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危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硬核危机-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办法,爱伦只好选择了休假。

    连续一个多月的休假时间,让她把几乎把整个美国都逛了一遍,想想自己还没有来过夏威夷,干脆也不通知她的父亲,与朋友几个人一起乘坐夜班飞机来到了夏威夷。

    “嗨,爱伦,你打算在这里呆多久?”

    骑着自行车在岛屿的环形公路上行驶,爱伦旁边的好友发声问道。

    “嗯,不知道,不过我不想回国,也许去欧洲玩一下?”

    爱伦随意回答。

    “那我可就不能陪你了,我可没有你这么多时间。”

    陪伴的好友叹了口气。

    “干脆你把工作辞了吧,我们好好去玩一趟。”

    “那怎么能行?我可没有你这么大的胆子。”

    “咦,小心。”

    就在这时,后方道路上陡然开来了两辆吉普车,速度有点快,加上两人聊天没有注意到,差点就被车子刮上了。

    看着远去的吉普车,两人忍不住骂了一句“sh·it”。

    “麦恩博士,你以前来过夏威夷吗?”

    远去的吉普车上,麦恩低头看着手中的资料,闻言抬起头来。

    “我这是第一次来。”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章 样本() 
“小心一点,有什么不对就赶紧上来。”

    一行十几个人紧张地站在火山口外面,即将要进入火山口内平台的自愿者,身穿防护服,通过保险绳缓缓将自己吊进火山口内的平台上面。

    这一过程必须小心又谨慎,试想一下,下方是炽热的岩浆,一旦落入其中,无疑与落入末日火山中的魔戒一样,想都不用想,肯定化为看都看不到的灰烬,永远与无数岩浆融合在了一起。

    麦恩也是首次看到这样危险的行动,他紧皱眉头,盯着忙碌的工作者,知道这样危险的工作在今天以后将变为常态,直到……末日来临的那一刻为止。

    但这别无他法,为了准确预测和监测地质活动,这样危险的工作总是要有人去做,不是他,就是别人。

    他在这里遐想万分,别人的工作却照旧进行当中。

    “可以了,ok!”

    检查完了身上的装备,确认了自身的良好状态过后,这名自愿者比了个手势,示意可以放他下去了。

    缓缓沉放下去,虽然再三确认了保险绳无恙,不过每个人的心情依然十分的紧张,哪怕是自愿者安全落在了火山口的平台上,众人依然没有放松多少。只因这平台距离火山内口也就四五百米距离,平台上并非安全无事,到处都是裂缝不说,还有透过裂缝喷出来的炽热有毒蒸汽,要在这样的地面上行走,必须保持每时每刻意识的清醒状态,否则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很快,来到平台过后,自愿者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裂缝外面,拿出专门研制的设备,一个边口圆柱状的合金容器,逐步吊进裂缝中的岩浆湖,从中采集一些新鲜的火山熔岩样本。

    之所以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进入火山口,为的便是这些新鲜的火山熔岩样本。

    只要得到了这些新鲜的样本,他们就能从中分析样本,了解到样本是否新鲜,如果未曾被“高温回炉”,那就意味着火山正在新的熔岩,若能确定有新的岩浆涌出,那可能火山内部正在酝酿新的喷发。

    夏威夷的火山只是地图上的一个标点。

    上次白宫会议结束以后,又多次召开了几场更为详细的计划会议。

    会议初步的结论是确认中微子是否真的对地核产生了影响,以及在全球各大地震带和超级火山、大型火山进行新一轮的全新监测工作,确认地核剧变的准确时间。

    如果在确认了中微子的确会对地核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地核剧变无可逆转的话,那么就将立即启动“地平线计划”。

    留给麦恩确认的时间……只有一个月。

    “地平线计划”一旦启动,这将是有史以来美国启动的最大工程项目,这个工程项目极为复杂,包含几个大的方面和至少上千个小的项目,应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计划项目。除了政治方面将考虑联合几个大国,如何处理彼此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之外,就更要商讨如何应对末日危机。

    麦恩可以想象,那不是说造一些地下核掩体就能解决的危机。假设资料无误,那么当地核承受不住压力剧变的时候,将是史上最强的板块运动,产生的地震不亚于十级地震程度,躲在地下核掩体内也是找死的行为。

    环太平洋地震带史无前例的恐怖地震,掀起数百米高度的海啸和洋流运动,就算躲进五六千米深度的海洋,也会被这股可怕的流体运动撕成碎片。

    麦恩左向右想,都是感到一股绝望的气息扼制着自己的喉咙,呆在地球上没有任何的活路,除了逃离进入太空,他想不到其余的幸存方式。

    可是七年左右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如果能给人类七十年的时间,也许情况会好上许多,至少全球合作之下,七十年的时间足够爆发潜力,殖民月球也不无可能。

    然而七年的时间……

    所有国家拼尽全力,能挽救多少人呢?一千个?还是一百个人?

    而最终失去地球没有资源后,这些幸存者又能活上多久?

    纷乱的情绪让麦恩沉思了许久,直到样本采集工作结束都没察觉到。

    “麦恩博士,工作完成了。”

    “嗯,完成了吗?”

    麦恩抬起头来,下意识应了声,他恍惚的表情被其他人给觉察到了,出于好意,还关心地询问了下他的身体状况。

    “我没事,先返回观测站。”

    摆摆手,麦恩示意自己没事。

    当夏威夷的天空一片晴朗时,远在千里外的阿拉斯加州,天气状况也不错。

    c…130j沉重的机身降落至机场跑道时,“哧哧”几声,滑轮与水泥地发出几道刺耳的声响,带动着这架“大力神”运输机飞向跑道终点。

    当陆渊踏步走下机舱,仰头环视这座军事基地时,发现这座军事基地从规模上来讲,其实并不逊色于美国本土上的很多军事基地,只是出于保密需要,这座军事基地并没有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当然更不会进行宣传了。

    除了先进的装备和大量的军事武器外,这座军事基地还承担了一个地下核掩体、指挥所、核弹储存的功能,若是爆发了战争导致美国本土全部遭到袭击,无法进行指挥功能,那么这座排名在27位的军事基地,就可以承担起这样的重要责任。

    leader利安德尔,这座军事基地的最高长官,也是3号所扮演的重要人物。

    这名中将阁下性格沉默,不善言辞,作风铁血强硬,更不善于交际,父母早已在九十年代死去,而家中的长子在伊拉克阵亡,幼子也因为车祸死亡,正因为如此,才被桑尼选中作为替代计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没有错误。

    性格沉默和铁血强硬的作风,让下面的军官本就对其十分的畏惧,等到3号替代他以后,居然也没有被发现任何的异常,替换的结果是非常顺利。

    加上阿拉斯加州比较偏僻,这座军事基地在大人物们的心中也属于被“遗忘”的一角,不客气的说一句,在这里3号可以真正成为一言九鼎的绝对主导者。

    “您来了。”

    3号迎上前来,在这外面没有多说什么,简单问候了一句。

    “嗯,2号到了吗?”

    “三个小时前已经抵达。”

    “那就好。”

    这次陆渊并非一个人前来,艾伯特也紧随其后,这个高大的男人在身高上并不逊色于3号扮演的利安德尔,只是跟在陆渊身后倒是显得成了一位保镖。

    保镖自然不是一位,伪装为人类的s…5足足跟来了十二个之多,一下机舱,就进入警戒状态,全方位扫描接近陆渊的任何一个人。

    “芯片植入完成的如何了?”

    陆渊一边向前走着,3号紧跟在他的身边。

    “差不多完成75%了,预计在明天下午17点之前完成所有工作。”

    自从几天前得知情况变化后,陆渊就让1号对全球地震带进入钻探监测,而情况很不容人乐观。

    事实证明那位麦恩博士的研究没有弄错,地核肯定发生了变化,一种前所未有过的异常变化,在大部分人类浑然不觉之际,在中微子的作用下,地核的热量和压力正在不断上升……

    鉴于这种情况,陆渊不得不加快了很多计划的进度,其中一些东西干脆也不顾忌了,直接下令1号实行。

    其中之一便是让3号把整个基地中的军官、士兵在脖子后面植入皮层芯片,做到监控所有人的行为举止,彻底把这座基地纳入手中。

    就是手术麻烦了点,耗费了几天时间才完成了75%,若非这里阿拉斯加州,恐怕还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做这种事情而不引起注意和怀疑。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一章 不信() 
等到陆渊走入会议室之时,事实上也就只剩下他一人了。

    此次会议的资料早已发了下去,由2号扮演的阿伦·德西利奥这个阿伦·马丁空间系统公司的实际掌舵者邀请到来的客人,已经坐满了安排下来的座位。

    这七位被邀请而来的客人,每一个在身份地位上都几乎不逊色于阿伦·德西利奥,乃是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国家幕后的资本利益分配者,美国对外的每一个方针计划,对外的每一场战争和驻军,都有他们操作的影子存在。

    这七个人,至少代表了资本这块蛋糕的10%,一跺脚,就连全世界都要颤抖几下。

    若非是2号扮演的阿伦·德西利奥亲自邀请,这七个人根本不会汇聚到这里来。

    对于这样的人物来说,不管是说服还是解释存粹浪费口舌,他们不会被道义、公平、正义什么的无聊东西打动,能打动他们的只有利益。

    第一部分资料都已经交予到了所有人手中,每个人把手中的资料已经看了数遍,不可谓不仔细。但正是这份仔细的态度,让他们心中充斥了疑惑。

    “这不可能。”

    放下手中的资料,年纪最轻的那人也有五十来岁了,他摇头笑道:“德西利奥阁下,虽然我很尊重您,但这太荒谬可笑了,我不否认您在葛兰素史克、雅培、礼来都有股份,但别忘了,我也是它们的股东之一,如果真正出现了这种能够提高人类寿命的技术手段,我想哪怕我不是第一个知道的,第四个知道的人也应该就是我了。然而抱歉,我从未听过现目前出现了这样的技术手段。”

    在这里,阿伦·德西利奥的年纪几近是最大,虽说在场的人出于尊敬没有直接嘲讽,却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份资料上面的技术很是详细,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和解释看起来好像有那么一回事,可这对他们这些不懂技术的人没有效果,他们也不需要理解,每个人都接受过全世界最好的医疗保养,若是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技术,他们的专职医生早就欣喜若狂地说出来了,怎么可能藏掖着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

    也许……阿伦·德西利奥年纪太大了,半只脚踏入棺材的他,已经昏庸到盲目的程度了?

    生命科学是门复杂、投资极大的科学,在场中有一半的人都为之投资过,要是能把这个数字加起来,基本能够肯定这个数字超过了三百亿美圆。

    对于他们这些站在了世界的人物而言,钱已经只是一个数字符号,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有真正的价值体现,而在这个世界上值得耗费大量资金投入的,其中之一肯定便有自己的生命。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然而若说相对上的公平,那每个人的寿命大概便是最为相对公平的比较了。

    穷人享受不到最好的医疗调养,但一生平安的话也能活到七十来岁。富人享受再好的医疗调养,能比穷人多活二十年也就不错了,从大数据上来看,两者之间的差距甚至可能不到十年。

    这种相对性的公平,让所有的资本富豪极为痛恨,明明自己有着远超平民阶级数万、数十万倍的资源,怎么寿命上却相差不大?这根本就不公平!

    可惜生命科学进步缓慢,想要提高人类的寿命,突破寿命的极限,五十年、一百年内成功的希望都很渺茫,在场的人最年轻也有五十来岁了,显然不可能等到那个时候了。

    毕竟能走到这一步的也不是平常人,再怎么遗憾失望,也都平静接受了,可如今阿伦·德西利奥告诉他们,有一门技术能提高他们的寿命至少二十到三十年,还有成熟的克隆技术更换大脑,这委实匪夷所思到了极点,没人相信再正常不过。

    见到有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