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5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喽。商人和百姓一样,赚钱要取之有道,这要靠官府来管,不能坑蒙拐骗,用钱也要有道,也是得靠官府,把商人赚的钱收一部份来,造桥补路,岂不是很好?”

    “大将军说的是好,可惜”

    “可惜的是朝廷和官府没有这个能耐。”张守仁神色是十分淡然,说的话却是叫众人暗暗点头,这个朝廷和官府,所行所为,哪里能有理想中的万分之一?

    “朝廷不行,我们自己来嘛。”

    张守仁看看来请罪的一群商人,见是这一群人也是在沉思,便是又笑道:“以后可能不再叫商人捐输,而是把他们捐输的钱收取了来,由本将来做,收税之余,商人再捐输的,那就是大善人了,值得你们翘大拇指来赞他在此之前,要叫他们安心做生意,有人护卫,济南城有我,可济宁呢?淮扬呢?天下之大,商人之多,得先叫人家安心才是啊。”

    “大将军”

    王东主已经跪倒在地上,叩头不止,砰砰有声,不一会的功夫,便是额头见血。

    在他的带领之下,这一次反水事件中的几十个中坚份子,也是有样学样,都是跪下请罪。

    “你们也不必如此。”张守仁十分感慨的道:“利已不算错,不止是商人,士绅,百姓,谁不愿利已呢?你们只是需要有人来约束,管制,自此之后,由我来给大家补上这一课吧。”

    他的语气,十分平淡,但也是十分凌厉,而举目顾盼之时,不论是前来求见的济南城中的官员,又或是那些豪绅巨商,无不伏首躬身,无有敢于相抗者。

    至午时前后,张守仁换上一身山文甲服,骑在自己的爱骑之上,巡行全城。

    不论是浮山步兵,骑队,又或车营,辎重营,与车营混杂一处的炮营官兵,俱是山呼威武,其声震天,所有人都是热泪盈眶,感觉是激动万分,难以遏止自己激动的情感。

    在这个时候,所有人才明白过来,什么是“天下人”又或是什么是具有“天下之望。”

    别的地方不敢说,最少在山东地界,张守仁已经是不可代替的天下人了。

    他的这些士兵,在几年前还绝对不敢说与他一起对抗任何人,而在此时,只要张守仁刀尖所指,哪怕是御座上的君皇,也会被这些极其热爱于他的士兵们砍的粉碎!

    为将帅至此,已经足矣。

    其后自是诸事顺遂,修筑兵营,安顿将士,在勉强入住后不使士兵安逸于城市生活,制定于城市相配合的训练计划等等

    与这一切相配合的,便是加强临清的防御和城防工程的修复,在未来的几年内,临清将会是十分重要的中转中心,不可不慎。

    同时,派兵入德州,接管防务,这是张守仁山东镇总兵的份内之职,没有人可以说什么不是。

    在一切都就绪之后,当济南人以为张守仁仍然会长留一段时间的时候,也就是五月初旬,一队骑兵悄然出了济南西门,沿着往青州府的官道,纵骑急驰着。

    这一条道路的两边是已经一片苍黄的景像,麦子已经是熟透了,很多地方的农民已经在开镰收割,道路两边的田地里,站满了收割麦子的人们。

    对很多地方而言,因为水利的不配套,地力也不足,一年只种一季麦子,也就是秋种夏收。这一季麦子收过之后,地里就只种一些豆子,小米,高梁之类的杂粮,这些杂粮需水有限,也不大需要照料,在秋播之前,免使土地摞荒。

    这自然是很经济的做法,只是地力不足,水利不好,加上选种等各方面的落后,这些套种的粮食产量十分有限,如果不是这样,也不会有年年饥荒可言了。

    今年的麦收,看过去在青州一带,最少是农庄之外,收成就十分普通了。

    连续三年的旱灾,哪怕是在朝臣嘴里,也是普通的千古难遇的奇灾,受灾最重的是河北少数地方和山西一部,而河南就几乎是全省受灾。

    在山东,前几年有过一次严重的旱灾,导致青州府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剧,而时隔不久,地方上好歹是恢复了正常年景,如果路过的地方是农庄所在,收成明显要多出三四成来,令人看了之后,格外欣喜。

    但张守仁却是觉得大有不足!

    自去年下半年,心思全用在军事上头,民政上多有不足,青州农庄,因为地处要冲,不好做的太过,而且关键是还隔着一个衡王府在里头,多方做梗,所以进展不速。

    特别是水利和鱼塘、鸡舍猪圈取肥形成生态圈这一块的工作,所为远不能叫人满意。

    “衡王年轻气盛,喜欢多事啊。”

    经行青州时,大队人马在外,张守仁轻车简从,易装入城,看到城中王府官吏和帮闲仍然挺胸凸肚,在街市横行时,不觉流露出十足的不满神情。

    “此事特务处会办好的。”

    “嗯,只要亲、郡王不出人命,但撒漫做去。”

    “是,末将知道。”

    青州府城之中,感觉肮脏,破烂,民气不扬。这也是和前几年的那一场灾害有关,但地方官员似乎也是行事多有不振,令人摇头。

    张守仁记在心中,现在济南收入囊中,兖州也在计划之中,青州被彻底隔绝在他势力地盘之中,也是时候换马了。

    此前因为顾忌良久,不曾将浮山各样机构派出青州城中,到此时,也不必再有什么顾忌了。

    在青州府城只住了一日,张守仁便是继续上路。

    他已经归心似箭,一刻也不愿耽搁!

    出行半年,也是离家半年,出门时,妻子还大着肚子,现在孩儿也已经几个月大了,从出生到成长,自己这个当父亲的居然没有在场,到现在没有抱儿子一回,真是情可以堪!

    其实古代的交通不便,当了官就等于是卖给国家了,张居正在为官时曾经在京师二十年不曾还乡一次,一直到其父死后回家归葬,回来三个月时间而已。

    身居高位者,有时候就得面临这种牺牲

    一路风旋电掣,途经高密时,只是看了两个庄子,连城池也没进,直接便是奔胶州过来。

    和张溥等人的感觉一样,进入胶州境内时,张守仁这个始作俑者也是感觉到了道路条件的大不同,令他感觉十分骄傲和自豪。

    他已经改变了很多,最少因为他的介入,在这个一隅之地里头,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好了。

    到胶州城下时,城中的李知州和大量的官员,商民,百姓,还有驻军,都是闻讯而出,在道左两侧,经行往浮山老营的地方,广设香案,美酒,远出十余里相迎。

    “父母官何必如此!”

    在张守仁经过的时候,李知州这个五品官员也是跪伏于道,战战兢兢的远候相迎。

    在张守仁上一次从京师返回浮山时,这个年轻的即墨县被调入胶州,原本的胶州被任为莱州府正印官,整个登莱一带,张守仁才开始布局,两年功夫下来,这个当年年轻而锐气十足的文官已经习惯于在浮山体系内做事了,在各处、局的帮助下,将胶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如果按朝廷三年一次的考绩来说,他的成绩肯定就是“卓异”,这是可以将他直接升为知府的考绩,不过在上一次自陈成绩时,他却多般低调,不肯将实情报上。

    这也是融入浮山团体之后的自觉第一是不愿走,第二是替浮山韬光养晦,行事低调。

    所以张守仁此时也是拿他当自己人一般,双手将其扶起。

    但扶掖之时,感觉这个青年州官确实是战战兢兢,瑟瑟发抖,张守仁奇道:“李大人这是为何?你我之间何必如此?”

    以前这个州官虽然已经渐渐融入浮山团体之中,但还是有相当的傲气在身上,此时不仅傲气全无,反而是十分害怕的感觉。

    听到他的问话,李知州才敢仰面抬头,苦笑道:“太保虎威,下官不得不畏惧矣。”

    “唉”

    听到这话,张守仁唯有苦笑了。

    官本位家天下中,人之境遇一变,则自然而然的会产生诸多变化,而眼前所有人跪伏在地上,不敢抬头与他仰视的情形,对他而言,绝非是一桩乐事!

    自胶州再南下,不过十余里地。

    沿途已经看不到一块土地了,当然,浮山这里的麦子是十分的高产,从那些摇摆生姿的麦杆就能看的出来。

    麦子密度极大,麦杆不算很高,暂且看不出有倒伏的危险。

    最叫人喜欢的是那些沉重的麦穗,沉甸甸的挂在麦杆上,令人见之而十分欣喜。

    沿途所见时,还有那些高大的风车,春夏时风大,风车被吹的不停的转运着,在路边农田里的风车是用来带动水车的,风车风叶转动,以稳定的速度拉动着水车,不停的将水送到干洇的农田里头。

    这样的地方,自是会给张溥等人带来磅礴无比的冲击,就算大明盛时,亦无此景!

第1524章 团聚() 
沿途风景如画,军人百姓们将道路两边塞的满满当当的,不过与胶州的情形相比,浮山这边更叫他开心一些。

    倒不是那种狭隘的籍贯乡情在作祟,而是百姓们站的很直,挥手而笑,那种内心的亲热比跪下要强过百倍。

    而军人们一个个站的如标枪一般,那种威武之气,就算是新军将士,也是令得张守仁感觉十分的满意。

    这样的情形,才叫他觉得不枉自己这几年来的辛苦。

    浮山这里,毕竟是学校区和老营所在,教育的十分成功,军人们但行军礼惯了,连带着百姓的膝盖也不是那么软了。

    “胶莱一带,仓禀足而知礼节,教育也该投入的大一些了。”

    向众人挥手致意之时,张守仁也是如此这般想着。

    “林头儿,周大人,你们也来了,这可叫我担不起啊!”

    周炳林千户现在是彻底卸任了,他已经年过六甲,不再担任任何的军职,以前想扶一段,带一段的心思,早就收敛的不知道哪去了。

    倒是讲武堂军校那边,因为周炳林当年有带兵勤王一路到山海关的经历,所以经常请他去做客座教授,讲一些行军与集结的经验和教训当然,是以教训为主。

    日子过的惬意,这年代不缺乏那种把军户当猪狗牛马一样待的军官,但周炳林在此前就不是这样恶毒的做法,而是稍稍留有余地,现在也算大有回报,每年张守仁给他和其家族过千两白银,在他为千户的时候,这样的收入是他好几年的净收益,拿的银子,投到商船队和浮山总行里头,又有股本回息,周千户日子过的太过舒服,六十多的人了,身形仍然利落,红光满面,看到张守仁迎面过来,整张脸都是笑成一朵花也似,好在他自矜身份,也是知道浮山礼节,强撑着没有下跪这事儿对周千户和身边的一堆退了的老副千户百户们来说还真是十分困难的事在以前他们见着个指挥佥事就得下跪了,见着游击将军就是天上人物一般,副将以上,是想也不敢想的大人物了。北上勤王时,周炳林等人见过成堆的总兵副总兵,哪一个不是威风凛凛,在几百或过千家丁的簇拥下,生杀予夺予取予求,这样的威风杀气,是小小千户所想也不敢想的。

    至于大将军,太保,这些闪亮的词儿更是武人穷极想象才敢想的词这些词是和成国公,英国公,保国公等国朝赫赫有名的国公联系在一起的,而传说中的词汇现在就安在一个人头上,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普通的军堡青年,只是有一个百户官职的传承,突然一下,这小子就是一骑绝尘,现在已经达到一个自己当年做梦都没有梦到的高度了!

    这样的时候,周炳林等人还能笑呵呵的站立着,就算是腿有些发抖,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了

    “大将军载誉归来,我等身为乡人,理应出迎啊!”

    此处距离大营和军属区也就里许距离了,出迎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周炳林等人持爵劝酒,在他们身后,是一脸笑容的林重贵和柳增仁等将作处和学校医院的头儿,再往后,则是马洪俊和胡得海等水师营陆巡营的将领,每个人脸上都是挂满了诚挚的笑容在这里,所有的笑容都是真诚无比!

    “我喝便是,大家有心!”

    张守仁眼角也是有点湿润了,取过铸造的古色古香的青铜爵,里头飘荡的酒香明显是浮山这里用山泉水酿造出来的土酒还是乡人知吾心啊他心中感慨着,高高持爵,然后便是一饮而尽。

    见到这样的情形,周炳林等人捋须微笑,笑容之中,都是充满着自得之情。

    浮山能出张守仁这样的人物,在大家看来光采只在太祖皇帝之下,而实惠却是在出了太祖皇帝的凤阳之上了没听说么,凤阳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出皇帝又如何,一样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