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怜张守仁穿越至今,一个历史上自己知道的名人也没见过不,应该说是见过半个。

    黄道周在莱芜匆忙一会,也没建立起交情来,而且此人在历史上是专精人士才熟知,张守仁只是略知一二,甚至脑海里对了半天才把人对上号。

    怀着这种有趣的心思,在雨中催马骑行,反而觉着更有意思了。

    “国华,这是?”

    一行人奔驰不远,也就是三四里地的光景。其实就是从河的南边奔驰到了北边。

    一样的地貌,一样的雾雨朦胧的民居,一样的河流蜿蜒而过,所不一样的,就是众人眼前一个又一个的池塘。

    面对秦东主的疑问,张守仁呵呵一笑,挥舞着手中的马鞭,长声笑道:“这样的池塘,开挖的和已经挖好的,最少有三四百个。”

    “对了!”张守仁转头向钟显,笑道:“费多少工和工时,多少工钱,你这管事的还没告诉我呢。”

    “工期还没完,帐当然是出不来。”钟显对张守仁也是丝毫不客气,直接就顶了回来:“现在就算说,也只是预计。嗯,预计是三千人,用四十天工时才彻底完工,引水,放鱼,都可以结束。不过完工之后,还要一千二百到一千五百人,平时每天抽两个工时来照料,工钱么,连同各种工料,鱼苗钱,我们打宽点算,一万五六的银子总是要的。”

    他们说话时,秦东主和李掌柜不停的互相打着眼色,听完之后,秦东主也是骇然而笑:“国华啊国华,你还真是做什么事都是大手笔。怎么,要吃河鱼?这也不必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要不是我知道你素不是豪奢的人,还真以为你转了性了”

    “要吃河鱼河里去捕,养的鱼不及河鱼好吃。”张守仁答句闲话,笑着道:“不过百姓只要能吃到鲜鱼,就是要谢佛,不会讲究这么多的。我有这几百池塘,分落在浮山营防区各处,数十万百姓,可以吃到很便宜的河鱼了。”

    山东地方,特别是登莱,因为是近海所以海鲜当然是第一选择,不过海上风波不是一般人能受的住的,打渔的条件和后世没法比,好的味道也是尽着达官贵人吃,穷人平时打的海鱼多半是卖掉,少量是自己食用。

    往内地一些的,海鱼就难吃的上了,河流又少,河鱼也难,山东名菜是以海鲜为主料,河鱼很少,就是明证。

第610章 大工程(3)() 
现在张守仁这么大手笔,说是几十万人要因此受惠,这话倒也不算吹牛。

    一塘鱼弄好了,出个大几千斤不是问题,十塘数万斤,百塘数十万斤,这个产量,足够大了。

    “哈哈,真是笑死人了。”

    张守仁得意的时候,陈公子却是捂着肚皮,在骡子上笑的快要掉下来了。

    “你这厮,好生无礼!”

    张守仁的内卫哨长是一个忠诚质朴的浮山汉子,三十来岁,人最厚道朴实,也心细,耐烦,所以来做这种护卫头目的差事。

    这种差事,乍看叫人羡慕,天天在大头领身边,但时间久了,事事要随从,凡事要当心,就是伺候人的差事,还要负安全责任,所以愿意干的和干的好的人还真不多。

    此人能耐住性子干下来,脾气当然是极好的,也知道上下分寸,此时忍不住,也是实在因为陈某人的样子,实在是十分可恶。

    “张大人,你大约没养过鱼吧?”陈公子也不好太过份,拦住自己要上前说话的奴仆,敛了脸上笑容,正色道:“这鱼塘,不是你抛些豆饼和青草就能出鱼的,有句老话,水清无鱼,你这塘成了,水是河里引进来的,要想出淤泥,没有三五年的功夫都不可能,鱼能不能养的住,能不能养大,都很难说。想用这法子来屯田,大人你是思虑的比较周全了,老实说,学生都有点意外,但这样,还是不成的”

    陈公子真是一个大能,张守仁对他的身份也是越来越感兴趣了。一个进士,一个正经的统治集团的一员,居然什么都懂,而且专精,这还了得?

    不过他决定压一压对方的傲气,当下不动声色,笑着在马上做了一个手式。

    一行人跨过河边的小桥,向着前方继续前行。

    “什么人?站住!”

    在前方不到一里的地方,他们被一群从房舍中出来的哨兵拦住了。

    都是浮山作训服的打扮,住是住在十来间青瓦房中,都是训练的十分出色的样子,不过看衣饰的细节,秦东主这个外人也是认的出来,这些人是浮山二线的后备军人。

    在这里布防的,应该是陆防营的人。

    这里居然是一个军事重地,在场的人都有点想象不到。不过仔细一想,回想起一路上从夹堤下来,田亩之中村庄之间修的一条两丈宽的直道,垫的坚实平滑如镜,马匹和骡子大车走在上头,十分平稳舒服,根本是花费重金弄出来的,这样的地方是军事重地,也不奇怪。

    “口令?”

    哨兵们已经突破雨障,看出来过来的是张守仁,不过就算认了出来,还是颤抖着嗓音喝问口令,在喝出口的同时,这个带队的排正目也是很佩服自己,真的是很有勇气啊

    “呵呵,口令闪电。”

    “雷鸣!”

    正目官下意识回答了一句,然后又楞征了一下,接着才一碰靴尖,所有三十来人都是一起碰靴,在啪啪的巨响声中,所有人提气开声,喝道:“大人好!”

第611章 生态圈(1)() 
第二百四十六章生态圈

    “好,好,大家辛苦了。”

    “为大人服务!”

    “好了,稍息,解散正目,你陪我进去吧。”

    “是,大人!”

    在熟练而顺溜的对答中,所有人都在这庞大的建筑群落的前院门前下马。

    没到近前时,没人能感受这建筑群落的庞大,到近前时,才发觉眼睛欺骗了大脑,眼前这庞大的建筑群已经不能用间,舍,幢等常用的形容词来形容了。

    方圆最少有十来里,一眼看过去,围墙根本就看不到边。

    “这是你的新军营吗,国华?”

    这种庞大的建筑群,也就是浮山营的军营和将作处加在一起差不多大小。在秦东主等人看来,这应该是张守仁下令修筑的最新的军营才是。

    不过张守仁神秘摇头,自己大步前行。

    在场的士兵们都是用好奇和敬慕的眼神死死盯着这个浮山营的灵魂和最高领袖,能在这样的天气里等张守仁过来,对很多人是一件开心的事。

    地上都是铺设的青石板,从大门进去,众人又是看到一排排的青砖碧瓦的建筑群,粗粗看去,大约有一二百幢之多,每幢都是十来间房联在一起。

    说来也怪,这房舍并不高,也实,看着很小的感觉。

    不过地基看着就高,房舍后头是一排排的排水明沟,沟渠纵横,最后全汇集在一个极大的明渠之中。

    房舍不大,但地上全是铺的石板或是石砖,这工程量,还是不少。

    “怪不得浮山前一阵子用了太多的工,几乎所有的壮年佃户,只要是不在军中或是不曾在海边或是将作处的,都是被国华你雇了,这边的大工,花费怕是更多吧?”

    “三万两!”

    张守仁竖了三根手指,笑道:“烧砖用的焦煤,别的使费,大量人力,加起来正好三万两。”

    “你是把钱花的海落石枯了。”

    “钱么,赚来就是用出去的,我岂是守财奴?”

    张守仁无所谓的一笑,秦东主和李掌柜虽是商人,倒也不是小气的人,施粥捐衣,善行善事做的不少,也不会把他的话当成恶意的讽刺,所以随口就说出来。

    倒是姓陈的在一边微微点了点头,显然以这陈公子的性格,对张守仁的这些举措和话语,十分的激赏,只是他也看出张守仁有招揽之意,所以不愿开口说话。

    “这些房舍,瞧着怪,是做什么的?”李老掌柜到底年纪大了,精神有点不济,从大门走进来,就有点气喘吁吁的感觉,此时发问,也是有早点完事的想法了。

    “走近看看就知道了。”张守仁微微一笑,十分得意的模样。

    “看就看看。”

    老掌柜在张守仁这里,不知道开了多少次眼界,抵抗力也算好了,自觉自己什么也无所谓了,当下便是先行,不过等他要踏出大门范围的时候,一个浮山兵跑过来,用勺子舀了半下白粉,往老掌柜的靴子底下一倒,然后笑道:“老先生,踩一踩再进去。”

第612章 生态圈(2)() 
“这是何意?”

    “这是石灰。”张守仁上前替这个兵回答:“踩一下石灰,靴子上有什么病毒都烧死了。”

    换别人说这话,老头子准翻脸。

    什么病毒,还要拿石灰来烧?老头子能带什么毒?况且烧啊烧的,听着也真是不吉利不是?不过老头在张守仁这里见识过太多次,心知张守仁凡事不是乱来,说者无意,自己听着不必有心,当下苦笑两声,半只靴子在石灰里趟了一下,这才往里头走。

    这么一弄,众人发觉这里头房舍,到处都是洒的石灰,看起来还真的是十分诡异的样子。

    不过里头必有文章,连同陈公子在内,所有人都是往里头走。

    整个建筑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区间,离大门最近的有几十步远,没一会功夫就走到了。

    “是小鸡呀?”

    “没错,是小鸡。”

    “怎么有这么多?”

    “好家伙,这可真吓人!”

    趴在房门上一看,所有人就都是有点吃惊了。屋子里头倒是泥地,不曾铺设石板青砖,每间屋子,大约宽一丈,长两丈多,并不是很大,也不高,门前还挂着棉帘子天已经较冷了。

    中间和屋子各处,都是放着一个怪模怪样的圆形的小木桶,四周着着小门,流水从上头不停的滴落下来,屋子里头,四面都有食槽,小鸡仔有过百只,黄灿灿的毛色,红色的嘴唇,瞧着也特别好看,叽叽叽叽的一般叫着,一边吃着槽里的食,喝着木桶里流下来的水。

    “好家伙,这真是了不得,怎么敢养这么多鸡?”

    “每间屋子里都有,这一排十间房,不得有过千只?”

    “差不多得有!”

    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但这鸡舍是怎么也看不出门道来了。一边议论着,一边就是把眼神看向张守仁。

    这个人,一边在磨刀霍霍的备战,随时准备出动打仗,一边又悄没声的搞出这么大规模的养殖场来!

    对明朝人来说,养鸡不是稀奇的事,象张守仁这样的养鸡,才是稀罕事。

    当时的人养鸡,最多不会超过十只之数,一则没那么多剩饭剩菜,也没那么多功夫照顾,二则鸡会很容易生病,一旦生病,一死就是一窝,养的越多,损失越大。

    再加上鸡的生长周期不算长,养一批杀一批卖一批,反正循环着养和卖就是了。只有下蛋的老母鸡,那是一直养在家里,不过数量也不会多,最多三五只就够了。

    张守仁的这一排鸡舍,投放的时候就是一千五百只,到现在快一个月了,死了二百多,还剩下这一千多只。

    以当时的条件来说,这个死亡率是可以接受了。

    鸡长的越大,抵抗力也越强,精心照顾,张守仁觉得是可以把鸡养好的。

    等再大一些,就分蛋鸡和肉鸡,分别来养,反正他地方大的很,也不必放在笼里养了,地方大些,通风好些,鸡生病的可能性也是降到最低。

    喝的水是开水,喂的料也是煮过,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第613章 生态圈(3)() 
还有石灰消毒等措施,也是写成规章制度,规定下来。

    这边的鸡场是有专门的工人照顾,外围是陆防营的士兵们把守,不要说老百姓不能随意进来,就是张守仁自己进来,还得对口令。

    人来的少,人身上的各种病毒也不大可能传染给鸡群,危险性就是更小一些。

    “这些鸡要是长大了”

    “还有鸡蛋!”

    老掌柜和秦东主的眼中,有火花四溅。

    两个商人,立刻就是看出了这庞大的商机。鸡鸭鱼肉,人皆所欲。以前的大明,物价便宜,一只活肥鸡也就是四分银子,一两银子够买二十只的,养鸡真不是什么难事,虽然没有人规模化养殖,但小家小户好歹养一群,不费事,养肥了就卖,卖几只赚一两钱银子,换几斗米,一家人也好吃饭。

    鸡蛋的价格也是不贵,几斤鸡蛋抵一只鸡,随行就市,吓不着人。

    现在是不成了,也不知道咋了,年景不好不说,这物价是一年比一年高。普通人,哪怕就是秦东主这样的大商人,也是搞不清楚明末物价持续上涨的真相,不过对物价的把握那是没有话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