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国江山-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旁严可求又补充道:“内应一共有三人,朱延寿的亲军指挥使崔太初,黑云都的左右指挥使李厚、吕师周。”

    “是他们!”杨渥暗自欣喜,这三人的职务可不低,而且非常关键,若是有他们做内应,朱延寿就不足为虑了。而且崔太初也就算了,黑云都那可是淮南最精锐的部队,若是因为内乱而就此折损那就太过可惜了。而且吕师周这人历史上因为杨渥杀了周隐而心中恐惧,逃到湖南投靠马殷去了,后来成为马殷麾下名将,为楚国的建立立下大功。

    这时杨行密开口说道:“朱延寿残忍好杀,军法严苛,军队战斗力固然很强,但也造成他的手下对他没多少忠心。在以前有为父做他后盾时还好,他麾下那些将领都会听他的军令;但如今他准备起兵反抗为父时,那些将领自然不会和他一条心。”

    “当今世人多有武夫当道,都觉得仁义这种东西一点作用都没有,却不知军队、地盘都好收服,唯独这人心却难以收服。那朱延寿只以为自己手下强军数万,但真到了危难时刻又有多少人会为他效力呢?”

    “所以重视军法没有错,但必须有个度,光是杀戮是不能让士兵们信服的。渥儿你可记住了?”杨行密大有深意的看着杨渥说道。

    杨渥心中一凛,回想起自己过去为了迅速掌控军队,整饬军纪而多次杀人,甚至其中许多时候被杀之人虽有小过,但实际上却没并没有取死之道,自己为了杀人立威却都下令处决。如此作为到底是为了正军法还是为了立威?

    “或许军法也该改一改了?”杨渥心中想到。

    他不是不知道自己过去做法的弊端,不过一来他觉得时间紧迫,自从三月份进军营开始,为了迅速掌握军队,赶在六月份冯弘铎之乱和八月份武勇都之乱前建立一支能战的军队,所以他选择了杀人立威这种急功近利的办法;二来也是觉得乱世用重典,如今藩镇士兵桀骜不驯的太多了,就应该用重刑来警示士兵。

    不过如今回过头来一看,他用重刑虽然也让士兵们的军纪有了很大改善,但他不可能时时刻刻去抓军纪的事情,等时间一久,这些严苛的军纪还能维持下去吗?

    历史上朱元璋诛杀贪官的手段难道还不强硬吗?但后世明朝的贪腐还不照样触目惊心?说到底动辄杀人的手段短期用用还好,长期的话就难以实行了。

    更何况,就像杨行密说的,一味杀人对争取人心太过不利,谁都不想自己的上司是一个残酷好杀之人吧?

    “或许应该让负责军纪的崔肃重新制定一份军法细则了!”杨渥暗自决定。

    一旁杨行密见他陷入沉思,知道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于是笑着说道:“渥儿明白了就好,不过此事不急,下去后再想想也不迟。前段时间青州的平卢节度使王师范派使者来说,他打算起兵讨伐朱全忠,希望我淮南能够起兵呼应,对此事你可有看法?”

    杨渥眼神一亮,“王师范要起兵?这可是好事啊,能为我淮南平定内乱争取一段时间,只是王师范的结局嘛,只怕就有些不妙了。”

    听到王师范已经派使者来联络的消息,杨渥这才松了口气。若是因为他的出现不仅导致朱延寿坚定了造反的决心,更导致王师范没有起兵拖住朱全忠的话,接下来淮南内乱爆发,朱全忠又趁机南下那淮南就真的危险了。

    严可求也笑着说道:“世子所言甚是,我等也觉得王师范去挑战朱全忠完全就是去送死,不过以平卢节度使的实力,没有大半年时间朱全忠也别想击败他。”

    “那我们就应该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消灭田覠三人,若是运气好那时候王师范还没有被消灭,我淮南还能出兵支援他一下!”杨渥接着说道。

    对于杨渥的想法在场之人都表示赞同,若不趁此机会消除淮南的内患那才是傻子。

    “不过田覠等人虽然狼子野心,心怀不轨,但他们如今毕竟还没造反,若是贸然起兵讨伐他们只怕淮南诸将心中都有不服啊!”

    杨行密还有些迟疑,田覠、朱延寿他们毕竟功劳很大,没有足够的理由是不能随便动他们的。

第119章 定计() 
如果从兵力上来说,淮南的全部兵力大概有近二十万人,其中田覠、安仁义和朱延寿便拥兵十万,所以从兵力上淮南一方并没有多少优势,唯一的有事便是人心。

    而杨行密的个人魅力和威望也为争取人心提供了可能,历史上淮南之所以能安然度过内乱,主要依靠的便是淮南上下的通力支持。所以在讨伐田覠等人时就必须要有足够理由。

    “或许可以用计诱使田覠等人起兵?”

    高勗开口说道:“如今王师范不是想要大王起兵接应他吗?大王不妨答应他的请求,派遣大军出兵讨伐朱全忠,给田覠他们造成‘广陵兵力空虚’的错觉,这样一来他们觉得时机成熟自然会起兵造反。”

    这个计划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而且这也是最能让淮南众将们信服的办法,杨行密并没有做任何对不起他们的事,他们却在野心的驱使下起兵谋反,这种情况下众将自然会选择支持杨行密。

    历史上杨行密就是采用的这个办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一方面派李神福西进讨伐杜洪,另一方面又让王茂章率军北上青州援助王师范,同时还派军数万进攻宿州,这一切都是为了诱使田覠等人起兵造反;但结果田覠等人一直到八月份都没有起兵。

    于是杨行密开始采取分化逼迫的时段,将田覠麾下大将康儒册封为庐州刺史,这下田覠以为康儒已经投靠了杨行密,他的造反计划也被康儒泄露,于是田覠将康儒全家诛杀,并且立即起兵。

    不过杨渥觉得像历史上那样做时间未免拖得太久,中间足足留了七个月的时间给田覠等人做准备。此外,这个计划有些冒险了,虽然历史上李神福和王茂章都大获全胜,但杨渥不知道他的穿越会不会造成影响。

    “小子觉得高书记的办法很好,不过除了诱使他们造反外,父亲其实也可以先采取措施使得安仁义首先造反。”杨渥笑着答道,“在田覠、安仁义和朱延寿三人中,实力最弱的是安仁义,最不得人心的也是此人。他在润州为刺史多年,干过很多不法之事,父亲完全可以借机发作,罢免他的官职。”

    当初杨渥刚来到这个时代时也曾向杨行密提出过罢免田覠等人官职逼迫他们造反的办法,但那个时候的他还只是毛头小孩一个,说出来的话自然不被杨行密重视;更何况,如今杨渥回想起来也觉得在没有合适的理由的情况下同时罢免这三人未免做得太难看,淮南的众将心中肯定会有不服的,对于争取人心非常不利。

    不过相比于田覠和朱延寿二人,杨渥觉得罢免安仁义的刺史之位却是可行的办法。

    田覠、朱延寿二人都是淮南的老人,田覠曾经在“三十六英雄”中的地位仅次于杨行密,而朱延寿更是杨行密的小舅子,这两人在淮南的威望深厚,轻易不能动他们。

    但安仁义却大有不同,此人乃是沙陀族,而且是一个降将。当初秦宗衡率领蔡州军南下江淮时,安仁义便是秦宗衡的亲信,后来孙儒杀了秦宗衡夺取军权后,安仁义担心自己也会被孙儒杀掉,于是投靠了杨行密。

    从资历和威望的角度上说,安仁义远远比不上田覠、朱延寿二人,论建立的功劳也不如田覠他们,而且在淮南众多官员中也不怎么得人心。或许同时对付田覠三人会让淮南上下官员心中不服,但只对付安仁义一人却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这就像当初杨渥对张灏发难时一样,一开始众人对与周隐提出的严惩亲军指挥使感到疑虑,但听说要对付的是张灏时大家便纷纷同意了。如今的情况也是如此。

    后世历史上建文帝削藩时,因为燕王朱棣的实力最强,所以他选择了先对付实力较弱的周王和齐王,结果给了朱棣足够的造反准备时间。

    但如今的情况和建文帝时期是不同的,历史上的周王、齐王实际上并没有造反的打算,建文帝对付他们其实作用并不大;但安仁义却是田覠的盟友,如果能使得安仁义起兵造反,那么距离田覠的造反也就不远了。

    “世子此策可行,安仁义在润州为刺史多年,做过的不法之事不在少数,大王只要暗中找到证人,让他们前来告状,并且把事情闹大一些,大王再公开审理案子,然后借机罢免安仁义刺史之位,将他调往边地。”严可求笑着补充道。

    当初大将台濛在海州担任刺史时就曾经因为贪腐而被百姓告发,刚好田覠和台濛不和,借机要求罢免台濛的职务,杨行密只好将他贬为涟水制置使。

    台濛的资历威望都远在安仁义之上,既然连他贪腐都被免职了,那么如今再有百姓告安仁义的状,借此免除安仁义的刺史之位谁也不能反对。

    接下来安仁义要么选择造反,要么就只能乖乖认命。一旦他选择认命,那他失去了润州后在钱粮上就会受制于淮南,即便手中还有军队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而且,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首先起兵造反的并不是田覠,反而是安仁义;杨渥觉得如果罢免安仁义的刺史之位的话,此人定然不会乖乖认命,而会选择起兵造反。更何况,即便他不造反,淮南也可以进一步采取措施逼迫他,一定让他首先起来造反。

    一旦安仁义都起兵了,田覠难道还会继续坐视吗?

    如此一来便是安仁义、田覠等人主动造反,而非杨行密对他们不仁了,淮南上下自然也会支持杨行密。

    一旁高勗也说道:“不错,而且如今各地刺史都是武将担任,虽然有像歙州陶使君这样为政宽厚待民的,但也有很多残暴不仁之辈;公开审理安仁义横行不法的罪行也能够起到警示其他刺史的效果。”

    杨行密这才点了点头,只要能让田覠他们在王师范拖住朱全忠的时间内起兵造反啊,使些手段又算得了什么?更何况安仁义本来就做了不少不法之事,如今要对付他也很容易就能找到理由。

    “既然如此,那寻找苦主的事就由严先生去办理吧。记住此事务必要暗中进行,而且最好要撇清节度使府与苦主之间的关系,不要让人觉得是孤故意要对付他安仁义!”

    “属下明白!”

第120章 火药() 
几人又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应对措施,杨行密这才笑道:“渥儿好不容易回来,如今心中肯定急着去见你那个小情人吧?好了,赶紧回去看看吧,你那小情人一大早就到了你姐姐那里,如今肯定也等得不耐烦了!”

    杨渥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不禁脸上一红,一旁严可求和高勗也笑着说道:“恭喜世子了,不知道何时能吃上世子的喜酒?”

    杨渥落荒而逃。

    此时在杨静的住处,周梦洁早就坐立不安了。

    她的样子倒是没有多少改变,毕竟只过去了四个月时间,但对杨渥的思念却越来越浓。在杨渥出征在外的这段时间里她几乎每天都会诚心祈求着上天的庇佑,只希望他能够平安回来。

    然而最开始的时候杨渥还经常给她写信,托信使寄回来让杨静转给她;但后来一段时间写的信却越来越少,让周梦洁心中幽怨不已。

    好在大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消息总算让她放心不少,而到了上个月她父亲告诉她南征即将结束,杨渥即将回广陵的消息才总算让她放下了心。而得知今天杨渥便要回府后她更是放下了矜持一大早便来到了杨静这里,想要第一时间就见到他。

    “怎么还没回来?不是说早就回府了吗?”周梦洁暗自嘀咕着,一旁杨静或许看出了她的心思,开口笑道:“瞧把你急的,当初弟弟出征的时候你急得要命,后来一段时间没收到信你也急的要命,如今他已经回府了你还是急得要命,你就不能镇定一点吗?”

    周梦洁脸色一红,她的父亲常常出征,她曾经也很担心过,但后来习惯了也就不怎么着急了;没想到如今却又为另一个男人而着急。

    好在正当周梦洁第三次走出杨静的闺房向外望去时,杨渥终于来了。

    他身材似乎长高了许多,面庞更加瘦削,但眼神却更加锐利,龙行阔步之中显得更加有威严了。显然这几个月的军中生涯,特别是独自率领大军的经历让他显得更加成熟了。

    “公子,你回来了!”周梦洁一喜,她的心中似有千言万语,但到了最后却只有这么几个字。

    “嗯,梦洁,我回来了!”杨渥答道,语气同样很平静。

    他深深吸了口气,走上前去,看着更加靓丽的红颜,忍不住便将她抱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