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风飞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风飞扬-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凌,你要知道,我们这些人到东方来,做的大多都是以货易货的生意,特别是近几个月来,因张仓从云水客栈失踪,断了江南丝绸的货源,难不成你要我帮你借一船木材,或是香料来应急吗?”

    见杨凌听了这话,掉头就要走,乌有德忙又叫住他,沉吟着说道:“不过,有一个人,我倒可以介绍你到他那里碰碰运气,或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给你”

    “那就请乌先生快说吧,此人是谁,他现在哪里?”

    “你还记得在徐闻时,与咱们同住在云水客栈里的大食商人亚罕吗?”乌有德略有些迟疑地说道,“据我所知,亚罕常会接到一些稀奇古怪的订单,可若能帮他完成这些订单,时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但”

    “什么稀奇古怪的订单?但是什么?”杨凌急切地催问道。

    “譬如说吧,你听说过锁子甲吗?我也是听说,锁子甲就是亚罕从突厥可汗那里接到的一份订单,后来因从吐蕃人手中搞到了制作锁子甲的秘方,亚罕仅从这一单生意中便赚得了数十万贯的收益。”乌有德盯了一眼杨凌,接着说道,“我想提醒你的是,亚罕从不借钱给别人,即使是像我这样的老朋友,所以,你若想从他那儿搞到十万贯,就只能凭自己的本事帮他完成一份像锁子甲这样的大订单了。”

    经乌有德提醒,杨凌依稀回想起数月前在徐闻的云水客栈,自己倒是与这位来自大食的人贩子,军械商打过两回照面,只记得亚罕与热情、开朗的乌有德迥然不同,整天都阴森森地板着张马脸,身前左右时常跟着十几个膀大腰圆的护从,见人从不主动打招呼,颇有些神秘、古怪。

    “乌先生,如今要到哪里才能找到这位亚罕先生呢?”尽管对亚罕此人心存怯意,但杨凌仍不愿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尽快搞到十万贯现钱的机会,便向乌有德打听道。

    “我和你来建康前,曾在徐闻见过亚罕,当时他还托我帮他寻找一位身怀绝技的中国大厨,说是他新接了一份和军粮有关的大订单,急于找厨师帮忙什么的,我当时并没太在意。今天经你提醒,想起此事,说不定你还真的能帮上他的忙,从他那里赚到钱呢。”

    杨凌暗自估算了一下从建康到徐闻的来回行程,觉得值得到徐闻去找亚罕碰碰运气,便向乌有德要来了亚罕在徐闻的具体住址,掉头回家来找三郎借马。

    三郎因杨凌不辞而别,只托小草转交给自己一份赠送建康“羊羊羊”汤饼馆的文书就带着阿棠、乌有德一道不知了去向,一怒之下,便欲将那份文书托毛球还给杨凌,自己带着忠伯、小草二人一走了之。

    然而,真到了临走之时,三郎心中不免又产生了一丝犹豫和不舍:自己这一走,可能今生今世都难以再和杨凌见面了。

    自从数月前她因对杨凌决定留在岭南,方便就近关照顾沁儿感到心灰意冷,愤然独自返回了建康以来,这几个月来她也反复思索过,自己对杨凌倒底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结果,她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她和杨凌两人之间的确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彼此都已把对方当做了家人对待。至于男女之间的那种感情,三郎经过多日的反复思索,仍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是,这回当她得知杨凌已与阿棠定亲的消息后,尽管最初她近乎绝望过,立即便想到了要离开建康,跑到一个杨凌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地方,逃避眼前发生的一切,可等到睡了一觉之后,又惊奇地发现,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揪心了,反倒觉得肩头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许多。

    所以,尽管三郎仍没有最终放弃离开杨凌的想法,但仍怀着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暂时留在了建康。

    也正因如此,当杨凌跑回家找她来借“飞雪”时,三郎向他询问过事情的原委后,毫不犹豫地便把“飞雪”借给了杨凌。

    杨凌为尽快找到亚罕,以确定自己能否帮他完成订单,赚到十万贯来弥补十万贯的资金缺口,当下也顾及不到向三郎多做解释,从马厩中牵出“飞雪”,飞身上了马,一刻不停地出发赶往了徐闻。

    饶是“飞雪”脚力惊人,杨凌骑着它也堪堪用了五六天的时间才赶到了徐闻。

    云水客栈依官府要求,从徐闻迁到广州后,亚罕便出资从安州陈龙树(岭南三大豪族之一,也是“南海大市”设在徐闻时的市主)手中买下了云水客栈的整座院子做为他的住处及安置贩卖的奴隶,存放货物的仓库。

    杨凌找到云水客栈,依照乌有德事先叮嘱的那样,只向客栈门外值守的两名仆从报出自己是广州“羊羊羊”汤饼馆的东主,专程来帮亚罕制作军粮,完成订单的,请他俩代自己通传一声。

    果然,过了没多大一会儿,就见亚罕带着他那一群形影不离的贴身护从亲自出门来迎接自己了。

第371章 隋朝方便面() 
亚罕已全然记不起曾在云水客栈见到过杨凌这个人来了,只听说杨凌自称是广州有名的“羊羊羊”汤饼馆的东主,此次专程来帮自己制作军粮,完成那份令他感到十分头疼的订单来的,才十分热情地率领地群护从将杨凌请到了上房落座。

    亚罕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张口就向杨凌介绍了这笔订单的具体要求:“制作出的这种军粮必须能够储放半个月以上,便于军士随身携带,就地食用。可以告诉你,我先前已定对方提交了一种叫做馕的食物,结果对方并不满意。”

    杨凌听亚罕介绍罢向他下达订单的对方所提各项要求,头脑中本来立即想到了炒面这种食物,可后来听到亚罕提到馕饼尚不能令对方满意,便打消了用炒面来帮亚罕完成订单的想法,仅向亚罕问道:“我最关心的是,如果能帮亚先生完成这份订单,我能赚到多少?何时才能拿到这笔钱?”

    “哈哈,不知你想要多少?”杨凌没有一句闲话,开口就直奔主题的问法很合亚罕的脾气,哈哈笑着反问杨凌道。

    “本来我应当问问亚先生,下这份订单的对方是何身份,帮助其制作军粮是否会对我大隋不利的。可是考虑到亚先生未必会告诉我实情,我就不问了。只要亚先生肯在完成订单后三日内付我十万贯‘开皇五株’的酬劳,五天之内,我保证会令亚先生满意的。”杨凌也不客气地开出了自己的要价。

    “你放心,我的这位客户所在邦国与你们隋国相距遥远,不会对隋国构成任何威胁的。只要你制作出来的食物完全符合客户的要求,十万贯‘开皇五株’的酬劳没有问题。”亚罕异常爽快地答应了杨凌开出的价码。

    事情进展得过于顺利,反倒使得杨凌多加了份小心,在向亚罕表示了感谢之后,他又试探地问道:“亚先生方才既说您的这位客户地处遥远,又怎么能保证在我要求的时间内验货并及时给您回复呢。请恕我冒昧,实在是急等这笔钱用。”

    “对于这件事你不用担心,我会在你交出制作军粮的三天后给你回复的,客户一经决定采用你制作的军粮,我会立即向你支付酬劳的。”亚罕诡秘地冲杨凌笑了笑,答道。

    当下与亚罕签订了书契,杨凌即从徐闻返回广州的“羊羊羊”汤饼馆,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研制军粮这件事情上面。

    其实,早在杨凌从建康前往徐闻的路上,他就想到了可以用两种食物来充做方便耐久食用的军粮:其一,是炒面,其二,就是方便面。

    如今经过与亚罕的当面沟通,得知馕饼已被对方否决了,那炒面自然也就合适再向对方提供了,剩下的只有方便面这一种选项了。

    尽管身处一千多年前的隋朝,杨凌明知不可能像穿越前那样用机制的方法制作出一块块,并且添加了防腐剂的方便面,可他却了解,制作方便面的最主要一道工序即是油炸。

    因此,他想尝试着通过将抻好的面条用滚油炸熟,晾干以后,能否具有一千多年后方便面的基本食用属性。

    于是,回到广州的汤饼馆后,杨凌即命新收的两个徒弟坤和莫森在后厨支起一口大锅,在锅中倒入食油,生火先将油烧至八成热,尔后放入抻好的面条,尝试着制作起方便面来。

    待到第二天,头一批炸好的面条晾干后,杨凌亲自用热水冲入放有炸好晾干的面条的碗中试了试口味,居然惊喜地发现这种经油炸晾干的面条泡水吃起来,同他穿越前常吃的方便面味道大同小异,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唯一的不足就是,一千多年后在超市中卖的方便面袋中通常都有几包调料,可以和面条一起冲泡来吃,而杨凌试制的隋朝方便面吃起来,缺少了些滋味儿。

    为了能使客户满意,挑不出毛病来,如愿以偿地从亚罕那里赚到急需的十万贯,杨凌随后尝试着在和面时添放了盐和胡椒在面里,使得他所制作的速食面至少有了咸和麻香的滋味,吃起来味道更加接近现代的方便面了。

    三天后,杨凌带着他制作的隋朝方便面再次来到徐闻向亚罕交货,并向亚罕当面演示了用热水泡食方便面。

    亚罕品尝之后连连点头,带着一脸的惊讶不断地向杨凌询问制作这种军粮的方法,杨凌却笑而不答。

    于是,亚罕当即便提出要求,待客户确认接受杨凌制作的隋朝方便面后,杨凌需书面向他保证,不仅要将制作这种方便面的秘方交给对方,并且杨凌不得再向第三方出售这种方便面的配方,包括杨凌本人也不得经营隋朝方便面。

    杨凌压根没有想到,仅仅凭借简单地仿制方便面,就能迅速地赚到十万贯“开皇五株”,心中充满了对乌有德的感激之情和作为一个穿越人的自豪。

    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他的好运气才刚刚开始。

    就在他返回广州,等待亚罕给他回复的两三天里,小非黑按照他临去建康前的交待,亲自押运着满满三大船成熟了的夏瓜渡海来到了广州。

    依照杨凌的设想,今后凡是打着“羊羊羊”字号的汤饼馆内,在出售汤饼的同时,必须标配无偿赠送的茶水和餐后水果——夏瓜,以作为汤饼馆招揽顾客的噱头。

    在第一批种植的夏瓜长成上市之前,广州“羊羊羊”汤饼馆里无偿赠送的茶水已为汤饼馆吸引来了不少顾客,可还没有达到火爆的程度。然而,等到广州的“羊羊羊”汤饼馆内开始随汤饼免费赠送夏瓜后,情形就与之前大为不同了。

    从夏瓜进店的头一天起,每天从早到晚络绎不绝前来店里吃饭的人数一直在成倍地增长,以至于没过几天,包括杨凌在内,五名厨师一起动手煮制汤饼,也难以供应得上客人的需求了。

第372章 行情暴涨的夏瓜() 
面对这种情况,杨凌果断地改变了经营方式,将免费赠送夏瓜改成了每位进店来吃汤饼的客人需多付一文钱才能得到一块夏瓜。

    可仅过了一天,杨凌就惊喜地发现,以每块一文钱的价格出售夏瓜,对商贾云集的广州来说,根本就不起任何作用,每天冲着这一块在别处吃不到的夏瓜来的客人仍在持续增长,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

    于是,杨凌便尝试着每天提高夏瓜的售价,借以观察顾客对不断抬高的夏瓜行情的反应。

    直到最终将每块夏瓜的价钱提高至与每碗汤饼售价相同的十文钱,约合每个夏瓜将近半贯钱的时候,店里的客人仍不见减少,却也不再每天大量增加了。

    于是,杨凌便依据实际销售获得的数据,开始以每个半贯“开皇五株”的价格在店外单独出售夏瓜,短短的十天下来,仅通过贩卖夏瓜,获利就超过了千贯,几与广州“羊羊羊”汤饼馆一个月的获利持平。

    在此期间,亚罕也给了杨凌正式答复,称他的那名客户已接受了杨凌制作的隋朝方便面作为配备军队的新式军粮,并在杨凌向他交出制作隋朝方便面秘方之后,依照约定,按时支付了十万贯酬劳给杨凌。

    杨凌在拿到十万贯现钱后,因广州这边夏瓜上市销售情况出乎他想像的异常火爆,便临时改变主意,决定留在广州亲自主持这一季的夏瓜销售,并吩咐小非黑返回琼州,大量增加租用当地俚人田地,用来扩大种植夏瓜的面积,同时,派出得力人物,将十万贯现钱迅速送往广陵,交给张安应急。

    待到杨凌在广州堪堪将第一批种植的夏瓜售完,也才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盘点帐目,竟发现仅通过出售夏瓜这一笔生意,就为他带来了将近两万贯的利润,远远超过一间“羊羊羊”汤饼馆一年的获利。

    然而,杨凌在为自己获得成功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没有失去应有的冷静:他意识到自己在琼州种植的夏瓜之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