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4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按国朝初年的规矩,商人不能穿绸缎,不能坐车坐轿子,不能着丝履,不能反正规矩多的很,到嘉靖、万历年间之后,士风民风都是为之一变,北方还要呆板一些,江南一带,百姓都能穿麒麟衣,穿蟒服,着黄,着红,以前不准士人百姓穿的衣着和颜色,只要交钱上去,照穿不误。

    至于门户,原本也是有规矩,六品之家用黑门银环,再上去可以用间架三间或五间,再上则可以用朱门,与礼仪,衣着一样,种种规矩构成了这个庞大帝国的根基。

    原本济南府地界,因为亲藩较多,民风也比江南保守,商人纵是有钱也很内敛,不敢过于招摇。

    如今却是与以前完全不同了!

    短短两年时间,济南府城中殷实商人的数目增加了不止十倍!到处都是新开设的商行,原本的几家大商行已经成了资本好几百万的庞然大物,身家在几十万的中等商行也多了好几十家出来,身家过万或几万十几万的商人,在济南府城中多出好几百家来。

    有钱,当然就大兴土木,构筑居室,这是人之常情。

    眼前这整个坊和附近两个坊,多半是商人所居,鳞次栉比,富贵非常。

    但李师爷等人所赶赴的地方,并不是私人的宅邸,而是坊中心所在地方一幢十分显眼的建筑。围墙绵延里许,大半条街都是被一幢建筑所包围,但青砖包成的院墙里头只是一幢接一幢的建筑,都是高大的砖石结构的房舍,类似质铺的库房,并不象是人家,这么一幢挨一幢的建筑,足有过百幢之多。

    街道之上,人来人往,多是赶着车马和健骡往还,而且多是做商人或伙计、学徒的打扮,李师爷一行三人,行走于其中时,毫不起眼。

    因为身份关系,李师爷不大好过来这边,这两年辰光一共才来过两回。现在于此地看了,但见人烟稠密,往来者都是行色匆忙,衣着华贵,就算伙计也是满面红光的多,不少外地客商过来请代存贵重货物,领了二指宽的凭条之后就从容离开,没有丝毫的担忧神色。

    大门是全部打开,石阶上没有门槛,进出的人群极多,都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那种蓬勃生气和分秒必争的急匆匆的神态,哪怕就是在巡抚衙门接到朝廷急旨严令时候也是看不着的。

    这就是济南忠君爱国商会的总部所在,包括议事会和执委会,商团等各机构都在其中,除了协调与官府及地方的关系,还有负责协调商人内部矛盾,制定行规,代管货物,储存白银等诸多的功能。

    这个商会,在整个大明已经颇具影响力当然,是指在商界,不论南北两京,或是南至泉州,济南商会这个新兴的玩意已经引起不少商人的注意,能够纯粹以商人为,自己组织起来,条例分明,秩序井然,这对最渴望秩序和稳定的商人来说是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只是两年功夫下来,除了济南和青州、登莱、东昌有大小不一的商会之外,其余地方,仍然是以牙行和会馆等同乡会之类的东西为主,商会并没有全面开花,推广开来。

    原因也是十分简单没有哪个地方官会允许自己眼皮子底下出现这种东西,不要说商人还可以控制商团,虽说每个城池都有义勇和团练,商会性质和这两者也差不多,保卫城池,维护治安,防备盗匪,看守库房等等,但不经官府介入和管理,叫一团散沙的商人能抱起团来,这事情不用多想就知道有多危险,人家又不是张守仁,没有必要在山东各地埋下一个个钉子,再说也没有张守仁那么大财力和手腕能真正掌握和影响到商人,两年功夫下来,原本预料中的四面开花可是一朵也没开成,这件事也是叫张守仁很清楚的认知到了,以他看到的情形而言,所谓的萌芽根本就不大可能出现在大明的土地上。

    保守的土地上能浇灌出资本之花来?

    怎么可能?

    这种说法就是一个笑话,苏州的大商人织工能用大几百,赚的钱除了被官员盘剥去外,全部用来买地,要么就熔成大银块埋在地底,山西商人,徽州商人,都是如此。

    济南和胶州,莱州和登州的活力,只是得益于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很多商人都是心知肚明,而张守仁的影响力和在商人群中的决断力,就是来自于这种认知和尊重,并不仅仅取决于浮山的资本和强悍的武力。

    “李师老爷来了,我等久候多时。”

    在绕道过大堂和二堂后,在一个类似库房的青砖修成的房舍前,利丰行的秦东主打头,其余十几个有商会执委身份的商人都站在门前等候,李师爷进门时,每个人都是拱手致意。

    “各位东主,无须过多客套。”李师爷知道商人喜欢直率一些,所以直接言道:“抚台大人已经下定决心,城中无论何事,他皆站在商会这一边。”

    经过两年商会执委的锤炼,秦东主比起以前要多几分果决与坚毅,看向众人,他沉声道:“朝廷已经委刘总镇为山东总兵,此等事看似与吾等不相关,但此事背后是何许人在捣鬼,谁不知道?”

    “秦兄无须多言。”三好行的李东主以前有懦弱怕事之评,一个府衙的快班班头就敢去登门敲他的银子,而多多少少总能到手一些。上次济南生事,成立商团,李东主浑身都是哆嗦,吓了一个半死。而此时却是一脸杀伐决断的模样:“各位东主,现在这局面是大将军扶持俺们,也是俺们自己辛辛苦苦干下来的,不论谁来抢,俺们就操枪干他娘的就是这样,大伙儿以为如何?”

    “朝廷旨意已经下了,刘某并其部下入内城是肯定的事情了。听说太仓张天如也在城中,这事情没准就和他有关。”

    “一个南来书生,凭的多事。”

    “这等人读几本书,就以为天下事由得他们操持了,真是可笑!”

    “既然大伙儿意见一致,就算是商会执委一致通过了。”待众人全部表态之后,秦东主才面对李师爷道:“请上复倪抚台,吾等不会坐视他人操持济南府事,如何行事,商会已经有预案,关键时刻,自会请抚台出手。”

第1484章 妄想() 
来商会之前,李师爷总以为自己会受到尊重,并且商人们会向他请教眼前大局演化,讨教如何应对等等。

    到此时,他才知道自己幻想的太可笑了。

    这些大商人,少则几十万身家,多则数百万身家,行中伙计多则数千人,少也有数百人,都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大人物,在这商会里头,说话办事却是都有平等的姿态,显然是遇事一起商量都习惯了。

    加上张守仁可能安插在商会中的内线指点,这些大商人都是石头里头能榨出油来的精明,他们在一起商量决断事情,哪里有自己这师爷什么事了?

    别说是他,就算是倪宠和济南府中的那些官员们,也是差的远了。

    “不是老夫愚迂,这世道上的事情,变化的太快了啊”告辞之时,捏着商会递过来的五十两的重酬,李师爷仍然郁郁不欢,十分郁闷的想着。

    巡抚衙门和商会是济南城中最早得到消息的部门,然后就是往城中各衙门扩散,等到阖城皆知的时候,被挡在城门楼子里喝风的刘泽清才知道消息。

    被挡了这么些天,喝了这么多的天西北风,刘泽清都似乎瘦了点儿,脸上的肉似乎掉了不少,眼里的凶光也是更足了一些儿。

    听到消息之后,曹州镇众军一起欢呼起来,从将领到小兵都是如此。刘泽清也是一扫脸上的晦气神色,十分高兴的在心里道:“张天如到底不凡,承诺之后,事情办的真是他娘的快。朝中的这份力量,老子就差他太远!”

    他虽然是一品武臣,左都督,太子太师,武官之中能加师、保官衔的都是不得了的上等人物,是简在帝心的猛将,非寻常武将可比,赐将军号,赐师、保,都是朝廷笼络武官的手段,刘泽清是登州之功加上自己会造声势,捞了一个太子太师在身上,但论起在朝中的根基和势力,漫说不能和张溥这样的复社社首比,就算是和辽西的祖家吴家,或是宣府的镇朔将军杨国柱相比,都是差的远了。

    但就是因为这份差距,使得他非放弃在曹州的舒服日子,一心想谋山东镇的总兵官一职。在原本的历史中,登莱镇在崇祯九年撤销,朝廷只在济南设山东镇,由丘磊任总兵。丘磊家世和人脉远强过刘泽清,一直压着他,直到明朝灭亡刘泽清才干掉了这个死对头,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这一次拼死一搏,一直倒霉至今,几千曹州兵分别在济南城的方城翁城的藏兵洞和窝铺里头住着,只有将领武官被安置在城门楼子和邻近城墙的住处,刘泽清本人倒是有一幢宅院居住,但也就是一幢三进的小院,和曹州的巨宅相比,大约也就是茅厕和大厦的区别。

    刘泽清最喜华居,在淮安短暂驻军期间还花巨资大兴土木,在淮安府城中造的如王宫一般,此时当时不少人记录下来,也是其人愚蠢之极的一种佐证。

    此时被如此慢待,住的差吃的差,特别是无人当他是盘菜的感觉叫他十分难堪想到这些,刘泽清咬着牙齿道:“明早天一亮,叫他们都精神点儿,随老子进城去!”

    “我麾下弟兄,可是早就等的着急了。”

    张国柱不知下落,柏永馥被人砍了脑袋,现在刘泽清麾下实力最强,精兵最多的反而是马花豹这个粗人夯货,他麾下两千余兵,都是壮丁劲卒,跟着进济南是打算发财来着,谁知道困在城头,每天就是有源源不绝的西北风喝,一个个熬的眼睛绿了,一听说能进城,当然是兴奋的嗷嗷直叫。

    “军纪也要讲究的。”

    刘泽清瞪眼道:“不要弄的太过份了。”

    这就是说,可以做一些违反军纪的事,但不要搞的太大,弄的屁股难擦。

    马花豹跟随刘泽清多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当下便是赔笑着答应下来。因见刘泽清身边还有几个客人,便是告辞退了出去。

    “马将军真是个伶俐人儿。”孔三爷笑道:“这会子赶紧来讨令箭,明儿准第一个得大彩头了。”

    “这是刘太师治军有方,麾下都愿效力。”

    “哪里,各位过奖了。”

    刘泽清不愿与外人议论自己的部下,他的直属部曲折损不少,对马花豹等将领比起以前颇有优容,这也导致诸将胆子越来越大,这些烦心事他就不想去提了。

    当下只对孔三爷道:“孔兄此来,有什么吩咐,但请直言。”

    孔府这样的世家是不大可能直接与军将打交道,免的坏了名声,曲阜的孔府也是有自己的武装,虽说就几百人,对付不听话的小地主士绅或是威胁地方官吏,痛殴那些交不起佃的佃农是足够了,连带着护卫孔府的棉田商行什么的,这力量是足够了。只有涉及商路控制,大的利益分配时,才会有孔三爷这样的远宗出头,负责与刘泽清这样的地方实力派打交道。

    近十年间,刘泽清与孔府等大世家分润着兖州商道的好处,亲藩鲁王拿一份,孔府等各府拿一份,刘泽清拿一份,大家相安无事。此次刘泽清要入主济南,便是这些势力怂恿和支持的结果,龟缩一地与执掌一方,这个差距可是非常之大,大的令刘泽清和这些支持他的势力为之动心。

    “很简单。”孔三爷看着刘泽清,一字一顿的道:“废了那个劳什子商会,找个由头,封了他的门。”

    “这事好办。”刘泽清一脸轻松的道:“一会我就下条子,明早就派人去办。”

    “不好办哪。”有人插嘴道:“商会底下有什么商团,有一两千人的护院哪。”

    “哈哈。”刘泽清似笑非笑,有点恼怒的道:“刘某的兵打了几次败仗,看来山东地方是没有容身之处了。我近万大兵,连千把给商人护院的狗腿子打手也打不过了?”

    “是在下失言,太师莫怪,太师恕罪。”

    那人忙不迭拱手认错,其余各人也是帮着解释,这才算揭过此篇。

    再下来的事也是简单,控制城中各要害地方,封闭商会,解散商团,接掌义勇大社,反正总兵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一桩也不落下,总要在最短时间之内,把济南城抓在手中再说。

    倪宠这样的空头巡抚自然不被放在眼里,底下什么布政司,参议,按察使,更不必去管。至于地方上普通的府、县一类,连提起的必要也没有了。

    控制财源,扩军整编,有数万兵马之后,这个署理的总镇自然就变成实授了。

    说到最后,孔三爷一张黑脸膛放出光来,大笑着道:“三好、利丰,这些商行这两年赚足了银子,太师不妨和他们的东主多拉拉交情,不信他们敢硬到底?掏出几十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