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张守仁,要是栽培到左良玉那般地位,将来会不会也嚣张跋扈,甚至如五代十国时的那些军人强藩一样,到达危害社稷的地步?

    就说这勋章和葬仪之事,就是邀买恩结士卒的手段用的太过了一些儿。

    为将者,与士兵的关系这么接近,在传统士大夫的眼中,实在也是太刻意做作了一些。刘景曜就算不如普通的官员那样,把士兵当可消耗的下贱奴才,但也绝不会认为士兵有什么可尊重夸耀的地方。

    这些丘八,食的俸禄领的饷,不就是替国家杀贼吗?怎么杀贼领银子,还要生特别的花样出来?

    要是人人带兵都是这么带,以后还成什么体统?

    张守仁又是从来不对士兵进行肉刑,别的将领带兵,这一营兵现在最少有一半少了鼻子,或是残了半边耳朵。再心慈的将领,此时在营门上也会挂着一长溜的首级。

    大明上下,不分文武,都是在平时以严刑酷法来震慑士兵,然后将领在私下又允许士兵败坏下军纪来维持士气,更是用克扣军饷的银子来养自己的家丁亲信,象张守仁这样事事为士兵考虑,把做为可消耗品的营兵当家丁来养,并且关心爱护超出为将者范围的将领,实在也是万中无一。

第357章 密云不雨(3)() 
在张守仁走后,刘景曜也是有点惶惑,一时间,竟是想的呆了。

    “不会,绝不会的。”

    刘景曜猛然摇头,自语出声:“国华他忠忱直率的性子,如新生幼儿,赤子之心犹存,驭下侍上,皆以一个诚字,这样的人,怎么会学左昆山?不会,绝不会的。”

    如此一夜难眠,到得第二天天蒙蒙亮,刘福等下人推门进来,却是见家主老爷脸色是十分的不好。

    “老爷,要不就告诉张大人一声,今天的事,老爷就不去了也罢。”

    刘福是刘家的心腹家人,家生子奴才升任的大总管,所以凡事也能当得三分家,此时见刘景曜神色倦怠,也是不免要劝上两句。

    他和张守仁交情不坏,和张世强更是相处的十分投脾气,但今日的事毕竟是给几个小军举行葬礼这等事,在刘福看来,都不能算是正经正事来着。

    “罢了,是答应国华的。”

    刘景曜一边说着,一边用刘福等人捧来的铜盆净手,然后擦牙,洗脸,等盥洗完事了,换上大红官袍,戴上乌纱帽,举足出门的时候,才是发觉天气也不是很好。

    天空中乌云翻滚,放眼看去到处都是黑沉沉的一片,海风比平常时更大了几分,吹的人衣袍下摆噼里啪啦的直响。

    “怪道昨夜烦闷,原来今日要有大雷雨。”

    浮山所城里还有一些馆舍住人,张家堡这边这种地方就相形见绌的很了,不过张守仁是把自己的百户官厅让了出来,再加上马铺和军营是现成的,收拾一下,勉强也能住下不少人了。

    住在官厅里头的,自是有相当身份,刘景曜刚出门不久,便是看到一样红袍补服的叶曙青踱着步过来。

    武官袍服和文官基本相同,只是叶曙青的补服是狮子,而且乌纱帽的帽翅要更方正一些罢了。

    刘景曜先笑着说了一句天气,又是向叶曙青问道:“怎么样,叶大人早早起身,是不是张国华也托请了叶大人?”

    “可不?”叶曙青这几天心境很好的样子,望六十的人,每天登山看堡,到处走动,把自己的随员累的可是够呛,此时这个都指挥背手而立,虽然须眉皆白,不过仍然是腰背笔直,显示出与文官不一样的武臣风采。

    “这个张国华,事情叨登的大了。”

    说话间,布政司参议,兵备佥事等随同属员也是都从各处汇集了过来。

    大家原本都是打算离开,这两天就是等着张守仁送程仪过来,昨儿张守仁多半拜会到了,程仪是没给,倒是请大家参加什么劳什子葬礼。

    在一起这么多天,好歹有三分情面在,张守仁又是游击将军指挥佥事,而且是指日高升的主,得罪他也不大好,也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下来。

    此时天空黑沉一片,狂风大作,这密云不雨的天气,却是叫人心中倍添了几分凄凉。

    “还真是一个埋人的好天气”一个不知姓名的绿袍小官,在人群背后,这么小声的嘀咕着。

第358章 葬礼(1)() 
第一百五十章葬礼

    就在堡中文武官员都是起身,在乌云之下集结,预备出门的时候,在堡门之外,也是有一副人所未见过的奇景,正在进行之中。

    这一天是崇祯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自从答应李勇新等人要有一个光彩荣耀的授勋仪式后,张守仁也是派人多方筹备,准备了数日之后,才是有了今天这一场葬礼和授勋的仪式。

    此次与海盗的大战,浮山营是立营以来第一次有人战死,原本急着拿勋章的人,一听说要先给死去的弟兄举行葬礼,各人也都是极表赞同。而张守仁的一切提调,自是得到了下头的衷心拥戴。

    此时此刻,天空中密云不雨,海风大作,偶尔会有人觉得脸颊上飘落了冰冷的雨点,令人精神紧张好在到目前为止,天公尚且作美,并没有用一场瓢泼大雨来破坏仪式的起始进程。

    所有的浮山营兵都是被召集了回来。

    刚过四更,所有将士就是奉命起身,驻扎在堡外的整个临时大营在号角声中次第苏醒。

    在刘景曜等人起身的时候,全体将士已经整理集合完毕,在一片肃穆与寂静之中,开始由营地向堡内进发。

    等刘景曜等人,还有大批的随员都是从住处出来,每个人都是满脸不耐烦在等候的时候,整个浮山营的官兵,也是从堡外列队进来。

    看到他们的身影,所有人都是愕然,然后便是默不作声的盯着眼前这装饰怪异的军队,哪怕是浮山千户所过来的,或是就是本堡和附近堡中的军户们,也是头一回看到这些营兵一样,睁大了眼,只是默然相看。

    没有声响,没有喧哗,原本从早晨醒来,正在舒展腰身,展现活力的一座军堡,一瞬之间就陷入了沉寂之中。

    当先的,是一片雪白的旗幡,在旗幡之下,则是一个个掌旗的浮山军士。

    这些军将,身上仍然是寻常的鸳鸯战袄,这种战袄,在朝廷规定是三年才发一身下来,可往往十几年才能发一次短尺寸的布匹下来,由着军户自做。

    张守仁当家后,大家身上的战袄是大半重新做了一次,但每天摸爬滚打的训练,没隔多久这战袄就又破旧不堪,加上前次与海盗的激战,虽然这些战袄都重新洗过,但身上的那种斑斑血迹却是怎么也擦洗不掉,加上箭矢和火铳伤害的痕迹仍然十分清晰,再好的针脚,也是没有办法把曾经加诸于战袄上的伤害给洗掉。

    但越是如此,这些营兵们的头颅却越是高高昂起,而四周观看的人们,脸上的敬畏神色,也是越发分明!

    浮山营兵,就是用这种庄严和肃穆的神情,用很多人根本没有看过,也没有见识过的后世近代军队的标准队形和行进步伐,跨入了这座属于他们的军堡之中。

    他们的腰背笔直,双腿行进有力,臂展都是几乎一致。

    数百人行进在青石板路铺设而成的道路上,数百双军靴整齐的踩踏着,回声响及整个军堡,越来越多的人赶来,眼神中的敬畏之色,也是越来越浓。

第359章 葬礼(2)() 
此时此刻,不论是男女老幼,不论是驻在浮山的商行中的商人和学徒,又或是方家集过来的民人百姓,还是在这里学习的吏员学校的学员们,又或是刘景曜等官员和他们的随从,还是浮山和灵山本地的普遍军户,此时此刻,都是震慑于眼前这整齐的军阵,还有摄人心魂的回响声!

    这是跨越千年的声响,在千年之后,中国人被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强迫中国人学会了这些近代军队才有的特殊技能。

    这是用步伐,阵列,勋章,加上严酷的军纪和训练,用这一切的一切,用这军学的集大成者才能组织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强军!

    这一次,中国将提前补上古典****复兴这一课,然后用自己的方法,重新屹立东方,并且教训一下傲慢的西方人,好士兵和将领并不是西方独有的,东方的这一片土地绝不容他人染指,当然,还包括海洋和天空!

    在灵幡之后,则是由几位队官合捧的几块灵位。

    每一块灵位,都是有一位忠魂追随。

    仿佛他们也睁大眼睛,望向他们以生命守护的这一片热土。

    整个军堡之中,在鸦雀无声之时,又是多了一点格外的庄严和发自内心的一点敬畏。有很多人,下意识的就摸自己的手脸,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襟,然后对着灵位俯首为礼。这种场面,这种发自骨子里的庄严,还有浮山营数百官兵那整齐划一的动作,那种现代军学发展出来的整齐的压迫感和阳刚之美,那种暴力美学被发挥到极至的对人潜意识的影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使得眼前最傲慢的文官和他们的随从都是低下了头,心心念念,唯有感佩这两个字而已。

    也就是眨眼之间,整个堡中就被眼前的一切给重新切割了一样,顿时就成了两个世界。

    “张国华真人杰也!”

    今日的葬礼仪式,刘景曜事前也是完全不知道张守仁要怎么个搞法。

    老实说,大明的文官来钱的地方很多,这其中就包括给人写墓志铭和挽联。

    当时人逝世,最普通的百姓能有一块地方安葬,能有一具柏木棺材就算是侥幸,别的事就不敢想了。

    稍有身份的,请和尚来家里做场法事,然后体体面面下葬,还有钱请风水先生寻一块万年好地,那就是前生修来的福份。

    再上一层,就是有身份的士绅,前者所需要的他们都是有了,再想锦上添花,那就得有好的墓志铭和挽幛一类的东西,用来鄣显自己的身份。

    要是能入国史,那是一等一的身份,寻常官绅也不敢想,墓志铭外,再能有一生的行状被记录笔记,或是与人合著一本诗集之类的书籍,留下大名,也就不枉一生。

    象刘景曜以前也是多次给人写过挽幛,墓志铭这种只吹捧不恶言的差事也是干过几回。这种银子是正大光明的赚,干这营生,哪怕是阁老也不能免俗。

第360章 葬礼(3)() 
严嵩当年,写的联和铭就不少,毕竟严阁老是一笔有名的好字,价格再贵,也是有人花重金相求。

    在刘景曜等文官眼中,能做到上面的一半,就算这一生混的没溜檐儿,算是一个成功人士。

    就算他们自己,死的时候,有上等寿材,上好的干燥山场坟地,能鼓捣一队道士加和尚做法事,然后有阁老级的大人物写个墓志铭行状挽幛这一生这样就算足矣,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但眼前这一切,却是把以前的认知砸的粉碎!

    相比眼前这一切,以往过去感觉最荣耀,最值得,最有脸面的做法,不过就是无聊无味的举动,只有眼前这样的葬礼仪式,才是使得人觉得,男人生于世间,如果能有这样的一场仪式,能使得眼前这些豪杰壮士如此缅怀,那才是叫不枉此生!

    “我儿值得过了,值得过了。”

    “咱们百户大人这样做法,我儿纵战死了,九泉下也必是高兴的。”

    人群之中,当然也是有三个战死将士的家人,看到眼前的情形,虽然是忍不住的泪流满面,但脸上仍然是遮不住的高兴和骄傲。

    死者已矣,在初闻死讯的头几天,这几家肯定是哀惨至深,任何外在的东西,也是弥补不了死去亲人的伤痛。

    而随后数日,停灵,安顿尸身,清洗,换衣服等诸多繁琐的规矩上来,人的哀痛就减轻了很多。

    再下来就是张世福代表堡中慰问,每家战死的,一次性就给百两白银,这些银子,在以前要一家人辛苦赚上十年,就算现在,没有几年功夫,也是绝无可能攒下这么多。

    而且这只是初步的抚恤而已!

    战死者的家属,称为烈属,每家门户前的墙上,都是挂着烈属的标识。

    有这个标识,不论是谁,路过时都要低头静声,否则,就是挑战张守仁的权威!换句话说,这几户人家,日后在堡中除非是去欺负别人,若是有人想欺负他们,那可真是厕所里打灯笼,自己找死了。

    这还只是荣耀的一种!

    标门立户,从此不同于寻常人家,接下来就是具体的了。

    各阵亡将士的遗族将会在工作,读书,医疗等诸多具体的生活琐事上,都是享受优待。比如医药全免,就算将来全堡和整个浮山都全免,但烈属可以享受不排队直接看病,或是随意挑选工作等最具体的优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