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5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次计较兵力,李自成从头到尾没有把山东镇兵计较在内。

    宋献策曾经计较山东镇出兵两万步骑的数字,在演算该当如何抵御,如何应敌,派遣谁为大将山东兵来,肯定是在黄河北岸,以宋矮子看来,胜敌不易,却敌不难。

    但李自成却是禁止军师演算胜机,只算败,不算胜。

    山东兵不来也罢,来了,便走。

    往陕西,往湖广,随意不拘何处,总之,以走为上。

    “此当世雄杰,自成现在虽有小成,然而,无以与之争锋也。”

    虽然感觉惭愧,当着两个文职部下的面,李自成却是坦承自己根本不是张守仁的对手,甚至根本不考虑与他对抗。

    而以李自成的想法,山东兵前来的可能性也不大。张守仁明显要据地自守,扩充实力和地盘,在这一段时间,有他在河南闹腾,山东那边安若泰山,不会被朝堂上下太过注意和攻讦。

    闯营这边,也是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并不是两眼一抹黑的不理世事。

    刘体纯领的小刘营,广收江湖卖解人和车船店脚牙这样的江湖人物,打听起消息来十分方便快捷。前一阵子,张守仁悍然杀掉宰相家人的事,在闯营上下的核心人物中引起轩然大波。

    “张太保这是要自立门户了。”

    “大明乱象已成,局面看似还太平,其实凶险过唐末,辽东的东虏和我们互为表里,左良玉这样的跋扈将军也会越来越多,太保必定是看出这一点,所以有了自立之心。”

    “若真的如此,我等无忧矣。”

    一听说张守仁可能会真的置身事外,李自成就感觉到一股由衷的轻松之感他是太不想与张守仁为敌了。

    “动身吧!”

    再三再四的下定决心,李自成终于站起身来。这样的冬夜,岁末年初之时,他比历史上提前一个月取得了洛阳,获得了洛阳人心和从未有的过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在此之前,造反十年最大的成就无非就是打开了中都凤阳,但论起富庶程度,洛阳十倍于中都。

    今次突袭开封,路途很近,所虑者就是开封有备,然而洛阳是急促而下,根本没有几个人想到洛阳这样的坚城会一鼓而下,现在消息传开不过几天,京师各处恐怕也是刚刚听到消息,朝廷应该还处在震动之中,就算有什么调遣,哪怕是十分精准得当的调遣,此时怕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哪怕是最近的保定兵马,现在恐怕连动员也没有完成。

    大明官僚体系的陈旧和无能,军队的腐败和拖沓,李自成也是早就深知其中三味了。

    至于开封此番兵马精强,突袭而至,先冲城门,冲宋门或曹门等城门,若能冲入,则城池唾手可得,纵不能这般轻易,立刻砍伐开封城郊树木,做云梯攻城,蚁附攀城,在城中没有动员起所有力量,军心也没有稳定鼓动起来之时,一举破城!

    在他的命令之下,最先出现的郝摇旗先行带着部下开拔了,两千多骑兵在郝字大旗之下,缓缓前行,离开了洛阳城。

    在郝摇旗部离开之后,紧接着又是刘芳亮,他引领着三千多骑。

    然后是罗虎和李双喜,这两个小将领着三百多孩儿兵,和李自成的中军骑兵混编在一起,高一功,吴汝义等大将也是在中军之中,李自成穿着蓝袍箭衣,在闯字大旗之下,神情肃穆,决绝。

    牛金星也换了一身利落的打扮,片刻不离李自成的身边左右。

    宋献策仍然是做术士打扮,他身形虽矮,但常年行走江湖,骑术比牛金星要好的多。

    中军有近四千骑,这些骑兵的大小头目全部是内营老卒和骁将,带的骑兵也有不少是投降的官兵和积年的悍贼,这几千骑,是李自成主力中的主力,核心中的核心,不论是战力还是装备,或是忠心,都是无可挑剔。

    在他称帝之后,这些骑术就是御营中军骑兵,一片石战后,几乎损失殆尽。

    在中军之后,刘宗敏和袁宗第两人分领自己麾下兵马,紧随在中军之后。

    最后殿后的是李过的八千多骑,除去中军之外,就属李过麾下兵马最多,练的也最好,是闯营最多最大最强的骑兵力量。

    诸军相加,一共近三万骑,闯营所有的骑兵全部被拿了出来,留守大军,全为步兵,所余马匹,几乎不足百匹。

    李自成下定了所有决心,要一战定河南,此时近三万骑绵延十余里,旌旗飘扬,铁甲耀眼,刀枪闪烁寒光,显露出威武之极的一副画面出来。

    而闯字大旗直指的,便是河南的核心开封!

第1568章 灯景() 
每年的正月十五时,皇宫中会堆几座超大型的灯山,各式彩灯扎成高大的彩山,到晚上一点亮,宫中灯火辉煌,漂亮之极。

    所有的太监,会换上灯景补子,应节,应景,也鄣显着皇家的风光和皇权的威风。

    这些玩意花费的民脂民膏当然不在少数,若是不然,自也显示不出皇室的尊严出来。

    除了皇宫大内,从东安门到西安门,灯市胡同到金银胡同,棋盘街再到正阳门,整个皇城四周的京城精华地带,到处都是灯火的海洋,高门大户只有在这一天才会放下身段,在自家门户跟前扎出灯山彩棚,所图的无非就是细民百姓的声声赞叹自家花了钱,图的无非也就是这些个,否则的话,所为何来?

    在这一天,大街上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看灯赏灯的人群,过年的辛劳到这一天也差不多过去了,年虽然好,但年前债主登门,那滋味并不好受,年初一开始就得四处拜年,这活儿差不多也是成体力活了,穷人也有几门穷亲戚,总得走动走动,年节时再古怪的人也得和光同尘,不能在这种时候弄的一家老小不开心总之,事儿少不了。

    也就是到元宵节时,过年的这些繁文缛节已经过去了,元宵节就是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说说笑笑的就把节过了,等华灯初上时,一家老小出去看个灯,小媳妇们去正阳门摸铜灯,挤在人群中摸着了,就象征着来年一家都能平平安安这是当家媳妇才有的特权,祈祷一家平安的重任在肩上,摸着的才能满心欢喜的离开,摸不着的,哪怕被那些浮浪的登徒子摸着了,也只是红着脸咬着牙忍着,非得等摸到那颗被摸的闪闪发亮的铜钉之后,才能心满意足的离开

    若是换了两宋时节,这一天还不光是老百姓的节日,皇室也会在这一天与民同乐金明池的龙舟大赛,皇帝登楼观灯,与民同乐,甚至是微服出来,到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和百姓一起到樊楼里吃上几十盏酒,最后才醉醺醺的返回那狭小的由节度使府邸改成的皇宫。

    当然,大明天子没有这种亲民的举动,每年时节,不过是按节庆的规矩摆出种种灯山彩棚来,至于皇帝爱看不爱,甚至看或不看,谁又理会了?

    崇祯是例遵循,无例不兴的那种保守的君皇,扎灯山,穿灯景补子,这些规矩既然是老例,只要不太过靡费,反正照老例办就是了。

    今年元宵,原本是一点儿过的心思也没有,锦州那边还在被围,张廷麟等兵部官兵再三再四的催促,洪承畴却只抱定了稳扎稳打的心思,打死不肯再前进半步也不知道他的兵力展布,究竟是要到哪一天才肯真正前行?

    锦州之围未解,举国之战尚未有结果,河南那边又是洛阳失陷!

    这一个年,崇祯真的没有过好,每天辗转反侧,实在自安。大年三十那天,皇帝还在乾清宫办事,初一那天,也没有停止叫送进奏折来。

    多少年的规矩,也没挡的住皇帝这种焦虑难安的心思所做出的反常举动。

    一直到初五之后,河南等地的奏疏飞驰送到京师,初七日,杨嗣昌的奏疏也送到了当然是先请罪,失陷亲藩,他这个在外的督师辅臣,专责兵事的阁臣肯定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是有斩首张献忠的大功在前,崇祯十三年战事总体还算顺利的话,恐怕杨嗣昌也逃不过崇祯的问责,杀头免官当然不至于,不过光是失去皇帝宠信就够杨嗣昌喝一壶了他和别的大臣不一样,别的大臣要么是楚党要么浙党,要么有大量的同年保着,或是东林党那样的无敌内斗党派中人,杨嗣昌可是孤臣特别是崇祯朝招骂犯忌的事全是他来干,两次加饷,一次剿饷一次练饷,全部是他的主张,在一些士大夫眼中,他就是“逢君之恶”,没有皇帝的宠信,他死定了!

    皇帝,可是最善变的一种生物!

    好在杨嗣昌此次奏疏来的及时,处断也很果决革左五营扔了不管了,这五个头目虽然名声不小,实力也不弱,但明显的全部是胸无大志的人物,核心是老回回这样的人物,畏首畏尾,行事拖沓,不必管他们了,交给凤阳镇便是,杨嗣昌督虎大威猛如虎张任学等诸多总兵官,包括京营兵马,监军太监卢九德等在内,加上左良玉所部,十五万大军由湖广入河南,全军衔尾追击曹操,同时进剿李自成!

    杨嗣昌自责之余,当然也是将责任推了不少在凤阳镇身上,将贺人龙和黄得功等将领不听指挥的情弊奏上至于皇帝能不能拿刘景曜做法,又能将凤阳镇的骄兵悍将如保,他自然也是不管了。

    崇祯所高兴的,就是杨嗣昌暗示左良玉放了曹操过境,心不自安,已经颇有悔意。

    此番誓师北上,戮力剿贼,以左部数万精锐,配合杨嗣昌所统驭之大军,剿贼当不是难事。

    有此承诺,崇祯才在痛苦之余,得到一点慰藉。

    山东镇兵调不动,这是张守仁在他心头重重一刀!

    真是万没想到,当年那个小小游击,看起来忠诚谨慎,自己也一意赏识,提拔重用,谁知到最紧要关头,竟是罔顾圣恩若此!

    当日得到候少监等人回报之后,崇祯差点不敢相信候少监等所说的是事实。

    后来多方查证,才知山东镇确实如此,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与藩镇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不同者,无非就是文臣尚且听话,而且张守仁尚且没有把手伸在政经两面,文官尚是朝廷派遣,赋税尚不敢插手,无非就是设几个卡子,用以养兵。

    所行所为,一年也就能捞几十万两银子,养几万私兵。

    崇祯暗下决心,现在是无力管他顾他,待锦州战事毕,一定要将张守仁一免到底,纵是出什么乱子,也是要用重兵征伐,绝不能叫其余的大明军镇,有样学样,最后弄出一堆不听招呼的跋扈将军来!

    “皇爷,两位皇后娘娘并田娘娘,袁娘娘都已经在外候着了,请皇爷出来赏灯了。”

    按旧年规制,灯山就架在乾清宫门之前,这里地方广,是内廷之中最大的一处广阔所在,贵人们坐在乾清宫大殿外的平台上,居高而看,十分方便。

    冬日天冷,刚刚天黑不久,太监们就已经来请过几回,各娘娘并几个皇子都出来了,长公主是长平公主,刚刚十一岁,正当稚龄,然眉目如画,显是个美人胎子,崇祯十分宠爱,一时还没舍得指给人家,小公主刚刚两岁,尚未赐给称号,也不知道君臣,就知道穿皇袍有胡子是的父亲,每次见了就张臂要抱,崇祯也是怜惜非常。

    这两个公主,大变生时,崇祯一剑砍死小的,又一剑砍断了长平的胳膊,天家惨事,莫过于此。

    此时的崇祯当然不计如此,国事虽然崩坏,崇祯有时隐约也有过大事不妙的想法,不过都是一闪念就过去了现在除了辽东失去不少祖宗故土,别的地方还完好无缺,沿边长城一线的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人绰绰有余,一道山海关和锦州宁远只要完好,东虏就只能间关万里绕道进来,无法威胁到大明的生存至于畿内的那些流贼,无非就是痛剿罢了!

    再怎么闹腾,不过是北方几省,江南闽浙两湖云贵都十分太平,自古这样情形的国家就算渐渐趋于亡国之祸,但最少几十年内,尚且无覆鼎之忧。

    前头吴祥几个御前牌子请不动崇祯,这一番却是王承恩亲自过来。

    崇祯瞟他一眼,心中略觉有一些不满。

    山东镇那边不知道送了王承恩等内宦多少好处,这一两年来,崇祯不知道被灌了多少迷汤在耳朵里,要不然,当初也不会那么抬举张守仁了。

    现在一想,自然十分狐疑,不过自从颁旨之事后,内廷对山东镇都是一片骂声他们原本就是依附皇权所生的一群人,所谓的富贵与权力全部来自于皇权的外延,只有猪油蒙了心的人才会和乱臣贼子并做一路当然,如果是真的王朝末路了,这些人卖起皇帝来也绝不会比外臣慢这一点,皇帝在几年后就会明白,并且痛彻心扉。

    现在崇祯皇帝却念不及此,想到内廷与张守仁已经划清界限,那么也不必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