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驳者的口水都要喷到人家脸上去了,手臂也是挥舞着,气咻咻的道:“勋章好看当然是一方面,身为军人,敢死奋战,挂在胸前,就是叫人敬上一等,这和帽饰是一码子事吗?你见哪个大老倌戴着绿玉帽子,你就高看他一眼来着?”

    “是这个理儿。”

    “他自己糟践钱,咱还去佩服他?这勋章可是人家一刀一枪挣出来的,没有这勋章,咱这浮山一带能平安无事?早就不知道被祸害成啥样了。”

第365章 授勋(2)() 
众人议论声中,浮山营的将士们脸色就更加郑重了。

    勋章的含义就是如此,就是战士的荣誉所在。

    浮山营不比京营禁军,可以在帽子上镶嵌着孔雀翎毛来增加华美的气势,浮山营也没有京营禁军那漂亮到极致的镶银锁子甲,当然,那些出自工部匠人之手的华美兵器,这里也是不可能装备。

    浮山营所有的,就是这勋章。

    材质为金银铜三种,正面是相交的刀矛剑图案,背面则是浮山风景,下面还有刻字,每一次要紧的战事,都会在勋章和勋章证明中以文字的形式来证明勋章获得者的武勇和风光。

    还不止是如此。

    勋章获得者,按不同的等级也是有不同的优待,在进入教导队的先后次序上,肯定是勋章获得者先得,评定俸禄等级,福利待遇,也是和勋章息息相关。

    若非如此,营中将士,也不会如此重视渴求了。

    当然,最要紧的还是荣誉。

    现在所有人都是眼睁睁的看着众人面前的一排放着勋章的木制镶银的盒子。

    这是匠户营的木匠和银匠联手打造的,小巧精致,里面就是勋章,勋表,证书等一套全的东西,有人偷看过,打造的十分精美,有一种摄人魂魄的力量在里头。

    此时此刻,包括队官们在内,各人脸上的神色都是十分的紧张。

    只有张守仁才知道这一次的授勋名单是几人和分为几等,看着众人的模样,他的心中也是暗自发笑。

    唐太宗李世民用科举网罗天下士人,号称英雄尽入其囊中,此时张守仁也是用这勋章来激励浮山营的士气,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并且使得营中上下的竟争气氛,越发激烈起来。

    “丁宏广,出列!”

    在张守仁拿起第一个盒子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是随着他的动作而动张守仁没有犹豫,手持木盒,立刻就是开始点名。

    “这人是干吗的?”

    “没听说过啊?是甲队的人吗?”

    “好象是亲卫队的人,大人身边的。”

    “原来如此,不过,大人身边,应该是没捞着什么立功的机会吧。”

    这个名字,立刻就是引起一阵骚动,底下的普通营兵议论纷纷,就是那些队官也是一脸愕然。

    当然,除了亲卫队长兼领黑室的王云峰除外。

    “是,大人!”

    在亲卫队中,有一位个子不高,身形看着还很瘦弱的亲丁昂然而出,踏着标准的正步,一步步的到达张守仁身前。

    黑室的人,现在全部还挂靠在亲卫队的名义之下,所以丁宏广穿的也是亲卫们的服饰。

    为了和普通营兵区分开来,亲卫队是普遍的青绿色箭衣,戴范阳笠,所有人都背着腰刀和宝剑,还有骑弓和箭囊,水囊,尽可能的收拾的干净利落,而又背负足够多的远程和近战的兵器。

    他们算是张守仁身边的最后一道防线,并且又是经过特殊培训的人才,从老队官张世强的时代开始,就是经过了不少的特务培训,现在在王云峰的领导之下,更是往着出类拔萃的路上走的越发欢快了。

    现在这个亲卫队正目兼黑室秘探全身都在剧烈的颤抖着,两只眼睛也是似乎空洞无一物,只有机械的动作仍然没有一点儿变形这说明长达数月的训练是十分成功的,哪怕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将士们仍然是能把教导的动作做的十分之规范协调。

    “兵备大人,请。”张守仁已经把勋章取在手中,但等丁宏广上前后,他却是微微侧身,将勋章递给了满面笑容的刘景曜。

    “本官就当仁不让了。”

    在这种时候,当着无数双眼睛,再加上备受感动,原本是在心底对军士完全不当回事,根本是当可消耗品的大明文官,此时也是郑重其事的接过勋章,然后还仔细的看了一眼。

    勋带被海风吹的不停的飘动着,勋章上的字刻的十分显眼,刘景曜略瞄一眼,便是笑着向丁宏广道:“丁宏广,你在本次浮山防御战中,表现十分出众,特授给你战场优秀表现勋章,以表彰你独持的服务,希望你戮力奋发,效忠朝廷,再立殊勋。如此,国家将不吝封赏,你家张大人,也会再赐给你勋章的。”

    “是,大人!”

    在刘景曜温和的声音安抚下,丁宏广的身体颤抖渐渐减轻了,在刘景曜的话告一段落之后,他用尽全身力气喊了回去,在他答应的同时,刘景曜又是把一枚铜质优秀表现勋章别在了他的胸前。

    “鼓掌!”

    浮山营中来自现代的礼节不多,最显著的就是鼓掌了,在张世福一声令下,数百将士就是一起欢呼鼓掌起来。

    “张世福试百户,出列!”

    与此同时,张守仁也是在木盒中取出了一块新的勋章,站成一排的队官们离的近,立刻就是发现了,这是一枚银质勋章。

    “老天,杰出勋章!”

    “世福哥这一次赚大了啊。”

    “看来杀人不过优异,放人才是杰出啊。”

    “呸,你知道什么,”孙良栋用十分鄙夷的眼光扫了一圈,然后才道:“大人是高兴得了船,那个姓郑的海盗都派人送到登州去了!大人和人家谈好了合作,将来要做海上贸易,大家一起发财!嗯,大人在那里托人寻了艘海船,把这厮送回福建,你们哪,真是幼稚!”

    学了一句张守仁常说的话,孙良栋也是得意洋洋,而在他身边不远的张世福却是没有听到他的话,整个人都是陷入了一种呆滞状态。

    在刚刚丁宏广发呆的时候,张世福还在嘲笑人家,等张守仁叫他出列的时候,一种巨大的冲击感立刻击晕了这个老实厚道的总旗官,此时此刻,他只觉得身上发麻,全身都被绷紧了的感觉,喉咙也是发干,眼前一阵阵的发晕。

    一块小小的勋章,却是使得这个已经身经百战的中年汉子,如同魔征了一般,被击跨在了当场!

第366章 仪金(1)() 
第一百五十三章仪金

    崇祯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授勋之事带来的余波,尚未过去,整个张家堡都成为浮山一带的。

    鏊山卫,即墨县,灵山卫,浮山所,甚至是胶州城一带,都是有闻讯赶来看这一场大热闹的人。

    大商人,小生意人,世袭的军户武官,普通的小旗和旗兵,再加上胶州营和即墨营的丘八们,整个张家堡到处都是这些挤挤挨挨的人群,来的还不仅是普通人,胶州城守营来了一个姓杨的千总,三十来岁,瘦瘦高高的,礼节十分周到,带了城守游击的信和礼物来,意思是以后大家就是同僚,莱州府下几个营头,大半集中在胶州这一带,胶州营,即墨营,加上一个浮山营,将来大家声气相连,现在就把关系打好,有什么要紧之处,也是好互相照应。

    这话的意思就很明白,说是互相照应,其实也就是想张守仁的照应。

    即墨营好歹还能拉出三五百能动的壮丁,胶州营是驻在城市的城守营,百年之下,士兵们给大户人家当护院的有,吃拿卡要混流氓道的肯定不少,或是做小买卖生意,反正真正操练当兵的,怕是一百个里也没有一个。

    额子在两千人,胶州营真正能拉出来打一场群架的,怕都不足百人,只是平时扛着大枪,在城门处骚扰小生意人和百姓,真有敌军犯境,怕是连城池也守不住。

    张守仁这里的浮山营就不同了,现在就是大几百精锐士兵,这几年天下十分不太平,崇祯皇上即位以来,已经是下过两次勤王令了,谁知道下一次勤王令是什么时候到山东地界?

    能认识张守仁这样有实力的将领,早早攀上关系,这才是胶州营的目的所在。

    至于即墨营,也是来了一个千总,这人的任务就很尴尬了。

    礼物是十分重,什么红色的三尺高的珊瑚,正经的和田玉,金子打造的首饰什么的都是不少,说是提前给张守仁送的结婚的贺礼。

    现在才是六月,张守仁婚期可是定在九月,时间离的这么远,早早就送了重金过来,其中的含意,自是不言自明。

    在刘景曜那边,怎么惩办即墨游击也是一件为难的事。

    他还不是登莱巡抚,就算是,朝廷有大小相制的祖制,这边刚扶起一个浮山营,那边再吃掉一个即墨营,就算这秦增寿是罪有应得,但朝中那些言官御史可不会管这种事,一旦被人捅到京师,到时候有人说话,刘景曜可就难办了。

    唯今之计,也只能先忍着,不过礼物张守仁是没有收,人是客客气气的见了一面,但礼数是坚拒了。

    这其中的意思,想来秦某人也是十分清楚了。

    在打跨海盗,葬仪,授勋等一连串的事之后,整个浮山的也就是从所城移到了张家堡这个百户堡中。

    连千户周炳林在内,所有所城的大小官员都是在这军堡之中,奔走效力,所有人都是明白,张守仁虽然加的是灵山卫的指挥佥事,但浮山所这边的副千户也是做为世职保留下来,以张守仁的本事胸襟,浮山这边只要一直跟随效力,将来也必定会大有收获。

第367章 仪金(2)() 
看那张世福等人,以前是什么样,现在又是如何?

    有这种心思,浮山所的权力就这么转移过来,也是十分正常的事了。

    热闹是热闹,不过刘景曜等人也是待的够久了,于是在授勋过后的这两天,往登州的叶曙青和刘景曜等人,就是要先行离开。

    “国华,再送下去也是终有一别,等浮山营的粮饷事宜编造成册,到时候你来登州领关防,我们再见就是。”

    “是的,那门生就送到这里为止了。”

    天气是十分炎热,六月底的这时候,哪怕是近海靠山,一路林木不断,大太阳还是晒的人全身冒汗,嘴唇发干,这样的天气,张守仁风尘仆仆的送出十里路来,也算是够意思了。

    更要紧的,就是骑马跟随的刘福挂在马腹边上的印蓝花布小包,里头鼓鼓囊囊的,刘福脸上的神色也是笑眯眯的,十分开心的样子。

    叶曙青等人的随员,一个个也是笑的见牙不见眼的样子在这里苦了这么多天,值!

    几个真正的大佬,程仪是每人五百两,张守仁不是给不起更多的银子,但以明朝最低的仪金标准来说,他送的已经足够多了。

    一个知县过境,如果没有交情,封二两银子的仪金人家也不能挑眼。

    大方点儿,就是送五两银子,最多二十两,就算是打秋风成功,对方可以笑眯眯的转进,继续到别的地方去捞钱去了。

    明朝在交通要道上的地方官,收驿站费用,还有想办法支付同僚打秋风的费用,光是这两桩事,就逼得他非得做不可。

    有的地方,一年大几十过百的官员过境,仪金是一直不停的送,要是没有灰色收入,一家老小就只能上吊。

    象海瑞那样,驿站不准超标,自己不送仪金的主,大明三百年天下,也就是一个而已啊。

    除了这五百两给叶曙青和刘景曜,底下的随员,包括兵备佥事在内,每人都是百两的仪金,最低等的打杂奴才,也是人人有十两二十两的落袋。

    大家在这里这么多天,固然是对张守仁的很多举措都十分敬佩服气了,但无论如何,仪金也是十分要紧的。

    此前不知道数目,个个都有点提心吊胆,生怕仪金薄了,回家之后不好和家中的母大虫交待。

    现在好了,不仅家里那份足够,就是养的二房三房,也是尽数够了。

    “如此师徒情深,恭谨待师,不骄不纵,国华将军果然是了得!”

    “将来必能位至都督,甚至提督军门总兵,都是不在话下。”

    “这是自然,国华将军如此年轻,将来怕是封侯都有望啊。”

    “正是,现在东虏闹事,北虏也不安份,还有流贼祸乱,正是武人布武之时,国华将军博一个公侯万代,那是十分妥当,绝无问题可言,哈哈。”

    一群穿着绯袍绿袍的官员,也是跟在刘景曜等人身后,看到张守仁毕恭毕敬的送刘景曜离开,对叶曙青也是执后辈礼,礼数十分周到,在场的官儿们仪金都是捞足了,当然是好评如潮,一张张嘴巴里头,全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