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十余年间,阿巴泰被罚银罚物的次数有十次之多,算是各贝勒之首了。

    但说来奇怪,皇太极对这个七哥似乎向来厌憎,经常责骂惩罚,但从来又是高高抬手,再轻轻放下,从来不剥他的牛录,不削他的爵位,这其中的道理,明眼人一想就知道了。

    阿巴泰出身偏房,有勇无谋,皇太极叫他理工部之事,他根本不到衙门去坐衙,这样的人,不是威胁,当然不必重罚了。

    相反,还能适当使用,来当自己的棋子。

    听到皇太极的话,阿巴泰眼角都泛起泪光,这么多年,自己终于是熬出头来了。

    老八的用意,他也隐约明白

    上次入关,是睿亲王的两白旗和岳托、杜度的两红旗。

    结果睿亲王立下大功,抢掠人口和银两甚多,而两红旗却遭遇严重挫折,岳托这个小辈中的杰出之士因为此事郁郁不欢,已经在去年就逝世了。

    两红旗向来在八旗中持正而论,是一股强大的稳定力量,皇太极倚重甚深现在的大清,汉八旗都是跟着皇帝走的,蒙古八旗有一些异心,不是那么可靠,满洲八旗中,两黄旗是皇太极亲领,忠诚没有问题,两红旗向来持正中立,隐隐向着皇太极,两蓝旗正蓝旗是豪格所领,当然是听皇帝的,镶蓝旗主是郑亲王济尔哈郎,虽然效忠皇太极,但性格软弱,缓急时未必靠的住。

    要紧的是,两白旗势力太大了。

    两旗是原本的努儿哈赤时的两黄旗,都是当时最精锐的将校才能加入其中,多年征战,最好的将领和旗丁,最好的装备,最多的牛录数,都在其中。努儿哈赤死时,将这两旗分给多尔衮三兄弟所有,两旗牛录加起来是一百二十多个,皇太极的两黄旗才九十多个牛录,加上豪格的正蓝旗,才勉强比两白旗多一些,但战斗力来说,还是两白旗最强!

    这三兄弟的母亲可是皇太极带头逼死,当年之事传言甚言,甚至大家都说汗位原本是要传给多铎,或是多尔衮所有,加上逼母之事,现在三兄弟长成,皇太极一直担心他们有异志,虽然多尔衮向来恭谨听话,但皇太极是何等人,又怎么会对他真正放心。

    上次入关,两白旗所获甚多,这一次派阿巴泰为主帅,当然是扶持他和两蓝旗的意思,这个道理,阿巴泰已经明白了。

    他神情肃穆,高举酒杯,对着皇太极道:“请皇上放心,奴才一定大破明国,替皇上多带回明狗包衣,多带金银回来。”

    满洲话没有太多的词汇,更不可能如汉话那样能表达很多恭谨的意思,不过阿巴泰虽然是贝勒,皇兄,一样自称奴才,这样就足够了。

    “好,一切都仰赖七哥了。”

    皇太极勉强微笑着,用颤抖的双手举起酒杯,向殿中众人示意,请大家一起举杯。

    他特意看了看睿亲王多尔衮,见对方早就举杯在手,一脸欢容,挑不出半点毛病来,皇太极在心中叹息着这个十五弟,真的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敬饶余贝勒!”

    “敬大将军!”

    清国主帅,律称大将军,多尔衮上次征明时也是称大将军,比起亲王来,大将军更显的尊贵,并且有实权,阿巴泰满心欢喜,大笑着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率十万将士,其中披甲兵满蒙汉近三万,余丁和旗下包衣六七万人,这个实力用来讨伐和征服明国是不可能的,但用来抢掠人口和金银,补充清国之不足,那是足够了,阿巴泰对完成这样的任务,当然信心满满。

    事实上这一次崇祯十五年的出征历时七个月,攻克九十四城,掠人口数十万,金二十余万,银二百余万,等大队清军回到沈阳时,大军所着衣物尽破损无形,人皆鬼形,损失还是很严重的。

    皇太极表面上十分欣喜,派使者到蒙古和朝鲜告捷,实则十分失望,阿巴泰没有受到任何爵位的提升,他的贝勒是一直到顺治年间才提升为郡王,死后才追赠亲王,太祖诸子中,他算凄惨落魄的一个了。

    “皇上,旅顺那边有急报过来。”

    一个年轻英武的旗下武官急报进来,身上是白甲章京的甲胃,矮壮身材,身上的肌肉如石块般结实,不少人识得此人,知道是御前的白甲章京鳌拜,是正黄旗下冒起的优秀武官之一,费英东家族的后起之秀,此时匆忙进来,一脸急迫之色,额角全是汗珠,众人便觉奇怪起来。

    “鳌拜!”

    阿济格有了一些酒意,顾不得什么,大声问道:“出了什么事了?”

    “皇上”

    鳌拜知道擅入不妥,这边是在宴会,但事态紧急,没有办法等这个送行酒宴结束,此时被阿济格一问,只能用为难的眼神看向皇太极。

    皇太极瞟了阿济格一眼,这厮确实是十分可恶,但向来如此,同他计较也不值得。他分化多尔衮三兄弟,多铎人少鬼大,十分精明,他的牛录和部下等于是多尔衮的一样,事事都和多尔衮站一边,只有阿济格几次和多尔衮反目,此时也不宜当众给他难堪,于是点了点头,不动声色的道:“英郡王问,你便答他。”

    “是!”

    鳌拜大声一应,答道:“旅顺那边有急报过来,海上突现明国水师,以数百门大炮轰击城池,一日之间,将旅顺攻陷了。”

    “什么?”

    “旅顺丢了?”

    代善已经不大管事,天命十一年时他就已经四十出头,这年头的辽东大地上男子的平均寿命怕是三十都不到,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生活艰苦之极,代善少年和青年时肯定受过不少苦楚,能平安活到现在,并且能活到如此的年纪,也属难能可贵了。

    在前几年,正红旗代善是交给了自己杰出的儿子岳托来管理,镶红旗是他的侄子杜度,也是一个很优秀的旗主贝勒,老代善不大管事,安享晚年了。

    现在岳托死了,正红旗暂时交不下去,只能是代善自己再管起来,他年老体衰,精力不够,平时就累的半死,今天这样的场合也是没有什么话,只是眯着眼打盹儿养神以他太祖现存最长儿子的身份,谁敢挑他的理儿?就算是皇太极,也不好对代善说什么,只装没看到就是了。

    这会子一听说旅顺被攻克,代善却是猛然站立起来,苍老的脸上,也全然是震惊之色。

    看到代善如此紧张,阿济格笑道:“礼亲王着急老家出事了?”

    “昏聩,糊涂。”

    代善此时风骨尽显,一点也不象个平时唯唯诺诺不管事的半老的老人,眼神中冷芒闪烁,看的阿济格低下头去。

    他向皇太极道:“这事不是小事,这是有人在抄我们的后路,是登州的张守仁!”

    皇太极一开始也没反应过来,以为代善的激动是因为复盖耀几州是正红旗的地盘,现在也是猛然醒悟过来!

    “这个时机选的好啊”

    皇太极咬牙,痴肥苍老的面孔一下子也扭曲起来。

    上次济南一役,吃亏不小,从后金到大清,八旗没吃过那么大的亏,一时还没有办法找回场子来,原本是打算叫阿巴泰集中优势兵力,进军山东,和张守仁再较量一次,不料此人居然不甘寂寞,自己杀上门来了。

    他扫视四周,爱新觉罗的子弟们都是有跃跃欲试之感,皇太极心中感觉十分安慰。

    再看蒙古八旗,各旗的固山额真,布颜代等人也是没有怯战之意,汉八旗中,孔有德更是已经站了起来,打算请战了。

    上次济南之战,孔有德部损失不小,孔有德大失颜面,此次如果真的是登州水师和浮山兵过来,他当然是求战欲望最强烈的一个。

    这几年来,汉军八旗的成立,大量火炮铸造出来,无非就是因为浮山火器厉害,但皇太极自己也没想到,原本设想的两军大打出手的地方,居然换成了自己家里的后院!

第1621章 各旗() 
“这个张守仁,果然不同凡俗之辈,在这个时候,居然主动出手了。”

    在思忖的同时,皇太极的大脑也是急速运转着,等他眼光转了一圈的时候,已经将眼睛的视线放在了一个三十左右的青年人的身上。

    “睿亲王,你怎么看呢?”皇太极声色不动,向多尔衮问道。

    “回皇上,奴才也是与礼亲王一样的看法,这是登州张守仁派的水师兵马,旅顺到金州,复、盖、耀等诸州都很空虚,所以要及早派大兵前去,剿灭这股明国兵马。”

    多尔衮向来在会议时不肯说普通的见解,只要他发言,一定是切中实际,而且比一般人看的高远,他说到这里,众人知道必定还有下文,就是阿济格,也是直楞楞的打量着多尔衮,看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多尔衮沉吟着,终于还是说道:“奴才研究过浮山兵的战法,确实是明国兵马中少有的精锐火器犀利之余,也敢冲阵突击,一样擅使长枪大戟破阵,这一点与我们的披甲兵相同,所以此番登州水师前来,虽然是攻击我们的空虚腹地,但也不可小视,应该谨慎对待,派遣精锐大兵为宜。”

    众人都是哗然,阿济格第一个就冷笑着道:“睿亲王也太长他人志气了,上次济南之役,又不是你打的败仗,何必这样替别人说大话。”

    正黄旗的一个章京怪叫道:“我等还真没有听说过明军有敢白刃破阵勇猛突击的,睿亲王之语,叫我等开眼界了。”

    多尔衮没有理阿济格,但冷冰冰的看了那个章京一眼,对方征了一片,却是低了头,不敢再出声了。

    虽然皇太极对两白旗和多尔衮多方打压,多尔衮也是极力示弱,但无论如何,实力和能力摆在这里,他已经不是一个梅勒章京可以随意取笑的亲王了。

    皇太极对多尔衮的话也有点吃惊。

    一直以来,他对浮山军的认知还是觉得对方火器十分犀利济南城下那一场火枪对决被详细汇报了多次,汉军被打的七零八落,死伤惨重,后来谭泰等正红旗的白甲和披甲兵的死伤多半也来自城头和城下火器的轰击,有火炮,也有火铳。

    浮山的火铳他也拿到手过,战场上一片混乱时,有几支火铳被清军捡起并不足怪浮山铳确实较为优异,用铁多,工艺精良,从铳管到护木,都是上上之选,辽东明军那些打三枪就炸膛的货色是没法比的,他已经下令将火铳下发,并且命令,新的火铳铸造工艺,最少要与这些浮山铳持平。

    有这样的准备,自觉在将来与山东明军做战时不会再吃什么亏,甚至以装备了大量火器的三万汉军,加上几千精锐满蒙八旗的骑兵就足够了现在以多尔衮的评价,甚至这山东的明军还擅长步战,敢于冲撞突击皇太极不是笨人,脑海中立刻又想了几次济南之战的细节,再想到浮山骑兵那惨烈之极的表现,不觉也是点了点头,道:“睿亲王说的不错,这一部明军,不能等闲待之。”

    “奴才请皇上派两白旗出击,上次济南之役奴才没有赶上,叫两红旗吃了亏,这个仇,早就想报了。”

    多尔衮献议成功,得到皇太极的首肯,他也知道,这个差事多半是自己的,当下便是顺势请樱。

    他的打算也是借机再扩大自己的战功,最少是要把触角伸到复盖等各州,那里是两红旗的老巢,就象凤凰城一带是两蓝旗的地盘一样,能趁机伸手过去,岂能放弃。

    皇太极深深看了这个弟弟一眼,他自己还是有点傲气的,但这个弟弟论起厚黑来,真是得祖上真传。

    逼死他妈,他递绳子,削他的权,他笑嘻嘻的认了,斥责他,就立刻认错。

    平时拼命表现,拼命向皇太极靠拢。

    这样的小弟,就算觉得他心思诡异,自己想动手也有点不落忍吧?就算自己心里落忍,别人又会怎么看呢?

    为了自己的威望,皇太极向来只能对多尔衮隐忍,当然,两白旗的实力也不可轻侮。

    此时的清国,离大一统的帝国还早的很,各旗之间真的是泾渭分明,各旗的旗下人只认自己的旗主,大家当然认皇太极这个共主,不过如果不是为了国政,而是私事的话,各旗之间的龌龊事还真的不少,就算是对上两黄旗,只要不是事涉皇权,皇太极也不好硬压别人的

    不行,这个弟弟是不能再用了

    一瞬之间,皇太极已经在脑子里转了多少个念头,他原本就是诸兄弟中心思最缜密,头脑最好最快的一个,到现在当国这么多年,更是已经炉火纯青,老辣之至。

    “睿亲王在锦州之战时吃了不少辛苦,也受了朕几次斥责,此番就不要再辛苦了正好,大军预备出征,就多花两个月时间,肃清身后的明军来敌,等于是操练兵马,如何呢?”

    到这时,阿巴泰再听不懂就是猪了,站起身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