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3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

    “收集一切与大人有关的信息!”

    “是!”

    “与军情司配合,查听打探我境外关于浮山的情报信息。”

    “此事我们已经在进行了。”

    “要多检视信件,多想办法,特别是南来的信函,是严查的要点。”

    “主办,大人说过信件是私人隐秘,不可以随便”

    “大人的吩咐自有我来理解领会,你只照我的吩咐做事,大人如果有追究,也是追究我的责任。”

    “属下等照办就是。”

    王云峰深深吸了口气,他喜欢这种压力深重,以深呼吸保持头脑清醒的办法。这是他和张守仁学来的,很多时候,哪怕是细微的小习惯上,他也是象一个张守仁的影子一般了。

第1286章 心愿(2)() 
从大营中驰出,张守仁一行风驰电掣般的行进在大道之上,两边的农田又一次播种了下去。

    这一次,种的却是大片的番薯田出来。

    张守仁与陈子龙的赌约,竟是使得浮山一带种植的番薯田成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加。很多原本没有安排的地块,也是被下头的人或是佃农自己想办法种了番薯。

    这东西,反正是养地力,上一季收的麦子抵两年的收成,就算是番薯收成加的不多,只当是在这一季麦子之前养地力了。

    再说也省事省心,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

    在路边,看到是张守仁一行策骑过来,农田里照料番薯苗的农人都是欢呼着跑过来,站在田边,向着张守仁打躬的打躬,作揖的作揖,甚至有不少就在农田边上嗑头的。

    上一季,浮山这边的农田普遍增收,最少也是增收在两石以上,刨去交给张守仁的,自家还能落下比往年多几倍的粮食。

    加上张守仁在,官府不下来收杂税,没有了那些大大小小几十项的劳役和摊派,黄榜的正赋也是张守仁借的银子上缴官府,不需要找人借高利贷,也不需要把粮食卖给黑心粮商,以浮山为基准,二十万亩屯田范围内的佃农最为欢腾,对张守仁的仰慕之心也是最为挚诚。除开佃农屯田,从胶州到即墨,再到平度州,莱州府,再到灵山,昌邑,高密,还有青州的安丘,昌乐,日照,也是受浮山这边的影响很深。

    从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到辐射影响方圆千里,影响的州县好几十个,整个势力除了兖州外已经遍及山东!

    “咦,那不是陈卧子?”

    在一处田亩的地头,一身短打扮的陈子龙正在指挥着十来人在田间忙活着,张守仁带住马,隔着几十步笑着叫道:“陈卧子,你这是在捣什么鬼?”

    赌约之后,两人见面的机会比以前多了不少,关系反是亲密了一些。

    听到他叫喊,陈子龙没好气的答道:“你那个番薯真是活见鬼,种那么多,都减产了,看你怎么和百姓交待。”

    “你当他们种高粱,小米什么的就高产?”

    张守仁笑道:“就算减产,只当恢复地力,还是得指望来年的麦子。”

    山东这里的地理条件远不及江南,更不提和稻米一米四熟的地方比了。两季麦子之间,只能种一些其它的低产作物,旱地根本没有办法种稻子。

    江南一带,是一年两熟的稻米,两季之间隔的时间短,休息一下地力就可以了。光是这一点,两地也是相差极远,这是自然地理条件,无法可想。

    要是那一连几月不雨,吃水要到十里外打水的陕北高原,山东这里又是天堂了。

    一听他说的有理,陈子龙也只能呆着脸不出声,张守仁跳下马来,看他种植的作物。

    “全是玉米?”

    “嗯,我想来想去,这东西耐旱的很,若是能选出良种,增产成为功,如你说的一亩收三四石,百姓就真有福了。”

第1287章 心愿(3)() 
“只怕是悬,卧子兄,做这件事,可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未必能见功。”

    “那又如何?丈夫处天地之间,总要做一些有益于生民的事,打打杀杀,建功立业,这样的事国华兄去做就是了,宰执朝堂,青史留名,那是张天如之辈的梦想。诗词再好,只是小道,我的心思不想用在这个,能在这田亩之间,选良种,活千万生民,吾现在刚及而立,能在古稀之前做成为这件事,足够了。”

    陈子龙平时沉默寡言,不大说话,今日却是十分坦诚。

    他有这样的心思,张守仁才是放下心来。他隐约记得,番薯种植在种子上当然也是要选育良种,还有灌溉积肥等一些小的细节要注意,这些徐光启和陈子龙早就注意到了,但有一个关键处,这师徒二人没有发现,几十年后解决了,番薯就立刻成为高产作物。

    至于玉米,这种作物从南美移来,在中国要适应土壤和气候条件,加上要有意识的不停的选种,当时的人又没有这种意识,大明在崇祯末年已经在北方种值玉米,但真正成为高产作物,推广开来还是康熙中后期的事了。

    既然陈子龙不怕做无用功,这个苦活就交给他吧。

    “卧子兄最近心有积郁啊?”

    倒是他注意到了陈子龙似乎有心事,心思一动,邀请他道:“不如和我到登州走一走,我去处理几件小事,你散散心,如何?”

    陈子龙原待拒绝,但他心中也确实有心事,转念之间,竟是答应下来,只道:“待我换过衣袍。”

    他的衣服原本就是搁在附近的一幢小屋中,待换过来之后,却见一顶头巾在上,手中泥金竹扇,身上一袭宁绸长袍迎风飘摆,除了脸上风霜之色仍然很重外,倒又是一个翩翩佳公子的感觉。

    “名士派头!”

    张守仁笑着点评一句。

    这些江南来的才子名士,身上这种名士派头真的很足,陈子龙就已经算好的了,那些什么四公子之类的大才子们,平时还不知道是什么模样?

    李鑫前一阵主持矿务,也是来回奔波,十分辛苦,更展露了政务上的长才,毕竟是辅助巡抚处理过一省军政事务,张守仁此次带着他,也是有更进一步考察和将来重用的打算。

    此时他笑着道:“读书人大约皆如是,大人的学校就很好。”

    “可是登州一带,读书人对浮山的各大学校,十分反感哪。”

    “都是愚蠢的门户之见,先秦时不说,便是唐时,从明经到进士两科外,还有明算及刑名、书法诸科,世间的事,哪里能凭几本经书就尽数够了。”李鑫这阵子接触的实务更多,大发感慨道:“读书人好发大言,觉得国事不以孔孟之道来治理,便是祸国。但一叫他们去做实事,便又说圣人门徒不事稼穑,不习农桑,自然也不学商贾之事,这样一来,好处全是他们的,做事又推给别人,做错了他们又指手划脚,国朝士大夫,这种积习甚重,简直是十分可耻。”

第1288章 展望(1)() 
李鑫前一阵在招远做事,固然是对浮山内部令行禁止,但是和招远及莱州府打交道时,想必是和不少官吏有过深入的交流。

    张守仁是用暴力慑服这些家伙,但做事时就要靠沟通了,李鑫想必受了一肚皮的气,他的举人身份又不象陈子龙两榜进士江南才子那么光鲜,被人私下议论轻视也是难免了。

    李鑫的话,陈子龙听到了也是一呆,本能是想反驳。不过他已经不是一年多前纯粹的书呆子,当年是名士派头,朝廷授的官职也不要,一心著书扬名,现在自己的见识也不是当年那样,又怎么有立场反驳李鑫?

    翻身上马后,陈子龙也只能苦笑着道:“你这话要是叫张天如听到,或是陈次尾,冒辟疆,要么是候朝宗,或是黄太冲,叫他们听到了,不和你舌辩三天三夜,断然不会放过你的。”

    他说的这几个,全是江南一带的少年名士,著名的留都防乱公揭便是这几个带头冲锋陷阵,把个阮大钺弄的灰头土脸为止。

    “要说这几个,我说他们年轻气盛,在南京弄的事太过份了。”

    提起这个,在马上闲谈倒是可以做谈资。张守仁在这阵子每天叫人讲课,讲国朝故事,特别犹重万历,天启及崇祯年间事。

    所以现在提起当年掌故,张守仁也是精熟,当下便点评道:“阮大胡子原本是你们东林的人,左光斗的门下,遇事敢为敢言,号称没遮拦。结果天启四年人家到京递补吏科给事中,当时杨涟和左光斗内讧,赵南星几个站在杨涟这边,补官时,把别人补到吏科,把阮大钺补到工科,吏科最贵,工部最末,这样行事,未免太过了。”

    “阮大钺一时不愤,投入忠贤门下,不过是泄愤,后来自己后悔,官未及一月就弃职南下回家,不知道哪里有罪?”

    “崇祯八年,大钺在家闲居多年,有流寇犯安徽,不得不避居南京,招募义勇以击贼,你们东林这一群骁将,立刻书防乱公揭来声讨人家,其实你刚刚说的这些人,是高攀龙和赵南星、顾亭林,杨涟一脉,他们对阮大钺如此痛打,还不是因为当年东林内部与左光斗的党争的延续。”

    “你们看,闹那个公揭的时候,东林大佬们都是态度各异,史可法最为尴尬吧?他的老师可是左光斗,他是正经的衣钵传人。”

    “你们东林也好,复社也罢,我现在看的出来,就是善斗。狗咬狗,一嘴毛。”

    “不敢招惹,不能招惹啊。”

    张守仁的话,纯粹是有感而发,也是对陈子龙才敢说的,半真半假。所谓不敢招惹,其实是不愿招惹,不能招惹只是在一定底线之下,若是触及逆鳞,一样不会放过。

    但陈子龙却是被他逗的哈哈大笑,在马上差点摔掉下来。

    种种大义言词东林复社的人最擅长,一件如此光荣,叫参与的人有十分荣光的事,被张守仁用这么诙谐村俗的话总结下来,偏生是十分精准,叫他反驳也不好驳,不驳却尴尬,只能哈哈大笑,掩饰一番了。

第1289章 展望(2)() 
弄留都公揭的事,其实就是党争,而且是意气之争。

    阮大钺已经认输,并且有和东林修好的迹象,但这些年轻人,从党争立场出发,不依不饶,盛气凌人,阮大钺原本是要起复了,事情又被破坏,自然是气上加气。

    自己不能上位,只能推举了马士英,东林那边也是答应,周延儒上位之后,会大力提拔马士英,而马士英也是能力很强的一个,最少在南边不少人看来,能力在史可法之上。

    史可法是左光斗的亲传弟子,光环在身,前几年崇祯皇帝曾经召见过,也派自己的妹夫驸马巩永固到南直隶考察过,对其十分信任。忠诚和人品是绝无问题,不过能力上,确实感觉很平庸。

    这里头,弯弯绕太多了,陈子龙也只知道一星半点而已。

    好在张守仁也是不多谈这个,而是挥鞭向左右指点,农田广阔,道路畅通,行人商旅不绝于途,房舍多是重新修葺过,看着崭新,路边行人,着新衣,脸上红光满面,精神状态十分饱满,笑容满面,看到张守仁时,有认得的,便是跪在路边,口中称颂不已。

    一路过去,整个莱州诸县一天也就走过,道路虽未大修,但坑洼处都填补夯实过,行走起来十分便捷,比起在山东境外行路时,感觉是天上地下一般。

    “张将军,你的战功只是叫人觉得惊异,但身为读书人,不会太佩服。但你统驭地方,使境内百姓有如此富足安宁的生活,这实在是叫人佩服了。”

    “这有什么?”

    张守仁一脸的自信从容,也是叫身边的所有人都为之折服:“明后年,登莱地方将会十分的富裕,和江南比商业上可能差一些,普通百姓的生活不会差了。我们到处兴建工厂,开矿,还有盐场,收成增加,还有大海,商船,普通百姓一年的纯收入到三十两以上,两年赚一个新宅院,不是问题。青州,济南还有东昌府的百姓一年也能落个十来两这是他们以前三五年都不一定攒的上的银子。到那时,那才叫我心里更舒服点儿。十年之后,哼哼,江南拍马也比不上我登莱。”

    “将军,我江南怎么着你啦,老踩乎我们。”

    “哈哈,这不是江南日子好过么,不拿你们比,我拿甘州或肃州卫来比么。”

    “这话叫甘州的人听到了,又要和你过不去了!”

    “所以说,说话是天底下最难的事了,你们这些读书人才掌握了怎么说话的本事,现在就是将我一军,叫我哭笑不得了吧。”

    “将军这话,似乎又在嘲讽啊。”

    一路上这样谈谈说说,虽是盛夏时节,但沿途道路两侧都有树木,青山在侧,海风徐来,策马轻骑,戴着斗笠遮阳,倒也不太觉其苦。

    晚间时也不入城去睡,随便在近河的地方搭个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