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宣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宣帝-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如今,出现了这样一个案子,牵连着桑弘羊的死忠曲阜郡太守孔成洋,听桑迁说,桑弘羊这次要保孔成洋,并且他还说道,杜延年就霍光那老贼故意派去曲阜郡找孔成洋的茬的,这个案子说不定藏着什么冤情呢。这是霍光那老贼在想尽一切办法对付他父亲,他的父亲不能让霍光那老贼得逞,从而长他的威风。”

    “所以,现在就是一个机会啊,您只要在内朝议事的时候,对桑弘羊施以援手,那不就是帮了桑弘羊一个大忙,那桑弘羊不是就欠您个人情,咱们不就跟桑弘羊的关系走的近了,并且也向他表明,咱们与霍光那老贼势不两立,这样就同桑弘羊成为了盟友。”

    上官桀听完自己儿子上官安的一番解说,点了点头,说道,“如此说来,是要帮那桑弘羊一个忙,那好,等到内朝议事的时候,我就站在桑弘羊一边说话。”

    第二日,尚书令张安世看到了谏议大夫杜延年自曲阜郡呈上来的奏章,里面详细的写了发生在曲阜郡这一起走私兵器的案情,他感到非同小可,立即告知了大将军霍光,事情非常明显,此事与燕王刘旦的谋反有关系,但是可惜的是,燕王刘旦的那个幕僚孙纵之跑了,而与案件相关的嫌犯,全部被杀,所以现在的物证,只有孔祥琴,张有道,朱巩等三人的供词,已及在泗水邑府衙府赃物。

    在大将军霍光的提议下,昭帝以及所有的辅政大臣,大将军霍光,安阳侯上官桀,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尚书令张安世在未央宫内朝召开了内朝议事。黄门谒者令将谏议大夫杜延年的奏章以及曲阜太守孔成洋请罪的奏章都呈给了昭帝观看,在昭帝看完以后,尚书令张安世又将两份奏章传给了几位辅政大臣一一观看一遍。

    昭帝看后心里明白,这是他的那个三哥贼心不死,一直想着篡位,上次自己刚登基之时,已经饶过他一次了,这些年还贼心不死。昭帝心想,此次,一定要杀一儆百,给他一个颜色看看!

第88章 昭帝的失望与痛苦() 
昭帝想到这里,首先看看丞相田千秋,他知道这几个辅政大臣里面,只有田千秋跟自己是一伙的,“田丞相,你以为此事如何?”丞相田千秋听昭帝问到自己,心里也是有些意外,因为平日里的议事,都是昭帝先问大将军霍光,然后诸辅政大臣再发言,本来他都盘算好了,等到大将军霍光跟御史大夫桑弘羊争执的时候,他再对孔成洋的处罚方面稍微替孔成洋开脱一下就是。

    现在昭帝既然问到自己,他就不得不说了,“启禀圣上,老臣认为此事曲阜郡太守孔成洋难逃教子不严之罪。”昭帝都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什么,孔成洋仅仅是教子不严之罪,田丞相你不会搞错了吧,在曲阜郡地面上,自己的儿子与燕王刘旦的幕僚相互勾结走私兵器,没有他曲阜郡太守孔成洋的支持,他们敢做这样大逆不道之事!你田丞相上来不说燕王的谋逆意图,不说孔祥琴孙纵之走私兵器之罪,上来只说孔成洋的教子不严之罪,田丞相,你是老糊涂了还是我平日看错了你?

    昭帝一股失望之情涌上心来,他果断的打断了丞相田千秋的话,“朕知道丞相的意思了。大将军以为此事如何?”田千秋舒了一口气,下面的话,他也说不出来了,但是看昭帝的脸色,他知道昭帝明显的对自己不满意。

    大将军霍光看了昭帝一眼,说道,“启禀圣上,臣以为此事极其严重,走私兵器者乃燕王刘旦的心腹幕僚孙纵之,孔祥琴与张有道的供词中已经说得明白,燕王刘旦已有前科,上次京兆尹隽不疑破获刘泽谋反案时,圣上顾及兄弟之情,没有处罚燕王,现在看来,这些年来燕王并未有悔过之心,亦未感念圣上的兄弟情义,只是此事的麻烦之处在于,孙纵之跑掉了。而从谏议大夫杜延年奏章上看,孙纵之的逃跑,被捕嫌犯的死亡,假如没有人里应外合的话,断不会发生此等事情。因此,臣以为此案应该深究下去,将曲阜郡太守孔成洋一干人等下狱,诏杜延年严加审问,以明案情。”

    昭帝点点头,虽然霍光极端霸道,但是平日里议事,还是能够顾全大局,此事所奏,也极其符合昭帝的心意。霍光的一番议论,直接将此事的扭转了一个方向,剩余的两位辅政大臣上官桀与桑弘羊相互看了一眼,桑弘羊给上官桀使了一个眼色。

    上官桀清清喉咙,咳嗽一声,昭帝问道,“安阳侯以为此事如何?”上官桀说道,“启禀圣上,老臣有些话要说。此事确实关乎燕王刘旦无疑,老臣以为,大将军关于燕王所说,一点没错,但是对于曲阜太守孔成洋的惩处,有待商榷。孔成洋在曲阜郡任太守这些年,勤勤恳恳,政绩斐然,乃是能吏。据孔祥琴及张有道二人供词来看,此事与孔成洋无关,乃是孙纵之用重金收买二人,勾结二人行此悖逆之事,孔成洋毫不知情。”

    “当今天下,人才最缺,因此老臣以为,孔祥琴,张有道已经伏法,对孙纵之应该通告天下,缉拿这一贼子,孔成洋确有教子不严之罪,应当惩戒,但我汉室向来有有罪先请之制,孔成洋的请罪奏章已经呈上,看其言辞恳切,念其施政之用心,老臣以为将其罚俸三年,让其戴罪立功,以示圣上宽和,爱惜人才,那孔成洋必也诚心悔过,为圣上及朝廷兢兢业业。”

    上官桀的话直接将霍光的话给扭转了过来,不仅不下狱,还要让他在曲阜郡太守的位置上继续干,这实在是出乎了昭帝的意料之外,昭帝本来以为,他会顺着霍光的话说下去,毕竟他是自己皇后的祖父,但是这上官桀竟然如此说,昭帝的心又一次失望了。

    上官桀这番话也出乎了霍光的意料之外,平日里这个上官桀就是一个应声虫,往往只说臣附议三个字,今日的他这是怎么了?显示存在感?

    现在,三位辅政大臣都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只剩下御史大夫桑弘羊没有发言了,昭帝看看桑弘羊,可想而知,他肯定会为孔成洋说好话的,果不其然,桑弘羊看到昭帝望向自己,说道,“臣以为安阳侯所说中肯,曲阜郡太守孔成洋确是能吏,平日也勤勉,只是安阳侯的建议,对那孔成洋惩戒太轻,虽然此事没有证据,但是可想而知,与燕王刘旦谋逆有关,如果只是罚俸,恐难以服众,所以臣以为,应当将那孔成洋阿罢官免职,只是现在正是秋赋征收紧要官头,孔成洋毕竟是曲阜郡守,所以臣提议,将他罢官但不免职,让其戴罪立功,待得秋赋征缴完成之后,再行处置。”

    御史大夫桑弘羊没有想到上官桀能够这么给力,看来这家伙是一心想着讨好自己。他本来已经想好,建议将孔成洋罢官免职,徙三千里的,在听完上官桀的话后,他直接改为了让孔成洋罢官不免职,如果真能那样,孔成洋也有时间处理好这件事情的尾巴。

    昭帝现在已经看明白了,丞相田千秋,安阳侯上官桀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三人肯定是事先达成了一致,他的心里透着失望,他心里骂道,“这他妈的是什么事,你们三人在这上面达成一致,反对霍光,平日里怎么不见你们这么团结。”

    霍光看到这里,他心里也明白了这次三个人穿了一条裤子。看着昭帝的表情,霍光心想,哼,你不是想仰仗这个田丞相吗,不是想维护平衡吗,好,我现在成全你。想到这里,霍光说道,“启禀圣上,臣认同桑御史所说,现在是秋赋征收关键时刻,此案确实也缺乏关键证据,所以臣附议桑御史的建议。至于安阳侯所说,天下通缉孙纵之,臣以为既然对孙成洋网开一面,那不如对孙纵之也不问不提,这样可以麻痹燕王刘旦等人,我们里紧外松,对燕王刘旦加强防备,暗地调查就是。”

    “还有,查获此案的相关人等,谏议大夫杜延年以及泗水邑邑令于安等人,虽然有功,但是看管不严,让关键人犯孔祥琴,张有道,朱巩等为歹人所害,所以臣建议,杜延年不奖不罚,泗水邑邑令于安进行嘉奖,赏俸禄一年。”

    大将军霍光的话说完之后,昭帝明白,此事要不了了之了,所有的辅政大臣都统一了意见,他就只有同意的份了,于是他无力的挥挥手,说道,“就依大将军所奏,尚书令,拟旨吧。”

    昭帝回到建章宫,心中郁闷无以复加,他不是一个没有想法的皇帝,只是六岁就没了母亲,身边只有一个姐姐盖长公主能够说说话,还是一个没有主意没有势力的人。自小到大,一直被霍光所掌控,有时候甚至对霍光形成了依赖,就连自己的后宫嫔妃,都得看霍光的脸色。现在他长大了,想自己做主,但是,他没人啊,没势力啊。

    再者霍光做事滴水不漏,他还一直没有抓到废除他的理由,真的废除了他,整个朝堂就瘫痪了,甚至有可能把霍光逼反,他想着扶持丞相田千秋,可是田千秋根本不是霍光的对手,更为可气的是,今日田千秋太让人失望了,他不会投靠了桑弘羊吧,如果霍光是狼的话,那桑弘羊就是狐,也好不到哪里去。缺人哪!想到这里,他禁不住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就在昭帝痛苦之际,建章宫谒者来报,宗正刘德觐见。等刘德进得门来,看见昭帝苍白的面孔一丝血色都没有,还透着痛苦,他不禁关心的问道,“圣上,龙体欠安吗?”昭帝摇摇头,笑笑说道,“不碍事,给皇兄看座。”

    宗正刘德带着担心看着昭帝,说道,“圣上要注意身体。”昭帝点点头,他知道自己这位皇兄是真的关心自己,昭帝笑着问道,“皇兄前来,可是有事?”刘德这才想起自己前来的目的,说道,“前段时间,圣上不是让我查看一下刘氏宗亲,谁家子弟可堪重用,我让属下调查了一下,唉,有才能又品德方正的,还真是没有。”

    受韦贤讲解《诗》经《棠棣》的启发,昭帝想着从刘氏宗亲子弟里面启用一些年轻人,重点培养一下,成为自己可以真正倚重的力量,于是他偷偷的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宗正刘德,刘德也极为赞同,并立即着手去办,结果现在有些失望。

    “不过,”刘德说道,“有一人倒是可以一用,鲁安王对其赞赏有加,只不过他现在只是列入了宗籍,还流落在民间。”昭帝一听,就明白了刘德说的是卫太子的遗孤刘病已,他眼睛一亮,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刘病已确实可以用一下,单看他制作的宫灯,就是一个心思巧妙的人。

    刘德说道,“只是启用此人,陛下还需慎重。”昭帝点点头,他知道宗正刘德所说的意思,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皇位,本应该是刘病已的,于是他说道,“此事容朕再斟酌一下。”

第89章 彭祖吐露心声() 
嘉奖泗水邑邑令于安的圣旨一下到泗水邑府衙,就立即引起了一片欢腾,于安于大人也分外高兴,虽然此次没有扳倒曲阜郡太守孔成洋,秋赋征缴还是一个问题,但是这次获得圣上的嘉奖,真的意外之中的意外。所有人都对邑令于安于大人表示祝贺,邑尉杨通户曹王亮等人还嚷着让邑令于安于大人大摆筵席,让邑令府衙的官吏差役们也沾沾喜气。

    于安将嘉奖圣旨拿到邑令府衙内宅于老夫人的屋内,在于老夫人跟自己的母亲姚氏面前大显摆特显摆,高兴的老太太合不拢嘴,直个劲的说,“哎呀,祖宗保佑啊,我们老于家都受到皇上的嘉奖了,我就说我小孙子有出息,哎呀,这圣旨啊,奶奶还是头一次见呢。”

    姚氏也说,“我们于安啊,就是给于家长脸,想当初,老爷还看不上他呢,妈,你看,比他老子强吧。”老太太一边看着圣旨,一边笑道,“嗯,比他老子前强,比他老子强。孙子,快,把这个圣旨啊供起来,就供到我屋里。”于安撇撇嘴说道,“奶奶,不用,以后这玩意有的是。”

    于老夫人一听,抬手打了于安一下,“哎呦,说什么呢!可千万不要乱说,这是圣旨,这样说是犯忌讳的,听到没有?”于安点点头,说道,“知道啦,奶奶。”

    于安的大哥于建,正要来给祖母请安,这三个月来,他一直在给自己的父亲守孝,当初自己在父亲去世的那个夜晚,做的是不对,只因为自己一直被太守孔成洋给欺压惯了,所以后来弟弟于安继承父亲的职位,当上了泗水邑邑令,他的心里并不忌恨,可也不是滋味。尤其是自己的弟弟还干的不错,现在竟然有了青天大老爷的名声,短短几个月,竟然盖过了父亲的声名。。

    于建也听说了圣旨到来的事情,这更令他心里五味杂陈,如今他站在于老夫人的屋外,看到屋内热闹高兴的气氛,他默默的转身离去。于老夫人看到了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