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5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时内帑银超过七百万,前方请饷他就是装傻不付,后来还是他死后,泰昌皇帝立刻就拔内帑银二百万至辽东,皇帝这般吝啬,也是因为银钱着实来之不易。

    要是张守仁想打东南士绅的主意,陈兵备已经十分后悔答应这门亲事了。

    “在下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张守仁当然不会全盘托出自己的做法和打算,不过他现在对东南鞭长莫及,同时也不打算干涉,当下只是冷笑道:“过几年自然会有人去东南,给尾大不掉的士绅们来一个狠狠的教训。在那之后,才是浮山介入之时。”

    “只要你没有操之过急的打算就好。”陈兵备胸中有千言万语,不过眼看着这个“贵婿”实在不是自己能影响和掌握的,沉吟再三,终道:“我陈家是已经与你连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以后有什么要我做的,贤契只管开口便是了。”

    “岳父大人这般说最好,将来少不得有劳烦之处。”

    “唉,罢了。”陈登魁站起身来,一脸郁闷的道:“盼儿不知道看中你哪一点了?回来这么久,不说立刻上门,过来了,连一句问好的话也没有。”

    张守仁也是汗颜,忙道:“这不是怕岳父有什么顾虑,所以”

    “我这里有什么可顾虑的!”陈兵备一针见血的道:“你把她哄成这样,我家与你已经成一体,难道你还怕我有什么反复不成。”

    “翁婿之间,最好是和衷共济”张守仁再三解释道:“非对她无思慕之心,实在是只想两家和睦而已。”

    “若是这样还差不多!”

    老丈人这一关终于过去,陈登魁拂袖道:“我要去陪客人,你到内院去吧!”

    这一下也不客气了,直接你我相称,张守仁连忙答应,也是一溜烟的往内宅去了。

    此番能搞定这个岳父还是很合算的,将来总有和江南士绅打交道的一天,陈家是望族,有陈子龙和陈兵备两个进来,算是在江南打进一根楔子,将来着手时,总算有相帮的自己人和下手的地方。

    只是想起来也确实是有点羞愧,自己现在位子越来越高,考虑事情总是以事业为重,对这些小儿女的东西想的太少,怪不得连岳父都表达不满了

    “姑爷来了!”

    陈家的内宅住的是家眷,肯定不是外人能进的来的,一道垂花门隔开内外,就象是宫禁的内廷和外朝一样。守门的小厮引领着张守仁进来时,沿着蜿蜒的小径绕过一从从的竹林,但见一座精舍横亘于前,张守仁知道,这就是内宅所在了。

    进入精舍内堂,内里窗花之下,正有一个穿着天青色绫质服饰的女孩子,脸庞俏丽,美艳不可方物,眼神中似有泪花,四目相对之后,脸上是遮掩不住的欢喜神色。

    “委屈你了”

    眼前的这个女孩子,美艳之余,更有兰心慧质,大家闺秀的教养在此刻尽显无余。张守仁上前两步,执住她手,叹道:“我来晚了。”

    “大将军公务繁忙”

    “莫说这样的话讥刺我了”当着人面,张守仁才知道,自己的矜持和退缩毫无道理。她的决绝与思慕只是自己愿娶的小小理由,更多的,却是对眼前这个女孩子的爱慕与激赏。

    云娘是贤慧的妻子,而眼前这位,有可能成为他的知音。

    陈盼儿心中还是有点疙瘩的,这冤家一去半年多,除了来过几封措词不大亲密的信件之外,几乎是全无消息。自己在家坐困愁城,父亲半年多不曾办事见人,一家老小,都是有点无脸见人的感觉。

    如果张守仁早点派人来提亲,一切当然是换一个模样。

    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是眼前这个男子最吸引自己的地方,重情义,身上的责任特别沉重,而忧国忧民之心,远比那些词章写的漂亮,却只知道追欢买笑的江南男子强一百倍。

    她的父亲,曾经多次问她为什么会中意一个武夫,而她虽不肯明言,心中却是明白,自己看厌了江南的那些文弱书生心口不一的模样,眼前的这个高大的山东汉子,才是她心中真正可寄托终生的良人。

    “好,我不说”当着张守仁的面,一点点的不满立刻被驱赶的干干净净,既然是要寄托终生的人,何必在这样久别重逢的一天,给自己和他招惹不痛快。

    一时间,室内寂寂无言,唯有清风拂面,带来后园的阵阵花香,而两个人,也是在久别之后,终于长长的拥在一处。

    张守仁在陈家并没有耽搁太久,毕竟虽有名份,却不曾亲迎,不是正式夫妻,耽的久了,会有物议伤人,对自己和对陈家都不算好。

    傍晚时分,在连续两场酒宴之后,他便与秦知府等人出来,到城中浮山会馆中居住。

    原本浮山在这里也有不少公舍陆续修筑出来,张守仁随便住哪里都行,不过会馆居有接待的功能,所以他还是住会馆。

    从陈府到会馆距离不近,等他赶到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会馆中人已经得到通知,一队负责守备的士兵在一个排正目的带领下迎出来,在正门前排成队列欢迎自己的主将,登州城的士兵已经几乎被调光,借着戳灯的亮光,张守仁看的出来这是水师营的官兵,穿着的是水师将士的服饰,在马背上,他向将士们还了一个军礼。

    “太保”

    “老胡,叫你久等了。”

    两个将领也守候在外,一个是水师参将胡得海,另外一个是水师营的参将马洪俊。

    此次出征湖广,几乎每个营的精锐将士都被调动了,只要参加湖广一役的都是升了官,就算军职未升,世职肯定也是升上去不少。而眼前这两位却是奉命留守,马洪俊这个参将当的都快发霉,世职也还只是指挥佥事现在浮山的军官已经不指望分给多少世田,张守仁有言在先,朝廷的这一套世职授田法看似对大家的恩赏,其实极不负责,长久下去,肯定会形成将门和家丁制度,严重削弱军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世田不要想了,不过世职高也有高的好处,虽然不给田,但有什么样的世职就可以世代领取相应世职的俸禄,比如指挥佥事是朝廷的年俸是二百多石粮,加上授给田地的出产,太保大人已经承诺,只要是浮山存在一天,各级将领都将按俸禄加世田的标准发齐俸禄,不论是本色,还是按当时粮价的折色,悉听尊便。

    有利益,还不必自己辛苦兼并田土,雇佣佃农种地,不管怎么说,这是合算的买卖。

    如此优厚的条件,每个将领当然希望自己节节升高,替子孙后代争一个打不碎的金饭碗在手。此时两人都知道暂时没有什么仗打,水师这边已经是战船和商船分开,胡得海指挥的是十一艘大小不一的战船,最大的四百料,最小的是二百料,每日在登州到旅顺和觉华,再到皮岛一带的海域巡逻,连海盗也见不着一股,虽然如此,两人还是眼巴巴的看向张守仁,目光十分热切无论如何,能在太保这里常露面也是好的,浮山现在家大业大,参将一级的将领有一百多人,如果不经常涮一下存在感,两个水师的人感觉自己就是边缘人士,快要被浮山上下彻底遗忘了。

第1535章 叔侄() 
“拜见太保。”

    在马洪俊和胡得海的簇拥下,张守仁到得会馆门前,在那里,内卫和会馆守备士兵的夹击中,有十余人立于门首之下,看到张守仁过来,为首的一个汉子带头,十余人一起长揖下去。

    “太保,这位就是俺提起过的郑芝豹郑兄弟。”

    胡得海是北地海域的积年老匪,当年北方海匪勾结郑家,意欲对浮山不利,那一役后,胡得海被俘归降,几年下来,俨然有大将之风。

    此时介绍郑芝豹时,落落大方,言语精练得当,张守仁颔首一笑,翻下马来,扶起纳头拜倒的郑芝豹,笑道:“十八芝中,论起精明强干来,芝豹兄弟你当属最强,我久闻大名了。快请起来我与一官兄弟神交已久,都是自家弟兄,何必作这些生份模样!”

    当初和郑家合作,浮山这边出大量的皮货和人参东珠到南边去,而郑家的船队按时北上,将大量的南货,特别是广州和泉州的南货,用海船运到浮山这边来。

    这两年多下来,济南和临清的商行倾销到北直和河南山东等地的南货,多半就是郑家的船队送过来的。

    在历史上,崇祯十三年时郑芝龙早就搞定了南中国海的一切势力,不论是西班牙人还是英国人,或是强敌荷兰人,又或是刘香等中国人的海上势力,一切都已经被郑家的船队所打败,到此时,郑家已经除了中国式的战船之外,还有能力仿造西式炮舰,整个水师拥众超过十万人,当然,是连同商船水手和岸上的势力在内。

    半个福建其实都已经在郑家之手,朝廷对此心知肚明,此时想来限制郑家,已经是痴人说梦,绝无可能之事了。

    正因如此,张守仁和郑家交往时也是十分客气,虽然现在郑芝龙只是一个副总兵,但大明现在的情形不必拘泥于官职了一切以实力为上!

    对这些,郑家也是心知肚明的,不然的话,张守仁是一个副总兵的时候,郑芝龙何必同他眉来眼去?只因为张守仁控制了登莱,郑家想在北方的海贸中分一杯羹,就非得和张守仁虚与委蛇不可。

    郑家也不是不曾考虑过甩开张守仁单干,不过想在北方立足,要么和东虏抢旅顺和觉华岛,要么和张守仁抢登州和威海、灵山、浮山等良港,不过看到沿岸密密麻麻的炮台和火炮之后,郑家上下再狂热的疯子也是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了。

    吃不下来,又有利可图,两家的关系,当然是越来越好,渐有蜜里调油之势。

    “太保是爵爷,又是大将军,我家大兄不过是副总兵,太保言称为兄弟,实在是愧不敢当啊。”

    郑芝豹无论如何也得谦逊几句,张守仁哈哈一笑,抓着对方的手,摇头道:“芝豹兄弟,你还是拿我当外人啊,何必说这些场面上的客套话呢!”

    “呃太保”

    “不必多说,我们进屋坐着谈。”

    此次郑家的人北上是应张守仁之邀,来的除了郑芝豹之外,还有其侄郑彩,是郑家二代人物中的杰出代表,与穿着各色短打劲装的叔辈们不同,郑彩穿的是长袖飘飘的儒衫,居然是一个面容白净的小白脸模样。

    除了郑芝豹之外,郑彩明显也是一个主事人的模样,所以张守仁不因对方年轻而轻视,也是面带笑容,好生与郑彩聊了几句。

    郑彩受宠若惊,风度上就不如乃叔沉稳,显的有些话多轻浮。

    不过张守仁并不会轻视他们,郑家能在南中国海兴起,本身就证明了他们的实力。在郑芝龙头脑发昏投降之后,郑成功收拾了郑家的残余势力,一样能搞定荷兰人,稳住了日本航线的利益,养起了二十余万大军,阵营中还有一万余人的全身铁甲的铁人军,虽然郑成功的指挥水准实在是悲剧,不过郑氏集团对福建沿途的影响力和自身恢复能力还是由此可见一斑。

    和这样的家族集团打交道,没有任何理由轻视他们。

    “大伙儿都请坐吧。”

    张守仁入座之后,劈头便是进入正题:“请各位过来,就是要商量一下买船和帮助我浮山造船之事。”

    郑芝豹欠一欠身,答道:“此前在下问过胡得海老哥,但就是他也不知道太保大人要何等样的船,未知是商船,或是战船?”

    “战船。”

    张守仁斩钉截铁的答道:“商船我浮山水师已经有近百艘,而且在继续建造之中。当初我同一官兄弟有过承诺,我船不下南海,以长江出水口为界,北地海域不能和南边比,我们有这些商船,足够使了。”

    当初的承诺其实是郑家负责来买货,根本不涉及划分海域之事。不过这几年浮山商船队发展迅速,已经可以南下到吴松口去和江南大商人买整船南货的地步,这无形中也是和郑家的船队有所竟争但毕竟是当年没有说过的事,郑芝龙也不好说张守仁违规。

    总体来说,两边的贸易都是有利可图,张守仁信守承诺,在有大量商船的前提下,仍然将毛皮等有大利可图的货物仍然交给郑家处理,其实从登莱一带有季风直达日本,一张鹿皮到日本就是十余两银子的利润,狐皮貂皮等利润更高,东虏沈阳城中的几家大毛皮商行都长期供货给浮山,海贸开通后,晋商的传统商路都被张守仁抢来不少。

    再有东珠人参等物,也是利润极高。

    这些货物,全部由郑家转手,比起传统的南货,也就是瓷器和丝织品来,北货的利润要更高一些,郑家这几年来,也是多赚了不少。

    若非如此,就算张守仁是太保大将军,郑家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