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宣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宣帝-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来到御敕灯笼工坊门口,杜延年一看,嚯,好气派的大门,大门还是二层的,在二楼的屋檐下面,是昭帝御笔亲题的御敕灯笼工坊六个大字。临进门之前,杜延年跟杜建跪倒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才进入灯笼工坊。

    戾太子已及戾太子遗孤刘病已,绝对是今年引起朝堂轰动的两个人了,孟春的时候,有人自称是卫太子,身着太子服饰,乘着黄牛,打着皇家旗帜,到了未央宫北门,并且让公车令通告了当朝,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百姓们都去围观,当今圣上昭帝也派了诸多官员去辨认,当时杜延年也在诸多官员之中,说实话,太像了,他自己也不敢辨认真伪。

    前段时间,御史大夫桑弘羊提起召开朝会,参鲁安王僭越之罪,其中就有这个戾太子遗孤刘病已,正因为曲阜太守孔成洋不知道刘病已的真实身份,才让桑弘羊吃了亏,这个刘病已制作的宫灯也已经进入皇宫,凡是见过的无不赞叹。

    现如今刘病已建的这个灯笼工坊,竟然让昭帝亲自给题写了匾额,无论是谁,第一次进御敕灯笼工坊,绝对要行大礼,口呼万岁,否则的话,就是大不敬,这样,不论是谁进入这个灯笼工坊,气势上都会矮不少,而这个灯笼工坊,相信谁也不敢动的。这一招,实在太高了!

第69章 灯笼工坊内的交流(一)() 
刘强将杜延年邀请进入灯笼工坊,杜延年发现这个灯笼工坊与其他见过的工坊不太一样,几条地面铺着青色石子的小径纵横交错在院落里,那些青色的石子间或有些白色的,甚至有的还晶莹透亮,被小径分割出的地面都是绿色的草坪,草坪明显是修剪跟浇过水的,虽然是深秋,还是绿油油的让人看着清心。

    在院落北面的正中,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屋宇,比较奇怪的样式,不过屋宇的大门紧闭着,东墙这边是一个长长的敞篷,下面堆着很多的竹条,竹板等材料,西面则是几间屋子,看来是住人的地方。靠近屋宇门口的地方,还搭建着一条小廊跟一个凉亭。

    干净,舒心,不像是工坊,当然,也不像花苑,繁乱而复杂,杜延年站在院内仔细打量之后,说道,“有意思。”刘强笑笑,说了一句请,将杜延年跟杜建让到了凉亭下面。凉亭中间摆着一个巨大的树根做成的圆桌,褐色的底漆下面透出古朴,自然,圆桌的周围是七八个鼓形木墩,还简单的雕刻了一些如意云字图案,也是褐色的大漆。这圆桌跟木墩虽然看着简单,古朴,可是给人的感觉是大气跟不凡,杜延年认为一定是出自名家之手。

    跪坐的姿势不方便,还很累人,做惯了桌椅板凳的刘强,就让鲁光做了这套桌椅,当这一套奇怪的桌椅做出来时,在刘强的示范下,所有接触过的人都喜欢上了这种坐姿,只要是人,总都喜欢人性化的东西。邑令于安于大人嚷嚷着要鲁光也给他邑令府里做一套,鲁光没有理他,气的于大人三丈冒烟,可是毫无办法。

    刘强请杜延年坐下,然后让秦小七烧水。此时杜延年试着坐下,将手放在圆桌之上,唉,感觉舒服得劲,他仔细打量着这个树根圆桌以及这些鼓形的坐墩,但是没说什么。

    当刘强忙活一阵,摆上了苹果,梨子等果盘之后,杜延年问道,“这个御敕灯笼工坊内,怎么没有工匠?”没有生意应该是不会的,杜延年见过那种灯笼,应该会有许多豪强巨富购买的。刘强笑笑说道,“现在不是秋收吗,每家每户都忙碌的很,我就让工匠们回家秋收去了,等秋收完后再来做工。”杜延年点点头,说道,“那应该有所损失吧。”刘强笑笑,“不碍的。”

    水烧开了,刘强将自己炒的茶直接用开水泡了,说道,“杜叔叔品尝一下日照绿,这是在日照海边山崖上长的野生茶树,这是秋茶,春茶更好喝。”

    杜延年看看茶杯中的碧绿的茶叶,没有烤制,没有佐料,就是白开水直接冲泡而成,他试着品尝了一下,苦中回甘,没有杂味,只有天然的香气,比平日里那种喝法好了很多。杜延年禁不住又仔细闻了闻茶香,喝下两小口。站在杜延年身边的杜建却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看来是渴了,喝下之后的一刹那,杜建就啊啊的跳了起来,还啪啪的拍着自己的胸脯,看来是烫着窝心了,刘强忙将用手帮着他拍着脊背。

    就在此时,灯笼工坊的大门被叫开了,邑令于安于大人拎着一只烤兔子走了进来,他大大咧咧的直奔凉亭而来,将烤兔子往圆桌上一放,说道,“哥,给我倒杯茶,渴死我了。”那烤兔的香味四溢开来。

    杜延年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短衣打扮,但是除了双脚上的靴子上面带点泥之外,整个身上是干干净净,看模样做派不像是个百姓,却穿着百姓的衣服。

    于安进的门来就看到了坐着的杜延年,跟站在他旁边的杜建,但是他以为就是一个普通的客商,也没在意。刚才自己去泗水城城郊转了一圈,混了一点成就感,城角头的李四还给了他一只烤野兔,他就拎着来了灯笼工坊。你鲁光不是不给老子做吗,那我就直接来用,于是这位于大人隔三差五的就来这里坐一下,久而久之还形成了习惯,三两日便在这里吃一次晚饭,然后再回邑令府衙。

    刘强给于安使了一个眼色,于安知道眼前的人可能不简单,于是稍稍收敛了一下坐姿,问刘强道,“哥,这位是?”刘强刚要张嘴,杜延年说道,“在下杜延年,从长安过来。”于安于大人听后拱拱手,刘强赶快补充道,“杜叔叔的小公子,跟彭祖是关系极好,他们两家是世交。”于安听后于是站起身来,正经的给杜延年施了一礼,喊了声杜叔叔。

    不看僧面看佛面,既然是彭祖至交的父亲,那还是要敬重一些,但是他没有明白刘强的意思,刘强重点强调了彭祖的世交,就是想着警告一下于安,这个杜延年可能朝廷派下来巡查的大员,让他规矩一些,在刘病已的记忆里,杜延年是在朝廷里面任什么谏议大夫的,秋赋征收的时节,杜延年下到齐鲁,怕不是朝廷派下来的巡查大员吧。可是刘强忘了一件事,他与彭祖为了低调,并没有告诉泗水的这些人,他们两人的真实身份。

    于安坐下来说道,“杜叔叔是来找病已哥走后门的?”杜延年一愣,笑着问道,“走后门?”于安接道,“啊,就是灯笼售卖啊。杜叔叔想着在长安售卖灯笼,不过好像长安地区的售卖特权已经定了吧。病已哥有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他有很多苦衷,你这个后门估计是走不好了。”他按照自己的想象,直接将话说给了杜延年听,病已哥不好说的话,他替病已哥说出来,这样病已哥再拒绝的时候就好办了,否则,这彭祖世交的父亲,哪里好意思拒绝。

    杜延年一头雾水的时候,刘强忙说道,“贤弟误会了,杜叔叔是来齐鲁看看,没有做灯笼生意的意思。”于安点点头道,“奥,这样啊,那就好。”

    既然什么事没有,于安拎起烤野兔说道,“看,城角头李四那老小子刚烤好的,今天他家割了一块地,结果发现了两只野兔,我经过时刚烤好,我闻着香味就进了他家,那老小子见我进去,让我在他家吃饭,我哪能在他家吃饭,那老小子就拿着兔子塞给我,我假意推辞,那个老小子也当真,两只才给了一只。”他也是实在,啥都说出来。

    “不过李四烤制的鸡鸭鹅兔什么的,真的是好吃,他是祖传,一般人还真吃不上。有一次那个张长年,为了让他给烤一只羊,给了五百钱呢,关键是这老小子死抠,这次能够主动给本大人一只野兔,本大人就很知足了。秦小七,去张贵那里再订些菜来,今日给杜叔叔接接风。哥,你的那些好酒,多拿出几坛来吧。”

    原来这小子打得是这个主意,是借着杜延年这事要酒喝呢。杜延年却笑着说道,“这位小哥是任什么官职?”刘强一直还没来得及介绍于安,于安就嘚吧嘚的在那里说着话,杜延年这一问,刘强刚要张嘴,邑令于安于大人说道,“在下不才,是泗水邑邑令。所以说,这泗水就是我的地盘,杜叔叔有啥事,尽管言语一声。”

    杜延年说道,“原来是邑令大人,失礼失礼。”于安摆摆手说道,“嗨,什么失礼不失礼的,也没几天当头了。咱们自家人,我也给杜叔叔说实话,所以有什么事想在泗水办,抓紧,过了一两个月,想找我也没机会了。”于安现在对于自己的前程,已经想的很明白了,他认定自己得被免职。所以这已经不是他的一个心理障碍了,反而自嘲般的常放在嘴边。

    杜延年感兴趣的问道,“为什么?”于安看看杜延年,然后说道,“为什么?杜叔叔,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做什么的?”杜延年一愣,说道,“做生意的。”于安继续说道,“好,那你的伙计,不听你这老板的吩咐,擅自决定物品的价格跟买卖,你会怎么样?”杜延年说道,“那我肯定不高兴。”于安点点头,说道,“着啊,说不定你辞掉你的伙计,我就是这样,因为不得上官曲阜太守孔成洋那老贼的喜欢,所以快被免职了。”于安跟着刘强学了不少招,其中之一就是聊天的时候举例子,因为刘强的一些话,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所以刘强就举一些浅显的例子。

    杜延年笑着点点头,说道,“那你不会多讨一些你上官的喜欢。”于安听后,说道,“切,我讨那老贼的喜欢,我凭什么要讨那老贼的喜欢。假如我讨那老贼的喜欢,就是与什么为敌,与什么为敌来着,哥。”他转向刘强问道。刘强有些无奈,说道,“与人民为敌。”他曾经给于安分析过,让他坚定的站在百姓这边。于安听完说道,“对,与人民为敌。我要坚定的站在百姓这边,而不是为了讨好孔成洋那老贼,将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70章 灯笼工坊内的交流(二)() 
杜延年听于安这样说道,微微笑道,“奥,你不是应该站在圣上一边吗?怎么会站在百姓一边。”杜延年的话一出口,于安愣住了,对呀,自己应该站在圣上一边啊,怎么会站在百姓一边呢?这些话他本就是学的刘强,其实并不怎么理解其中的深意,用来忽悠百姓跟自己的下属,屡次都是奏效的,现在杜延年猛不丁的提出这个问题,他傻眼了,于是他只好看着刘强。

    杜延年这句话,其实是偷换了概念,于安没有反应过来。刘强咳嗽一下说道,“杜叔叔,于大人是说在曲阜太守孔成洋跟百姓之间,他站在百姓这边的。”于安听后点点头,忙说,“是的,是的,老头你阴我。”杜延年没有放弃,笑了笑接着问道,“如果是圣上跟百姓之间,你站在那边?”

    杜延年作为官宦世家,长期浸淫在官场之中,还做过地方大员,曾经做过西河太守,两个哥哥也都官居太守之位,他在刚才于安的话语中,敏锐的感觉到于安百姓第一的思想,一个邑令,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是不可思议的,从某种角度说,也是很危险的。

    于安说道,“那当然是站在圣上一边的。”这个态是要表对的。杜延年点点头,说道,“那曲阜太守孔成洋是圣上任命,代表朝廷的,如果你站在百姓一边,反对孔成洋,那自然也是反对圣上的。”于安一听,又傻了,对啊,孔成洋是朝廷任命,代表朝廷的,他只好又看看刘强。刘强不了解杜延年,不知道杜延年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他提高了警惕。

    每年秋赋征收时节,朝廷都会派官员下到各个地方巡查,一来是视察秋赋征收情况,毕竟朝廷的赋税征收,秋赋是最大的一头。二来就是查看各地地方官员,有无过分压榨百姓的情况发生,这两边,还是要平衡好的,杜延年此次便被朝廷派到齐鲁来巡视,本身就是来监察百官的。

    杜延年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杜周从刀笔吏起家,曾任御史中丞,专管监察百官的,所以对巡视监察这一方面,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杜延年的父亲虽然是酷吏,他的两个哥哥也跟父亲很相似,可能是因为看到父亲哥哥们的冷酷吧,杜延年在为政为人上都仁和宽厚,这一点跟张安世比较相似,所以两个人之间才会惺惺相惜。

    杜延年知道,如果自己直接去地方的府衙,他不会看到任何实际的情况,所以他选择了轻装便衣,只是带着家仆杜建,到各个地方进行巡查。这一路走来,到的泗水邑境内,他明显的感觉到不一样。因为秋赋征收嘛,各个地方都大差不差,总有差役强征,也总有愁苦的百姓跟差役起些争执,有的压迫过甚的地方,甚至会有小小的骚乱。

    自从进入泗水邑,这些情况全部没有,看到的所有的百姓,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