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登莱是十分劲爆的消息,到达北京时,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和张献忠等农民军重新造反的消息比起来,张守仁在登莱抓了几个官员,逮了一些生员的事情,也就是值得兵部和内阁的当值官员们“哦”了一声,然后大家就是把奏报放在一边,继续便是面无表情的去忙别的事情去了。

    只有礼部主事吴昌时关注了登莱过来的奏报,在自己府邸书房仔细研判之后,便是吩咐道:“来人,套车!”

    “是,老爷,是去天官府邸么?”

    吴昌时摇了摇头,令道:“去杨相府邸。”

    薛国观首辅位置不稳,在练饷一事上薛国观固执已见,但现在的捐输也是没有成效,京城中权贵对薛国观意见不小,崇祯因为这两年来国事仍然不顺,没有大的起色,对首辅也是十分不满换人是肯定的了,只是时间和时机的问题了。

    如果薛国观去位,最有力的竟争者当然是杨嗣昌和周延儒,舍此二人外,再无他人。

    而崇祯对“杨先生”最倚重的就是军事方面,不论是军饷钱谷,还是练兵,方略,这几年都是以杨嗣昌的建言为准。

    现在杨嗣昌举荐的几个大臣都不得力,特别是以熊文灿最为失败,皇帝心中不满是难免的,杨嗣昌在前一阵的攻击下已经被贬官三级,虽然圣眷未去,仍然是十分倚重的样子,但了解皇帝脾气的人都是知道,杨嗣昌被处分,其实就是皇帝表达不满的一种手段,若是倚重如初,就算满朝交攻,也动不了杨嗣昌一根汗毛。

    因此,吴昌时判断杨嗣昌已经失宠,或是皇帝心意已经十分明显,当前军务是杨嗣昌主导,皇帝为了卸责,杨嗣昌是一定要顶缸的。

    这缸怎么顶法,也很难说,皇帝的心思尚在两可之间,有留杨嗣昌京赞襄军务的打算,也是有将杨嗣昌放出外的想法。

    杨嗣昌出外在即,未来发展也是难料。

    弄好了,以他的圣眷加上所立的战功,一两年后回来,便是当之无愧的首辅。

    打的一团糟糕,崇祯可能削他的职罢他的官,但一撤到底,甚至抄家杀头,这个可能性却是不大。

    前途不定,杨嗣昌当然也不敢冒险,尚在犹豫之中。

    他如果不走,对吴昌时背后的大人物来说,事情就有反复的可能,就算影响不大,但总归是一桩隐患。

    如果能借自己之手,摆平可能出现的反复,自己这个主事的官职,未尝就不能继续往上几步了。

    在晃晃悠悠的大车之中,吴昌时也是笑的格外开怀。

    杨嗣昌的府邸是天子赐与,规模宏大,距离西苑也近,和往常一样,隔的老远便是车水马龙,热闹不堪。

    吴昌时下车之时,也是有几顶大轿抬了过来,直接抬到杨府大门前,几个穿绯袍的官员依次下来,拱手致意,然后不待通传,直接便进了杨府正门。

    “傅宗龙!”

    看到一个腰背挺直的花甲老人也昂然直入时,吴昌时眼皮一跳,知道必有要紧之事发生。

    “难道此人是为登莱之事而来?”

    他心中不免犯嘀咕,但一想,似乎也是不大可能。登莱之事在当地不管闹的如何,上奏过来也是轻描淡写,只是商民,还有发现一个东虏在登莱的情报网络,监军道等诸多官员身陷其中。

    这事儿有猫腻,但还不至于到惊动朝堂的地步。

    “下官礼部吴昌时,请见杨相。”

    “哦,吴老爷是吧?请稍候吧,相爷正在见客,是不是见老爷,或是什么时候见,难说的很啊。”

    “不妨,下官在此等候就是。”

    “好来人,给吴老爷上茶!”

    宰相门前七品官,杨府的门政威风却是凌驾于七品之上,吴昌时官职不高,名声不显,也不是杨府常客,所以只能在大花厅里头等着了。

    花厅之中,候着的人很多,文武皆有,武职肯定是在千、把之上,否则的话,在文官眼里和拉纤驾车的也没有什么区别,想进相府,那是笑话了。

    文官也是有京官和外任之分,和普通的京官大佬不同,杨嗣昌这里外任官似乎要多一些,而且,是专职一方的粮道或是兵道,或是监军道等。

    哪怕是卸职之后,推荐傅宗龙为本兵,杨嗣昌仍然是皇帝下令带管兵部的内阁宰相,凡与军务相关的外任官员进京述职,离京之时,不来杨相府邸请见领训一番,也是绝无可能之事了。

    等吴昌时落座之后,便是清茶一杯,接着便是无人理会了。

    花厅虽大,奈何人多,坐不得多时,便是汗流浃背。

    一个半时辰之后,算算都已经快起理,杨府一个执事便是进来笑道:“今日怕是见不成了,如果没有要紧事情,请各位大人明日再来吧。”

    一个外任知府站起身来,陪笑道:“下官虽然急欲见阁老,跪领教训,不过天这么晚了,阁老也需早点安歇,下官告辞,明日再来便是。”

    “呵呵,李大人的话小人会转述给我家老爷,明日大人再来时,老爷会早早请见领教高明。”

    其余各官也是纷纷说着好听的话,然后都是各自散去。

    相府就是这样,不是来等着就能见着。

    吴昌时心中却是不大情愿,事情紧急,耽搁一天,就会出乱子。

    他心中正盘算说辞,有意拖延在后头,正在此时,外头却是突然生乱,杨府下人和一两个没走的官员,听到动静,顿时便是向外跑去。

第1337章 敲打() 
“真是可笑,本部院如何面圣奏事,也是你傅某人能左右的么?练兵无用,耗费粮饷,这又是你傅某人一个人说了便算么?”

    “下官只是出于公心,如果阁老不听,下官自有区处,到时自己如实奏上便是了。下官要提醒阁部,这般情形下去,国事军务皆是不妙,这两天襄阳一带断了消息,以下官的经验,只怕是不妙。”

    “呵呵,悉听尊便!”

    “那么,下官告辞了,阁老留步。”

    两个人一个是堂堂阁老,管礼部和带管兵部的东阁大学士杨嗣昌。

    另外一个,则是督抚中有名的知兵者,在后世评价也并不坏,虽然崇祯年间督抚中的顶尖者尚不能比,但也算得力人才的傅宗龙,现任的兵部尚书。

    两个大人物,就算是互相要致对方于死地了也不该如此撕破脸皮的争吵,这样太不象一个官员,简直就是贩夫走卒之流。

    在场所有人,包括杨嗣昌府中下人和几个没走掉的官员,此时都是看的目瞪口呆,一个个都是面色怪异,心里却实在庆幸能亲眼看到这么一场好戏。

    杨嗣昌脸气的发白,心里只是一个劲的后悔,也是感觉一阵可怖。

    在他想来,这些人一定是猜测自己已经失了圣眷,所以敢这么踩乎自己,自他为官以来,因为是官宦世家,入仕后又被皇帝赏识,仕途是一帆风顺,所以向来没有人敢于折辱自己。

    为官十余年,敢于当面和他争执的只有一个卢象升,而杨嗣昌分他的兵,断他的粮,最后卢象升死在巨鹿之后,杨嗣昌还说那不是卢象升的尸身,拖延了很久才允许收敛下葬,算是彻底报了一箭之仇。

    现在居然又蹦出一个傅宗龙来!

    他怀着复杂的感情,用十分厌弃的口吻对傅宗龙道:“亏本部堂举荐于你,真真是瞎了眼睛!”

    “阁老!”

    傅宗龙厉声道:“下官以为,部堂举荐下官也是出于公心,而不是私人市恩。”

    “是极,是极,你请去吧,恕不远送!”

    “下官不敢,告辞!”

    两个一品大吏,竟是真的这样撕破了脸,傅宗龙气冲冲离去,杨嗣昌气的面色苍白,胸腔起伏,傅宗龙确实是他举荐的,现在看来,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

    “阁部,下官告退。”

    “下官明日再来拜会,阁部宜早安歇。”

    几个官儿,此时看杨嗣昌面若金纸的模样,一个个吓的魂飞魄散,杨阁老不是什么好脾气,而且十分记仇,也爱面子,这会子奈何不了傅宗龙,要是把气撒在自己的头上,那可真是太冤枉了。

    当下一个个低着头,抱拳作揖,说几句淡话,接着便是溜之大吉。

    “不送,恕不远送。”

    杨嗣昌心烦意乱,傅宗龙虽是可恶,但也是反应现在的大局。崇祯十二年加练饷,号称要练兵七十三万,结果加饷七百余万,这笔银子是开始收了,练的兵却是一个不曾看见。

    一有警讯,各地仍然是无兵无饷,情形比起崇祯早年越来越不如。

    结果如此不堪,现在自是举朝攻讦于他,情形对杨嗣昌是越来越不利。

    当然,如果圣眷还在,这一切不是问题。杨嗣昌还在暗中安排与东虏的议和之事,这事情皇帝也离不得他,一时半会,想来还不会对他如何。

    只是万一南边再打一场败仗的话,皇帝的心思会不会变,这就真的难讲了那么,究竟是等皇帝下旨,还是自请出外,也是很费思量啊

    杨嗣昌沉吟之际,吴昌时也是下定决心,上前一步,下拜道:“下官见过阁老。”

    “哦,是来之啊。”

    到底是复社的中坚,虽才名不显,不过杨嗣昌也不大愿意小瞧他,点了点头,颇为冷淡的道:“有什么事,明日再来说吧,今日学生已经倦矣。”

    “下官是有要紧的事,想面禀阁老。”

    “好吧,请随学生到花厅说话。”

    吴昌时以前到杨府来,虽不能延请入小书房,好歹也是在内客厅,现在可好,直接就是在大花厅里说话了。

    他露出一丝苦笑,知道今日如果不能叫杨嗣昌满意,恐怕以后就是没有机会在杨府允许进入的客人名单之中了。

    “阁老,今日前来,是为了登莱张守仁之事。”

    杨嗣昌神色冷淡,吴昌时便是决定单刀直入:“不知道阁老有何打算?”

    “有打算也是薛韩城打算,张某是他的门人,学生便是有什么打算,难道他就能置身事外?”杨嗣昌神色越发冷淡起来,这吴昌时,简直是莫名其妙。

    他是与张守仁有仇怨,登莱的事也似乎可以做一下文章,但这事儿,是他吴昌时能随意瞎打听的么?

    “呵呵,眼下之事,下官只说一句,如果皇上有意请阁部督师南下,阁部麾下最好有一只精兵在,登莱镇骁勇精锐,足堪一用。下官话止如此,阁老已经倦了,请辞!”

    “好,不送了。”

    杨嗣昌确实心乱如麻,吴昌时的话他一时也消化不了,而且他坚信自己不必一定南下督师,所以神色仍然是十分的冷淡,端起茶碗,在唇边碰了一下。

    “送客!”

    杨府长随长声吆喝,将吴昌时这个恶客送了出去。

    “哼,狂妄之徒,小臣妄议大政,他们复社的人,未免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

    待吴昌时一走,杨嗣昌便是毫无风度的破口大骂起来。

    他是北人士大夫的代表人物,对东林和复社素无好感,吴昌时的复社背景和其身后的周延儒,都是杨嗣昌十分警惕的政敌,今日吴昌时来的唐突,话更唐突,是以杨嗣昌十分反感,自也不会将此事放在心上。

    翌日并不逢三、六、九,不是常朝的日子,无需起早排班朝会,杨嗣昌过了辰时才慢慢赶到内阁之中,到了自己的值房之内,刚刚坐下,便是有一个小太监闯了进来,宣谕道:“着杨先生到文华殿见面。”

    “臣遵旨。”

    杨嗣昌跪下匆忙接了旨意,又向那内侍问道:“敢问小公公,出了何事?”

    “尚且不知,只知道曹伴伴匆忙至乾清宫,脸色十分不好看,进殿之后,未及一刻,皇爷便传旨着阁老去文华殿相见阁老,快些吧。”

    “嗯,知道了。”

    杨嗣昌心乱如麻,将一块银锭塞给了小太监,原本这样的事他的长随去做就行了,今日他一时心神激荡,竟是自己亲手拿了过去。

    “谢阁老。”

    好在这小太监也不大懂得规矩,毫无异色的接了过来,喜滋滋的躬了一下致谢。

    杨嗣昌苦笑一声,心道:“若是离开此处,想得到这些消息,可就是难了。”

    有此一念,心中便又想道:“无论如何,不可自请出外,反正皇上现在也离不得我!”

    有了定念,心中也不大慌张,等他到文华殿的时候,崇祯已经等候多时了。

    皇帝穿着浅黄色的常服龙袍,戴一顶天青色的织金翼善冠,坐在金台之上,年三十出头,望之已经是头发花白,面上皱纹深刻,缩在龙椅中,一点青年的朝气也看不到,整个精气神已经是和中年人没有区别了。

    看到杨嗣昌过来,崇祯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