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特种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特种兵- 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鸿此刻的心情更是复杂,他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身边这个人,就是杀死他儿子的人。可是他却一点的脾气都没有,其实并非是因为朱由检对凌云有多么器重,作为拥有王命旗牌的封疆大吏,刘鸿完全可以没有理由的把凌云给杀掉,因为他是军队的主帅,主帅要杀一个四品游击,随便找个由头就可以了,何况现在的凌云连四品游击都不是了,只是一个大脑袋老百姓。

    可是不能啊,这个人是我一直在提拔的,他曾经是山海关的干城,是国家的栋梁。就是他,一个人深入盛京,竟然把后金给搅了个天翻地覆,多尔衮竟然投降了。这样的盖世奇功,别说游击,就是朝廷给个侯爵也是不足以赏功的,当然,凌云并不贪功,他把一切的功劳都推给了朱由检,但刘鸿心里明镜一样。

    这是从国家的方面考虑,就抛开这一层来说,凌云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啊。就在几个月前,后金的刺客哈巴赤潜入山海关,自己的弟弟竟然投敌,关键的时刻,如果不是凌云赶到的话,自己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也许,现在正在阎王爷那里办户口本呢。而且,当时的凌云,似乎还没有这样上乘的武功,他为了救我刘鸿,被哈巴赤捅的满身都是伤,现在伤疤也未曾脱落干净。

    还有一点,刘鸿本人清楚,但是刘鸿却不知道凌云是怎么想的,那就是刘雅对凌云的感情,几乎就像个花痴一样,到达了近乎于痴迷的态度了。但是凌云到底对刘雅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他是否能够接受刘雅,这也是个问题,刘鸿也不傻,他看的出来,凌云似乎对谢风儿很有好感。或者,两个人已经是私定终身了。但是刘鸿毕竟是老了,他甚至想过,如果凌云和风儿都愿意的话,让刘雅做小也可以,二女侍一夫。

    对于女儿的长相,刘鸿还是相当的自信的。刘雅虽然算不上倾国倾城,但是至少让人一见之下,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不施粉黛,也天然的一种美貌,无法形容。再加上又是总兵的千金,如果跟凌云提起来这件事,想来凌云应该不会拒绝吧。

    让谁看来,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呢。不过,凌云确实不这么想。

    这半天,两人一起在外面走着,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都没有说话,这个夜晚很安静,安静的就像要出什么事情一样。

第一百五十二章 凌大忽悠() 
刘鸿和凌云两个人,一个山海关从一品的总兵,一个没有任何职衔的平民,就这样一起走着,互相之间都想着自己的心事,谁都没有先开口说话,天空是那样的黑不见底,又是那样的安静,安静的让人觉得,似乎一切都不太正常。

    总是这样闷着也不是个事,刘鸿首先打破了沉寂,:“凌老弟,你现在虽然卸去了官职,只是一介平民了,但是这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你现在愿意多转转呢,就去全国各地转转,后金的事情平定了以后,朝廷大概会消停一阵子。如果公主说的事情是真的,信王必然会继承大统,依我看来,他必然会对阉党大开杀戒,除旧布新。大明朝廷,也许会就此焕然一新。”刘鸿说道这里,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接着说,:“我不曾想到,在我的有生之年,还能看到阉党的覆灭”。

    不过,这一瞬间在眼睛里闪烁的光芒,忽然之间又黯然了下去。是啊,阉党就要覆灭了,信王即位,肯定是要除旧布新的,但是信王即位的前提,就是他的兄长驾崩。虽然说,莲花公主和皇帝本人是亲兄妹,对他的将要死亡都有些无动于衷,但是刘鸿不一样。还是那句话,你现在的官位是谁给的。不信皇帝,你还能去信耶稣不成。难道还能让山海关总兵刘大人,每天早晨起来画个十字口念弥陀佛?那不是总兵,那是郭师傅的相声里,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神父王喇嘛。所以,对于天启皇帝,刘鸿是悲痛的,绝不是做作,而是发自内心的悲痛。

    他很快就克制了自己的情绪,恢复了常态。一旁的凌云其实在他身边待着都感觉比较煎熬,现在的凌云,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了。褪去了刚才的那种杀气了,跟刘鸿站一块,是一怕他提刘丹,二怕他提刘雅。看刘鸿看口说的是这样的话题,凌云的心里暗自的松了一口气。心里感觉舒坦了不少。只要你不说刘丹和刘雅,你那一对儿女的事情,你说什么都行。想说什么我就陪你说什么。

    哪怕你要跟我谈谈几百年以后的中东局势,还是马航客机失联的问题,或者是菜市场上的菜那个又涨价了,我都完全没问题的陪你聊。还能告诉你,今天确实是个不错的天气。不过,刚才刘鸿的话,其实是个引子,就想聊着聊着引出别的话题来,不知道凌云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就在这个事情上旁征博引东拉西扯的就说开了。

    说点啥呢,凌云的口才其实不好,不过他有一个最基本最朴素的观点,那就是拖,先把你刘鸿拖睡觉了再说。:“大人说的是,先帝晏驾,信王登基,扫除阉党那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朝廷除旧布新,大人少不得会被重用。现在大人已经是一品当朝了,入阁拜相那是早早晚晚的事情。凌云在这里,先祝贺大人。”。

    刘鸿果然还就被侃晕了,这人那,大部分都不怕吓唬,但是基本上也都是禁不住人捧。基本都是一捧就晕乎。刘鸿本人是个听明白事的人。不过也有文人的通病,那就是过度的自信,觉得好像少了醋就不能吃饺子的感觉。不过,面对凌云这么捧,他也确实是忘记了自己准备说的话题。被凌云带进了这个圈子里,不是凌云坏,也不是刘鸿笨,你说世界上谁能面对着名和利的时候特别的淡定呢。恐怕只有圣人了,不过即使是圣人,也得周游列国,兜售治国之道。哪有不想做官的文人呢,孔子有句话,叫做学而优则仕,一贯的被读书人奉为经典。

    不过即使是刘鸿这样的人,这样正直到一心只为国家考虑的人,他也是有些私心的,那就是他也想入阁拜相。这一点被凌云正好挠到痒处,所以十分的受用。刘鸿的进士是靠自己的本事考上的。一步步的做到一品衔也是如此。他觉得,自己完全是有能力的。国家现在已经到了很紧要的关头,朝廷内外,遍布阉党。唯一敢与阉党抗衡的东林党的下场就是被阉党给全部清盘。刘鸿一直在想,这些人,究竟是怎么样占据高位的,凭什么。他们没有治国的才能,没有事君的忠心,甚至根本不把治下的老百姓当回事,一心只想盘剥民脂民膏,简直是岂有此理。

    然而情况就是这样,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故事,竟然会在大明朝出现。都是这群豺狼虎豹们折腾的,现在,终于到了清算你们的时候了。魏忠贤,把你的脖子伸出了吧。这一刀,是抵不了你所犯下的罪过的。轮到我刘鸿大放异彩的时候了,不要说我老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只要我再一次进入朝廷,进入中枢系统,我就一定能做出在这个位子上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想到这里,刘鸿一晚上没有展开的眉头竟然舒展开来,很明显是凌云的话让他动心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还得客气客气。刘鸿咳嗽了一声,“凌云啊,你是我的老部下了,应该知道我是不在意这些东西的,我自从中了进士以来,就一直只想报效国家,所以我才从都察院的文职,改作山海关的总兵。你要知道,朝廷一向是以文制武的。我放弃了清贵之官不做,偏偏来这山海关垒砖头,你便可知道,我刘鸿并不是贪恋官位之人,那样的话以后就不要再说了。”

    这几句话说得凌云直想乐,凌云多机灵啊,就知道这个话说到刘鸿的心眼里去了。他这么说只是为了撇清自己,文人一般都有这个习惯。他已经见得很多了,不过那都是现代的。

    其实也可以理解,都察院的都御史,确实是清贵之官,二品的大员,正部级。闲着没事就能参奏什么人,告的准了那人准倒霉,告不准也没有什么罪过。都察院吗。风闻言事无罪。干的就是告状的官。

    不过凌云也清楚,刘鸿之所以自请外调,报效国家自然是一个原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魏公公太能拉人了,在魏公公看来,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刘总兵不想做魏公公的朋友,但是还惹不起。惹不起,就只能躲。

第一百五十三章 追忆刘丹() 
凌云这个大忽悠,东拉西扯的,外加上一通热捧,还真的把刘鸿给捧晕了,这碗米汤算是灌下去恰到好处。刘鸿显然是十分的受用。

    其实,凌云并不愿意折腾刘鸿,也不是有心拿他取乐子,就是因为刘鸿作为一个上司,叫你凌云一块散散步聊聊天,你总不能不跟着吧。但是跟着归跟着,实在是不知道聊些什么才合适。这么说吧,刘鸿很可能下面就会提到刘丹和刘雅,这两个名字是现在凌云最不想听到的名字了。他只能转移话题,转移注意力。

    不过,即使这碗米汤灌得刘鸿再舒坦,刘总兵本人也不是个傻子,高兴过后他还是得往正题上扯,这样,凌云这个大忽悠的本事就施展不开了。走着走着,两人走到了一棵大树之下。树下有石桌石凳,这是刘丹生前常在这里坐着读书的地方。当然,这一切凌云并不知道。但是刘鸿心里很清楚。

    睹物思人啊。石凳还在,儿子却没了,但是却怪不得任何人,这是他咎由自取,自己找的。没办法,实在没办法。家里出了这么个逆子,刘鸿自付,如果凌云不杀他,自己也会把他绑缚辕门以外,明正典刑。

    不过,看到这个石凳,刘鸿却不由得想起来刘丹小的时候,那是一段多么艰辛的岁月啊。二十几年前,刘鸿还没有做官,那时候的他,只是一个刚刚考上举人的年轻人。距离成为万人瞩目的进士,朝廷的官员,只是万里长城走完了第一步而已。有一段时间,刘鸿特别不愿意读书,所以他第一次认真的看了一下午孩子。结果被刘丹尿了一身,热热的尿到身上,刘鸿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是他第一次知道父亲是可以这么幸福的。于是他继续努力攻读,终于不负众望的考中了进士。成为一名翰林官员,后来又慢慢的做出了自己的成绩,直到执掌了都察院。这个三法司之一,全国的最高检察机关。

    再后来,刘丹也长大了,记得父子俩之间曾经有过一次长谈。那是一个沉闷的下午。刘鸿还是都察院的佥都御使的时候,刘丹走进了父亲的书房,跟父亲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甚至可以说,那是一个少年所立下的宏愿。当年的刘丹,已经是举人了。但是他却想,弃文习武,报效国家,立功于边关。学习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博得封侯。

    刘鸿跟儿子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番深入的研究,最终确定儿子的智商和情商都不曾出现问题。他确实是在深思熟虑之下才觉定弃文习武的。于是,刘鸿做出了一个家长们都会有的态度。

    可能很多人都会猜想,一定会是一番鼓励之类的。但是没有。类似的故事也曾经在大明发生过了,当后代公认的伟大的军事家王守仁先生跟自己的父亲说出科举无用,投笔从戎的想法后。他父亲王华的处理方式给了刘鸿先生一个极大的借鉴效果,没错,拐弯抹角的说了这么多,就是说,其实刘鸿不仅没答应这事,还坚决的给了刘丹一个耳光,一个很响很脆的耳光。告诫他好好读书入仕,千万不要在胡思乱想。

    按照刘鸿对儿子的脾气,向来是说一不二的,不过刘丹却没有屈从于这个耳光,他耐心的给父亲讲,现在的形式到底有多么的紧张。现在的边塞虽然狼烟遍地,但是缺兵少将,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自己不能再躲在书房里寻章摘句,坐那书虫子了。如果那样的话,只会像魏晋时代那些所谓的名士一样,最终清谈误国。这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是大明朝廷的悲剧。

    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有血有肉,考笔杆子是无法把敌人赶走的,唯一能制得住的敌人的,只有自己手中的刀枪。套用后来一句比较火的话就是,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战端一开,皆有守土抗敌之责任,这样,中国才不会亡。才不会出现那种崖山之后,再无汉人的说法。

    那个时候的刘丹,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好少年啊,刘鸿作为一个父亲,都被他的这种气度给感染了。当即回心转意,同意他弃文习武,后来。刘鸿升任左都御史。再之后不久又改任武职,镇守山海关。刘丹和刘雅也就跟随着父亲出了京城。刘丹果然没有辜负自己当初的誓言。慢慢的在战场上一刀一枪的杀敌立功,即使刘鸿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故意的不提升他。而半年以后,他也已经是兵部票拟的实缺千夫长了。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