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争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争重-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红鲤赶紧放下碗筷,见刘通已经耷拉着脑袋,答了一声,嗯,便赶紧起身,扯着刘通的袖口,跟在身后走了。

    原来如此!刘通刚出门便舒了一口气,我说大爷爷怎么突然转了性子了,原来是对我有想法啊!

    刚出门,拐向后院,见洪海在向自己招手,“大哥,我们去洗澡去!”

    “上哪啊?”

    “仙山灵地,当然是去温泉啊!”洪海骄傲说道。

    刘通一听有温泉,顿时来了兴致,这个时代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这洗澡就是个让刘通最不如意的事情之一。

    刘通本想带点什么去,但一想也没有什么可带的,便冲红鲤示意一下,让她自己回屋了。

    洪海拉着刘通便往西山走,“梁惠和郑晃他们已经过去,就等你了。”

    刘通跟着洪海,沿着石板路走一阵子,在石板路尽头,见梁惠、郑晃、伍汲几人端木盆,肩搭着毛巾站在那里。

    “走啊。”刘通兴致很高,却见几人不动弹。洪海上前一步,扶着路上一个竹子做的活动篱笆,摇头道:“又被她们抢先了!”

    “怎么回事?”刘通奇怪问道。

    梁惠将篱笆挪到路边,又将篱笆横到路中间,“大哥,篱笆横过了,说明曹师妹她们已经先过去了。”

    刘通期待满满地,顿感扫兴。这时候却听到身后曹秀英呵呵爽朗的笑声。

    “几位,晚了吧,红鲤,快,要不是我先拦了路,早被他们占了。”曹秀英说罢,拉着红鲤从人群中挤过,待吕素衣也跟过来,便将篱笆又拦在了路口,然后与红鲤得胜一般地笑着远去了。

    伍汲一跺脚,“原来她们没有过去就用篱笆占了,使诈啊。”

    刘通也有点气,“真是的,就不怕我们去偷看!”

    “公子,去吗?”伍汲贼兮兮地冲刘通问道。

    这也可以?刘通看着伍汲淫荡的表情,突然被他的坏笑提醒,对这种坏事,华钧是绝对不会轻饶的。

    对哦,我傻啊,我带着你们去偷看红鲤洗澡,有带着别人去看自己将来老婆洗澡的吗?

    想到此处,刘通一巴掌抽在伍汲肥大的脑袋上,“滚!”

第176章 韩国公的求助() 
刘通原本想在五行观多住几天的,但自从昨晚华钧隐约想让自己修炼御火诀后,就没了心思,此时想的是尽量躲避他们。于是一大早便向华钧等人辞行,说是奉了刘宽之命要去草原接龙端儿。

    有了合适的理由,刘通顺利地带着红鲤、伍汲等人下山了。刘通虽然下山,心情也是高兴不起来,他知道几位老人的担忧,华钧几人尤其注重门派的兴旺和传承,几人这些年折腾,因为身体残缺,修为无法恢复,便将希望寄托在了后辈身上。而如今,日渐老迈,弟子中竟然还是五行不全,至今也没有为死去的杨博寻得可以传承衣钵的人。

    刘通知道几人的悲凉感,心情沉重。一路无事,便直接回了府中。

    刚到刘府门前大街,刘通远远看见有一排马拉货车停在门口,徐庶正在向刘雨吩咐着什么,然后带着一个少年向里面走去。

    刘通下马来,将马缰交给刘巳,走了过去。

    “雨叔,从哪来的这么多东西?”一看这马匹便知是经过长途跋涉的,而车架车轮也破损不堪,刘通好奇,便冲刘雨问道。

    “公子,这是丞相少史带来的。这次韩国公向朝廷进献了大量的物资,这些大城宝石、虹缎、鹿茸、人参……”

    刘雨正不停地向刘通介绍物品,刘通一听好多不曾见过,便去翻看,拨拉几下,发现都包裹严实,也不好解开看,便问道:“给我们的?”

    “是的!给朝廷的都已经进库房了,这是韩国公孝敬丞相的!”

    “这玄德伯父还真是客气啊!”刘通心中乐道,刘通知道,这两年刘备在三韩过得很苦,与南方的战争正进入了相持阶段,前不久,刘宽在政议院为刘备争取了一批援助,并表刘备为韩国公。

    刘通扭头看见徐庶带着那个年轻人已经穿过院落,进入了大厅,便追了过去。

    刚跨进门去,就见那十二三岁的少年,正向端坐的张与娘行跪礼。

    “侄儿刘封拜见婶母!”

    从后背打量,少年个子不高,见张与娘起身扶起少年,便停在了少年身边。

    张氏对刘通招手,见站在一旁的锦秀已经上前要将刘通拉过去,便继续对少年说道:“好俊俏的公子!来来,快快见见你族兄刘通。”

    少年一听,转身看见刘通正颇有兴趣的看着自己,便大幅鞠躬,“小弟刘封见过兄长!”

    刘通赶紧还礼。见刘封颇有乃父之风,面目清秀,耳垂肥大,也是臂长惊人!确信此刘封百分百是刘备的亲生儿子!

    与娘请刘封入座用茶,刘通心思却缥缈起来。

    历史上刘备长期不顺,屡战屡败,常常丢弃妻子于敌手,颇有汉高祖刘邦遗风。而历史上那个养子刘封本名寇封,是长沙人士,性格刚猛,气力过人。刘备以为无后之时,寇封被刘备收为养子,随张飞、赵云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受刘备信任。

    刘备收养寇封后,却生下了刘禅,如此,养子的地位就有点尴尬了。

    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出于战局考虑不从,因侵凌孟达,逼反了孟达,被孟达和徐晃打败,拒绝投降后,败归成都。此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一代俊杰刘封被刘备赐死了而自裁了。

    有人认为刘封不骑兵相助关羽,在战略是并没有错,他的是更多的是因为他的身份,毕竟留下来,对刘禅是一种威胁,也就趁机被政治家诸葛亮给“和谐”掉了。

    如今历史虽然改变,刘备还是将他的长子取名为刘封了。

    “封儿,兄弟几人?”刘通这时听得母亲与刘封已经拉起了家常。

    “回婶母,还有二弟刘禅和三个妹妹!”

    “韩国公真是个有福气的人!”

    “谢谢婶母!”

    刘通听得对话,腹诽不已,这刘备野心还真的一点没有变化,儿子取名封禅,其心不然而喻,真真是大汉逆臣!

    人说诗言志,我说取名乃是情感的寄托,刘备儿子一个刘封、一个刘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封禅是什么意思?大汉皇帝在洛阳好好的,你要干什么啊?

    还有那孙坚,讨伐董卓你是真心为了大汉?为了陛下?玉玺你藏起来想干什么?一个儿子叫孙策,一个叫孙权,合起来就是权策,什么人当掌权策?

    如此看来,还是老曹家忠厚淳朴、高雅些,曹仁、曹昂、曹真、曹植……孟德、子孝、子廉什么的。

    刘通心想,历史上若是孙权、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估计刘协的小命早就难保了,铁定境遇更惨……

    不过,不好假设,如今看来,好多事情都改变了。且说刘备,首先铁磁诸葛亮就跟他分开了,而阿斗也早早出生了,刘备的整个人生也变化了。

    随着进一步的交谈,刘通得知,刘备通过分化瓦解、艰苦卓绝的战斗,已经得到了三韩的大半疆域。而刘封的母亲也是马韩五十四国一国公主。

    经过进一步了解,刘通得知此时三韩为马韩、辰韩和弁韩。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接壤。辰韩在东,弁韩在辰韩之南,各有十二国。原三韩共七十八国,大的有万余户,小的有数千户,地合四千余里,东西临海。

    刘备利用诸国分散和相互的矛盾,凭借先进的武器和刘宽源源不断的援助,加之一干谋臣武将,在那片尚处于半原始状态的土地上逐渐站稳脚跟,并有一统三韩的迹象。

    说三韩是半原始状态的确没有诋毁之意。据史料记载,此时马韩人也知田蚕,作绵布,邑落杂居,无城郭;作土室,形如冢,开户在上,不贵金宝锦罽,不知骑乘牛马,唯重璎珠,以缀衣为饰,及县颈垂耳。其南界近倭,为其之兄弟宗邦。

    “封儿千里迢迢,一路辛苦了。”

    “禀婶母,相比以前简雍大人前来,如今路途倒也顺利,这次封系乘坐丞相运送兵器返航的海船从青岛登陆的,耗费时间只有之前的一半不到!”

    “哦?”刘通之前不太注意这个问题,心中有点震惊,刘宽竟然有海船!而且还出现了青岛港?

    由此可见,刘宽应该早就开始造船和打造水军了。

    徐庶一直没有发言,见刘通意外,便说道:“丞相在青州半岛东设即墨县,在即墨之东南,滨海青岛河口筑建了青岛港。鲜于银大人不时会派海船给韩国公送去流放之人和相关物资。这几年移民了不少。”

    刘通知道刘备征战在外,面对的都是异族,百姓、兵员、物资各方面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刘宽辖区这些年凡是犯罪的人和亲属,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都流放去了三韩,而战争中俘虏的兵卒也被送往了三韩。北方也有大量生活困苦的少数民族也移民过去了。

    刘备在三韩拉拢一些当地土著之外,更加依靠的是从大汉过去的人。不管是罪犯还是投降兵卒,过去都是高人一等,不但有大量土地和奴隶,还享有方方面面的特权。辽州、蒙州部族移民的积极性也很高,大利益的诱惑是无法阻挡的。因此这些年刘备的日子也好过了些。

    但因为刘备的介入,反倒让三韩本来分裂的各方势力,日渐有了清醒的认识,日渐团结起来。

    个个击破容易,但团结的三韩迸发的力量,让刘备已经危机重重。

    刘封虽然年少,却很是老成,介绍起相关情况条理清晰。

    “这次父亲派我和简雍大人前来,也是想征求丞相的意见,是否可以加强人员和物资的支持。”

    徐庶说道:“世子,丞相最近正在与军机处各位大人商量出台《殖民法》,一旦《殖民法》出台,各种支援肯定会源源不断,另外还会出台一份建议书,建议书涉及面极广,还需要和简雍大人逐一商讨。据我所知,其中就有建议韩国公调整对当地土著的政策,尽量分化并同化韩民,韩国公同时应该大力借助本地的资源,将本地百姓纳入自己百姓的范畴,逐步实现一视同仁,而不能将他们推到对立面去。当然这里面很复杂,也要兼顾大汉移民的感受,慢慢来吧。”

    “大人言之有理,在下代表父亲对丞相和各位大人感激不尽。”

    刘通听着听着,越来越对刘宽佩服得五体投地。首先将刘备这根搅屎棍发配到了三韩,让自己少一个直接的竞争对手。而让他的团队将所有精力和才华用于民族大业,对刘备和大汉来说都是千秋功业的壮举!

    如果不让刘备去,以刘宽和刘通的性子,迟早也不会放过棒子和倭寇的。但要征讨,耗费时间和各种资源不说,也要等到大汉统一富强之后,这还不知道要等到何年马月呢。

    如今以很小的支援,让刘备以战养战,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华夏的大业,无疑是一种上佳的战略选择。不管将来刘备自立还是回归大汉,都可以接受。

    这次刘备派刘封亲自前来,并被刘宽任命为丞相少史,可见刘宽和刘备都下定了大决心。刘备的决心可以从不惜以世子为人质中看出来,而刘宽的决心,则从《殖民法》的即将出台可以看出来。这两人看来是对三韩、甚至说倭地势在必得了。

    看来,刘备这次求助,成功在望。

第177章 出行的问题() 
连续几天刘通都没有看见刘宽、也没有看到刘备的正使简雍,据说是一直在军机处和一大帮人在讨论关于三韩的问题。

    连一向严苛的田丰也无暇顾及刘通的学业,而庞统竟然也参加了会议!传言傲慢的庞统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也表现出了他应有的谋略水准。

    刘通得知庞统的表现后,心中一乐。看来庞统还真是个“有原则”的人,他绝对是“身在汉营心在曹”,在军阀割据的争斗中,他选择了曹操,决心不帮刘宽。而在对外族的征战中,他却放弃了这个原则。

    听到这个消息,刘通对庞统还是高看了一眼,也坚定了强留他并让他为自己效力的信心。

    刘封第二天拜见了刘协,虽然暂时居住在丞相府,但刘宽已经安排人在宫城正殿太极殿南面的铜驼大街东街为刘备建筑韩国公府,待府邸建成,刘封就可以入住了。

    如此看来,刘宽是想让刘封在洛阳常住了。其实刘宽不但想让刘封常住,还想刘备集团的子弟也来常住求学,更想让这一制度一直传承下去。韩国公府也将成为三韩驻洛阳的办事处。

    政议院已经吵翻了天,主要集中在有没有必要为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蛮夷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