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将来回到浮山,整个山东大半地方的最详细的地图,都会出现在参谋处的墙壁之上。

    曲瑞洒然一笑,钱文路已经大步流星的到自己的队伍之前,张世福在炮队,张世禄指挥车队,但他们也都是没有坐在车上或是骑马,也都是和普通的士兵一样,打着绑腿,老老实实的走在路上。

    “走吧!”

    张守仁满意的笑了笑,脚踏大地的感觉十分良好,他挥动双臂,开始大步流星的向前方走去。在他身后,是一群牵马步行的亲卫亲兵,然后便是甲队的官兵,一队又一队的士兵,除了哨探侦骑外和马队的成员外,所有人都是大步向前,没有任何一个人例外。

    一股又酸又热的感觉袭击了兵备佥事李佑达,他只感觉自己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张守仁的领导艺术来自后世,鼓动士气的方法也来自后世数百年后,所以在李佑达眼中是格外的新鲜,但也是无比的有效。

    现在他能理解,为什么这支军队,拥有这样的赤诚,这样的勇力,还有这样的决心。

    有这样的主将,还有什么事是不可为的,还有什么奇迹,不会发生?

    “我也下马走一段吧。”

    说这话的时候,李佑达有点不好意思,为官十年,少年时候的一些报国济民的想法早就不知道丢哪儿去了。

    居此官,行此礼,对上行媚术,对下则是另外一副嘴脸。不知不觉间,自己也是早就习惯了。但在此时,他不好意思一个人骑在马上了,整个军队,只有马队和侦骑还在骑马,但早就跑的不知去向,放眼看去,这西向的铁流中,也只有自己和随员们在骑马前行。

    随员们的脸上早就露出异样的神色,听了李佑达的话,众人都是连忙跳下马来,只有和李佑达最亲近的家仆才小声道:“老爷,你这身体”

    “不妨,我走一段再骑马,或是坐他们的大车歇息一下。”

    李佑达没有狂妄到觉得自己也能一天走八九十里地还行若无事,他也是知道,眼前这些将士经历过艰苦的长途拉练,所以在前几天的行军都不会太吃力。

    但到了旅途最后的阶段,体力肯定会消耗极多,所有人都要咬牙才能撑的下来连这些最勇武的将士都是如此,他这个文官还是免了,下马走一阵子,只是表示和全营将士同甘共苦罢了。

第761章 济南城(2)() 
果然,在李佑达下马的同时,不少浮山将士的眼中也是露出赞许之色,不少人冲着李佑达一行善意的微笑着,也有调皮鬼小声道:“瞧见没有,官老爷也下来走了。”

    “求咱们救济南,不拿点态度出来还行?”

    “也不是这么说,人家还是不摆架子来着,算是个好官了。”

    “嗯嗯,说的也是。”

    将士们的议论并没有刻意的压低,说的很随意的样子,似乎不是在议论一个朝廷命官,而是自己家村头住着的邻居一般的轻松随意。

    这就是浮山的传统和作风,除非下令时,不然上下尊卑可没有那么分明。

    李佑达也是习惯了一个接一个的冲击,在浮山,永远不怕没有新鲜的东西可学。他也不敢太小瞧这些士兵,大明的别的营头士兵是消耗品和炮灰,在浮山却是每个小兵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重要资源。

    整个大明,怕也是没有哪个营头给士兵办扫盲班,每天都有固定的识字任务了。

    传说中的教导队是张守仁亲自负责,每隔半年开一次班,只有战斗最英勇,同时识字也最多的将士才有可能被选入。

    如果光是一个勇猛,可能终其一身只能干到一个帮统,张守仁绝不会叫一个老粗当队和哨的主官,绝无可能。

    所以浮山上下,求学成风。

    昨夜行军那般辛苦,一样有人抱着书在帐篷中苦读,这种事,李佑达自己都不知道忘了多久了。

    “大约济南有救矣”

    连续数日的奔波,加上极度的担忧,这使得李佑达心中十分虚弱,昨天在入营后的骄傲多半就是用来掩盖自己的这种虚弱。

    此时此时,人在铁流之中,目标直指济南,他的心中,终于也是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与平静。

    济南城中,已经是在一片慌乱之中了!

    十九那天,消息就传过来了,临清州这样重要的东昌府的州城都被鞑兵攻陷,而鞑兵显然不以在东昌府的攻掠为满足,已经有传言,鞑兵的前锋已经朝着济南府城的方向赶过来了。

    当天下午,留守济南的文武官员就聚集在府城衙门会议,德王也派了宫中的承奉官过来,问及这些官员,守土是否有信心。

    这样的压力下,这些平时十分颟顸的官僚难得的快速行动了一把,当即就是写了一纸公文,请巡抚衙门留在城中的师爷用了印,然后交给兵备佥事李佑达,飞速赶赴浮山,飞檄调张守仁所部兵马,十五日内赶赴济南。

    对明军来说,十五在限制近七百里,这个要求已经是异常严格,是非常紧急的一个时间了。

    但就算如此,在期限之内援军就算赶至,能不能赶在清军前头,城中的大人物们也是十分的惴惴不安,根本很难确定。

    官员心中不安,在自己府邸中打点金银细软,预备车马,准备随时安排妻小出逃。

    风声一传出来,整个济南市面都是大乱。

    二十上午,几百士绅齐集布政使衙门,质问留城的大官们有没有什么守城的打算,与此同时,莱州兵继续在城民逼捐军饷,引发城东的贫民,当场打死十几个莱州兵,不过领军的登莱参将大怒,又率自己的部下往城东,杀死了几十个反抗的贫民。

    这一天,对张秉文这样的留守官员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噩梦。

    晚间,往临清方向的侦骑和德州的传骑同时赶到,清军在攻克临清后,前锋已经开始往济南运动了。

    但这个消息张秉文等人害怕引起更大规模的骚动,于是会议决心隐瞒下来。

    只是在傍晚时分,这些官员的家小带着大量的私财,分批离城往北,明显是去德州方向,这个消息,更使市面混乱,人心惶恐之至。

    二十二日后的几个白天都比较稳定,官府出具文告,安定人心,表示济南府城高深坚固,此时又是隆冬,沿途有雪,清军的行动不会那么快。

    如果真的是从临清方向攻往济南,德州方面是会派回援兵的。

    德州和济南相隔并不算远,德州到济南不到三百里,快马疾驰,一天的时间都够通信息了。

    有这样的承诺,城中民心稍安,才不至更加混乱。

    莱州兵的凶残也是叫城中愤怒之余,更加害怕。那天被杀的几十平民,人头还挂在城墙垛口和各要紧街市的牌坊上头,有这样的警告,虽然人心不服,但没有人再敢出面反抗了。

    当然,城中的人也并不知道,德州和济南虽相隔不远,但德州方面有一支清军游骑在,城中一夕数惊,几万明军都挤在城里,根本不敢有所动作,就是山东巡抚等要紧官员,也是没有什么胆气来做什么。

    同时,兵部尚书阁老杨嗣昌还是坚持认为,德州才是清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哪怕清军已经有明显的绕道的迹象,杨嗣昌还是认为,这可能是疑兵之计,于是连发堂谕,令德州方向的明军严加戒备,对济南方向的请求援兵的请求,一律置之不理。

    等清兵越过会通河,离济南很近的时候,北京才察觉出不对,不过那个时候,杨嗣昌等人已经是手忙脚乱,根本是毫无办法了。

    要是有办法,他们也不敢将一个亲王和一个郡王失陷在城中,最少也该派兵把城中的宗室给救出来,实在是反应和应对的速度和手段全部没有,这才坐看城陷,而亲藩失陷。

    百姓被屠杀,这些官员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失陷亲藩,这个罪名却是杀头。

    稍有办法,或是稍有能力,山东的官员都不会和自己的脑袋过不去。

    王朝末世,官员之无能鼠辈的模样,想来也是令人齿冷心寒。

    二十七日的傍晚时分,济南的几个城门突然同时拥进了不少逃难的难民,这一次难民过来的方向是打西面而来,很多人众口一词,清军兵锋已至,距离济南已经只有一百多里的路程了!

第762章 商谈(1)() 
第三百零四章商谈

    “叔平,叔平!”

    张德齐家的门首显的越发破败了,虽然距离过年已经没有几天了,但破败的大门上没有丝毫重新洗涮和裱糊的痕迹,主人家显然是没有一点收拾的心思,就任由它这么破败下去。

    李鑫赶到张家门外的时候,暮色已至,天已经黑下来,但四周的人家没有一家点亮灯笼的济南是府城,哪怕是平民百姓人家也会在门首上悬一盏灯笼用来照明,添加一点人气,光耀自己家的门楣。

    但现在这种乱世,就算此时是年节也是没有人关心,更不可能有人耗费灯油了,所以天色一黑,巷子里头就是黑漆漆的一片,根本就是什么也瞧不着。

    他用力击打着张家门首,砰砰的敲打着,过了好一阵子,才听到张德齐沉稳有力的声音传过来:“是年长兄么?”

    “是我。”

    “好,那请稍候。”

    张德齐答了一声之后,院子里就是传来搬抬东西的声响,半响过后,大门才哑然一声打开,接着便是张德齐提着灯笼的身影。

    看到李鑫,他十分抱歉的道:“年长兄,恕我失礼了。”

    “不妨。”李鑫进门去,看到是张家用一些杂物把门堵住了,他点了点头,赞赏道:“德齐你小心些是不坏的赶紧把门栓上吧。”

    现在这个时候,他巡抚衙门幕僚师爷的身份也不大管用了,城中的义勇兵或是莱州兵都知道清兵可能攻城,而城池多半守不住,既然如此,上官们都是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功夫来约束他们?战乱之中,也不知道谁会战死,谁能活下去,在这种时候,士兵们都愿多享一些福,所以格外放纵自己,而且将领也知道此时不是讲军法的时候,于是越发放纵。

    这些天来,除了那些在城东杀了不少人外,乱军几乎天天都在抢劫,强奸,杀人。几乎没有地方不遭殃的,济南城中,就是教这一千多兵祸害的不轻,很多被强奸或是抢劫过的人家,要么举家上吊,要么就是哭天抢地,其声惨不可闻,城中的人心惶惶,多半来自于此。

    异族的鞑子兵还没有来,但已经是提前感受到了战争是怎么回事,这真是一个残酷的笑话。

    张德齐家的这个巷子距离德王府的西牌楼很近,所以住的达官贵人多,护院也多,普通的乱兵不会来这里,也使得张家承惠不少,但就算如此,必要的防范措施是不可免的,否则后悔的必定是自己。

    听到李鑫的话,张德齐也是连忙将院门的门栓插好,然后才袖着手,对着李鑫苦笑道:“年长兄,请进屋谈吧。”

    “好,进屋再说。”

    李鑫此来甚急,但也不急在一时,此时天色黑透了,想做什么也来不及,倒不妨慢慢的谈。

    在进屋的时候,他看到张德齐的儿子正蹲在墙角,不知道对着什么东西嘤嘤哭泣,小孩子家,原本是万事不知愁的时候,这般哭法显然是十分伤心,倒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第763章 商谈(2)() 
“瞎!”看到李鑫的眼光,张德齐颇为无奈的摇头道:“家里死了一只小黄狗,这孩子想不开,就在那里哭个不停。”

    “呵呵,孩童就是这样。”

    这等小事,原本不足一提,不过李鑫入门之后,看到张家饭桌上的饭菜时,却是一征。

    就是几个黑馍馍,中间一盆煮开的野菜,然后碗里是开水,一点儿别的内容也没有看到。这般的吃食,他猛然一惊,握住张德齐的臂膀,惊问道:“叔平,你家境虽然不宽裕,但也应少有积储,怎么过的这般惨淡?”

    这样的吃食,人也吃不饱,自然没有粮食喂狗,看来那死掉的狗,就是生生被饿死了。

    张德齐神色冷峻,呆了半响后才答道:“我那十来两银子的积储,也就够买几袋杂粮。因为害怕围城,现在也不敢吃的太多,大人和孩子每顿就是吃两个馍,粮食都窖藏起来,以备非常之时。”

    这倒是很有经验的想法和做法,以济南的城防设施,只要能有一些将士决心坚守,攻是肯定攻不下来的。

    古代城池,强攻是一法,更多的就是围困。

    围上你半年一年的,城中绝粮时,不怕你不投降,也不怕攻不下来。

    济南现在有大量人口,虽然有不少储粮,但谁知道这场仗要打多久?东虏现在进来几个月,很可能再呆半年左右,济南攻不破被围困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