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太监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太监郎-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书贵刚趴到地下,旁边角落里龟缩的一个老头猛地蹿了过来,指着潘又安叫道:

    “累细累细?……”

    这人的脸大约有八辈子没洗过了,真实面容看不清,破衣烂缕,蓬头垢面,胡子遮住半张脸。由于激动或是生气,浑身抖动不止。潘又安实在想不起在哪儿见过这位尊神,只是声音有些耳熟,见问便道:

    “我是潘又安呀!”

    “我把你这个忘恩负义的狗东西!”老人说罢就要挣扎着爬起来撕抓潘又安。

    小潘不解,稍一躲闪,笑道:

    “老人家莫慌,你先说说你是谁?”

    “我是谁?我是你丈人爹呀!你当初拿了我的银子不说,赖账也就赖了,未料想还要杀人灭口,谋害我的性命,你说你还是个人吗?”老人怒道。

    伏在地下的王书贵急忙帮腔道:“安儿,他说他是你的丈人胡老员外,不知怎么让人给关这儿了?”

    潘又安不由分说,一猫腰背起老头转身就走。王书贵在后叹道: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啊,这位王公大人本来应是背我出去的,到了儿却背了两姓旁人去了,都是我自找呀!早知如今何必当初呢!

    原来老胡头关进大牢之后,按大理寺管事的文世昌的意思是要饿死他的,狱卒新来没有对上号,却把另一个人饿死了,这才让老头拣了一条命。

    潘又安上路,他历来就喜欢独来独往,如今情况不同,朝中他的兄弟们也决不会让潘王爷再冒这样的风险,好说歹说,精选了二百个壮士由齐光元、林如贵率队,远远跟在后头,以防不测。南桥枫叶仍旧扮作书童,出了京城直奔老家的方向而去。

    这一日,到了一个所在,打听问路才知此处叫作鸳鸯镇。镇子不大,却是热闹非凡,商家店铺,鳞次栉比,叫卖叫买,熙熙攘攘。镇子中间,更有一座高台,台下周围聚集了不下三五百人,一阵阵高声呐喊,喧哗不止。

    潘又安向来爱凑热闹,不知那儿发生了什么事,和南桥使个眼色,两人拉马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家大户人家的女儿抛绣球招亲的。南桥不便阻挡,小潘心里一热就想去碰碰运气。

    鸳鸯镇小地方却也藏龙卧虎哩!只见台子上那女孩穿着打扮也合体,虽是愁眉紧锁,却是一头乌发,莺声燕语,天姿国色,娥娜多姿,袅袅婷婷,好一个天造地设的玉人儿!

    小潘本就是*色之徒,见了美貌女子岂有无动于衷之理?刚才他还想是碰运气,这阵则是立定要娶这个女子为妻了。当然,娶妻非是抢妻,如果人家把彩球扔向另一男人,他也只能是怨自己命运不济,咽口酸水罢了。明抢暗夺,欺男霸女,非是他潘某人的性格,如若那样,他与那诸如盖氏兄弟、三匹骡子以及断壁崖的山匪和胡芬仙遭遇的花贼又有何异?

    女孩名叫魏新梅,是镇子上的首富魏致中老员外的独女。魏小姐年已及笄,美艳无双,加上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但却苦苦找寻不到一个才貌相当的如意郎君。老魏头绞尽脑汁,苦思不得其解,万般无奈之下才想出这么一个馊主意。原来打算是,如果能碰上个深藏不露的本乡才子抑或是远道而来的巨富商贾也未可知哩。说好是以七天为限,否则就胡乱嫁个穷汉丑汉皆由天定了。眼见七天将至,今日恰巧又是最后一天,魏小姐愁绪满怀,自艾自叹,正要准备闭上眼睛把手中的绣球扔下台子之际忽然眼前一亮,一位风流倜傥的外乡人牵着匹白龙驹朝台前走来,这不就是她的白马王子吗?她不敢错过时机,稍一用力,毫不犹豫地把手中球儿抛给了那个模样俊雅而气度又不凡的青年……

第二九六章 势力商人待价嫁女儿() 
魏致中有个绰号叫作“三十两”,他原本是一位浙商。他们老家的风俗,从很小的时候便跟人做了学徒,十四岁出师,自己去投新东家创业。东家做丝绸生意,令他去西部贩绸子,问他带多少银子和多少布料可以成行。他说:别的不要,只要三十两银子就足够了。东家不以为然,心想三十两银子屁都不顶,能办成啥事?再一想,数目不大,即便全亏了,也不关痛痒,便由他去了。

    小魏到了目的地两当县之后,选了当地一家最大的马店住下,他掏出十两银子给店主,店主说:不妨事,你只管住就是,花多花少临走之前结清就是了。小魏接着去洗澡,洗毕不由分说赏了老板十两银子,老板大惊:洗个澡便给十两,这人该有多少钱?

    洗完澡又去剃头,小魏又赏了待招(理发师)十两,待招的惊喜自不必说。整理清楚,小魏去花楼逛了一圈,剩下的十两如数给了*子。

    小魏回到旅店之后,已经是不明一文的穷光蛋了。他不管这些,仍旧大模大样的朝店老板要了十数道下酒的佳肴,吃饱喝好之后倒头便睡。

    一觉醒来,店门口聚集了无数的商贩,他们执意要和小魏合伙做绸缎生意。小魏不拘多少,一律按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把所有的商品统统收了,并打了字条,言明三月之内货款全部结清。

    当时正值淡季,绸子卖不出去,商人们正犯愁,好不容易盼来个大卖主,何乐而不为?

    不久之后,远乡来了许多买绸子的客人,偌大一个两当县竟然没有一寸绸子可买,细一打听,原来是被一个姓魏的大卖主全收走了。这些人无奈又去求小魏,小魏也不含糊,以高于市场价十成的价格卖了出去。小魏这儿收钱,然后让客户们分别去不同的商家取货。

    短短两个月,小魏便发了大财。除了归还东家的成本利润之外,其余的全归他了。因而,他的“三十两”的名号也由此而来。靠时遇、投机取巧等,小魏成了两当县的首家富户。魏致中发迹之后,不愿再回江浙老家,在当地娶了一房妻室,定居下来了(另有传说,他在老家本有妻室和一个女儿,一说因嫌原配貌丑,二说女儿不是他亲生的,所以才不回家的)。

    魏致中的老婆是本县城靳老太爷的女儿,年轻时长得如花似玉。靳老太爷财大气粗,育有十个儿女,地面上算是一霸。魏靳两家,一个图财,一个图貌,最终结了秦晋之好。

    魏新梅成年之后,贪恋她的才貌者不计其数,整天围着她家门第。老魏选了几家,奈何女儿不允,所以才出此下策___抛绣球。魏新梅知道,她若不按七天时限把绣球抛出去,她的婚事便由爹作主,嫁于本县新来的县太爷侯勋臣做二房。魏小姐誓死不嫁那个又老又丑的侯县令,因而她决意最后闭着眼睛扔出去,命由天定了。这时既是缘分也是碰巧,潘又安赶场子来了。

    接了绣球之后,潘又安见一个美人又要入怀,满心欢喜,朝台子上揖了一揖,算是和他的意中人打了招呼,然后和扮作书童的南桥枫叶寻了一家客店先安顿下来。俩人屁股还没坐稳突然冲进一帮子如狼似虎的衙役,不由分说就把潘又安五花大绑,带上七斤半重的枷板,押往县衙大牢。对南桥还算客气,看她是个弱小后生,所以没有给她上枷带锁,只吩咐她一同进衙,俩人一齐被投入牢中。

    傻子都知道是因为何事犯了官司,起初潘又安并不紧张,可是后头一琢磨,他得罪的这位事主(情敌)肯定和官方有联系,如果人家不审不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一刀杀了他,这个亏可就吃大了。这天高皇帝远的偏辟地方,阎王爷遭遇鬼判官,有理哪里说去?当然他的弟兄们肯定会为他报仇雪恨,血洗两当县城都不为过。问题是他的命没了,大不了给他追认个英烈王的封号,或者盖个颇为壮观的小庙,供上他的泥像,旁边再把他的所有夫人都塑上,年年享受香火,岁岁有人朝拜,那也只是叫化子扇扇子___空穴来风了,屁事不顶。

    潘又安夫妻俩在县衙大牢里叫天不应、喊地不灵。跑了大半天的路,水米没沾牙,这阵前心贴后心,肌肠辘辘,好不焦心!

    大约过了一两个时辰,忽然牢门口有人喧哗,听声音好像是说有人要来探监,狱卒不让进,因而争吵不息。正吵嚷间,又听有个狱官发话说,太爷说了可以放人进去。

    他说进就可进去探视,他说不让进就不能进去探视!真他妈的是到那里说那里话,一个小小的县令在这儿说话竟比皇上的圣旨还管事,潘又安不由心里骂道。

    进来探监的正是白天抛绣球的那个女孩魏新梅。

    魏新梅带着俩女使和一个小童儿直接到了关押潘又安的这间狱室,她焦急万分地两手抓住监舍木栅栏,望眼欲穿地叫道:

    “郎君!”

    只这一声喊,便让潘又安心里不由热乎乎的,身临其境,他虽是干大事业的人,但七情六欲还是有的,他忍了忍,没有让眼泪流下来,稳定了下情绪,笑嘻嘻地走近窗前,道:

    “姑娘,你认错人了吧?”

    潘又安的幽默并没有逗乐魏新梅,女孩的泪水簌簌下落,顺着脸颊流下来,她哽咽道:

    “郎君,是我害了你呀!”

    潘又安认真地说:“小姐,你不要悲伤,咱们萍水相逢,互相连个名儿都不知道。就这样吧,就算你的绣球没有抛给我,或者是抛错了,请你另选良婿。”

    “不,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抛出的绣球岂能再收回?从今往后我活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名姓不重要,不管你叫张三李四,我要的就是你这个人!”魏小姐坚定的说。

    潘又安暗下决心,这个女人他要定了。遂说:

    “小姐,你真说对了,我就叫张三,本是进京赶考的穷秀才,身无分文,你跟我会一辈子受苦的。”

    小姐抹了抹眼睛说:“不怕,嫁给官家当娘子,嫁给屠家翻肠子,吃饭穿衣量家当,走哪步说那步。”

    “可是现在,你看……”潘又安抖了抖手腕上的镣铐。

    “三郎,”小姐说,“爹爹嫌贫爱富,早想把我嫁给县太爷做二房,我誓死不从,这才有抛绣球一说。爹爹和那个县太爷见我把绣球抛给你,大怒之下,决意害你性命。”

    “可是,可是……”潘又安本想说他已经有十五个老婆了,嫁给他不仅是做二房了,可是话到嘴边又张不开口。

    魏小姐又表白道:“三郎,如若他们谋害了你的性命,我也决不会苟活于世,不妨我们同去另一个世界做夫妻。”

    潘又安假意叹口气,道:“这又是何必呢?为一个不相干的人,白白送两条性命?”

    “三郎,你怕了?”

    “怕倒是不怕,主要是觉得不合算。”

    “郎君你如今还说这种话?死便死了,有什么合算不合算?总不能让那些恶人得了便宜去!”

    “好吧,就依你。”潘又安假意应承道。

    几个狱卒走过来,说:“好了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们等着关门呢,大老爷那儿知道了不好交待。”

    魏新梅这才让俩使女和小童儿把饭盒一样一样从小窗口里递进去,小姐道:

    “三郎,这是我亲手为你烹制的几样饭菜,不知咸淡如何,你吃着可口不可口?”

    潘又安正饿得前心贴后心,此时顾不得许多,碟碟连声说:

    “可口可口,绝对可口。”

    魏小姐莞尔一笑,嘴角上露出俩浅浅的酒窝,人家的酒窝长在腮上,她的酒窝却长在嘴角,美有千般,不可一律,好总归是好。小姐道:

    “还没尝呢就说好?”

    潘又安扮个鬼脸,此时也顾不得客套,饥不择食地和南桥俩人屠门大嚼起来。

    不姐见状不忍,不由又滴下两滴热泪。狱卒在旁催促,她只得一步三回头地去了。潘又安本想安慰几句,生怕露了马脚,遂由新梅小姐自去了。

    抛绣球招亲只不过走过场区罢了,真实是老魏和两当县令侯勋臣设计的一个圈套,开场那天,县太爷令下全县所有有名有姓的特别是模样俊雅、风流倜傥的大户人家子弟只许凑热闹,不许接绣球,否则将会绳之以法、杀头斩首。要漂亮老婆不要性命的傻瓜自然没有,所以一连七天魏小姐都未能把手中的绣球抛给得意的郎君,未料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一个外乡人给搅了局。侯县令大怒,几个外乡人真他妈的不知天高地厚?也不打听打听,跑到他的地面上捋虎须来了?遂派几个衙役跟踪到了潘又安下榻的酒楼,二话不说捆起来就直接投入大牢。刚安顿妥当,魏新梅小姐却又匆匆带人前来送饭。送就送吧,侯县令心想,做一个空头人情就是,当晚悄悄把人做了,人不知鬼不晓,就说是犯人越狱,和狱卒打斗时被误杀。这样的无头案子哪里去查?别说是州府省府,就是皇上那儿派来了人也不怕。这样计议已定,侯县令安置好了几个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