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处笔法嫌僵硬了一些,何必硬转?圆融些儿何妨?”

    点评起书法来,崇祯倒是底气很足,哪怕是东宫讲官中书法最好的王铎也不能不承认,皇帝书法颇佳,功底很深。

    “是,父皇,儿臣知道了。”

    “唉,回头下去,好生再练过吧。”

    皇太子说好点听是质朴无华,为人朴实厚道,说难听点就是木讷,过于少年老成了一些。每次教导,太子总是诺诺称是,不过进步却是有限。

    但好歹功课是王铎和吴伟业这样的名臣大儒加江南才子教导,窗课上的经史功底倒是日有进益,崇祯看了,含笑勉慰几句,皇太子诺诺连声的答应着,殿中气氛倒也不坏。

    在殿中父子二人以下侍立的,便是王铎与吴伟业等东宫讲官。

    做这个官职,是十分便宜经验的做官的终南捷径。太子此时亦君亦臣,地位尴尬,很难叫大臣归心臣服,内廷外朝也是有别,外朝官很难与皇太子接近。

    只有东宫讲官是公开的太子私人,讲官授课之余,也不可能一直板着脸说教,好歹会有一些闲暇时光,讲讲笑话,说说仕途宦情,给太子增加见闻的同时,君臣之谊也就牢不可破了。

    这样将来太子即位,东宫讲官就是新皇的第一批信的过的臣子,数年之内由詹事到内阁大学士的例子,并不少见。

    最出名的,就是高拱和张居正这一对裕王讲官,隆庆和万历两朝,裕王府讲官独领风骚,羡杀旁人。

    看到皇帝奖励皇太子,最高兴的,自然还是这些东宫讲官,王铎与吴伟业等彼此眼神交流,心中都甚是得意。

    “皇爷,皇爷,有捷报”

    外间突然变的乱哄哄的,崇祯脸色一征,眉宇间已经隐隐有怒气。

    他的脾气,严刚坚毅,也有一点古板,规矩就是规矩,在他的金台之下,大殿门前,居然有人敢出声喧哗!

    不论何事,出声者何人,都是在挑战他的帝王威严!

    “什么捷报,就这般吵闹?”

    如果不是听到“捷报”二字,崇祯当场便会发怒,就算如此,脸上神色也是不大好看。这些年来,所谓的“捷报”多了去了,文官武将彼此联合起来大吹牛皮,反正吹牛皮吹破了皇帝也没有办法。

    这些年来,崇祯接捷报接到手软,但天下事反而越来越坏,听到大捷二字,他反是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当看到是王德化和王承恩曹化淳等人全部前来,连杜淳这样的善闻风色的太监都是跑了过来,崇祯的脸上这才微微动容,并且为之色变。

    一群东宫讲官,也是善闻风色的,当下俱是紧张起来。

    没有大的变故,这么一群戴三山帽还有御赐蟒服的大太监不可能一古脑的全跑过来!

    “奏上皇爷”王德化走的急了,有些气喘,先说了一句,接着平定了一下呼吸,在他喘息时,众太监恨不得屁股上都长条尾巴出来,好对着崇祯摇上一摇,那种一脸欢喜,满面春风的模样,明显是有特别大的喜事才会如此,但就算王德化停顿住了,这一群太监也是没有人敢抢着说话,宫里头的规矩比外头要大的多了,抢说一句话在外头可能是一个白眼,在宫里可能就是生死大仇,绝不能孟浪。

    崇祯也是有点掌不住劲的感觉,他坐在诺大的金台上,身上也有点颤抖,两手扶在把手上,紧紧握着,神色是十分的紧张。

    “奴婢奏上皇爷,督师辅臣杨嗣昌有加急奏报,言称白羊山大捷。”

    “好,好!”

    崇祯下意识的吐了两个字,人也镇定了很多,他道:“官兵连败两场,终于知耻后勇了么?这一仗斩获如何,将献贼并曹贼撵往何处?督师辅臣如何调配兵马防堵?年关将近,饷,械如何?这些可都有奏报?”

    前线文官和武将每天都有大量奏报送过来,五花八门,各类要求都有,要军马或是甲仗的,或是要粮饷的,或是移防,或是奏调人手,反正都在皇帝这边扯皮打擂台,崇祯是事必躬亲,但在阅看之前,总会有一个大致方向,这些活,就是司礼的范围。

    下意识的,崇祯便是问了这么许多,这个皇帝,也确实是干的十分辛苦了。

第1407章 封伯() 
“皇爷,封包尚未拆开,细节奴婢等尚不知晓”

    “嗯?”

    看着崇祯沉下脸来,王德化也不慌张,皇上的脾气他太了解了,当下又笑眯眯的道:“奏报送至时,是由湖广来的急使亲自送到,插红旗,报大捷,言称斩首七千级,张献忠亦是伏诛,被割得首级”

    “什么?”

    和自己所有的大臣一样的反应,在这一瞬间,崇祯被雷电劈中了一样,猛然站起,眼睛瞪的滴溜圆,嘴巴也是张的老大,半响都没有闭合。

    皇帝这样的反应,不出众太监意料之外,而在场的东宫属官,也是不比崇祯好到哪里。

    包括皇太子在内,俱是楞征住了。

    这十年来,北京的深宫中不知道接了多少次张献忠等人的死讯,包括李自成在内,被推断死了没一百也有八十回了。

    但没有一回,敢理直气壮的宣示已经割到了首级!

    有首级,就是说明,张献忠已经死的妥妥的,绝对没有一丁点的推词或是意外了!

    不是确定的话,没有哪个在地方督师的文官和武将敢来说这种谎话,就算是杨嗣昌或是左良玉也不敢!

    “献贼已经死了?”

    “是这么说来着!”王德化一脸笑容,跪下拜舞:“奴婢给皇爷贺喜!”

    “奴婢给皇爷贺喜!”

    “儿臣给父亲贺喜!”

    “臣等给皇上贺喜!”

    一时间,殿中所有的太监和官员们,还有皇太子在内,俱是跪拜下去。

    崇祯已经几近癫狂,和几年后李自成给他的压力来说,张献忠在此时给崇祯的压力一点不比后来的李自成小。

    攻克凤阳,焚毁挖掘皇陵,这样的事,便是张献忠和其余贼首一起做出来,而其中张献忠名头最大,杀戮最凶。

    这样的一个悍贼头目,十年来难制,两年前张献忠在谷城受抚,不听宣调,不解释兵马,日夜操练,擅盖营房,这些事朝官奏上来,崇祯都是睁眼闭眼,根本不愿去细想。

    如果他能有信心以武力解决张献忠,又怎么会容忍对方在谷城名为受抚,实为藩镇的格局?

    此时此刻,看着眼前的火漆封好的奏事封包,崇祯只觉得似有千均之重,简直快要拿不动他。

    半响过后,他才拆开封包,将杨嗣昌亲笔书写的奏折拿出来看。

    “果然,果然是献贼授首了”

    一看到前半截,崇祯便是两行眼泪流落下来。在场的太监们都做出动容的模样,但也是很有默契的没有去劝。

    十年苦功和庞大的压力,叫这个刚刚三十出头的皇帝发泄一下情绪也好。

    此时大学士们也是闻讯赶来了。

    薛国观为首,范复粹等人相随于后,五个大学士鱼贯而入,见崇祯于金台落泪,众人也并不吃惊,预料中的事情。

    当下俱是山呼拜舞,口中俱是道,此为皇帝贺,为大明贺。

    “诸位先生请起,赐座,赐茶。”

    崇祯终于是渐渐镇定下来,继续看奏报,等他将杨嗣昌的奏报放下时,脸上神情也是变的无比郑重。

    “此次大功,是张守仁率登州镇,以七千击五万,于白羊山一带大破贼寇,除张献忠外,尚有曹威,马元利等一起伏诛,斩首七千级!自崇祯初年有流贼为患,十余年间,官兵未有此大胜!”

    “原来是征虏将军!”

    皇太子眼睛都是一亮,轻轻呼出声来。年纪小的人不免都有崇拜英雄的情结,皇太子自然也不例外。

    张守仁的种种经历,二十余岁以白手起家,创队,剿灭海盗与各地响马,斩首之多,武功之高,已经渐成传奇,太子爱听,自是有人夸大其辞,说与他听。

    济南之役,北上之行,也是颇具传奇色彩。

    最少在皇太子心中,张守仁已经是一个传奇般的将军,与戚继光甚至是岳飞一样,都将是青史留名的大将和良将。

    以前,张守仁的战功和资历还差点儿,白羊山这一役后,恐怕没有任何人敢说嘴了。

    薛国观轻呼出声,心中感觉无比安慰。

    这个胶东的青年将领,他是从对方尚为游击将军时就青眼相加,果然张守仁也不负所望,一个个战功抛出来都是沉甸甸的。

    一时间,他也是有点神思不属了。

    如果自己能在“知兵”上下一点功夫,此次自请以首辅之身份视师,这个经制大功落在自己手上,首辅之位,尚有人敢谋夺吗?

    可惜,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悔之晚矣。

    但在明面上,所有的大学士和官员太监们都是又一次下拜:“恭贺皇上又得一良将,张守仁此次武勋,不在当年戚继光,李成梁之下。”

    “朕意云然!”

    崇祯背手而立,脸上已经是满面春风:“着即督师辅臣速将张献忠首级妥善保管,速速送至京师!”

    “是,皇爷!”

    这样的事是司礼监的职权范围,自是由王德化答应下来。

    “准备告捷太庙,朕将亲临!”

    “臣等遵旨,知照礼部预备。”

    此事是内阁并礼部的首尾,自是由内阁诸大学士一起答应下来。

    张献忠祸乱天下十年,耗饷千万,前后调度官兵不下百万,督师总督数十武官总兵官数百不能制,又有焚毁皇陵一事,所以此人伏诛,单为此事而告捷太庙和亲往奉先殿祭祀皇祖,都是理所应当之事了。

    至于抚恤地方流亡,安抚人心,统计俘获甲仗物资,恢复地方生产,预备来年春耕,这一些事,平时说来是十分冗杂的,此时崇祯娓娓道来,一一吩咐,竟是十分周到详细,而且并不显的繁琐。

    内阁自是一一答应下来,一会下去之后,礼部和兵部就有的忙活。

    “发库银十万,并银牌、铁鞭等物,由内阁并兵部酌情来定,朕无有不允。”

    这样的大胜面前,皇帝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方。

    前年底卢象升督宣大兵马勤王时,皇帝发银两万还是三万,还是十分舍不得,今次一开口就是十万,如此大手笔的厚赏,自万历天启至今,倒还真的是没有过。

    “臣等遵旨。”

    这事儿就是户部和工部头疼了,内阁不会在皇帝欢喜的时候来触霉头。

    “杨嗣昌督师有功,着授荣禄大夫,左柱国,加少保,太子太保。”

    原本在官爵勋阶上的奖励,当是内阁兵部会议,按斩首多少,获甲仗多少来计算,大明自有一套奖励办法和酬劳的体系。

    不过皇帝欣喜之余,愿意当场就给立功的大臣升赏,以大明的君权体系来说,也并不为过。

    在崇祯宣示的时候,内阁的舍人,还有记述起居注的翰林,司礼监的人,三方人马俱是运笔如飞,不敢疏漏一字。

    在听到杨嗣昌升赏的时候,很多人的眼光便是瞟向了薛国观。

    杨嗣昌是东阁大学士,兼管礼、兵二部,权力极重,在大学士体系中排位却并不靠前。

    此次大功之后,自是与以前不同,无论如何,杨嗣昌权力越重,对薛国观的威胁就越大,看来此次如此的超级军功,对大明的政治,也会有所触动。

    倒是薛国观本人毫无表示,最近皇帝已经连下几次旨意,在不少事上叫薛国观为难和难堪,他去位已经是必然,只是不知道是平安而退,还是要有难堪。

    杨嗣昌要上位,也是别人的事,与他无关了。

    “张守仁嗯,此役是登州镇一镇之功,张守仁么”

    杨嗣昌之后,张守仁这个登州镇的副总兵官自然就是武将中功勋最高者,杨嗣昌的封赏之后,自然便是轮着他了。

    在前一阵,张守仁率兵飞速应援时,崇祯对他的欣赏又浮上心头。而当登州镇刚至败报也紧随而至时,崇祯虽不恼恨,心头也是难免失望。

    以张守仁的年纪,崇祯还是很想栽培他一下的,能将此人打造成崇祯一朝的大将和名将,如嘉靖年间的戚继光一般,对崇祯来说,也是颇具诱惑力的一个想法。

    当初不给登州镇总兵一职,纯粹只是想在资历上压张守仁一下,现在看来,这个做法未免一厢情愿,是太愚蠢了。

    名将的锋芒,岂是一阶一级能压制的住?

    再想到现在山东有警,李青山冒起,山东地方是否能平定这股逆贼,恢复漕运,实难判定,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犹豫了!

    “张守仁神行千里,率部急趋湖广,忠勇可嘉,已有大功。今,阵斩七千,且擒斩贼首,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