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2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在,终于是胜了,稳住身形之后,张守仁闷哼一声,令道:“传令,骑队追汉军,步兵结阵前行,破敌大营,小心谨慎,不可使敌有反击之机。”

    中军鼓点响起,所有的浮山兵又是继续结阵而行,有一些散漫的队列,立刻又是重新集合排列整齐。

    在对面,有一些不死心的清军将领一见如此,见对方大胜之余,毫无骄狂之态,对清军在营门处撒的金银,视若无睹他们当然不知,浮山兵是剿匪打出来的,山匪响马用抛金银这招都快用烂了,毫无新意,将士们能动心才怪。

    此时结阵而行,如墙而进,枪矛如林,枪尖之上,犹自有鲜血流淌,到了此时,再悍勇的清军将领也知道再无机会,当下不少人连私人物品也抛掉不顾,只索跨下有一匹战马,便是挥鞭打马,狂奔而逃。

    这一仗,到这个时候,终于是尘埃落定,浮山营,大胜!

    在战阵之后,城墙上已经一片寂静,连鼓声都停了战场上已经是在追击逃敌了,鼓声也确实是无此必要了。

    而刚刚的战斗场面,所有的济南军民都是看在眼里,个个都是张大嘴巴,再也无法合拢,所有人都是一副震惊至极的表情,很多士绅呆了半响过后,才是开始交头结耳,隐约能听到都是这样的话语:“原来打仗是这么回事。”

    “东虏之凶悍,令人心惊,不过遇到我们张将军,真是算他们晦气。”

    “这浮山营,浮山营实在是强兵啊。”

    嗡嗡议论声中,张秉文等文武官员都是被雷劈了一样,半天也是说不出话来。眼前战场,实在是超出他们的想象之外。

    冯馆是武官,好歹还撑的住劲,在人群中喃喃自语:“他娘的张国华,真是真是俺真是开了眼界了!”

    堂堂山东都司,自然也是高级武官,五十多的年纪,也是见过不少世面,但在此时,居然有开眼之说,可见张守仁和他的浮山营,给大家带来多大的冲击。

    倒是李鑫的评点,才是把众人心头的想头给组织了起来:“我浮山营火器犀利,阵列而战,森然有序,加之甲坚兵利,如墙而进,毫无破绽,此役过后,东虏闻我营之名而丧胆矣。“

第968章 大捷!(2)() 
“说的对极!”

    “有浮山营,我山东从此无忧矣。”

    “何止山东?此役是数十年来最大的战功,怕是宁锦大捷也远远不及!”

    “张将军必然要青云直上了!”

    说到这里,大家才突然警醒过来!

    经此一役,张守仁这个游击是妥妥的要升了,最不济,也该是一个副总兵的前程吧?当年袁崇焕守宁远,几万大军缩在城里,放炮赶走了东虏,斩首不多,还失了觉华,就算如此,也是青云直上,简在帝心。

    宁锦之役,满桂斩首也不多,但也是被加恩赏赐不少。

    眼前这一役,斩首多少还不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杀奴不少,远在宁锦之役以上,而且,在数万军民眼前的大胜,其杀伤几乎全部是真鞑子,汉军和北虏都很少。

    这个功劳一呈上去,整个北中国都在奴骑凌虐之下,皇帝正焦头烂额之时,这一高兴,赏赐岂能薄了?

    “快,打开城门。”

    关键时刻,张秉文反而沉稳了:“传我的令,晓谕全城,替张将军并浮山将士庆功,牛酒各项,着布政衙门并济南府衙、历城县衙并义勇总社、商会,一体办理,务要使有功将士,人人皆有犒赏。”

    “是,”下头答应的人也很兴奋,连忙答应下来:“小人立刻去办。”

    商会原本是不容于济南官场的,此时张秉文将商会也算在内,这篇文章,做的十分巧妙,在场众官,无不是官场中的老油子,顿时都是大感佩服。

    “还不赶紧打开城门?”

    吩咐人去准备犒赏后,张秉文发觉城门未开,忙吩咐道:“你们还在楞征什么,适才小心戒备,现在哪需如此?赶紧打开城门,城上民壮皆下城,预备帮忙,搬抬尸身,清扫战场,浮山营奋战竟日,此皆吾等职责也。”

    众人忙不迭应了,也是有人心中腹诽:“这方伯大人,当官当的太滑头了一些。”

    虽则如此想,但心中高兴,也是难免的。

    崇祯十二年正月初十日,浮山游击兼胶州守备张守仁大败来犯的正红旗军队,岳托大败,弃营而走,当时是下午三点钟左右,而当日打扫战场,也只是在城下战场,清军弃守的营地,打扫了整整两天半,才彻底完结。

    而在十二日傍晚,济南北门接到噩耗,率步骑两万,前来济南援助的山东镇总兵官丘磊所部遇伏,镶红旗的主力和过半正红旗战兵配合,一万余人将两万鲁军将士给包了饺子,除了丘磊在亲丁的护卫下拼死破围而出,百余骑脱出性命外,其余两万余众,皆死于战场之上。

    禹城附近几条河流之中,尽是浮尸,郊外旷野,到处都是毙命的鲁军将士,破旗死马,绵延数十里之远,其状之惨,在几十年后,落弟书生蒲松龄还写了几篇,纪念此事。

    原本清军的打算,是打败鲁军后,要么趁势北上,攻击德州,要么顺势南下,与正红旗的兵马合围,强攻济南。

    但知道正红旗惨败的消息后,杜度等人十分惊异,也感觉济南是难啃的钉子,于是主力渡河北上,在畿北一带,与正红旗残部会合。

    其后两红旗无心再战,就地掳掠人口,抢掠金银骡马,弥补在济南城西的损失,只是战败之余,正红旗上下已经成为惊弓之鸟,出击时不敢分散,所得就有限了。

    等左翼军两白旗与两红旗会合后,这才继续向北方徐徐退却,原本还打算南下攻击兖州,窥探明朝南方虚实的打算,这一次算是彻底落空了。

    在大军会合,知道了正红旗的损失后,多尔衮先是庆幸,因为正红旗经此损失,实力大损,牵制他的能力减弱了不少,而且战场所得也是两白旗远超两红旗。

    历史上两红旗破济南,得金银百万,远超两白旗,人口也是两红旗掠夺的多,骡马物资也是如此。

    现在正好颠倒过来,多尔衮自是十分高兴。

    但问明战斗实情之后,这个睿亲王神色凝重,对着众人道:“明国张守仁部,甲坚兵利,火炮火铳十分犀利,这在其次,然而纪律严明,将士用命,这就实在值得忧虑了。日后,再次进入明国山东境内时,要对此人多加提防才是。”

    清军两翼兵马会合,再次进入保定府等畿辅中心地带,此时秦军已经回援,打跨李自成后,洪承畴和孙传庭领曹变蛟、左光先等部兵马进入直隶境,孙传庭驻节保定,与保定总督等人协守,清军虽然兵马大盛,然而攻击明军主力在的府城,仍然是力有未逮,于是骚扰一阵,再次进入真定府境内,接着便是自通州往遵化一带退却,此时战马疲瘦,不堪再战,三月初九,清军从青山口出关,返回辽东。

    是役,清军入关达半年之久,深入二千里,攻占三州、五十五县、二关;杀两总督,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口三十一万余,黄金白银七十三万两。

    这个损失,不可谓不大,而时人不知道的是,因为张守仁的横空出世,清军在所得上,已经比历史上所记录的,人口少了十余万,金银少了三十万之多,而粮食,骡马等军事物资,也是减少了三四成之多。

    虽然所得仍然不少,但岳托病重,气血两亏,几乎不能骑马返回辽东,而正红旗受创之重,谭泰这样的固山额真战死,白甲兵几乎打光,这样的损失,令得皇太极在郊迎时面色十分不豫,很难开颜,此次清军入关,对八旗来说,喜忧参半。

    崇祯十二年正月十九日。

    三个骑士,背插报捷红旗,一路上,风驰电掣一般,自京郊之外,向着永定门的方向,狂奔而来。

    离的老远,这些骑士兵是用雷鸣般的嗓门大声报捷:“大捷,大捷,济南大捷!东虏大败,斩首千级!东虏大败,斩首千级!胶东浮山营张守仁游击报,济南大捷!”

第969章 报捷(1)() 
此时清军尚在畿辅之内,虽然已经是徐徐退兵,但威胁仍然无日不在,京师仍然在之中,自去年秋冬时清军入关以来已经好几个月的时间,明军未尝一胜,已经被人打的如筛子一般,到处都是千疮百孔一片狼籍,军心民心,包括帝心在内,都是十分的沮丧灰暗。

    过年时,北京城里头除了一些没人心的勋戚富商之家还算热闹,整个京城,都是笼罩在一种极端沮丧和不满的情绪当中。

    今上御极至今,先是闹流贼,然后就是隔几年东虏进来打草谷,每次东虏入关,便是闹的整个北中国士民百姓梦魂不安,而官兵王师,战不能战,守亦不能守,州县数十,人家轻松攻下,除了保定等几个大府外,就没有哪个城池敢说是安全的。

    在这种极端压抑痛苦的情绪中,前几天还传来德州的鲁军全师覆灭的消息听说皇帝听了,连摔了好几个杯子,连杨阁老都吃了排头,被训斥了好几次德州鲁军主力全失,这调派是杨阁老的首尾,关系当然脱不得身,虽然尽可以推到前方将士身上,但调度无能,这一条也是怎么也推不掉的责任了。

    内阁被责,兵部被责,督抚们战战兢兢,民间自也是十分惶恐惧怕,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之下,捷使一至,就立刻轰动九城!

    京师尚未解严,永定门每天也只开两个时辰,方便军民人等外出,也是给城外的菜贩子打柴的卖鱼的进城来北京城平时就有过百万人口,在这种战乱的时候,进城避兵灾的流民更多,要是断了柴薪和菜蔬也是了不得的大事。

    只是开城门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战战兢兢,十分害怕。

    瞧着捷使一至,永定门的守门把总便是脸上放光,原本那畏缩的神气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当下挺胸凸肚,喝令着把半掩的城门全部打开,看着三个骑兵飞驰进去,才笑眯眯的摸着胡子,琢磨道:“浮山营,张守仁?这可真是从来没听说过,嗯,得找人打听打听,能大破东虏,好汉子,好汉子啊!”

    而放眼四周,城门附近的百姓,士绅,商民,甚至是衣食无着的流民,都是十分兴奋的模样。崇祯年间,天灾不断,老天的事情谁也没法子,怪皇帝吧,皇帝还真没失德的地方,可流贼和东虏这两样,绝对是士绅百姓的心头大患,流贼一直在河南和两湖、陕西一带闹腾,没进过北直地界,所以伤痛不深,而东虏却是北直到宣大蓟镇一带百姓士绅商人的心腹大患,隔几年闹一回,死在东虏手中的,被掠走的,不知道有多少。

    向来官兵只败不胜,前几天才刚折损了两万多兵马,全城人都心情灰暗,今日终见捷使,真的是有久旱逢甘霖之感!

    当下沿途的大道两侧,不少人都是兴奋之极,读书人向天而揖,喃喃而语,普通百姓,便是有不少念佛的,甚至有一些,可能是有家人死在东虏手中的,竟是对着几个捷使跪了下去,眼神之中,也满是泪花。

第970章 报捷(2)() 
“该死的东虏哟”

    看到这样的场景,守城的京营把总眼睛也是发酸,不过,叫他老人家立志打东虏也就罢了,当下心中只是对浮山营更是好奇起来,毕竟能打败东虏的兵将,在大明实在是太难得,太难得了!

    永定门前的景像,也是很快在正阳门前又重演了一次,从正阳门进去,就是正经进了京师内城范围,然后沿着御道边侧一路急驰,很快便是到皇城范围,原本该送到兵部的捷报,却是一路进去,直到宫城门前,而宫城内外,早就收到消息,太监、官员、吏员,杂役,皇城并宫城之中,不知道拥出了多少人,天街之上,到处都是闻风赶出来的各部的官吏们。

    等太监接了捷报,几个报捷的将士才从马上翻倒下来也是实在骑不得马了,身子已经是接近瘫软,下马之时,差点就立足不住,至于三匹马的身上,正月天寒,但马身上都是汗水淋漓,还不知道是一气跑了多久。

    “扶着点,扶着点”

    “好汉啊,这一气跑了多远?”

    “打京师到济南,小一千里,几十个驿站,换人不换马,前个早晨动的身!”

    “好家伙!你们可是真不要命了哇。”

    “没办法,一路上有东虏,北虏,还有趁机起势的响马,不赶快抓紧,出了事就耽搁报捷的大事了。”

    见三个报捷的差官都累的要软倒,一群瞧热闹的皇城小吏将他们扶着,有好酒的从身上掏出酒葫芦出来,给每人灌了两口,一刻功夫过后,这三人才渐渐回过劲来。

    从济南到北京,平时两天半功夫到已经算慢了,朝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