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5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伴随着这声响的就是风车用皮带带动的水车,流水哗啦啦的流淌不停,滋润着大片的临河土地。

    “大人这风车之法,真是怎么想的出来?”

    陈子龙在此时也不能免俗,一脸的敬佩,看着风车,由衷赞道:“这真是天人一般的奇迹,太保大人这一生哪怕别无建树,推广这风车之后,也够资格名垂青史了。”

    这样的赞美还不如不说话,最少张守仁身边的军人们已经开始怒目以视了大将军重创东虏,再剿流贼,都是立下的不世之功,在这厮嘴里,还不如几座风车给劲真是叫人感觉很欠抽啊。

    当然大家也知道风车的要紧和重要性,不光是水利这里,还有磨面的和将作处使用的风车,都是十分重要。

    很多人都是奇怪,这玩意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题,而浮山这边和威海等地近海地方,海风不停,所以对风力的利用是十分充足,以往大家只是被海风吹的烦燥,却是从来没有想过,这风如此凌厉,为什么不善加利用?

    “这就是生而知之者,大将军就是星辰下凡!”

    第一批风车落成投入使用,和大水车配合取水时,很多人就是这么断言的。

    “呵呵,卧子过奖了。”

    番薯田就在前头不远,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候,田垄已经隐约可见,还能看到有夜巡的兵丁这是陆巡营的人,在各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陆巡官兵和治安警一样,每隔数里远就划定巡逻范围,不过陆巡营偏重于浮山的重要军政目标,而治安亭就专注于管理村寨集镇,负责民事刑事案件的立案和侦破这两者相互起着良好的作用,最少以治安来说,不要说整个大明,就算全天下所有的国家都算上,登莱这里也该是最好的了。

    张守仁在登莱获得的良好声誉和没有保留的敬爱爱戴,真的不是容易得来的啊

    “是太保大人。”

    守备的陆巡营兵远远就看到了张守仁的高大身影,所有人都是又惊又喜,急忙迎接过来。

    整个番薯田并不大,也就二三十亩地这样,不过紧临鸡场和猪场,又是张守仁亲自督管的试验田,所以有巡兵在此,并不足奇。

    张守仁对士兵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主要还是有名将光环在,普通的士兵在经过浮山系统的教育之后其实也算是一种洗脑教育之后,对张守仁的敬慕爱戴那可是一点儿不掺假的,比起文吏和普通的百姓,浮山的军队系统算是张守仁最放心,忠诚度也是最高的。

    这里的是一个什的巡兵,什长一人,传令旗鼓手一人,除这两人佩长刀之外,其余八人全部手持火铳,而什长又佩带着短火铳,也就是比马铳还短小的手铳。

    内地陆巡营,除了一些没换装的,基本上在登莱两府已经没有使用冷兵器的陆巡士兵了。

    “给大将军敬礼!”

    在张守仁的微笑致意下,这一个什的士兵排成整齐的一排队列,挺起胸膛,高举火铳,行了一个漂亮的持械军礼。

    “大家辛苦了。”

    张守仁举手致意,笑道:“我的番薯长的怎么样,你们在此值守,想必早看过了。”

    “大将军,长的实在是太好了!”

    什长是个矮墩墩的壮汉,虽然身量不高,但浑身全是结实的筋肉,看着十分壮实,这会子这个军汉高兴的满脸放光,挺着胸膛对张守仁答道:“个个都有小半斤重,一亩地长着好几百个,俺们估算了一下,最少得有三四百斤的产量啊他们一个个看着眼馋,说是这东西鲜甜,着实好吃,俺是按着不给他们乱尝,不然的话,这些家伙监守自盗,非吃光了不可四周的百姓也想来尝,都是俺们看着,不然也吃的七七八八了”

    张守仁听着哑然失笑,怪不得田里站着这么一群士兵,自己还以为是大惊小怪,下头的人乱逢迎,看来这守备还真的是有其必要,不然的话,自己这会子带着陈子龙来算产量,对着被吃的空荡荡的废田,岂不是脸都丢光了?

    陈子龙却是白他一眼,没好气的道:“这边的事早就传遍登莱,不过大将军不来,我也不好过来看罢了。”

    张守仁这才醒悟,原来陈子龙这厮早就知道了,怪不得一副认输的模样。

    当下打了个哈哈,把自己忽略农事的过节揭过不提,蹲下身子,打量起那些番薯来。

    果然是如那军士长所说,番薯都是长的红润可爱,提起一个来,在手中掂了几下,感觉到十分重手,这一个是捡着大的拿,怕不快有一斤重了。

    “大,真大啊。”

    陈子龙也早蹲下来了,也是挑了一个大的,在手中掂量着,越是掂量,越是感觉到手心沉重,那股子欢喜之情,也是难以遏制。

    张德齐是已经过来看过几次的人了,他含笑站在一边,而随行人员,包括向来不苟言笑的李灼然在内,都是蹲下身子,各人都拿起一个番薯来观看着。

    “大伙儿开吃!”

    张守仁欣喜之余,也顾不得什么形象,再者说这里全是他最忠诚的部下,也就无所谓形象了。当下挑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叫人拿布来擦拭干净,便是张口咬了下去。

    “很脆很甜真好啊。”

    “可是真好吃!”

    “虽不及瓜好吃,也不多汁,不过这东西好象是顶饿啊,刚刚我饿的肚子咕咕直叫,吃了这么一个番薯,似乎肚子沉甸甸的,一点儿也不觉着饿了!”

    “说对喽!”

    张守仁大笑道:“连日辛苦,大家都累了,自然也易饿。不过这东西,一两个下肚之后,你想吃东西也难它真的顶饿,要是烤着吃,味道更佳!”

    番薯这东西,其实在北地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种值,包括河北和内蒙辽东等地都有人种。

    不过和很多新进来的南美作物一样,需要一个渐渐推广的过程,也是到顺治康熙年间,番薯才渐渐推广开来,成为南北通通种值的绝佳作物。

    倒不是说这东西比米和面更好吃更顶事,番薯的价值肯定不如麦子和稻米高,但以当时的种值条件,土地肥力,还有南北水利上的差异等等,种值番薯肯定是最保值最合算的选择。田间地头,一些犄角地方,种值粮食很难,种植番薯却是又能养地力,还能高产丰收,丰年它是辅佐,灾年它可就是救命的东西,随便不拘什么地,种一点就能收获不少,就是全家保命的法宝。

    不需要肥力,不挑地块,成熟期快,这样的作物,真的是上天赐给的宝物。

    东西虽好,却有一个过程,和南方的辣椒一样,推广过程中也有很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当然就是低产。

    这会子北方种值的人们对新的作物都不大了解,从种值到高产有一百来年的历史当然,出了张守仁之后,历史自然是与以往的走向大为不同了。

    “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是啊,太保说说看吧。”

    不只是陈子龙一脸的郁闷,就是张德齐等人也是十分渴待答案。

    要说陈子龙的郁闷也不是白来的,他和徐光启在北京时,爷儿俩就鼓捣过这个番薯。当时的士大夫中也不是没有能人和明白人,番薯这种随便种种就能成活,还能收获的好东西,正好可以解北方旱灾的困局,可惜就是产量太低,徐老爷子和陈子龙拼命鼓捣,反正能使的招也都使了,就是成效不大。

    为着这事,徐光启在自己的农书里头还记述着,心情当然是十分郁闷。

    身为他的关门弟子,陈子龙对这事当然也是十分上心,此时提着诺大的番薯,看到田里头茂密的番薯叶这东西喂鱼喂鸡喂猪都是好东西,喂马也成,他一脸郁闷的向张守仁道:“大将军弄出这东,已经成就万世不移之基业了,将来史书有传,不仅是杀戮征伐之事,这农政之事,也必定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学生能跟随骥尾,实在是有无上荣光。”

    能叫这么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士当着这么多人说这样的话,也就是说,陈子龙在当众表迹了。

    从此以后,他就端浮山饭碗,跟着张守仁大将军混饭吃了

    “卧子”张守仁握住这个自己唯一看的上眼的大明名士的双手,十分诚挚的道:“断不会叫老兄失望!”

    “但愿如此。”陈子龙对这件事是最没有信心的,他只微微点头,道:“大将军在目前为止,以苍生为念,望十年之后,仍如今日这样,满怀赤子之心!”

第1531章 兼济() 
“这是自然。”

    张守仁当然满口答应,接下来便是为陈子龙揭开迷底了。

    原来他在农业上的成就肯定是不能和陈氏师徒比的,徐光启这样的妖人都解决不了的事情,原本是只能以时间和经验来解决。

    不过张守仁在这个时代,最强项也正是这个所谓的时间和经验

    番薯从低产到高产,纯粹就是经验的产物,想要高产,无非是选种和地力,不论是怎么不讲究的作物,这方面肯定还是有所讲究的。番薯可以在麦收前或麦收后种值,不仅不损地力,还会有增益的作用,在其生长过程中,适当增加肥料,肯定能促进产量,这毋庸置疑。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剪枝去蒂。

    当时对番薯种值技术太不了解,以为多枝多结果就是好的,但这样就是分薄了肥力地力,得不偿失,通过剪枝后,仍然留下足够多的果实就足够了。

    再有提根法等诸法,在后世是常识和细枝末节,在此时就是缩短了百年的经验!

    对张守仁来说,种番薯,甚至是窖藏番薯都是小事,只要在农村呆过的,谁没有种过这玩意儿在灶间烤番薯,香气出来就取出来剥皮开吃,一个个烫的不成,吃起来却是香的不行,说起来,种这玩意,也算是解他的思乡病的一种法子了。

    “唉,大将军真天人也。”

    陈子龙当然不会明白张守仁的经验是打哪儿来的,只能是归结到天授上头去了。不然的话,无以解释这么妖孽的事实啊

    “呵呵,卧子过奖了。”张守仁呵呵一笑,对着张德齐问道:“怎么样,屯田局有多大把握,今年能推广多少万亩?”

    “回太保,今年最少能推广百万亩以上。”

    “好家伙,这么多?”张守仁倒是吃了一惊,警告他道:“你们可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饭要一口口的吃,路是一步步的走,步子迈的太大了,会扯着蛋!”

    “哈哈,太保说笑了。”

    张守仁向来对军伍中人说话是这风格,用在文官身上倒是不多,在场的人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待笑毕之后,张德齐才解释道:“太保这边的番薯田下官早就来看过多少回了,要是这样还不事先做好准备,夏收后就推广番薯种值,那下官这个屯田局正也就合该被摘了乌纱帽了。就算这样,也是先稳着来,我们在青、登、莱三府共有庄园七百三十多处,直接掌握的土地就有四百余万亩,拿出四分之一来,并不算太冒险啊。”

    这样的工作汇报张守仁听着没有什么,陈子龙却是觉得格外心惊。

    登莱青三府的全部耕地数字他也了解过,四百万亩已经接近半数,这说明,这几年下来,浮山已经基本上把农庄推行下去,几乎所有的自耕农和小户应该全是在农庄范围之内了。

    特别是登州这样的军卫多的地方,原本就是大户和军头们占田多,张守仁通过买卖等诸多手段,将卫所田全部囊括在内,就是这一项就有几十万亩被并入浮山的农庄体系之中了。

    怪不得张溥等人在浮山看了一圈之后就面无人色的闪人了,听说和候大公子连京师都不去了,急赶脚的就回了江南,看来张溥还算是有识之士,知道张守仁所行的是完全涮新旧有制度的全新的一套,正因如此,他才有大受冲击之感,陈子龙原以为张溥小题大做,现在看来,确实有其道理啊

    “如此甚好。”

    张守仁极开心的笑道:“数年之后,推至全山东,地亩过千万,我山东百姓,再无饥馑之忧矣。”

    “太保。”

    陈子龙欲言又止,张守仁大为不悦,摇头道:“卧子有什么话直说便是,何必这般吞吞吐吐,做妇人之状!”

    “好,那我便直说也罢。”

    陈子龙拱一拱手,目光直视张守仁,带着一点逼问的感觉,沉声道:“太保可愿将番薯种值之术,推广到北直隶与河南,山西并陕西各省?”

    一句话出,众皆沉默。

    浮山主导,登莱为核,青济为辅,东昌兖州再次,整个山东,这些府州等若在张守仁的羽翼之下,这样的话有什么好处推广开来,这是一件利已之事。但如此推行至全国,会不会对整体大局产生什么微妙的影响?

    张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