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被捐输者,却是要从自己身上拔毛,谁能高兴?

    捐输的目标,当然不是普通小民百姓,而是勋戚,官员,士绅。

    这些人是大明统治的基石,皇帝都不好和他们硬来,薛国观的捐输军饷计划,就是拿自己在火上去烤。

    任何一个出钱的人,都会对他恨之入骨。

    真正高风亮节,愿意出钱的一般来说,这种人肯定是穷鬼,也不会有几个钱的。

    这件事已经在邸报上刊登很久,薛国观却根本找不到一个肯捐输的人,正在走投无路,上被崇祯切责,下被百官士绅嘲笑的当口,山东胶州却突然出来几个举人,捐输十万,这一下,就是后世游戏里的“拉仇恨”了。

    针对薛国观的人,肯定对魏举人几个恨之入骨。

    原本可能黄了的一件事,一个损招,或是针对薛国观的一个大坑,就这么被不知情的魏举人几个给填平了,拉到了自己的身上。

    皇帝特旨嘉奖,政府记录在案这些都是屁,将来被所有人惦记,仇恨,穿小鞋,遭白眼,这才是最要命的事情了。

    魏家经营百年,这种大世家最厉害的不是明面的实力,不是当没当官,有几个人在朝为官,而是百年之下经营出来的关系网。

    现任的府县官员,未必有这种大世族办事方便,就是人家能在任何衙门都攀上交情,识得官员。

    现在这件事一出,普天之下,谁还敢和魏家继续往来,继续交好?

    这些在场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和魏家交情不坏,现在不都是躲瘟疫一样的跑的老远?

    捐输这件事,内廷的几个大太监最多才出几千两,这意思也是明显的,谁也不要出来添乱,谁捐钱,谁倒霉。

    魏举人几个,过街老鼠是当定了,能不能保住身家性命,都是在两可之间。

    至于皇帝的欣赏那还是算了吧,帝王能记住谁,而且和普天下所有人相比,皇帝的力量也是十分有限的啊。

    现在魏家的情况,就是被人暗中挖了个大坑,从头到脚,被埋了个严严实实!

    “这件事,文远你办的十分好,老夫甚慰。”

    远在京师之中,相府内宅之内,薛国观倒是满面红光,十分兴奋的模样。

    今天下午,崇祯皇帝在文华殿中召见了他,极力夸赞了一通,十万两白银到手,皇帝也是十分兴奋。

    有这银子打底,薛国观打算找一些商人再报效,既然有人带头,这些家伙就好歹敢出一些银子,不象前一阵子,人人都不敢沾薛国观的边,生怕被人惦记上了。

    好歹再弄几十万,皇帝不逼他,他也不必硬逼着勋戚太监官员们捐输,不会再如此前那样,几十天内,堂堂相府敢上门的人都没有。

第534章 大利四方(1)() 
第二百一十七章大利四方

    这件事,他已经了解,从头到尾就是杨嗣昌在设计对付他。

    “小人之辈,老夫还不是挺过来了!”

    夸赞了林文远一句后,薛国观也是十分得意,他好歹是从捐输这个大坑之中,爬出来了。

    “就是你找的这几个山东举人,他们到底是?”

    “是真的胶州城中的乡绅,”林文远满脸笑容,答说道:“都是好士绅,为国解忧,也是为大人解忧嗯,他们和我家游击将军交好,也有卖他交情的意思。”

    “哦,原来如此!”薛国观如释重负的样子。

    “唔,你家张大人急公好义,想不到他的朋友也是如此,老夫心中甚是欣慰。”

    薛国观看一眼林文远,突然道:“有空叫你家大人到京师来吧,他算是助我度一难关,老夫想当面看看他,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这头老狐狸并不是好糊弄的,林文远赶紧站起来,执壶替薛国观斟酒,然后才应答道:“下个月是他和寒家联姻的日子,要等此事过后,恐怕我家游击才能抽出身来。”

    “哦,不妨,由他自行安排吧。”

    张守仁升职到千户后,按理来说就应该到京师来述职接任命状,不过皇朝末世,规矩讲不得,直接就由兵部和都督府下了公文,然后由上官转交就算完成手续了。

    现在已经是游击将军,一次京师没来过,不曾和当道大佬打过交道,做为一个年轻有为,还要追求进步的游击,确实是有点不成话。

    京师之行,看来也是势不可免。

    “到时你要回去吧?”薛国观已经微醺,对着林文远笑道:“老夫会送仪金,并且会叫你带礼物回去给你家大人的唔,我承他之情也是不浅,来而有返,才知礼也,哈哈。”

    “凡本次扫荡群盗,所获之银、粮、物,半分不留于浮山营。一用于学校生员禀银加倍,学校乃华夏之根基,十分要紧,本官虽武夫,亦知其理也。二用于敬济院、慈幼局抚孤养老,三用于河桥道路修建,四用于抵消贫户所欠赋税,凡贫无立锥之地者尚被催征赋税,皆由本营开销,五用于表彰胶州境内义士孝子,六用于补贴里长乡老耆宿完了。”

    胶州州衙和州学的明伦堂外,都是同时聚集着大批的人群。

    这其中当然是以士绅生员为主普通的百姓是多半不识字,就算识几个字的,也不会到这种地方来看文告。

    当然,胶州四门,也是到处张贴着这些文告,内容相同,看来这文告写成这样,也是照顾多半不识字的百姓。

    不过两边的议论,倒是一般相同。

    “这张某人,知道照顾乡里,特别是尊重学校,还是明礼的。”

    “是的,是的!”

    “他这一次,几万银子,几千石粮,在年前全部发放完毕,吾辈生员,不管是不是禀膳生员,一律是十两银,两石粮,两匹布,这个手笔,不得了!”

第535章 大利四方(2)() 
“张将军向来就是这样大方,听说他浮山境内军户,也是按年节固定发钱粮的,当然,我等生员所发的是最多了。”

    “理应如此,看来前一阵子,我等受人蛊惑,实在不该啊。”

    “嗯,以后当以颂扬为主了。”

    “咱们不是为利,而是张将军不仅给赐给我等酒食银两,还敬老抚幼,修桥补路,这样惠及地方的事,自是应当肯定。”

    这样冠冕堂皇的话,自是最受到赞扬和追捧,当下所有的生员都是点头微笑,一副正大光明的样子。

    至于前一阵子鼓动他们闹事的魏举人等人,现在已经是胶州城中的过街老鼠,平时官吏绝迹,根本没有人上门,以往的关系,纷纷绝交,这几家不仅是家主老实,就连仆人都不大敢出门,遇着人也不敢争执,就算这样,城中很多人都是判断,这几个举人介入到最高层次的政争之中,恐怕就再低调也不能免祸了。

    此次张守仁也是大手笔了,六条内容,修桥补路,敬济院和慈幼局是抚育老人和孩子,这都是公益事业,第一条是给学校生员,这些人就是现在这个时代的舆论和媒体,算是一笔公关费用。

    然后还有贴补所谓里长耆宿的,就是地方上那些保甲办事的人,不能和大官绅比,但也是地方施政的中坚份子。

    然后帮贫户消除欠税,今年秋冬时,这些人可以免于冻饿之苦了。

    再就是表彰义士孝子,就是撒网抽签,抽到了中大奖,大家高兴,平时名声好的,这一次算是中奖,而有这么一些代表,地方上的风气也会好很多,也算是一种公益事业的变种。

    这一下子就花了大几万银子,几千石粮食,还有不少布匹等杂物,都是辛辛苦苦打山匪土匪扫荡来的,一次出动数百步骑,累计出动过过万人次,扫荡了两府四州十五个县境内的响马土匪山匪徒,现在的登莱两府,没有响马土匪,没有海盗,已经是海晏河清的太平盛世模样了。

    扫荡地方的同时,浮山营就在各州府建立了不少的明的暗的联络点,用于军需供给和情报传递,无形之中,也是对登莱两府的其余地方加强了控制。

    这一次,惠及地方的六大举措,不仅是针对胶州一府,还有莱州,平度州,登州和黄县等几个重要州府。

    除了扫荡来的物资,张守仁自己还要从小金库里拨银出来,这才够这一次大规模收买人心的用度。

    这要是在太平时节,或是法纪森严的时候,一个地方镇将竟敢出钱邀买人心就是大罪,搁朱元璋那会,死罪活罪都难逃,扒皮都是轻的,现在这个时候,却是没有官员敢出来阻止了。

    就算明知道不对劲,这上到士绅生员,下到贫民百姓,再到所有阶层都有好处的事情,谁跳出来挑头反对,岂不是和登莱一带几百万人过不去?

    一个人要是敢这么做,那胆子也肥的太逆天了罢?

第536章 大利四方(3)() 
除了军事上的联络点,这一次借着捐助,也是在各州府建了浮山系统的敬济院,慈幼局,还有发放草药救治病人的卫生局,发放贫民抚恤救济的抚济局,修桥补路的公务局,号称要计算两府下各州县忠臣孝子守寡节妇人数,并计算贫民所需费用的浮山统计局

    军事联络点,归参谋处,暗里的情报点,有的是特务处的,有的是军情处的,敬济院慈幼局什么的,有的是营务处下,有的则是中军管理,还有的是仓储转运处的管辖之下。

    浮山营的势力,也是借着这一次大利四方的机会,直接就介入到了民间之中。

    地方保甲,为了领取浮山的工资和好处,也是在很多事情上配合,而州县的官府势力和士绅势力经过这一次波澜壮阔的大斗争,深知张守仁不是易与之辈,于是找麻烦的少,配合的多,时间越久,则地方政权渐渐会被浮山影响,控制,登莱一带势必将成为张守仁稳固的大后方当然,这也是以后的事了。

    一场绝大风波,其实也是地方士绅与一伙文官对张守仁这个新晋武将试图压制,控制的一个试探的过程,结果就是踢到铁板,强奸不成反被日,胶州已经彻底被张守仁收服,莱州一带,也迟早是囊中之物了。

    “一个小小游击,居然有如此手腕心机,真是,真是”

    登州城中,原本刘景曜所居的兵备道衙门,新上任不久的兵备道陈登魁一脸肃穆的样子,正在后院的小径间背着手漫步。

    一边走,一边嘴里就是忍不住念叨起来了。

    不到十天的时间,登州城中也是到处挂上了牌子。

    城中的府学也是放过银子和粮食,现在这个时候,眼看就要种麦子,山东没有水稻等优质作物,现在收获的都是高粱玉米一类的粗粮,玉米这样的抗旱作物种值经验还较少,产量低,推广的地域也少。

    番薯等作用此时也是进入中国,但百姓一样不会种,种值方法不对,也是没有在北方推广开来。

    还是高粱小米等低产作物,难吃,产量也低,到明年麦收前,将会有一段痛苦难熬的日子。

    当然,这是对普通的家庭而言,真正的大士绅大地主另当别论。

    眼看着浮山营送进一车车的粮食,到处给贫民百姓发钱子,上缴积欠,整个登州城中都是一片沸腾。

    昨日陈登魁在城中四处走了一走,耳朵里是灌了一耳朵的对张守仁的赞颂声响。

    上到小士绅,里甲保长,学校里的秀才生员,下到贫民百姓,都是对这浮山六条赞不绝口。而且,人家不是口惠而实不至,榜文张帖的同时,浮山的物资就跟着进来,接着就是到处挂牌,抚济孤老,慈抚幼儿,当年孔有德叛乱,死了全家老小只剩下孤身一人的老者,或是没有父母的孤儿可是真的不少,这些人都是流离失所,根本没有人过问他们的死活,到现在这个时候,浮山营的人一进来,首先照顾的就是他们,城中的这些人一被收养,不论是谁,都得翘一下大拇指,赞一声好样的!

第537章 统计(1)() 
第二百一十八章统计

    张守仁这么争气,最高兴的当然还是他的恩师兼官场保护人刘景曜了。

    上一次死了两个举人,固然胶州一带没有直接状告张守仁的楞头青了,但张守仁的名声也是大坏,连带着刘景曜也吃了不少挂落。

    他这个巡抚,根基太浅了,真正靠的住的地方势力,其实也就是张守仁一个。

    现在好了,一切雨过天青,张守仁的势力再次膨胀,立下的功劳又是不少,刘景曜已经一一记录在案,将来报备在京,叫张守仁去陛见一次,升级到分守登莱参将,那是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登州还有一个总兵倪宠,此人是志不大才也疏的无能鼠辈,论起本事,连丘磊这种将门世家的光棍气也差几分,就是混死等死,如果不是登州已经不是前方,这个登莱总镇的位子是怎么也轮不着此人的。

    一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