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济南那边也要活动一下。”

    “丘总镇和此人不对付,我看也能去想想办法。”

    “秦游击要多派人手到胶州来,此时我等的安危要紧。”

    魏举人也是众人的主心骨,胶州世家,他家有粮行米铺布行丝行,还有过万亩良田,门生故吏满胶东,京师和各地都有关系,如果他家出全力和张守仁周旋,大家还是看好魏家的多。

    别的不说,一旦发动起来,整个山东和登莱官场,十成有七成都会和张守仁过不去。

    张守仁银子多,魏家也不是没钱,几代的交情加上银子,张守仁的钱人家就不会要了。

    为一个要被斗跨的武夫得罪魏家,不值。

    魏举人此时也是当众放话,恶狠狠的道:“替我放出话去,胶州地界,有我魏家就没姓张的这小子,谁帮他,就是与我魏家过不去!”

    “军门大人怎么说?”

    张守仁的节堂之中,此时也是济济一堂。

    所有人都是自发赶了过来,所有当初的小旗官们,最早的一批老队员们,现在不是队官就是贴队,哨官,最不济也是个副哨官,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眼巴巴的看着张守仁。

    事情一出,风波大恶,整个浮山营都是感觉受到了影响。

第507章 立营(2)() 
以前大家出营时,虽然在物价和很多事上与百姓争利,地方上有些怨言,但浮山营不扰民,杀响马杀海盗,走在哪里,百姓还是交口称赞的多。

    这件事一出,有怨气的人似乎是找到了发泄渠道,不少人都是对浮山营指指点点的,将士们出外,经常会遭遇白眼。

    这些都是小事,大多数百姓是事不关已,得了浮山好处的,一样是站在浮山营这边。

    现在大家关注的,只是“上头”,也就是刘景曜到底是什么态度。

    “说是叫我小心,他有空到浮山来,亲自监刑打我军棍。”

    张守仁神态轻松,抖了抖刘景曜的信纸,对众人笑道:“军门大人好歹是收了我当门生,这一点小事他不担着,又能如何?”

    此事是在事前没有和刘景曜沟通过,刘景曜当然是破口痛骂,把张守仁骂了个狗血淋头。当然,担是担住了,但刘景曜严重警告不能有下次,同时,也是提醒张守仁,他的基业就是胶州一带,现在弄的声名狼藉,士绅们全部和他过不去,这个麻烦不解决,对他的事业上升,会有很大的麻烦。

    对此张守仁当然是有预案,事情发展的轨迹和自己预想的差不多,剩下来的,就是具体的操作了。

    他看向众人,神态轻松的道:“早点回去歇息,明天咱们正式竖旗立营!”

    “是,大人!”

    所有人暴喊起来,胸腔里的气息都似乎一起叫了出来,每个人都是竭尽全力,恨不得把屋顶掀翻才能痛快。

    这段日子,正事没做多少,全陷在和胶州士绅和胶莱一带官吏的斗争中了。

    这是一个团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经之路,众人都是明白,他们是百来人的私盐贩子时,不会有人注意,现在这样,只是树大招风了。

    但无论如何,大伙儿是够憋气的了。

    在众人离开之后,房间的灯烛多办被内卫队的内勤人员熄灭了,只留下一盏孤灯,张守仁坐在灯下,眼看着众人纷纷离开,却是不为人知的喟然一叹。

    无论如何,用暗杀这种手段,并不是他军人性格所欣赏和能认同的但身为一个团体的主心骨,一切决断,并不能完全从自己的想法出发,而是要屈从于现实。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的呢。

    不知不觉间,似乎是自己也有了转变,但这种转变他希望是缓慢的,渐进的,不要太肮脏太功利了,人,还是要有一点理想的火苗在心间的。

    黎明时分,在悠长的军号声中,整个浮山营醒过来了。

    天还黑着,已经是八月中下旬了,早晚之间已经大有凉意,天也比盛夏时要亮的稍晚一些,不过放眼看去,到处都是活动着的军人们。

    今天没有穿作训服,而是统一下发了新的军常服。

    军常服的式样和作训服一样,不过用的布料更考究,剪裁更用心,印染的颜色也是偏深灰色,比作训服的颜色要深不少,一样的对襟服饰,铜纽扣亮闪闪的,士兵两个口袋,军官四个口袋,袖口处都是两排装饰的纽扣,有勋章的军官和士兵都是把勋章擦的发亮,仔仔细细的挂在胸口前头,每个人都是把自己的高到膝前的军靴擦的乌黑发亮,可以倒映出人影来,每个人都是把自己的武器擦了又擦,直到长枪的枪尖被擦的雪亮,火铳的铜活零件光可鉴人时为止。

    朱王礼和姜敏一个是来自高密,一个是平度州,朱王礼是生的矮壮,犹如一块石头,力气大的实在惊人,马三标听说营中有这么一个新人后都来较量过,可惜都不是对的手。

    有一次营中耍乐,此人就是把一副百五十斤的石锁当成大刀来耍,上下挥舞,犹如使着一根几斤重的扁担一般,一通招式耍下来,汗都没出几滴,这般神力,自是军中瞩目,一时就成为名人。

    姜敏则是高高瘦瘦,念过私塾,识不少字,还曾看过几本国朝特别流行的兵书姜家也是平度州世袭的军户世家,家里有几本都快霉烂了的兵书,平时都是剪了当鞋样子,姜敏在识字后抢救了下来,没事就翻看研读,等他来报名当营兵时,已经是把几本兵书给翻烂了。

    按大明别的军队的现实情况,应该是朱王礼能当上军官,姜敏这样的运气不好的话只能当当辅兵,搬抬一下粮草什么的,连当战兵的资格也不一定有。

    但在浮山营中,训练满一个月后给新兵定级授官时,姜敏当上了什长,腰间佩上了红色的腰牌,军服上身左胸处也是缝上了显眼的什长标识,朱王礼却还是大头兵一个,他要想升职,只能是在战场上找机会获战功了。

    “老朱,纽扣扭错了!”

    晨曦之中,所有的士兵都是从自己的宿舍中跑出来,每间宿舍都是宽敞舒适,十一人一屋,什长睡在最外头的,负责监督内务。

    每天都是操练,操练,再加上夜训,还有间隔一阵子就会有的接练。

    每个人都是变的十分精干,再厉害的曾经混过江湖的汉子,自以为自己身子强韧的,在浮山营呆了一个月往上,个个都是把身上的赘肉都练成了精肉,一个个都是衣饰整洁,打扮十分精干。

    只有眼前这家伙是个例外。

    这朱王礼穿着的军服虽然是定做的,仍然是被他撑的满满的,军服之下,好象塞了不少东西在里头,把整个军服都撑的一点儿空隙都是没有。

    铜纽扣系歪了一个,朱王礼被提醒之后,只能是解开重扣。

    他打着呵欠,咧嘴道:“浮山营训练俺顶的住,就是这内务实在是太难了。平时涮牙的缸子都要摆放的一寸不能差,毛巾要挂好,被子要叠的见棱见角老天,俺前十天每天都不敢解开被子睡!”

    “别废话了。”姜敏已经挑起两只铁桶,向着厨房的地方赶过来,其余的人都是在两个伍长的督促下排队,向饭堂方向过去。

    士兵们在饭堂等候,伍长或什长轮流打饭,然后亲手分发饭食,这种规矩,在浮山营已经是一个行之多时的优良传统了。

第508章 成军(1)() 
第二百零八章成军

    等朱王礼所在的那个什全部赶到饭堂的时候,大家心胸里都是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感觉放眼看去,都是一样的军服,一样黑亮的皮靴,一样的装饰打扮,所不同的就是军官和什长伍长们身上有不同的标识,可以根据标识来辨别是军官还是士兵。

    哨长以上,身上的银饰多,有几个显著的标识,写着官职名衔,一看就知道是何职掌位置,这样在战场上,方便大家团结在上官四周,不容易一触就乱,一败就散。

    现在的军队其实都有相应的东西,明朝是一百二十人一面百户旗,根据百户旗来指挥部下,再上来是各级将旗,用旗语指挥。

    但这样缺乏士官的凝聚力,一旦战局不顺,就可能全军溃败。

    清军要稍好一些,通过铠甲的不同来区别马甲和步甲,有马跟役和无马跟役。

    通过背后所背的小旗的形式不同来区别是白甲兵还是前锋营,是普通的士兵,还是有官职在身的拔什库。

    浮山营暂且还没有引入军衔制度,军服装饰也尽可能的简单了。

    但在朱王礼等人的心中,仍然是有难以遏止的震撼之感。

    这是集体之美,整齐之美,压迫之美,暴力之美。

    整齐如林的长枪,枪尖锐利,锋芒毕露,枪头上有四道显著的血槽,枪柄与枪头的联结部份包着铁,用来保护。

    枪尾也是有钝铁头,大多数的长枪制式是三米长,这个长度用来集团冲锋时正好掌握力道,容易操控。

    也有少量的五米长枪,这是用来防范骑兵集团冲刺时用的。

    火铳手们的火铳则是放在自己的身边,并不影响用餐。

    所有士兵和武官都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模样,四千余人分成几个饭堂用餐,以往为了减轻厨房和辅兵们的压力,用餐时间是错开的。

    今天所有人聚集一起,光是这种人山人海,所有人穿着打扮一样,动作一致,那种深深溶入整体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使得在场的人们感觉十分高兴和兴奋,不少人犹如小孩子一样,虽然坐的端正笔直,却是忍不住四下东张西望起来。

    在军官们打来稀饭,分发馒头和小菜的时候,朱王礼又一次心满意识的向着自己周围的同伴们轻声道:“真是壮观,真是漂亮啊,俺现在是懂得了,为什么大人弄这个军服和这些饰物,好看,真是好看啊。”

    他抓了抓自己的头发,最终总结道:“就是心里头有一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的,好象又想笑,又想哭!”

    这个老粗的话并没有引起笑声或是议论,饭堂之中严禁喧哗,特别是吃饭开始后是不准出声的。朱王礼这厮如果不是老犯军规,还挨过两次军棍,怕是最少也能混个伍长什么的当当了谁也不会和他学,也不是人人都有他这种身手,指望在战场上立功的。

    不过每个人都是用眼神表示着赞同,眼前的一切,包括武器,衣着,所有人的仪表动作,甚至是自己的上官们在动手给这些士兵们分发饭食这一切,对很多人来说是太新奇的体悟,哪怕就是已经当兵超过一个月,已经溶入了这个大家庭,骨子里头的新奇感,仍然是挥之不去,叫他们犹如在梦中。

第509章 成军(2)() 
很多人在几十年后回忆,如何在短时间内溶入了浮山营的整体,成为其中一份子,然后死也不曾悔改过,这一次正式立营前的集体早餐,怕也是一个最鲜明的印象之一。

    在全体吃完之后,什长们带队,汇集到排正目指定的地方,然后是哨官们带着各哨到各自的队旗下汇集,步兵队是枪刺如林,不仅长枪竖起老高,犹如一处处钢铁的从林,就是火铳手们也是在火铳头部上了刺刀,制式化生产后,火铳局的匠人们技艺越来越精进,几乎没有任何误差,手工条件下能做到如此地步,实属难得。

    每支火铳都配着刺刀,明军的火铳也有这种装备,只是量少,质量不一,而且明军不重白刃战和训练,自是没有什么大的用处。

    浮山营这边,每个火铳手都是先接受体能和格斗训练,然后才是火铳训练,现在还要练习火铳刺杀术,这种转变,叫火铳手们趾高气扬,感觉自己比长枪兵们还要厉害的多。

    五个步兵队一字排开成方阵后,又是配着短刀的炮队入场。

    炮队原本是不打算配武器的,后来在炮队新任队官张世福的强烈要求下,匠户营那边紧急赶制了这种悬在屁股后头的长匕首一样的短刀,挂在身上,让炮队将士们的底气增加了不少。

    再下来是马队,车队,工兵队的官兵。

    工兵队和车队的装备与炮队相同,马队却是人人在腰间一柄马刀,样子也是十分神气。

    此时也就是刚过辰时二刻,是后世八点来钟的光景。

    旭日初升,温暖的阳光把早晨的一点凉意驱散,每个人身上都是暖烘烘的,感觉是十分舒适。

    各队的队旗都是迎风展开,在微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

    浮山营旗则是被捧在升旗手的手中,此次正式升起后,它将比张守仁的将军旗更大更高,更为显眼,以后就是每天都升起,做为整个营的象征了。

    张守仁站在木头搭建的将台之上,看着眼前的情形,双眼也是禁不住有点湿润了。

    这么久来的辛苦,能看到眼前这一切,还是值得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