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末年-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小子孟浪了,小子送送住持。”李璟赶忙开口,等送走了亢守节,忍不住坐在椅子上思考得失来。

第二十一章 论算计分化溃兵() 
冯行满正在外边等的无聊,突然见亢守节出来,也不行礼,径自推门入内,“主公?谈的怎样?!”

    李璟正思索着,听到声音,抬头看了一眼,“是行满啊,坐,我有些话对你说说。”

    说着,拿出一个干净的杯子倒了茶放在一侧,冯行满反身把门关紧,过来坐在李璟身侧,却空出了大半个位置,以示尊重,也不去喝茶。

    “主公有何吩咐,只管提。”

    李璟笑着喝了一口茶,冯行满只道谈的圆满,也拿起杯子,正要喝着,突然见他起身,“老匹夫欺我无知,欲将我圈养做狗也!”

    这话惊的冯行满几乎拿不住杯子,茶水溅在身上,也顾不得擦拭,赶忙上前询问,“主公怎的,那亢家老贼该死,我这就去一刀将他砍死。”

    说着,便要出门,李璟哼哼了几句,总算止住了怒气,赶忙将他喊住,“不要动怒,现在看他风光,等日后迟早叫他百倍报回,你不要因为这点小事就坏了计划。”

    冯行满一听这话,一拳重重的击在房门上,引起外面一阵响动,李璟开门挥退了众人,回过身来,重新坐在凳子上,好一阵沉默之后才开口。

    “现如今,我们的实力还很弱小,不能翻脸,他家大业大的,在本乡本土有的是势力,如果得罪他,迟早叫我们呆不住,现在先与他虚伪与蛇,迟早一起给他算个总账。”

    李璟面露寒光,盯着冯行满看,这番行为一半是装给冯行满看,看看这人到底是否真心归顺,现在瞧着他的反应,心底顿时安心了。

    另一半是真心感觉受了侮辱,前世身为一个军人的气节,让李璟十分羞怒,亢守节的这番话,分明是丢出一根肉骨头,把自己当狗养了。

    “主公,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冯行满仍旧怒气难消,以往自己没个主见,被亢守节牵着鼻子走,做尽了坏事,可如今好不容易有个盼头,总算有脱离苦海的希望,不料亢守节还不肯放手,这不是绝人后路吗。

    李璟重回桌边坐下,端起茶水,“你们这些年来每年都义诊,走遍了这附近的乡镇,不知道可曾发现今年与往年有什么不同吗?”

    冯行满摸着后脑,“也没什么不同,只是今年山西大旱,附近村落农田欠收,有几户人家不知去向了,其他的倒没什么不同的,就这样过呗。”

    正说着,突然李璟插口,“有几户人家不知去向?家境如何?!”由不得不开口,古代宗族昌盛,如果不是大户人家提前知道南边的流寇动静,匆忙从乡村搬入县城的话,那么必定是穷苦人家活不下去流亡了。

    “到是些小家小户,弃了乡族,也不知哪里去了。”冯行满不知道李璟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个话题,赶忙细想一会才确定的答道。

    李璟思考片刻,是了,六月初了,夏收在即,秋税马上就要了,欠收的土地哪里交的起税,又问,“他们的土地都是自家的吗?”

    “大多不是,都是租借所来。”冯行满疑惑的回答着,脑海里到是有些渐渐明白了,前些年自己还在军中当把总时,自家的租户有时遇到灾害,不也是这样吗?但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吗?

    说着,眼睛盯着李璟,主公得了神人庇护,想来是猜透了其中的奥妙。

    李璟此刻一扫先前的压抑,颇有些喜笑颜开的意味,“大事可期!大事可定!”

    这样说着,一边来回渡步,兴奋异常,看的冯行满在一边是满头雾水,这是什么个说法,怎么主公一听农户逃亡,就这样兴奋呢?!

    “行满,你久在军中,可能不知民间疾苦,我看今年八月间,代州必将有场祸事,届时,我等趁势而起的机会到了。”

    过了会,又道,“你去通知弟兄们,明日都下山去,到各个村子探访详细,包括他们所耕作的土地是否为自家所有,今年大旱欠收多少粮食,秋税要交多少,缺口多大,一定要问个明明白白,你们都是寺里的和尚,即便别人有所察觉,也不会怀疑我们的动机,快去!”

    李璟哪里不知道古代天灾**之下,农民必定是第一个活不下去的,历史上的代州有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自己不知道,但是这会,必定有一场农民起义,这烽火,将烧遍整个代州。

    自己只需要点出其中的奥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时候烧到谁身上,自然不必提,那些有钱有粮的大户们,不要怪我心狠手辣,就怪你们自己造孽,正好乘此良机,聚拢钱财操练兵丁,作为基业!大事可期!

    想着,又高声叫道,“赵默笙,谭武进来!”

    “你二人,明日随我下山,立旗招兵!”李璟是片刻也等不及了,有六千多两银子在手,看昔日戚继光在江浙招兵,每月一两,自己也给这个价,相信有不少活不下去的农民必定来投,有祥瑞的名头和亢家顶在前头。

    用慧济寺的招牌招募僧丁,无需太多,有个二三百人足矣,两个月的时间,难道在自己手里,连拿起锄头的农民都不如吗?时不待我,越快越好!

    “是!”二人见状,赶忙答道,只是赵默笙抬头有些迟疑,看着李璟似乎有话想说,但是又无从开口,只是一旁的谭武兴奋异常,摩拳擦掌,显然是早就按捺不住了。

    站在李璟身后的冯行满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低声说着,“主公,那我便去吩咐弟兄们了。”

    李璟点头答应,看到冯行满出门的身影,知道他心中必定不满,但是乱世的基业,岂能容他人插手,你原本就是这伙人的首领,若是招募新丁还是由你带领,怕是以后迟早叫你翻了天去。

    这也是李璟前世学来的手段,即便你此刻真心投靠,但是终归威胁到了我的位置,谭武和赵默笙就不同了,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持,而冯行满却是把总出身,通过交谈得知家中颇有资产,这样的人,谁知道背后是个什么心思。

    等到大家领命而去,李璟也没有丝毫睡意了,如果计划成功,淳县上下大族被杀的人头滚滚,自己出来收拾残局,朝廷用兵的地方多,到时候能巴结上一两个上官,用银钱开道,最坏的结局不过是投流寇去。

    而付出的仅仅是本就该死的性命,去博一个出身,如何不能做?!

第二十二章 购粮食招募乡兵() 
李氏族长李初九年纪大了,往日操劳宗族事物早就力不从心了,无奈族里这些年来读书人青黄不接,没了进献田土的对象,加上老天爷变化莫测,这滹沱河里的水是一天比一天少,眼见日子越来越难熬了。

    两个月后就到了秋收交税的日子,李初九看着比往年减少了许多的收成,是整日唉声叹气,去年都加了三成税,瞧着粮长透露的口风,今年怕还是得加,这可怎么得了。

    这不,一早李初九就被族里的事烦的是皱眉苦恼,突然听到外面一个由远而近,带着几分惊喜的声音喊叫着,“族长,喜事啊!璟哥儿回来了。”

    什么?李璟回来了?李初九带着几分疑惑抬起头来,见一个乡族奔跑着进来,气喘吁吁的,“族长,快出来看啊,璟哥儿回来了,后头还拉着好多粮食呢。”

    说着就往祠堂正中的桌子上去,自顾自的倒了一杯水,显然是高兴坏了,都忘了规矩,李初九显然也是被他后边一句拉着许多粮食给吸引住了,丝毫没有注意他的逾越举动。

    “什么?你把话说清楚!”李初九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自从昨天上午,李璟的妹妹哭喊着回家,说李璟被山上慧济寺的大师给围住了,想要抢夺李家的地契。

    这还得了,虽然大家都不怎么相信平日里广施恩德的大师们会干出这样的事来,但是李璟毕竟是同族,不能不帮,都纷纷上山帮忙去了,不想过了一会,又乱糟糟的下来了,说什么的都有。

    有说李璟成仙了,看着身后红光万丈,不像在人间的样子。

    也有的说李璟不知怎的折服了山上的大师,他们瞧见山上的大师都跪在李璟面前磕头呢。

    七嘴八舌的也说不清楚,反正人人脸上带着震惊,一个十五的娃娃居然叫那些个大师跪倒在地,不是神仙显灵是什么。

    等到晚上听到临近村落传来消息,说山上的慧济寺佛祖显灵了,连夜有上山的百姓远远瞧着主殿的金身大佛发出耀眼的光芒,连忙跪倒在地,也不敢进寺就下来了。

    等到回家这么一说,传到清河村时,整个村子都轰动了,因为昨日李璟就疑似被神佛护身,下山时说要去寺庙拜佛,紧接着就传来了寺庙佛祖显灵的消息,在他们看来,李璟这是受了天命保佑啊。

    不然你怎么解释一个疯傻了十五年的孩子,一日之间就彻底康复不说,还能叫佛像显圣呢?!

    就一天的功夫,李璟在众人的脑海中的形象就被彻底颠覆了,带有些神话色彩,连带着,本在家一个人担忧惧怕的李采薇也被邻家请去好生照看,村头的王家腆着脸也想来凑个热闹,不想被平日里瞧不起的李氏族人轰了出去,闹的是灰头土脸的。

    本想今日下了地,李家凑些贡品上山拜见佛祖,不想这会李璟就回来了,李初九再也呆不住了,立即起身就往门外走着,那正忙着喝水的族人不敢耽搁,赶忙上来搀扶着。

    李璟今日算是来到这个世界上最风光的一天了,大早上派人从县里的粮铺花了一百八十两银子买了五十石稻米,叫人装车进了村,本意是用这批粮食打动乡族,来实现招募族兵的目的。

    哪里想到,一进村,情况压根不是自己想的这样,大家对自己的兴趣远比这批粮食的兴趣要大得多,各种比如:

    “璟哥儿,你这是成神仙了吗?”

    “璟哥儿,你昨夜见到真佛了吗?”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李璟脑袋都大了,话说就没人问问我身后这批粮食是干嘛用的吗?

    就这样,被族里人一路簇拥着慢步移到祠堂正门,李初九远远的迎了上来,瞧着这出息了的侄孙,心中数日之前的恼怒一扫而空,怎么看怎么顺眼。

    李初九呵退了旁边想要上来的族人,亲热的一手抓起李璟的手臂,看着身后的粮车问道,“侄孙这是怎么回事?”

    明代一石约六十公斤,两袋一石,一辆人力推车不过放下五袋,五十石粮食足足拉了二十大车,得亏了粮铺答应送,就近着滹沱河,船只帮着运送,即便这样,也费了不少时间才连粮带车一块送了过来。

    李璟含着笑,扶着年迈的族长,“叔爷,以往数十年,我家多亏族里多加照顾,今日侄孙得到佛祖保佑,一朝康复,这区区钱粮,以表谢意。”

    有道是富贵不归家,如锦衣夜行,李璟知道在古代,即使说破天,也不如把白花花的银子摆在人眼前来的有冲击力,这五十石粮食整整二十车,够冲击人了吧。

    李初九喜出望外,瞧着这这些粮食,顿时眉开眼笑,“好好好!”

    说着,便扯着李璟,就往祠堂内走,剩下的乡邻听到李璟这样说,赶忙一两人扛着,抬着粮食就往祠堂里搬,想着等会能分多少,正闹心地里的收成不够,今年难过呢。

    好一阵忙活之后,答谢了送粮的伙计,大家纷纷从自家抽来板凳坐在祠堂大堂两侧,就眼巴巴的瞧着李初九,期盼着等待分粮。

    李采薇此刻听到动静,从邻家抽了两张板凳,正要招呼着哥哥坐下,哪里知道族叔李登高过来,抽了板凳,将李璟引到祠堂正中祖宗牌位前坐下。

    李璟瞧着两边的族人,心中暗道就该这样,嘴上却推辞着,“族长,这恐怕是不妥吧。”

    李初九笑着说着,“有何不可,你是我李家的功臣,璟哥儿啊,你这批粮食,可救了大伙的命了,坐在这里,我看没人说闲话。”

    说着,扫了一眼大伙,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

    李登高见状,也在一旁开口道,“就凭这批粮食,璟哥儿就有资格坐在中间,谁人不服,自家也出这么多粮食来。”

    一个同族跟着说道,“就是,璟哥儿,好人啊!”得到旁边好一阵附和。

    等到大家安静下来,李初九笑眯眯的看着堆积在一起如同小山一样的粮食,转头问道,“璟哥儿将这批粮食进献给族里,我自然是没有异议的,但是族里也不能亏待你,你有何要求,只管提出来。”

    李初九活了六十年,看透了族里人的嘴脸,哪怕是突然好转的李璟,也是如此,平白无故的,这么多粮食,非得上百两银子,这么多钱,不说怎么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