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宣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宣帝-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既然商议完毕,刘强说道,“那咱们就分头行动,看来此事要抓紧了,我去找一下安王殿下,同他商议一下,看能否取得他的帮助。”高壮叹息一声,刘强笑了,说道,“大哥,三哥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养精蓄锐,到时候捉拿孔成洋的时候,还指望着你们两人深入虎穴呢。”

    于是几人分头行动,刘强来到鲁安王府内堂,鲁安王正在伺弄着他的那几盆秋菊。刘强上前说道,“安王殿下养的这几盆秋菊真是绝了,开得这样好看的秋菊少见。”鲁安王笑了,说道,“就是你会说话,唉,我要不是王爷,我就去种几亩地了,那个可比这个过瘾多了。”刘强笑着说道,“那感情好,我到时候给您老人家牵耕牛去。”鲁安王哈哈大笑起来。

    待得鲁安王洗净手,两人坐下,鲁安王摆出一副倾听的模样,他知道,刘强来内堂找他,必定有事。刘强说道,“我们想着近几日内对孔成洋动手。”鲁安王没有说话,经过几次事情,他知道刘强从来都是有备而来。

    刘强见鲁安王没有说话,就继续说道,“前几日为了营救于建,赵成以及高山等人的三个弟子已经罹难,这个仇要报,现如今孔成洋又下令户曹掾等人按工匠名录,开始查验曲阜城内所有工匠,看来他也是想着将这些人一锅端,所以现在必须尽快将孔成洋扳倒。”

    鲁安王点点头,他是乐意看到这样的场面的,他问道,“你们打算如何去做?”刘强说道,“我们还是想着搜集孔成洋的罪证,将他的罪证公之于众,上报朝廷,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暗地了里将他除掉。”鲁安王嗯了一声,说道,“孔成洋确实是个祸患,如果能除掉,对桑弘羊也是一个打击。这样,此事我向宗正刘德说一下,看他能否想个办法,你别看他只是一个宗正,主意多的很,你以后要多多与他亲近。”

    刘强点点头,说道,“安王殿下也可以给宗正大人说一下,如果真的扳倒孔成洋,曲阜郡太守这个职位,可以由于安来接任,毕竟绣衣直使杜延年见过于安,也知道他的官声跟政绩。”这真是个神来之笔,果真如此的话,那整个曲阜郡,跟他鲁安王的就差不多了,至少不会有人找麻烦。

    鲁安王说道,“好!我马上就修书一封,派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就是不知道这个能否行的通?”

第104章 鲁安王再修书信() 
刘强知道,鲁安王这句话,听似好像是对自己说的,其实是自言自语,他是在考虑这件事情这样做可不可以。虽然扳倒孔成洋,让于安做曲阜郡太守,对鲁安王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怎么向宗正刘德解释,宗正刘德能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昭帝,让昭帝也同意这个做法,这样做会不会让朝廷起疑心,这些都是些问题。

    鲁安王与自己的父亲鲁恭王之所以能够在诸侯王中屹立不倒,就是这爷俩一直不怎么参与朝廷政事,安心做自己的王爷。鲁恭王斗鸡遛狗,建屋弄园,鲁安王拼命搂钱,节衣缩食,这爷俩,一个败家,一个守财,这在天下都是出了名的,但是历次朝政的风险,尤其是孝武帝朝时对封国的每次罢爵去封,都没有波及过他们,从这一点上来说,这爷俩可以说非常有智慧。

    现在刘强等人下定决心要除掉孔成洋,虽然是个好机会,但是自己贸然给宗正刘德修书的话,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这个还是要考虑的。孔成洋再怎么折腾,只要鲁安王不谋逆,他是拿自己没辙的。鲁安王对刘强是非常信任跟支持的,所以开始的时候,就顺着刘强的思路直接思考下来,这一谈到具体行动了,他才正经思考起来,毕竟是安全第一。

    刘强见鲁安王迟迟不再说话,他知道鲁安王处于矛盾之中,于是说道,“安王殿下,如果事情不可行,那么可以等到我们搜集好孔成洋的罪证,王爷再上书,我等就算是先斩后奏,王爷看这样如何?”

    鲁安王听到这里,站起身来说道,“病已,我已经老了,如果此事要先斩后奏的话,你不能出面,因为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在未成名前,给人留下把柄。这样,我先给宗正刘德修书,如果此事不成,你让高山等人去做,你就不要露面了。至于你说的于安任曲阜郡太守这件事情,我想在书信中不提及,以免节外生枝。”

    刘强一听,心里道,老狐狸就是老狐狸,如果提及于安的话,确实让人生疑,这个嫌疑是要避开的,且不说鲁安王与于安的关系朝廷知不知道,就算是不知道,那鲁安王作为鲁国的封王,主动提及曲阜郡太守的人选,就让人怀疑他的动机,更何况,御史大夫桑弘羊肯定知道他们这一层关系。

    刘强说道,“安王殿下高明!此事是我太想当然了。我想安王殿下给宗正写信的时候,可以从孔成洋谋逆的角度书写”鲁安王看了看刘强,眼睛里面透着纳闷,孔祥琴的案子已经了结,这孔成洋谋逆已经被推翻,这个事情怎么能再提及?这不明白着是诬陷孔成洋吗,这种明显自己扬手打自己脸的事情,怎么能干呢?

    刘强明白鲁安王的心思,继续说道,“这件事情,关键是事实推测,现在泗水邑已经将缴获的兵器押解到曲阜郡官狱,按正理讲,如此罪证以及如此数量的赃物,孔成洋应该在第一时间就派官兵押解去长安,但是孔成洋一没催促泗水邑府衙第一时间上缴,二是在泗水邑府衙上缴到曲阜郡府衙之后,现在迟迟没有押解往长安,这件事情透着蹊跷,所以里面就有文章可做了。”

    鲁安王一听,不禁点头道,“嗯,此事是个好的由头,这下,我的书信就能够正大光明的书写了,孔成洋私自扣留这些赃物,他要干什么!这些可都是上好的兵器啊!是应该在第一时间押解往长安的!”其实,鲁安王心里也明白,孔成洋是想着等此事影响平息以后,将这些兵器押往长安,再悄无声息的送入国库,以免再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

    鲁安王立即带领刘强来到书房,拿出毛笔跟简牍,让刘强给研磨,他提笔写道,宗正大人台鉴,光有一事禀明宗正大人,据我所知,泗水邑府衙已将孙纵之等谋逆赃物,上好的兵器押解到了曲阜郡府衙,但是曲阜郡太守孔成洋迟迟不往长安押解,另外,近日孔成洋派户曹等官吏,使用曲阜郡工匠之名录,核实查验,此等异常之举,不知道孔成洋所为何事?”

    “光私自揣摩,万一孔成洋是为起事扣压这些兵器,万一孔成洋是为起事做工匠的勘验跟招募,那此事就会危及朝廷,并直接危及鲁国,所以光在鲁国一直惴惴不安。现在一直未见孔成洋有押解兵器的举动,反而大规模核实勘验所有工匠,所以光给宗正大人修书告知,因为是私自猜测,所以未敢写奏章,请宗正大人决断,如果宗正大人感觉光之所说有几分道理,请宗正大人转告圣上,以让圣上决断。”

    鲁安王写完之后,对刘强说道,“病已,你看看如此可好?”鲁安王在写的时候,刘强就已经看到了,他心里说道,实在是高,就这笔法,能赶上那些刀笔吏了,这安王殿下,几十年能稳坐,看来确实不简单啊。

    刘强考虑了一下,说道,“安王殿下已经写的非常好了,我是感觉,最后是否加点东西?”鲁安王对自己写的这封书信也是非常满意的,他将孔成洋的这两件事情完美结合在一起,虽然与孔成洋的出发点完全相反,但是,核实工匠,普查人口,这个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才干的事情,确实反常。

    鲁安王问刘强道,“奥,需要加什么?”刘强说道,“是否加上刘姓宗亲现在凋零,必须拱卫圣上之类的。”在鲁安王以及江公等人与刘强的屡次谈话之中,刘强感觉到,现在昭帝是举目无亲啊,现在的皇室宗亲几乎没有用得上的,相反那些有实力的,如燕王刘旦等人还跟昭帝对着干。

    鲁安王一听,对刘强竖起了大拇指,鲁安王将书信的最后修改道,现在圣上需要刘氏宗亲拱卫,不能坐看两股势力做大,光虽老迈,但是一心为圣上,一心为刘氏江山,所以冒昧做此猜测,还请宗正大人将此事上告圣上,以作决断。

    鲁安王知道,宗正刘德是一心维护刘氏江山的,也深得昭帝的信任,他这样一写,更增加了把握性,宗正刘德应该会将此事上告昭帝的,并且还不容易让昭帝起疑心,这下,此封书信就完美了。鲁安王将简牍封好,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宗正府。

    此时的孙纵之与李贻德在曲阜郡府衙附近的房屋之内,也在商议着怎么逼迫冯广陵,让他在最快的时间之内将自己的人马安排进太守府衙,以好在兵器押解之前顺利进入押解队伍之中。李贻德道,“这个冯广陵如果不就范怎么办?”孙纵之说道,“我今天晚上再去一次冯广陵的家中,如果他不就范,我就将此事直接捅给孔成洋,让他在孔成洋那里混不下去,甚至让孔成洋将他给干掉。”

    李贻德说道,“好的,那我也将咱们的人马召集一下,虽然现在人手就三四个了,只能将就了,但愿够用。”孙纵之说道,“这些人能全部安排进去就不错了,就算安排进去一两个,也能成事。”

    到得夜间,冯广陵吃罢晚饭,独自来到书房,晚饭后在书房思考整理一天的事物,是他的一个老习惯了。冯广陵刚进入书房,就听孙纵之的声音响起,“冯先生看来是吃罢晚饭了?”冯广陵听到孙纵之的话语之后,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纵之兄,你就不能提前跟我约一下,或者在其他地方见面,哪怕是在大街之上也可,你就不能不这样吓人吗?我会被你吓出毛病的。”

    冯广陵现在是更能够体会孔成洋的心情了,敌人在暗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够冒出来,真的会有性命之危的。孙纵之笑道,“广陵兄害怕什么,咱们关系这样好,我孙纵之害谁也不能害广陵兄啊。”冯广陵心说,你少来这一套,但是他平静的问道,“纵之兄前来,所为何事?”孙纵之站起来,说道,“我现在已经将人员找好,大概五六个,来问一下广陵兄,什么时候将他们安排进太守府衙。”

    孙纵之听后说道,“人员太多了,不好安排,容易让人起疑,三四个或者两三个还差不多。”孙纵之一听大喜过望,冯广陵这样一说,就是能够同自己合作了,他简单的拱手说道,“多谢广陵兄相助,我看安排三个人吧,再少了就不太好办了。”

    冯广陵有些不耐烦的挥挥手,说道,“好吧,就三个,你让他们明日来太守府衙找我吧。孙纵之将一个包袱放到冯广陵的几案之上,说道,“这是五十金,请广陵兄收下。事成之后,再有重谢。告辞。”孙纵之猛然说道,“你要答应我,靠近长安再动手”孙纵之说道,“一定。”说完走出冯广陵的书房,几个起落不见了。

第105章 昭帝的决断() 
长安宗正府内,宗正刘德正在府中与到访的谏议大夫杜延年闲聊。杜延年当初受父亲杜周被贬的影响,所以在仕途上一直没有起色,后来因张安世的推荐,受大将军霍光的器重,一路提拔为谏议大夫,所以,杜延年自然被朝堂上视为霍党,因为这层关系,平日里宗正刘德与杜延年并不怎么来往,今日杜延年主动来访,也让宗正刘德有些意外。

    两人虽然一个是宗正,一个是官二代,但是平日都爱读儒家经典,自然也能够找到共同话题。聊了半天了,杜延年却一直未透露自己来的意图,害的宗正刘德一直在猜测。就在此时,门房来报,鲁安王的八百里加急书信送到了总正府。

    刘德看看杜延年,杜延年笑笑,没有表示要走的意思,刘德只得说道,“将安王的书信先放在我书房之内吧,我回头再看。”杜延年说道,“延年刚从齐鲁回来,此次巡查,尤其是在曲阜郡,可是大有收获啊。”

    刘德心说,你杜延年也是个能吏,今天怎么那么没眼力劲,我这陪着你干聊了半天,现在有点因由了,你也不说走。但是依然笑着说道,“奥,什么收获,可是德能够听的。”宗正刘德很注重这一方面,能听的听,不能听的你也别说。

    杜延年微微一笑,说道,“宗正大人自然能听,宗正大人虽然只是身为皇室宗亲的宗正,但是这天下是刘姓的天下,宗正大人应该多关心关心朝堂事物啊。”杜延年此番话说出来,刘德不禁看了他一眼,心说,这杜延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接口道,“这朝堂之事,自然有霍大将军等辅政大臣与众臣子,德还是做好分内之事为好。”

    杜延年没有将这个话题说下去,而是微笑着转换了话题,说道,“在曲阜郡,延年碰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