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要翻身:邪王,慢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农女要翻身:邪王,慢点-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春花坐在门口外的板凳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流,明亮的大眼睛里闪烁着金钱的符号。

    在她看来,市场上的商贩客流都是铜钱,给自己送钱来的。

    两个时辰后,羊肉煮好,散发出喷香的肉味。

    田氏也和好三大盆面,一切准备就绪。

    但是,许春花还没发话,面馆不接待客人。

    可很多昨天吃过拉面的回头客已经排队在等候了,排在最前面的人,正是昨天被许春花拒绝的胖子。

    胖子昨天离开时气呼呼,声称再也不来吃面,睡醒一觉后,又想念起昨天中午吃的拉面的美味,于是,他食言了。

    “姑娘,你看你们都准备好了,开始接客吧。”胖子跺跺脚,催促老神在在坐在板凳上的许春花。

    许春花看了看天色,“等会儿,时辰未到,还有,不准说接客这两字,听起来怪怪的。”

    胖子点头如捣蒜,没和许春花斗嘴,他整个心思都在拉面上,对别的事没兴趣。

    “午时已到,开始营业,大家可以进去吃面了。”许春花冲排队的食客们招招手,食客们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她给面馆定的营业时间是从午时到酉时,换算成现代时间也就是从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五点,因为晚上实行宵禁,所以无法营业。

    由于有昨天传出去的好口碑,今天的客流比昨天多一倍,许春花四人累成狗。

    看这情况需要增添人手,许春花找朱掌柜要人,朱掌柜表示没有抽不出人手了,再抽调人就耽误茶楼的正常经营了。

    许春花请他帮忙雇几个小二,她之所以没亲自雇佣小二,是因为自己没经验,而且新雇佣的小二需要有人带,她没时间做这些。

    “我就说嘛,怪不得南城门的拉面能传遍整个松江城,原来是你这小丫头搞得。”陈妈妈扭动着腰肢,一摇一晃走进面馆。

    “陈妈妈你怎么来了,快请。”许春花满面笑容,把陈妈妈请进屋里。

    虽然陈妈妈只是县令家的管家,但却是除司永安之外,许春花认识的最优权势之人。

    她和陈妈妈打过很多次交道,陈妈妈人品不错,值得结交。

    “你这许氏拉面的美名都传到我们县衙了,这不大夫人想尝尝拉面的滋味,命我来买。”陈妈妈道。

    许春花故作不满地说道,“陈姐姐你差人告诉我一声就行,我保证把拉面送到府上去,怎能劳你大驾。”

    陈妈妈道,“那哪成,我要亲自尝尝这拉面究竟怎么个好吃法。”

    原来她自己也想尝尝拉面。

    许春花立刻让田氏做了一大碗拉面,面上盖了一层羊肉,送到陈妈妈面前,陈妈妈试探地尝了一小口,接着狼吞虎咽把一整碗面条全部吃进肚子里,意犹未尽地用手绢擦擦嘴巴,“怪不得都传许氏拉面好吃呢,确实好吃,再给我做十碗拉面,我带回县衙,给老爷夫人公子小姐都尝尝。”

    许春花面露难色,“陈姐姐,你怎么来的?”

    “走路来的。”

    “恐怖你带不走十碗拉面。”

    陈妈妈不满道,“怎么?怕我不给钱。”

    许春花陪笑道,“陈姐姐你误会了,我怎能收你的钱呢,只是从我面馆到县衙要走小半个时辰的路,拉面刚做出来时最好吃,泡的时间长了面就失去了劲道,不好吃了。”

    陈妈妈脸上这才露出笑脸,“这样,你们把拉面做好,我带回去让厨子煮着吃。”

    “这样也不行,面条也不宜久放,时间久了面条就变硬,脱水,煮出来也失去原来的味道,要是有保鲜袋就好了。”许春花说完自己先笑起来,这年代哪有保鲜袋啊。

    陈妈妈眼神却亮了亮,“你说要保鲜?”

    “对。”

    “有办法保鲜啊,很简单的,你等着,我回府取个东西。”陈妈妈快步离开。

第七十三章县令来访() 
半个多时辰后,一顶四人抬的轿子出现在面馆门口,陈妈妈从轿子里出来,她手里提着一个形状如斗的木盒,口大底小,顶上有盖板,两侧有提环。

    “春花,把面放进这里面就能保鲜。”陈妈妈道。

    许春花仔仔细细打量木盒,没看出这木盒有何特殊之处,问陈妈妈,“你确定?”

    陈妈妈把木盒放到桌子上,掀开盖板,“你自己看。”

    许春花探头看去,只见盒子中央有一类似烟囱的管道,里面装满冰块,管道外围铺着白布,可以往上面放东西。

    她恍然地点点头,原来是利用冰块保鲜,不得不说这方法和现代的冰箱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妈妈笑道,“用上冰箱,就可以给面条保鲜了吧?”

    “当然。”许春花点头,又说道,“你说这盒子叫冰箱?”

    “对啊,它一直叫冰箱。”

    许春花尴尬地挠挠头,好吧,是她孤陋寡闻了。

    许春花让田氏做了十份拉面,放进冰箱。

    排队的食客不乐意了,他们在这排队呢,为嘛不给他们做。

    许春花指指陈妈妈,“这是县令老爷家的陈妈妈,奉县令老爷之命,来此取拉面,你说给你做还是给县令老爷做?”

    抗议的食客连忙闭嘴不言,在这个时代,官权具有无上的威严,普通老百姓走路遇到官老爷子的轿子,都要后退几步以示尊敬,怎敢和县令老爷抢面吃。

    “天呐,县令老爷也吃拉面?”

    “这说明拉面好吃,县令老爷都喜欢。”

    “咱们和县令老爷吃同样的面,与有荣焉。”

    食客们十分激动,议论纷纷,一些原本不打算吃拉面的路人,听闻这拉面县令老爷也吃,纷纷加入排队的行列。

    面馆前排队的食客又长了一大截。

    把十份面装进冰箱,许春花又让刘大江盛了一大盆羊汤,让他跟着陈妈妈,送到县衙。

    陈妈妈离开前,许春花向陈妈妈强调了一遍煮拉面的注意事项,直到陈妈妈点头,表示她记住了,许春花才停止唠叨,目送陈妈妈离开。

    陈妈妈带着拉面回到县衙,看了看日头,即将到午饭时间,虽然这年头普通老百姓一天吃两顿饭,但像县令老爷这样的权势之家,吃三顿饭,因为一天两顿饭,真心饿得慌。

    陈妈妈来到后厨,让厨子煮上拉面。

    午饭时间到,县令陈文宽走进后衙,忙活了一上午公务,他累的腰酸背疼,肚子饿的咕咕叫。

    走进饭堂,两位夫人带着五个儿女都已在饭桌旁坐下,饭桌的主位留给他。

    他落座后,大夫人向伺候在一旁的陈妈妈挥挥手,“开饭。”

    陈妈妈低头应了一声,走到门外,对门外的丫鬟喊了一声,“开饭。”

    丫鬟迈着小碎步走向后厨。

    不一会儿,几个丫鬟拎着餐盘,上面放着拉面和几样菜肴,流水般从后厨来走进后厅,把拉面摆到饭桌上。

    陈文宽目视整个饭桌,除了往日的常见菜肴,面前多了一只碗,碗里是细细的面条,面条上飘着几片肉,面汤带着一股肉香。

    他用筷子夹面条,却发现面条很长,仿佛没有尽头。

    “这是什么面?”他好奇地问陈妈妈。

    “这叫拉面,是咱们松江城现在最受欢迎的面食,面馆门口拍着长长的队伍”陈妈妈讲的绘声绘色,夸完拉面,她还不尽兴,又开始夸许春花,说她人小鬼大,机灵聪敏,将她之前卖菜,做糖炒板栗、沙包的事统统说出来。

    陈文宽并未完全相信陈妈妈的话,有道是知仆莫若主,他了解陈妈妈的性格,说话喜欢夸大其词。

    但是,他对陈妈妈口中的小丫头许春花产生了兴趣。

    午饭后,他身着一身便衣,带着两个随从,前去探究许春花的面馆。

    此时日头已经西斜,过了饭点,一轮上无论酒楼还是卖面食的小摊,都已打烊歇息。

    但是,陈文宽走到南城门口时,却愣住了,只见一块挂着许氏面馆牌子的面馆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面馆内外的饭桌旁,座无虚席,食客们埋头狂吃面。

    他远远地就闻到一股面香和肉香,与他中饭吃的拉面同一个味,但是这里的味道更浓郁。

    他嘴角勾起一抹笑容,“看来这次陈妈妈没有夸大其词,这面馆果真不一般。”

    他两手背在身后,悠悠然往面馆里走去。

    站在门口的许春花审视地看着陈文宽,此人衣着丝绸,器宇轩昂,有一股书卷气,还自带上位者的气场,与面馆里进出的平头老百姓不同。

    虽然不知此人的身份,但许春花料定他应该是有身份的人,不过,她并没有因此就区别对待,依然用对待其他食客的态度对待他,只是多留了一个心眼。

    “客官,吃面吗?”她笑着问道。

    陈文宽笑着摇头,“不。”

    “不吃面你来这里干嘛,别耽误我们排队,闪开。”排队的食客不满意了,大声嚷嚷道。

    陈文宽身后的随从不满意了,大喝一声,“大胆,这是咱们松江城的县令陈大人,不得无礼。”

    啊!

    众人如同被掐住脖子的鸭子一样,惊讶地张大嘴巴。

    刚才说话的那名食客脸上冷汗直流,两腿打哆嗦。

    许春花眼神一亮,她果然没看错,此人真的是有身份的人。

    她连忙拉着田氏,弯腰低头道,“不知县令老爷来此,请赎罪。”

    陈文宽呵呵一笑,“无妨,我好奇来此看看,别无它事,你们该吃面就吃面,该忙就忙。”

    虽然他如此说,但是众人还保持恭敬的姿态,没人敢动。

    陈文宽嘴角扬起一抹苦笑,“莫非你们把本官当做老虎了,好吧,既然如此,本官速速离去。”

    他转身离开,反正想看的已经看到了,留不留下来都一样。

    许春花看着陈文宽离开的背影,心思电转,忽然朗声说道,“县令老爷请留步。”

    众人神情又是一阵紧张,不满地看着许春花,县令老爷都要离开了,你干嘛把县令老爷留下,成心不让我们好好吃面是不。

    陈文宽止步,转头看着许春花,摸着山羊胡子道,“小丫头,有何事?”

    作者题外话:吼吼,小姐姐们,我回来了,还有多少人在啊,冒个泡,我继续更新

第七十四章报官吗() 
许春花勾起唇角,满面笑容,走向陈文宽,“县令老爷吃了我家的拉面了吧?”

    陈文宽点头。

    “好吃吗?”许春花笑眯眯地问。

    “好吃,简直就是天下第一美味。”陈文宽夸赞道,他为官多年,走南闯北,吃过各地的各种美食,但是都没有许春花面馆的拉面好吃。

    许春花脸上的笑容越加灿烂,“请县令老爷为我家面馆留下一幅点评拉面的墨宝吧。”

    这才是许春花叫住县令的真正目的。

    在这个时代,名人的墨宝是最好的宣传品,比如黄鹤楼,因为一首诗名震千古。

    许春花不奢望陈文宽的墨宝有多大的威力,只期望通过陈文宽的墨宝,让整个松江城的百姓都知道她的许氏面馆。

    陈文宽楞了楞,随之哈哈大笑起来,指着许春花说道,“你这小丫头人不大,心机不少,也好,我就为你的面馆留下一副墨宝,取笔墨来。”

    许春花尴尬了,她这是面馆,没有笔墨纸砚,周围的店铺也都是些布店、铁匠铺之类的店铺,即使借也没处借。

    她向陈文宽说明情况,陈文宽哈哈大笑道,“这样,我回县衙去写,写好后差人送来,你看可好?”

    许春花高兴地点点头,学着陈文宽的样子,文绉绉地回了一句,“如此甚好,谢谢县令老爷。”

    一个时辰后,有两位衙役抬着一块牌匾走进许氏面馆。

    陈文宽考虑周到,不仅给面馆写了墨宝,还让人装裱起来。

    牌匾上龙飞凤舞地写着五个大字:天下第一面,下面有一行小字落款,写着陈文宽的姓名和日期。

    许春花看着这块牌匾,笑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陈文宽真给力,不仅留下墨宝,还留下这么霸气的五个字。

    她刚开始觉得天下第一面这个名号太过响亮,拉面承受不起,又一想到后世开遍全国的拉面馆,绝对担得起天下第一面的名号。

    她紧握拳头,告诉自己,多多努力,争取把拉面馆开在这个时代的每一座城池,对得起天下第一面的名号。

    有了陈文宽这块天下第一面的牌匾的加持,面馆的生意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忙。

    虽然每日财源滚滚来,但是每天累的腰酸背疼,许春花开心不起来。

    她前世作为女强人,忙了一辈子,重生到这个时代,她不想再每日忙碌,想过悠闲一些的生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