被折辱,兵欺负百姓,士绅又欺负当兵的,将领再欺负士绅,官员压迫将领,这就是大明的生态圈,大家都习惯了。

    如果不是孔有德等人畏惧去大凌河战场,吴桥兵变也不会那么容易酿成那么大的祸事,成为毁灭大明的导火索之一。

    他们在大明是百般不得意,孔有德甚至在三十多岁才娶亲,虽然当时他已经是游击将军多年了,但普通的将领没有土地,不是将门世家出身,根本没有人瞧的上他,普通百姓的女儿他又不想要,所以拖延到三十余岁后,在登州造反时,孔有德等人才抢了城中士绅的女儿,勉强成了亲事。

    在大明,武将是一直被压迫,被欺凌,甚至是奴役的对象。

    毛文龙没功劳也有苦劳,不杀敌也扰敌,结果被人说杀也杀了,皇帝一个屁也没有,打那时候起,孔有德等人心底就对大明没有了一点儿忠诚可言了。

    到辽东后,皇太极这个清国皇帝亲自远迎几十里,给他们补充粮饷,行抱见礼,给他们封王,授给旗主,所以在现在,他们几个对清国是真心实意的效忠,就算是想要战功,也是为了忠于大清和皇上,两者合而为一,没有太大的区别。

    再想想张守仁,几年时间,二十来岁就位至自己曾经想都不想敢的高位,心中的恨意,自是更加分明。

    “他不过是个小辈。”耿精忠慢吞吞的道:“我等在登莱不走,岂有他的出头之日。”

    “无非是长袖善舞,会弄钱。”尚可喜两只小眼闪烁光芒,接着道:“他打造的火炮和火铳,倒确实是精品,兵马也算敢战。”

    “也不过技止如此。”孔有德还是傲气十足的模样,比起他来,张守仁确实只是一个后辈,说起来的战功在他眼里也不值一晒打败两红旗不过是倚着坚城,运气好。打败张献忠更不值一提,谁都知道,流贼在边军面前根本经不起一打,孔有德相信,若是自己在登莱不走,凭着当时的登莱镇的实力,横扫西营也不过是一件稀松的事。

    “总之,张姓小儿运气真好,不过他的运气碰到咱们也就算到头了。现在他趁着旅顺一带空虚来袭,我等挟重炮缀在大军之后,以岸炮驱离他的水师船只,就算不能有多少斩首,皇上也会顾忌我们的劳绩,会记上我们一功的。”

    “孔兄所言极是,我看他们倚仗的也就是水师和炮船,不过我们有七千斤大炮,遇到我们,算他们倒霉了。”

    “姓张的真是跳梁小丑啊,锦州十几万明军都被击败了,他此时过来不过又是想立奇功,真是笑话,哪有这么多奇功给他立啊。”

    三人彼此对视一眼,都是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中,充满着自信和对明国将领的蔑视,异想天下,想在大清这里讨得便宜,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昏了他的头了!

    晚间时候,皇太极就在案头接连看到了孔有德等几个人的奏折。

    从四大贝勒一起议政,八大和硕贝勒共商国事,到现在他一个人独裁大政,这其间,他承受了多少非议和责难,看了多少白眼,使了多少心机!

    现在来说,代善老了,也不再如天聪年间动辄给他使绊子,这个兄礼亲王,越来越有个当哥哥的样子了。

    两红旗,是可以放心了。

    但有两白旗在,他就不能安心,大权就不能旁移!

    各部承政,说是叫贝勒们来管,实则贝勒们都是和阿巴泰差不多,打仗还行,叫他们案牍劳神,真正管理细节政务,那是一个比一个差劲了。

    真正能静下心来,在繁芜复杂的国政中理出头绪来,一件件处理的清清爽爽明明白白的,还是得皇太极自己才成。

    就算是多尔衮,皇太极冷眼看来,这小子聪明是聪明,军政事务都很清楚,但性子沉不下来,有些自以为是,特别是,性子内里很偏颇少年时母亲被杀,种种事情,说对性格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只是多尔衮将这种情绪埋藏的很深,一般人瞧不出来罢了。

    还有,就是多尔衮和普通的亲王贝勒一样,对汉人十分蔑视,轻视和敌视,从种种举措中能瞧的出来,多尔衮对汉人的好感十分有限,除了对范文程都有限几个内院学士还算高看一眼之外,更多的汉八旗的人,睿亲王连看也懒得看一眼。

    这样的情绪,当然是和汉军八旗都是皇太极的人有关,也是真实情绪的体现。皇太极毫不怀疑,若是睿王当国,恐怕又会再重复父汗晚年的那些种种的失误和过错。

    至于自己的儿子豪格皇太极在灯火之下,也只能摇头苦笑这个儿子,不管怎么栽培,不成器就是不成器啊。

    “张守仁倒确实是他们眼中的小辈,而且恭顺王几个说的也有理,彼辈敢来,不过是倚仗船坚炮利,既然我们有大炮,何妨也拿出使用,演练一番?就算饶余贝勒轻松击败岸上之敌,海上的炮船也是没有办法,恭顺王能想到这样的主意,实在难能可贵,果然是忠心耿耿呢。”

    在想透之后,皇太极提起朱笔,用娴熟的笔法给孔有德几人批复,阿巴泰的大军明早就起行,孔有德等人的部曲和预备出征的大军不在一处,就不必等了,可以先行出发。

    他的字还算过的去,当然提不上什么书法这种层次了,在青年时期他还只能说满语,现在却是一嘴流利的汉语,也能说蒙语,并能书写汉字,蒙字,满文也能写的很好,在他的督促下,爱新觉罗家的子弟们还多半保持着尚武简朴之风,穿箭袖窄袍,爱渔猎,定期吃白肉,对满文的使用和学习,亲贵子弟们也很上心,成效不错。

    如启心郎索尼这样的后起之秀,都是能熟练的掌握满文和汉书两种文字,令皇太极心中十分满意。

    “只要汉臣愿效力,我满洲子弟又一直能这么上进,我大清迟早能混元一宇,万世一系!”

    在灯火下,皇太极抚了抚自己光光的头皮,感觉到十分欣慰。

    “皇上,您又流鼻血了。”

    这么志得意满之时,却是有个宫女发觉皇太极又一次流下鼻血,不觉惊慌失措,小声惊呼起来。

    “慌什么。”在外间伺候的庄妃立刻跑进来,她二十余岁年纪,正当妙龄,生的还算端正,在满洲和蒙古人眼中,算是难得的美人了。皇太极娶了她姑姑,又在几年前她不满十五时又娶了她,这几年皇帝身子不好,好在她已经生了福临这个皇子,地位稳固,加上皇帝的日常起居也由她照顾,这几年来,宫内外已经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