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一大块的地方,都是已经轰动起来!

    整个浮山营兵,在通过长安右门进入皇城的时候,那种阵仗就是那些皇城禁军都是吓的摔了一跟头。

    皇城禁军,都是由上二十六卫组成,府军卫,燕山卫,羽林卫,锦衣卫,金吾卫等等。每卫各挑健壮军士,轮流值守皇城,宫城之中,则是府军和锦衣等三卫兵马轮值,其余各卫不得入内。

    二百多年下来,当年的精兵强将已经风吹雨打皆散去,所留下来的,不过就是穿着漂亮锁子甲,拿着腊涂的兵器站在皇城门前当兵样子的平民百姓般的禁军了。

    论武器铠甲,他们是一等一的装备,而论战斗力,怕是连流氓混混亦是有所不如。

    这支禁军,国初时好几万人,嘉靖中期亦有八千余人,到现在,究竟还有多少能持矛挺枪卫护皇城,恐怕各卫的都指挥自己都不清楚。

    看到二千余如狼似虎的边军浩浩荡荡的开过来,守长安右门的将领看到如斯情形,全身的血液都是凝固了

    “空手,全是空手!”

    好在一些眼尖的禁军发觉了异常,这才使得将领们没有第一时间发出警讯,待仔细观察之后,才是发觉,不仅是空手,这些外来客兵还都是人人抱着一颗形态各异的首级!

    这些浮山客军,人人都是腰背挺直,行列整齐的不象话!他们目视前方,面容沉静,抬脚放脚,都是节奏分明,因为太过整齐,每一落脚,便是啪的一声巨响,每一声响声过后,就是更多的人关注着这些行进中军人。

    待看清楚他们怀中的首级,再被这种整齐肃然的队列和气氛打动之后,整个皇城内外那种松驰和热闹的场面就是逐渐安静下来,天地之间,仿佛也就只有那些抬脚落脚行动时的脚步声。

    这些浮山兵将,都是双手捧着一颗颗首级,脖腔之间,似乎还有没擦拭干净的血迹,而面目狰狞,也是叫人见之心惊。

    这些蛮夷的眼睛,似乎还是在盯着这繁华之所,他们多次窥伺,都是没有机会进来,而在此时,进来时却已经是身首分家。

    “放他们进皇城,有什么事老子担着!”

    任长安右门城守的自是上二十六卫的一个指挥使,在见到眼前如许情形,又听到百姓们添油加醋的叙述之后,一时间也是神色激动,挥手之间,便是不再为难。

    有部下担心出事,他也是指着这些浮山军人身后那黑压压的人群,小声道:“民气是这样,你硬拦着,百姓就可能闹出事来,到时候皇上震怒,砍两颗脑袋来抚慰民心,到时候是砍你的还是砍我的?人家这一手玩的漂亮,咱们就顺着这潮流来,到时候罪也不大,了不起罚俸就完事了再者说,说破大天,老子也不能为难这些杀鞑子的好汉是不是?不能叫他们血战这余,还再叫人糟蹋了去,他娘的还有天理没有?”

第1123章 天街(2)() 
在这个指挥使的骂骂咧咧的声响之中,整个浮山将士,就是这么进了皇城。

    天街之中,已经遍及人群,大明皇城,原本后世清季要大的多,皇城之中,各式人等怕是不在十万人以下,而在此时,沿途两侧围观的人,也是没有办法说清楚是有多少。

    待知道内情,看到那些浮山将士神情肃穆的经过之后,所有人都是安静下来。

    一座城门,将内外隔绝,但人心却是几乎完全相同。

    不分官或吏,每个人都是下意识的摸摸脸上和额角乱发,紧一紧手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襟,无论如何,眼前这长长的队伍都是值得自己尊重,只有在这个时候,所有人才明白过来,是这些捧着首级的将士在卫护着自己,在用刀枪,用自己的性命来卫护着这个国家!

    守护在皇城之内的禁军士卒都是面色凝滞,尽管他们挺不直腰板,握不紧刀枪,但一个个还是情不自禁,尽量努力的学着浮山将士的站姿,就算是不伦不类,也是尽量去站,去学,仿佛只有用这样的仪表姿态,才对的起眼前这神色举止骄傲到了十分的无敌雄师。

    等整个浮山队列抵达兵部正堂之前时,皇城之中,也不知道轰动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跟随在队伍之后,那种肃杀严整的姿态,还有那些面目狰狞的首级,也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沿途追随,到了兵部这里,放眼看去,几乎是整个皇城的人都站在这兵部之外一般。

    到处是人头攒动,张若麒一出门,便是头晕眼花,立刻就理解了那个小吏的失态是为了什么。

    而在他眼前最近处,却是那些浮山将士,人人面容粗励,眼神坚定,而很多人的衣甲之上,犹有百战余生后留下的痕迹,刀砍斧削,剑刺枪挑,在济南西门一战以后,将士们不及回乡,就是穿着战损的铠甲和军服,一路北上,哪怕就是在艳阳天里涮洗修补过,但战甲和军服之上的那些伤损,又岂能叫人视若无睹?

    到这时,所有人才是醒悟过来,在这样一支斩首近两千级的虎狼之师面前,谈什么规矩,他们又何必和你谈旧日的规矩?

    一刀斩过来便是!

    张若麒神色惨白,两手也是在不停的微微颤抖,眼前的情形是他闻所未闻,亦是见所未见,如何处断,如何应对,这已经超过了这个京城名士,自度甚高的两榜进士的想象范围,在他三十余年的人生经历中,哪怕是做梦也没有梦到过如此恐怖的景像,在这样的阵势面前,他突然悲哀的觉得,自己此前的那些机巧,那些算计,那些灵变,一切都是那么的苍白可笑!

    “张大人?”

    “张大人?”

    “张大人!”

    神情恍惚之际,张若麒也是呆征了好一会儿,最终才是被张守仁大声唤醒。

    面对神色惶恐,面如白纸的张若麒,张守仁也是没有多少的得意之感。帝国中枢,就是由这么一群书生掌握,就是控制在他们之中,又叫人怎么高兴的起来?

    文官政治,固然是有其稳定的一面,但对武装力量的过份压制,体制的僵化,抱残守缺,难以自我革新等毛病也是十分的严重,特别是到了王朝末世,还得加上一个党争内斗,人人有私心,这时的文官集团已经不是助力,而是彻底的累赘了。

    看着张若麒,张守仁的面色仍然如常,没有丝毫的得意:“浮山营所斩获首级,连北虏,东虏、汉军在内,俱是在此,大人若要验看,现在就能开始了。”

    此情此景,张若麒能如何说,又该如何说?

    推诿,拖延?还要脸不要了?

    几千几万人堵在兵部门前,人人用敬畏的眼光看着这浮山营兵,自己这会子再来刁难,哪怕是暗中支持的那些文官同僚们都是会弃他而去,就算是杨阁老在此,也不能面对这么多人的眼光公然舞弊这件事,自是张守仁又赢了一阵,而且,赢的光风霁月,漂亮之至!

    “好,这就验。”

    张若麒先是惶惑,此时才惊醒过来,他也不是蠢材,知道此时硬顶无益,当下冷冷一笑,对着张守仁道:“足下胜了一场,但愿今日之后,咱们还有再见之期。”

    “呵呵,张大人善祝善祷,我们是会再有祝捷的一天的。”

    “好,好的很。”

    张若麒整张脸都气歪了,但此时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带着自己的部下吏员,开始去真的验看那些捧来的首级。

    一颗颗首级都是男子首级,而且发式和长相明显都是东虏模样,皇城之中人的见识可是外头的人不能比的,想当众弄鬼,那也是绝无可能。

    半个时辰之后,在众人的目光之下,张若麒无奈宣布:“俱是真正壮夷首级,北虏、汉军首级亦为真,兵部可以接收,首级按皇上吩咐,分成几批,或是悬在京城城门之上,又或是传首九边就是这样吧!”

    “征虏胸中丘壑如此,学生真是佩服。”

    众人散开之时,吴昌时也是忍不住拱手致意,表示自己的敬服之意。

    “呵呵,吴大人太客气了”

    一条毒蛇缠上来,张守仁还真有点无可奈何。对吴昌时此人,他自是十分警惕,但在对方没有暴露之前,却也是毫无办法可言。

    “宫中有诏使来了。”

    无可奈何之时,天街正中突然空出地方来,几个小黄门骑马,自承天门北匆忙而至,到得张守仁跟前,为首的便是面无表情的宣谕道:“奉皇爷诏旨,着令张守仁即刻入宫,在文华殿召见。”

    “是,臣谨遵谕旨。”

    天街之事,显是惊动了皇帝,此时召见,亦是祸福相倚。

    张守仁看一眼身边的部曲,自张世福以下,俱是用担心的眼神看向他。

    “无妨”

    张守仁在人群中排众而出,对着自己最心腹的一群将领道:“此事过后,再过几天就能祝捷,然后,便能回乡了。”

第1124章 召见(1)() 
崇祯此时的召见,也是迫不得已。

    这个辰光,又是雨水不停的时候,他一般不见外臣,只是在乾清宫不停的批阅奏折就可以了。

    而东厂的消息报上来,崇祯的心情也是十分的异样。

    惊奇和愤怒,都是兼而有之。

    兵部对浮山营的过份刁难使得他感觉愤怒,也是颇感无奈。朝中群臣就是这样,党争之下,什么事情都能放在一边,多少年下来了,他也是习惯了。

    惊奇的便是张守仁有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与决绝!这个胶州出来的将领,胆色决断,都非比常人!

    到了此时,他才隐约明白,战场上的战功恐怕不是侥幸得来,如果将领没有这种胆色和决断,恐怕也不会获得这么大的成就。

    到了此时,也就唯有他出面收场了。

    杨嗣昌的脸面,多少还是要顾及一下的。崇祯用人就是如此,自己信用的,就会悉心照顾。

    有此诏旨,张守仁自是飞驰入宫,好在坐骑是准备好了的,在小黄门的带领下,风雨之中,向着宫禁方向飞驰而去。

    原本就是在皇城之中,从承天门进去,再一路是端门,午门,从左掖门再入皇极门,穿过中左门,文华门,到得殿阶之前,这段匆忙的行程才算结束。

    下马之后,也是有人在张守仁脸上很注意的看了一眼。

    几个小黄门在无数初入宫禁的人脸上见过的那种惶恐和害怕的情绪,在张守仁脸上却是没有看到。

    这里,对张守仁来说,并不陌生。

    承天门,后来换了一个名字,张守仁曾经上去过,在上头眺望长安街,浮想连连。然后由午门入宫禁的道路,也是十分熟悉,在后世时,他曾经在北京读军校,和同学或是三五好友,一起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游览这座庞大的宫殿群,在里头消磨一整个白天,这样的事也不是一回两回。

    宫禁中的那些殿阁,那些红墙组成的永巷夹道,那些明黄色的殿顶和浅黄色的方大金砖,都是十分熟悉的景色。

    只是在后世时,进来游览时是轻松愉快的心境,在此时此刻,凄风苦雨,四周是持着长枪剑戟的大汉将军,一个个身形高大,正用好奇和警惕的眼神打量着自己,四周是不停的有穿着白皮靴在雨水中行走的太监们,或是神色匆忙,或是小跑而过,那种紧张的神色配合那些穿着甲胃的侍卫还有穿着补服的官员们,再配合那高入天际的殿宇群落,这种威压之感,如果是真的初入此境,还真的容易被压服压跨呢。

    而张守仁面对这一切时,无非就是那一抹淡淡的笑容了。

    这一切,对他来说,无非也就是怀旧。

    那种亲切之感,只有他自己这个穿越客才能明白。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无非就是叫更多的人走进这里时能有轻松惬意之感,只是这一条道路,确实是艰辛万分,很多人只看到他一年多就奋斗到如许地步,但这一年多所付出的一切辛苦,又岂不是比普通人要辛苦百倍千倍?

第1125章 召见(2)() 
“一会进了殿,不可张望,不能抬头,报名要大声,更要报三代履历,然后就是叩头,要诚谨小心,要叫皇上看到你的诚心正意”

    前来引领张守仁入内的是乾清宫的掌事牌子吴祥,这个太监是王德化的门生,因为薛国观事前打好的门路,所以对张守仁还算是客气与照顾,种种关照,不厌其烦,也是使得张守仁心里头厌恶万分。

    这一切仪注,哪里有什么神圣可言,无非就是规定出来,以确定人君之分,把君权神圣化,秦汉以降,越是往后,这一套东西就越是烦杂繁芜,而先秦之时,能直呼国君名字,谥号荒就是荒,厉就是厉,在汉时,丞相能在国君面前发兵拿捕小臣,无需顾忌皇帝的脸色,到唐时,宰相仍然位在亲王之上,皇帝需待之以礼,便是宋,士大夫也是与君上共治天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