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特种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特种兵-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无论是老天,还是皇太极,都没有给多尔衮更多的选择。他只能选择拿起手里的武器,保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坦率的说,有些官逼民反的味道。因为无论反不反,皇太极都容不得他的存在了,这位十四爷的能量,让他的四哥有些胆战心惊。此时不反,日后也必然会反,抱着这样的态度,皇太极自然会挤兑他造反。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干掉他。

    在中国这五千余年的浩繁帙卷中,有过许多这样的那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然而,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争,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部华夏文明史,说的无非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透过纸背的,也无非就是名和利两个字罢了。

    皇太极是明显的名也要,利也要,独占皇权,乾纲独断。不会给任何人染指属于他的东西的机会。在他的眼睛里,兄弟,骨肉,都是狗屁。掌握所有人的生死和荣辱,才是最实在的东西。

    所以,多尔衮要反了。这一天到来的其实已经晚了。多尔衮试图隐忍,试图委屈求全,在这夹缝中存活下去。在莽古济被凌迟处死在盛京刑场的的时候,他已经体会到了那种兔死狐悲的感觉了。如芒刺背。然而造反,终究是个不容易说出口的话题。

    明朝的燕王,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起兵靖难。屡次被盛庸、平安等人率领的南军逼入绝境。恐怕如果不是建文帝的一道命令:勿伤我叔。恐怕从起兵之始,到靖难成功,他已经有很多次机会,或者身首异处,或者乱箭攒心了。

    建文帝讲义气,燕王好像还是不领情。最终,叔叔夺了侄子的江山。而皇太极,绝不会对多尔衮讲这样的义气。如果有了合适的机会,多尔衮终究会像自己的三姐莽古济那样,被皇太极千刀万剐。

    所以,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了!

    就是在凌云的房间里离开之后,多尔衮出去转了一圈,仰面望天,心中止不住万千感慨,默默许愿,:“多尔衮此事若成,此后重修庙宇,再宿金身,如果黄天不佑我。我多尔衮,一力承担。愿不牵连其他无辜也就是了。”。

    多尔衮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看着书房的墙上挂着的那副正白旗铠甲,心里禁不住热浪翻滚。心说本以为自己这副铠甲,是要在山海关的战场上穿用,没想到,竟然用在了和八旗将士内部的厮杀上。如果老汗王在天有灵,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是作何感想呢。

    他把铠甲披挂起来,摘下了斜挂在墙上的宝剑。脸上。渐渐流露出了坚毅的神色。这把剑,是他花了自己两年的俸禄购得的,此剑叫做“辘轳剑”。据说是秦始皇嬴政当年随身佩戴的。又名,秦王剑、背手剑。此剑据说切金断玉都是小儿科,切别的宝剑,好像是砍土豆一样的轻易。唐代的皇甫曾有诗赞这把剑: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辘轳剑站虬髯白,转战功多独不侯。

    多尔衮佩上这把一直以来只是用来镇宅的宝剑。嗜杀的血性又一次充盈了他的身体。他知道,做出这个选择是艰难的,可是,既然这样选择了,自己就没有了退路,除了胜利,就只剩下了死亡。

    他喝了一声,来人呐!

    一个小童应声而入。这是他的贴身书童,一向是在书房内伺候文墨的。此刻就在书房外候着。

    看着一身便装的王爷穿上了戎装,书童不解。问道:“爷这是要挂帅出征吗?”。

    “本王既不是要挂帅,但不是要出征,而是要除贼。你速去挑选几个心腹家人,让他们去把我正白旗下参领、佐领以上的军官,都给我叫到这里来。你亲自跑一趟,把你家十五爷叫来。要快!”。小书童答应一声出去了。多尔衮整了整自己的头盔。心说,就此,开始吧!

    多铎来的最早,他一庭院,就觉察出了气氛的不对劲。他看到了站在正厅台阶上的多尔衮,竟然是一身的戎装,腰间悬挂着辘轳剑。看来,是出大事了。

    他迈步上前,紧紧盯着多尔衮。“哥。究竟是怎么了!”。

    “多铎,你这豫亲王当的好好的,哥哥今天要干一件杀头掉脑袋的事情,你愿意相从,是兄弟情谊。你不愿意相从,为兄的绝不勉强,自今日起,你我割袍断义。你自己选择吧!”。多尔衮说这话,好像很是轻松。

    多铎是个知道分量的人,他自然明白多尔衮的所谓“杀头掉脑袋”是怎么回事,但是,他还是想听多尔衮自己说出来,毕竟这事情太大了,大到他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哥。你说的哪里话,无论你要做什么,小弟我是一律相陪相佐,这们是同天同地的嫡亲血脉,哥哥要是不依仗我多铎,还能信得过谁呢!可是哥,你能不能说明白一些,你究竟要我做什么!你只要说了,我绝无二话!”。多铎先跟哥哥表明了心迹。

    多尔衮拍拍多铎的肩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明着跟你说,哥哥我已经决意归顺大明。今夜,就是我举旗反叛之日。多铎,你没有忘却我们的母亲是怎么死的吧。你不会忘记三姐莽古济,是在盛京刑场如何被千刀万剐的吧!你也应该不会忘记。哥哥我为了五十个牛录的兵力,是在朝堂之上如何被白般侮辱的。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果再不反抗,你我兄弟,恐怕是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了。”

    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是这番话多尔衮说出来,还是让多铎的心里一震。他在心里,已经默认了哥哥的看法。必须反抗,不胜即死。

第一百零三章 没有退路() 
可是谁都知道,这位十五爷可不是吃素的,当年的老汗王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他就跟随着东讨西杀了。那时候,他还是个孩子,却是个马背上长大的王子。从小就酷爱刀兵。被封为镶白旗的旗主。和他的同母哥哥,正白旗旗主多尔衮。共同掌握着八旗最精锐的部分。而接班的皇太极之所以只对多尔滚采取蚕食战术,也是不想就此撕破脸,对于多铎。他也是多有忌惮的。

    此情此景,已经是生死攸关的地步了,已经历经百战的多尔衮还是有些紧张,手心紧握着剑柄,胳膊微微有些颤抖。而多铎却没有更多的想法,好似信步闲游一样。似乎没把这事当回事。

    他扫视了周围一眼,说,“哥,既然决定了,那就干吧。我也想过了,四哥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咱们,这两白旗是八旗里的精锐。他是对我们手里的军队有所忌惮,才没有轻易对咱们下手。不然,三姐莽古济就是咱们最好的榜样了。”

    多尔衮点头称是,他问多铎,“你镶白旗心腹将领,能随从举事的有几个人?”。其实他本不想问这个问题的。一个带兵之人,最忌讳别人问这样的问题,但是一则是多铎是自己同母兄弟,自由亲密无间,无所忌讳。第二也是由于哈巴赤的立场不坚定,让多尔衮觉得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部属。

    “哥哥放心,我的手下的参领、佐领,都是拉的出来的汉子,忠心更是没的说,一句话。我只需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赴汤蹈火,甘冒矢石。就是前面是龙潭虎穴,也敢拼敢闯。”多铎对自己的部下忠诚度很骄傲。

    对于多铎这份自信,多尔衮也是理解并相信的。这个弟弟的骄傲是天生的,因为他本身就有一种魅力。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在战场上,他向来是所向披靡,虽然,到今天他也只有十五岁。他的部下拥戴他,把他当做这个时代的兰陵王。

    兰陵王高长恭,应该是在北齐朝廷那一滩浑水里出类拔萃的人物了。虽然,他死的很悲情,但是后世依然会记得他,却未必能有人知道,同时代,他的叔叔高湛,他的哥哥高纬。他的一切故事都被后人当做传奇一样流传着。他永远是传说中的战神。

    也许,被镶白旗属员誉为当代兰陵王的多铎,也会谱写出属于他自己的传说。这,应该是后话了。

    此刻,多铎想回府拿令牌搬兵。多尔衮告诉弟弟,已经来不及了。京城的任何地方,都会有朝廷的坐探。多铎单身行动,可能随时会陷入危险之中。

    可是不回去调兵,镶白旗的人马就不会知道有什么事情出现,可能会被皇太极从容拆分。这样,镶白旗就有可能会像正蓝旗那样,被直接吞并。这样的事情,皇太极已经不是第一次干了。他自然轻车熟路。镶白旗是多铎的命,如果被吞并,那多铎本人,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了。

    多尔衮看出来了他的着急神色,轻轻一笑,说道:“十五弟啊,你可是被称作当代的兰陵王,怎么遇到事情竟然如此的慌乱呢。我没说让你亲自去调兵,也没说不让你调你的兵啊。你的兵都是跟随着你百战余生的,都是铁骨铮铮硬汉子。这一点哥哥我是完全明白的。我的意思是,你不必亲自去做这等危险的事情,就在我的府内,你去写一张二尺宽的小纸条,我派心腹家将前去也就是了。听说你的笔迹最难模仿,这亲笔书写的手令,总归是比冷冰冰的令牌好使。”。

    原来这样,哥哥早应该有周密的安排了。多铎的心中一阵狂喜。这位十五爷,一向是位马上的英雄,有仗打就乐开花,没仗打的时候浑身就痒痒的难受。这次终于能够跨上骏马,拾起弯刀,重新冲向战场了。

    当代兰陵王,这个名号可不是稀里糊涂就得了来的。那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的砍杀出来的。虽然,他的对手是明朝,是明军。但是,他自问无愧,他是个军人,对方也是。他多铎,没有杀过老百姓,没有搞过屠杀。

    历史上,后来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这位豫亲王都是主角。然而事情终究到此为止了,一个叫凌云的人,稀里糊涂就来到了天启末年的大明边塞,却凭借着自己的一己之力,最终影响了历史,也改变了历史。这一切,不知道是福是祸,然而,多铎是幸运的。因为,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兰陵王的美誉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不会变成只会屠城的刽子手。

    多铎很快写好了纸条。多尔衮看了看,交给了自己的心腹家将,“小六子!”。那个被叫做小六子的是一个二十岁上下的精壮少年。紫薇薇的一张脸,洋溢着自信和激动,也是个虎背熊腰的汉子,他隐隐感觉到,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就要到了!

    他单膝跪倒,应了一声。“爷请吩咐!”。

    多尔衮神色严峻。“小六子,你务必把这个条子,交到十五爷府上的管家蔡木须手中,让他按条办事。这个事情出不得半天差错,关系着你十四爷还有十五爷的身家性命。”

    小六子双手接过。朗声说道:“十四爷放心,我是您的家生子,您的身家性命,也就是奴才我的身家性命!”。这个家生子是什么意思呢?所谓的家生子,就是权贵之家的男女奴仆结亲所生的孩子,也是这家的奴才,以后再有孩子,时代是奴才。这就是家生子,又称儿奴才。这样的奴才最受主子的重视,也往往对主子最为忠心。这个小六子,就是家生子。

    多尔衮满意的点点头,说声:“好了,去吧!”。

    小六子领命而去,不长时间。正白旗下的参领和佐领也都到了。按多尔衮事先的要求,他们一个个都是身着戎装而来。一个个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齐聚与台阶之下。按照品级分列。等待王爷的吩咐。

    这些人也都是身经百战的将佐了,跟他们讲什么大道理其实都是完全没用的,就告诉他们两点就够了,第一,不跟着我干,你们就只有死。第二,跟着我干,只要死不了,就有享不尽的富贵荣华。至少,比现在混的要好。

    多尔衮握定了宝剑,登上台阶,看着阶下的将官们,自己忽然热血沸腾。他努力的平静着自己的情绪,“各位将佐,知道我的多尔衮今天黑夜将你们喊来,是有什么事吗?”。

    人群中一阵的熙攘,最终却没有人说话。多尔衮接着说,:“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你们各位或许有人已经知道了,我被削减了五十个牛录的兵力。剥夺了王爵,降为贝子。这个,应该流传的很广吧。”

    所有人鸦雀无声,多尔衮继续说:“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既然如此,那也怪不得我不讲情面,大家有谁不知道,我的母亲,是先皇爷的大妃。我领兵在外,先帝爷驾崩,四大贝勒一起,逼迫我的母亲阿巴亥大妃殉葬。此仇不抱,多尔衮寝食不安。然而,天下未定,多尔衮本来不愿意再起刀兵。故而隐忍。然而接下来,就是骨肉相残,正蓝旗贝勒暴死,三公主以莫须有罪名被凌迟。。”。说到这里,多尔衮停顿了一下,向阶下扫视着。

    大家已经听出了多尔衮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