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么也轮不着此人的。

    一切风平浪静,对很多人来说是大好事,对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官员,正渴欲建功立业的时候,风暴,风眼却是和自己丝毫不相关,而且一场大风波,轻易平静下来,也正说明人家不需要自己,就能轻易解决麻烦。

    所以登莱的局势,对陈登魁这个兵备道来说,就显的沉闷而且无聊了。

    而放眼整个帝国,崇祯十一年九月初的当口,也是难得的平静之中。

    潼关南原之战还在洪承畴和孙传庭的筹备之中,等李自成从陕北被一路撵到潼关附近,接应他的曹操罗汝才被孙传庭打败赶走,然后布下孙辉祖等总兵官布下的三道防线,在李自成身后又有曹变蛟和贺人龙两个官兵中的悍将,还有洪承畴亲领他的督标兵马做为接应,如此布置,陈登魁等人深知,李自成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张献忠和罗汝才谷城受抚,当初陕北起义诸路,李自成覆亡在即,革左五营销声匿迹,张献忠罗汝才等受抚,看起来,天下是太平可期了。

    “天下太平,胶东地方也是平静无事,一个小小游击,就有如此心机手腕,还有如此财力物力,噫,吾有何可为,吾复何为?”

    书房之中,陈登魁是起劲的大发牢骚,最近的事情,实在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魏家倒霉定了,莱州的黄知府倒霉是在下一步,方巡按抽身的早,起来是不碍了,但登莱两府重新洗牌,换上刘景曜和张守仁都信的过,能指使的动的人手那也是妥妥的这么一来,陈登魁看热闹,试图火中取粟的计划是彻底破产,登莱一地,他这个兵备道是没机会,没戏唱了。

    兵备道就是这样,官职上是巡抚的后备,巡抚弱,兵备强,巡抚强,兵备弱。

    现在登莱的情形,陈登魁只能打打酱油了。

    “父亲,”看到精明强干的父亲在长吁短叹,难得的大发牢骚,陈三小姐抿着嘴笑道:“天下太平不好么?”

    “哼,要是真能太平也就好了。就怕,内忧方止,外患又至啊。”

第538章 统计(2)() 
“父亲说的是东虏?”

    “嗯!”

    陈登魁是东林党的一员,正经的松江陈家的一份子,论起消息灵通来,还要在登莱巡抚刘景曜之上。

    最近这一段时间,边关连连示警,东虏小规模调动兵马的记录一条接着一条,全面动员的迹象也是越来越明显。

    联想到今年的铁价和粮价十分反常,现在这种时候,江南和山东已经开始缺粮,大量的粮食被运到北方又神奇的消失,这里头的猫腻还用多说?

    只是这件事没有人敢揭盖子,几家大粮商后头究竟是有多少人参与其中,这其中肯定有不少大鲨鱼潜在深水里头,谁敢贸然揭这个盖子,只怕会被嚼的连渣也不剩下。

    就算是陈登魁这样的东林中层干部,对这种事也是离的越远越好,不会介入其中的。

    “三哥有信来,说是想过来转转。”

    三小姐在这里平时已经很清闲,很多事情也不经兵备道了,所以父女两人都穷极无聊。不过好在这年头资讯传播极慢,官面上只有邸报,平时互相通消息,那就只能是书信往还了。

    越是上层人物,平时的信也多,求事的,求官的,求引荐信的,或是打听消息,请安问好,通传八卦,反正陈大人这里,一天多则十几二十几封,少也有五六七八封信。

    拆信看信,也是不小的工程,每天陈大人有空就看,没空就丢给这个慧质兰心的女儿代拆代回,反正这鬼灵精模仿他的语气和笔迹,大约都有九成功夫了。

    “哦,他要来便请他来吧,大约是乡居无聊,穷极思动了。”

    陈大人一边背着手离开,一边长叹:“就是为父这边也没有什么要瞧的,唉,官场生涯如此无聊,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对了,你复信之后,顺道替为父写封信给那张守仁,礼物我已经准备好了,随礼物去一封信,贺他新婚大喜,嗯,就是这样吧。”

    自己父亲虽然有无病呻吟之嫌,不过也确实是被打击的不轻。

    自浮山六条颁布,钱粮真的下发,地方上不要说兵备道衙门,就是州县衙门,暂时也是只能看张守仁的脸色行事。

    这个年头,说别的都是假的,有钱粮的才是真大爷。

    书房之中,美貌少女也是紧咬着双唇,纤手之中的毛笔,似乎也是有千均之重,半响过后,只字未成,气哼哼的少女将手中笔一扔,嗔怒道:“这个人,成个亲也闹这么大动静,真是可恶,嗯,可恶死了!”

    身为被怨恨的目标,张守仁没有打喷嚏,也没有一丝一毫的警觉,相反,他此时正凝神皱眉,听取着钟显的汇报。

    “大人,文册已经是统计出来。本营治下,包括浮山所、方家集、古城集、灵山卫在内,共有户三万一千一十五户,口十四万一千一百七十口,其中男子六万三千五十六口,成丁五万七千五百,不成丁五千五百。妇女,七万八千七百口,壮妇七万一千五十,幼女七千二百口,统计相加,全营治下,共有青壮男丁四万三千七百六十三口。”

    钟显顿了一顿,又接着道:“营下有旱田二十一万三千六百五十三亩,近河水田三千七百二十一亩,其中三万六千四百二十七亩归百户以上的各级武官所有,所有水田,均归千户以上的武官所占有。本营之下,浮山所一年上交朝廷六百石粮,灵山卫一年是一千二百年,每到春税之时,由登州都司统一收取至登州,再由登州运至通州交割。之后,再由朝廷统一调拨分配下来。”

    能把数字做到这种地步,而且时间也不是很长,在这个时代的通信和交通条件之下,钟显等人是下了苦功和大功夫了。

    张守仁也是不觉动容,伸出手来,笑道:“你们真是辛苦了,拿来我看。”

    这一次的统计,是各地的统计局主导,军情局等各单位配合,还出动了一部份军人保护最近的清剿行动成果巨大,胶东半岛几十年的匪患一扫而空,把匪徒们聚集了几十年的财富全部拿到了手,并且分发了下去,这样得罪的人肯定不少,虽在浮山营打出了威风,不过亡命之徒不少,还是小心为上。

    这种武力震慑,不仅把可能的宵小给震服住了,还压住了地方上某些不愿配合的里甲。

    一旦有人说什么程序不合,非得县里开据凭单的话,浮山营马队的士兵们就把斩马刀抽出来,斜架在前胸,然后策马疾驰而过,说是在村落附近发现了可疑的人,有可能是脱网的海盗,或是冥顽不灵的匪徒响马,总之这里十分凶险,需要大军出动,痛加剿杀。

    这么杀气腾腾的一闹,加上统计地区都是“浮山区”,也就是张守仁直接控制的地方,几个卫所,加几个大型集镇,胶州和即墨这样的州县城池当然是不计在内的。

    就算这样,工作量也是极大了。

    毕竟在此之前,只有洪武年间正经的依靠全国的力量统计过一回人口,然后这二百多年来,所谓的黄册和白册都是胡来的,根本没有丝毫的准确性。

    一个好几万人的文官组成的政府,连一个最基本准确的人口和土地资料也欠奉,张守仁觉得这是一种不可原谅的耻辱,在施展反击手段把莱州地方官员和士绅们狠狠恶心了一把之后,他趁机追击,在发放钱粮的同时,也是派出钟显等信的过的吏员,在自己的直接治下,开展了这一次的统计工作。

    看了一会儿,张守仁笑道:“营下的户数是不少了,不过,土地数字也还够耕作。”

    钟显站在旁边答道:“人口滋生,户数是比当初设立卫所时超过数倍不止。”

    张世福在一边接道:“我浮山和灵山一带,原本也是军户逃亡不止,不过自嘉靖年间赐给永业田后,将领有田,不再侵削过份,多年之下,人口又滋生上来。要是嘉靖之前统计,怕是连五千户也不会有的。”

第539章 屯田(1)() 
第二百一十九章屯田

    明朝军户逃亡,就在嘉靖之前达到一个高峰,派御史去巡查,一个千户所连百户都不足了。

    军户逃亡原因很多,武官侵占军户土地肯定是最重要的一条,嘉靖年间,百户一级赐一百亩地,以此类推,军官们有自己的名正言顺的土地,侵削之事渐少,军户逃亡的事也就渐渐平息了下来。

    良久之后,张守仁将手中文册合起来,满意的道:“钟主办立功不小,我有功便赏”

    “大人,我有个请求。”

    “嗯?你说。”

    “下吏有一个族兄,实在是聪慧机敏,而且熟谙政务,此次莱州府事后,他已经知道自己所行大错特错”

    “你说的是钟荣吧。”

    “是的,还请大人给他一个赎罪的机会。”

    “当时我自己都有自身难保之危,他一个外人,又是莱州府为吏,难道不给知府做事,还能来偏帮我吗?”

    张守仁打断了钟显的话,微笑道:“请他过来吧,不过只能当你的助手了。”

    “是,谢谢大人!”

    钟显极为高兴,他的理想就是能使得钟家彻底脱离苦海,摆脱吏这个阶层,成为官员,哪怕是军职武官,也比在最下层当小吏强的多。

    明朝的吏员,特别和卫所相关的吏员,在待遇上十分差劲,比起清朝的吏员能捞个油光脸滑,就算钱不多,好歹能混个肚饱来说,明朝的吏员就要凄惨的多了。

    张守仁答应下来,钟显也极为高兴,不过不等他的高兴劲过去,张守仁便是神色严肃,向着钟显道:“钟主办,眼下有一件大事,我打算叫你牵头,世福、世强、世禄跟着你为助手,当然,我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可是大人婚期在即”

    “我知道,婚礼的各项准备工作,嗯,我叫曲瑞牵头,孙良栋等人帮手,就由他们来操办好了。”

    “呃”

    张守仁现在的麾下已经分为好几个明显的派系和不同的所长决定的小集团。

    林文远算是独竖一帜,既不与王云峰这个特务处的人打交道,也是不和别系将领拉近关系,只和曲端等人有着原本的兄弟情感。

    张世福等人,一则是同宗,二来都长于政务吏事,军务上也是以严谨和宽仁驭下著称,特别是张世福有大将之风,可以替张守仁主持一方,但论轻兵锐进,敢打敢拼,勇武拼杀,这就得属孙良栋和李勇新等人了。

    要说文武全才,大约林文远和曲瑞都不差。

    不过叫曲瑞干婚礼营造的差事在场的人,自然都是一头的冷汗。

    今天这一次会议,明显的都是政务型或是军政两栖型的人才,张守仁看着这几个,笑道:“婚事只是私事,好歹都这样,还能错上天去?屯田才是天大的事,关系到我浮山营的生死存亡世禄,粮食的事,你和大伙儿说说。”

    “我营中粮食储备,也只够一个月之需。”

    在大量发放钱粮之后,胶东一带所有人都有一种错觉,就是浮山营的粮食多的如山一样,怎么吃都吃不完。

第540章 屯田(2)() 
但明眼人是注意到一件事,粮食发的不少,但大量粗粮被留下了,而且对肉食和鸡鸭鱼的发放,张守仁没有以前那么大方了。

    事实就是如此,精粮够吃一个月,肉食还好,大量打来的肉食被圈养了起来,七成供给军人,三成供给匠人和为浮山做活计的工人,这样减轻了地方上的压力,军民关系就可以更缓和一些。

    但短期之内这样将就是可以的,长期下来,囤积的物资一定会被耗尽。

    现在到处缺粮,往下去会更加的缺粮,就算几家大商行一直买粮过来,甚至加高价格,但山东这里的一个游击将军,怎么和有皇亲国戚为背景的晋商大粮商争?

    又如何争的过各地的大军镇?

    再下来还有官府要控制的仓储,供应皇家和各地藩王并地方府库。

    几轮过来,到地方供交易的原本就不多,老百姓也要吃粮,再有钱你不能弄的地方上没有粮食吃,那也是要出大事的。

    明末时节,其实缺的不是银子,而是各种各样的物资。

    真缺钱的那是朝廷,地方上肥的流油的人可是大有人在,比皇帝有钱的主,那是能排一长溜出来。

    “所以本将决定养猪养鸡,放羊,放,总之要大养牧畜,具体的办法,我已经想好,这件事,由营务处提调一千个壮劳力来。”

    张守仁满脸放光,脸上也满是自信的笑容。

    不知怎地,看到他这样的笑,在场的人,都是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自信从容,所有人都是受到感染,情不自禁的点起头来。

    养猪放鸭,居然先要一千个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