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4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是国之将亡”吴应箕冷然道:“想不到唐之藩镇,又要复现于本朝。”

    “你这也是歪理。”尤世威原本是不该反驳吴应箕的,但不知道怎么就忍不住:“现下情形由来也非一日,朝廷旧日例规如此,全怪在一人头上,有何意思?再者说,登莱地方搞的也十分象样,不瞒次尾你说,老夫已经在鼓动榆林那边的族中子弟,除了不好动的,不妨都慢慢迁居过来!”

    “镇台”

    “呵呵,次尾无须多说。”尤世威笑容满面,口吻却是不容质疑:“老夫也要替族中子弟多加考虑,迁居至此,从军效力,我尤家在榆林虽是世家,但现在有官职的也不多,而且陕北太苦了,登莱并山东无疑将成辽西那样的重镇,我辈武夫,能在这样的地方为国家效力,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尤家如果真的迁至山东,其中所费的力气不小,军籍不是可以随意变动的,当然如果真的下定决心的话,举族搬迁不是完全不可能,现在的辽西将门世家中,有不少就是从宣大或是绥远甘肃迁居过去的。

    只是这样的动向,无疑就说明一点,最少在将门眼中,登莱一带已经是欣欣向荣之地,就象是几十年前的辽东一样。

第1512章 调兵() 
吴应箕想到此点,心中激荡难免,正所谓了解越深,心中越是震惊。

    张溥已经看到不少,奋而离去,而他游历到登州时,特别是经过招远矿时,看到数以万计的矿徒在矿脉中开采黄金时,那种震惊的感觉是无与伦比!

    大明在早年是只有官矿,禁开私矿,后来放开私矿经营,但也有不少的限制,与宋时相比,明朝的矿业是肯定落后很多了。

    宋代的铸铜和铸钱数量都远远超过明朝,在明中期时,民间使用的铜钱尚有不少是前朝之物,当然是以宋元为多,特别是宋钱为多,明朝的铸钱量之少令人失望,而铁矿铜矿及金银矿的开采俱是不尽如人意。

    到明末时,因为日本和欧洲金银对比较中国为高,所以大量黄金被各国套走,国内储金更是不足。就算是这样,开采量仍然严重不足,主要是官矿无人理会,私矿被地方官员和豪绅世家层层剥削,矿工大量逃亡,导致民间各矿的采量都有不足。

    这样一来,光是吴应箕看到的招远矿一个矿,所产出的利润就十足可观,光是看到这一点,吴应箕就知道,表面上浮山只是一个兴盛的军镇,而藏在水下的东西实在是太深,整个浮山,犹如一只庞然巨兽般,潜藏水底,蕴藏的力量,委实太令人心惊胆寒!

    “次尾,你要换一个角度,再走走,再多看看。”

    对吴应箕,尤世威笑的十分和蔼,毕竟这吴某人还代表着江南文脉中关心时事的一群,若是那些追欢买笑的公子哥儿,他可没功夫来答理。

    “也成,镇台既然这么说,学生便再耽搁一阵子便是”

    “老夫左右要交代了,闲着没事,陪次尾一起多转转。”

    “如此,真是求之不得。”

    两人相视而笑,正高兴之际,城中传来一阵阵金鼓之声。

    肃杀,整齐,充满着威武和阳刚之气。

    “镇台,这是?”

    “哦,这是召集部队,预备出发的传令鼓声。”尤世威脸上的神色也变的十分郑重起来。他缓缓道:“老夫在登州近两年,还是头一次听闻这般的鼓声呢。”

    随着一阵阵激昂而密集的鼓声,整整半个时辰之后,在城门附近和府前街以及军营聚集的人们自动让开了道路。

    大量的战兵自军营中排着整齐的队列,蜂拥而出,高高的旗帜在各排的队首迎风飘扬着,将士们将长枪和火铳,铁戟等武器举过肩膀,打造精良的兵器显示着冰冷的不容质疑的钢铁的力量,令人不自禁的又往后退了几步。

    在见多识广的吴应箕看来,这些军人的精气神是他在游历全国各地后都首屈一指的精强,每个人眼中都有神采,这是读书识字开启智慧之门之后才会有的光采,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高大和健壮,他知道这是浮山挑兵严格,要有一定的身高和体力才能入伍,在入伍后要经历长时间的严格的甚至是残酷的体能增强训练眼前的兵最少已经入伍一年,在他们入伍前就是体力合格的汉子,经过一年的高强度训练以及营养补充,光是看他们说笑时的一嘴白牙就知道了这个年头,因为长期食用粗糙的主食,每个贫民的牙齿都是被磨损的非常厉害,超过三十的贫民都是一嘴的黄牙烂牙,只有小康以上的家庭能食用精米精面为主食,并且知道保护牙齿。

    光是这一点,浮山军已经秒杀任何一支大明军队了。

    “三十人为一排,三排一纵队”

    浮山军队是以伍、什、排、哨、队、营为六级建制,在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之后,这个建制经过少许微调后基本上固定下来了。

    每个哨就是一个做战单位,由两个长枪排和半个刀牌手和半个铁戟手组成冷兵器部队,还有一个排的火铳手进行远程火力打击。

    就是说一个四百五十人左右的队拥有一百二十人左右的火铳手,另外根据湖广战场的经验,每个哨还会编给四门佛郎机铳,虎蹲炮威力不大,仍然集中在车炮营使用,每个队会有一个炮组,由十余门佛郎机或是红夷炮组成,具体的消息还是军事机密,哨以下的浮山军官都不知道实情,更不必提吴应箕这样的游历者了。

    此时呈现在众人眼前的当然不可能是荷枪实弹的临阵状态的军队,虽然兵器是自己扛着,但虎蹲炮或佛郎机肯定是装车了,再轻的小炮也有五六十斤重,叫人扛抬肯定不大现实,只能在车上或是由骡马背负着行军。

    另外铠甲也没有穿着,最轻的短罩甲也有近三十斤,穿上之后是沉重的负担,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浮山军人能穿着短罩甲做数日的长途行军,当然那是必要情况和练兵时的科目,正常的调动就不必这么折腾了。

    大队的士兵扛着各色兵器,身上穿着的是红色束腰立领铜扣的军服,下身是深蓝色长裤和黑色的长靴,威武之气尽显无余。

    在人群中,有不少少女投来羡慕和爱慕的眼光在浮山,干什么也不及军人叫人羡慕和爱戴了,俸禄高,军容军姿漂亮严整,而铠甲在身的时候,更是十足的威武。

    当然,光是这些还不能改变百年以下的积习,忠烈祠和勋章制度使人们知道了军人百战而死为家国的不易,种种制度,使得战殁军人的忠魂得到安慰,每个军属都有光采,而军烈属之家更是被供养起来,地位堪比以前的秀才举人之家。

    在长期刻意的宣传之下,军人地位才有了真正的提高,要不然,在国人固有的思维之中,哪怕是统兵十万人的上将,勒石燕然而回的时候,那光彩还不及中举赴的鹿鸣宴来的更加风光,能够中进士三鼎甲,在天街走马夸街,才是男儿一生最光彩的时候这是文人们的刻意宣传,百年之下,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干什么都不比读书中进士更光彩,更何况是贼配军充当的大兵?

    这是唐末藩镇为祸天下之后,百姓和文人联手施为,将原本地位并不低的军人一路打压,两宋到明,军人地位连唐时的一角都不如,唐初到中期时,文人所写的边塞诗一首比一首精采,什么“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这样的话搁唐朝有人赞赏,若是换了两宋和大明,准被全天下读书人吐一脸的唾沫说的是什么混帐话!

    北宋时,狄青为帅打了胜仗,韩琦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读书边帅,是个儒将,不由分说就要杀狄青帐下大将,而且是立了大功的将领。

    狄青请韩大帅饶自己部将一命,并且说此人对西夏一役立了大功,是个好汉子。

    而韩琦则淡淡答道:“我只知道读书十年科举中式琼林宴上夸街的才是好汉子,一个贼配军称什么好汉子?”

    一句话噎的狄青说不出话来,就算狄青已经是一方重将,是朝野闻名的第一勇将,在这个时候,在一个文官帐中,居然护不得自己副将的安全,由着韩琦下令将毫无过错的部将斩首示众,自此之后,宋人武将集团开国时的那点地位荡然无存,任由文臣压制百年,一直到南宋初年时,国家架构一时崩坏,才有所谓中兴四帅的出现,但转手之间,赵构又通过秦桧杀岳飞,收韩世忠等各帅兵权,宁愿武力受损,亦不可受制于武夫。

    明里暗里的压制,加上制度化的贬低,本朝武将地位的降低是英宗年间之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土木之变,到如今近二百年时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已经成民间流传甚广并且公认的话语,张守仁能把这牌翻过来,所下的功夫,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他连军服的纽扣位置都要细心研究,任何一处细节都做到完美,这岂是爱美的原故?这实在也算是情非得已了

    “登州驻军为之一空啊”

    与看热闹的吴应箕不同,尤世威看的就是很重要的细节了。

    按排和哨、队的规模,军队源源不绝的自营中涌出,然后是丈二高的参将红旗陆续打着出来,这说明驻守登州的几位参将也是奉命全部出动了。

    以往登州驻军也会有这样集合出城的情形,年初时来过一股海匪,水师在海上追了十几天,这些海匪却是从威海卫上了岸,情急之下四处乱窜往登州这边来,自从张守仁镇守登莱之后,各地的杆子土匪几乎被杀了个干净,有现成的送上门来的,登州驻军一个个急的嗷嗷叫,到底出动了七八成出去。

    可怜那些海匪不知怎么流落到登州这边来,几百人连顿饱饭都没抢着,就这么被砍杀的干干净净。

    上次的事后,也就是野营拉练出动一部份兵马,都是轮换,动静都远不及这一次。

    “看来是张国华的军令?不过也不对啊,他现在应该还在途中”

    尤世威想不大明白,不过并不妨碍他问。身为登州镇总镇,总不能看到全城驻军都调走而默不出声吧?

    从现在的规模来看,城中驻守的一个半营是要全部调走了,这可是八千人左右的精锐部队,以尤世威多年行伍的经验来看,这八千人要是一意向北打,打到北京城下都是十分轻松的事!

第1513章 营务() 
“陈参将,请过来说话。”

    尤世威翻身上马,向着参将旗下的一群军官叫喊着。

    他一叫,就有一群穿着黑灰色军服的军人看过来,待看到尤世威人后,这些军人又各行其是,对他不加理会了。

    尤世威也是额角冒出几滴汗珠来他是名义上的总兵官,浮山的这些军法官对他约束不得,所以他敢大呼小号的。

    换了浮山自己的将领,扰乱行伍,不问理由,先拿将下来打了军棍再说,军法森严,在浮山不是一句套话和屁话,军法,就是军法!

    “是镇台啊!”那个被叫到的参将远远的招了招手,策马赶了过来。

    登州驻军是一个半营的架子,其中有曲瑞的浮山营半个营,钱文路的定远营一个营都在登州,毕竟这里是胶莱半岛的,城池大,水城已经修复使用,浮山水师和商船队的主要船只都已经称驻在登州水城,规模庞大的码头还在修筑之中,修成之后,原本的觉华岛和皮岛,以及天津等诸多北方军港都远远不及,差的极远。

    浮山精锐调往湖广之后,各营的主将纷纷率精锐出击,剩下的部队仍然在各驻军所在地展开日常的训练,带营的都是各副将的副手,一般是一营两参将,据尤世威的了解,还有各军需粮食军法等部门军官,分别合作,两个参将一个管后勤部门,一个管日常训练,彼此合作愉快,使营务有条不紊的展开。

    光是这一点,尤世威就对张守仁服到了骨子里头。

    他老尤家是西北有名的将门世家,崇祯年间一门三总兵,除了当年辽东的李家,西北的麻家,现今辽西的祖家和吴家,这几家之外,还真没有比他尤家更强的。

    生下来就是武臣,骑马射箭练武样样不缺,然后出来带兵,营伍里的勾当十分清楚明白,什么鬼蜮伎俩都瞒骗不了他就算这样,他也得时刻盯紧了,防着那些一个比一个鬼精的部下把自己的营兵放了羊,别点卯的时候一千人连一百人也没有,别吃空额吃的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至于军纪军法什么的,打仗的时候严点,最少要象个样子,平时平时也就去他娘的了。

    贼来如梳,兵来如蓖,这是文官们说的话,这一点尤世威自己也承认,当兵的抢掠起来比流贼厉害的多,因为贼顾忌有官兵来,做事慌乱,抢也抢的不仔细。那些官兵抢起来却是慢条斯理,掘地三尺,杀人也是杀的心平气和,根本不当回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