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宣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宣帝-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幕僚闫靖元听完之后说道,“此事依在下看不妥,这个还是不要公布的好,容易落人口实,易被上官给扣上渎职之名。”刘强也点点头,说道,“我认为闫先生所说有理,秋赋征收还是要做的,至于贤弟的意思,在座的明白就好,也不必告诉下面的差役,在秋赋征收时不要使用过多手段就好。”

    在于安刚接任泗水邑令之时,幕僚闫靖元本都想好了退路,再回鲁安王府,他知道于增年的这个小儿子是什么德性,再说与太守孔成洋也结下了梁子,估计没几天就保不住邑令这个位子了,事情也如他预料一般,孔成洋在秋赋征收问题上给于安下了套。但是最近这个把月,他看到于安身上有个优点,就是能够从谏如流,对于好的意见他能够听进去,而且敢于去做,这样的上官真的不多。

    更为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刘强的潜力,这个仿佛从天而降的刘病已,真的是改变了泗水邑,也改变了一些人。在几次向鲁安王写信汇报泗水情况之后,他自己也慢慢改变了主意,与其再回鲁安王府做事,不如在泗水赌一把自己的前程,毕竟鲁安王府已经有归铭等深受信任的幕僚,自己回去有没有位置还不一定,至少在泗水,自己的位置还是蛮重要,再说,在艰难时刻,对于安等人不离不弃,也能够给刘强留下好印象,即使于安倒下了,还有刘强人,从鲁安王对刘强的态度,以及刘强这个把月给众人带来的惊喜,他认定,刘强定非凡人,会有飞黄腾达的一天。

    所以闫靖元也在这些天中慢慢的改变了态度,对于邑令府事宜也能够真切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对需要他去做的事情也全心参与。

    泗水邑令于安于大人对闫靖元,刘强等人的说法已经麻木,他不置可否,仿佛与自己无关一样。众人看他这个态度,也明白他的心思,反正这个邑令没几天坐头了,爱怎着怎么着吧,一副老子不干了的架势。

    刘强想了想,继续说道,“我看还是要定一个基数,放任自流是不行的。如果秋赋征收太差的话,怎么也说不过去。闫先生,仲孙兄以为呢?”

    闫靖元说道,“这个也是,现在还情况未知,于大人也大可不必如此,曲阜郡不仅有孔成洋,还有安王殿下,对于泗水邑的具体情况,安王殿下也有办法让朝廷知道,刘公子说的对,秋赋征收还是要尽心去做,当然,这壹拾万石自然不能考虑,但是实际能够征收的秋赋,还是要征收上来的。”

    许仲孙点点头,说道,“今年的收成应该比往年要好,我看就把秋赋征收任务定在跟往年一样吧。”闫靖元点点头,显然同意这个意见。

    刘强说道,“如此甚好,但是不能够下发公牍告知亭长跟三老等,也不必跟曹吏差役说的过于明白。对于任务,还是要按壹拾万石宣说下去,征收时,让差役们松些手便是,告知他们不要不管百姓死活。这次征收,每家每户都要用心,按照每户的具体情况来,对百姓,对邑令府衙都有好处。”众人都点点头,表示赞同。

    刘强看着邑令于安于大人的表情,好像还在神游,他对于安说道,“贤弟,你认为如何?”于安回了回神,说道,“啊,但凭大哥所说去做,闫先生,就如此吧。”于是众人便从邑令府衙散了,各自去忙。

    就在刘强去见江公,许公的路上,他发现邑尉杨通尾随着自己,于是他放慢脚步,两个人走到僻静处,杨通追了上来,说道,“刘公子慢走,在邑令府衙有些话不方便说,杨某想着单独跟刘公子说一说,也好讨个主意。”

    刘强停了下来,说道,“杨邑尉客气了,有什么事但管说来,咱们共同商议。”杨通说道,“今日刘公子,听杨某说了一句龙云山,就能直接问手下兄弟跟了几天了,刘公子看来对办案也非常内行,兄弟们是不能白死的,这对死去的兄弟以及兄弟的家属不公,也会让活着的兄弟寒心,虽然现在秋赋征收是头等大事,其实我亦晓得,闫靖元他们是不想趟私盐走私这趟浑水,也不敢趟。刘公子见识高,主意多,所以刘某想来讨个主意,请刘公子教我。”说着还拱手作揖深拜一下。

    邑尉杨通知道,这件事情不及时追究就搁下了,其实他猜的也没错,闫靖元是不想趟这趟浑水的,刘强在邑令于安于大人面前的话语权还是非常重的,所以他想通过刘强,再说服于安等人,说是暗中调查,加强监控,其实跟没说一样,时间一长,这件事情就会跟没发生一样。

    刘强看着邑尉杨通,他能够明白杨通的心情,就跟自己的战友出事,所有同事都义愤填膺,恨不得扒了犯罪分子的皮一样。他沉吟着说道,“杨邑尉,这件事情,还真得沉住气,我说的暗中调查并不是空话,我想如果想要有所突破的话,需要这样。”于是他附在杨通耳边说了一通,杨通不住点头,最后,当刘强说完之后,杨通对着刘强郑重的抱拳施礼,说道,“杨通这就按公子所说去做。”说完转身离去。

第68章 不走寻常路的杜延年() 
泗水邑尉杨通将私盐道上的所有差役全部换下,告知他们此案邑令大人要求暂且搁置,不再追查,先协助户曹差役做好秋赋征收的工作。所有参与的差役自然满腹牢骚,骂骂咧咧的,更有嚷着为死去的弟兄报仇的,杨通一概不回应。

    私下里邑尉杨通却让差役秦小七重新回到龙云山私盐道,这次高壮带领五个人过来帮助秦小七。也许是秋收的原因,也许是上一次事情较大,死了差役的原因,总之,在龙云山私盐道守了半个月,那些陌生人没再出现,就连熟面孔,也少了许多。

    这天下午,高壮他们准备回去,让赵成等人替换上来,前面安排的暗哨王二跑了过来,对高壮说道,“二哥,前面来了两个男人,其中一个背着麻布袋,有半袋的样子,里面可能是盐。秦小七说看着面生。”高壮点点头,让他回去尾随那两个男人,然后让一个手下告诉后面的两人做好截杀准备。

    高壮远远的看到来人过来,他也看着面生,至少是自己没有见过,不过看走在前面的男人不像是走私的,倒像是一个富贵之人,高壮给不少的豪强富贵大家修建过宅邸,所以他的眼光还是比较准的。

    这条路上,除了有私盐贩子走动,剩余的就是官差了,极少数极个别走动的人,也是山民,所以,即使是看似富贵之人,也要将他拿下。等到两人走到近前,高山从树后跳了出来,拦住两人的去路,高喝一声,“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两个人停了下来,脸色并没有惊慌的神色,其中一人说道,“少爷,这条路透着邪性,怎么那么多盘查的官差。”那位富贵看着像是富贵之人的说道,“杜建,这回可不见得,他们不像官差。”那名叫杜建的人说道,“啊,那他们是强盗吗?这下可糟了。”脸上露出了一丝的惧色。富贵之人摇摇头,说道,“我也说不准,看着像是工匠之类的。”

    听到他们的对话,高壮不禁佩服起这个富贵之人,眼光毒辣,不过听口音,不像本地人。高壮旁边的李复不耐烦了,说道,“问你们话呢,啰嗦什么,快说。”

    富贵之人答道,“赶路的。”李复这个气啊,说道,“吆喝,逗爷们玩呢,信不信小爷我今天让你们赶不了路。”富贵之人笑笑,反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劫道。”此时秦小七与王二已经从后面包抄上来,秦小七说道,“我们是泗水邑府衙的差役,问你什么就老实回答什么。”

    杜建听秦小七说完,松了一口气,说道,“我们是。。。。。。”话未说完,被那名富贵男子打断了,接口说道,“我们是外地来的客商,要去曲阜。”

    秦小七看了富贵之人一眼,说道,“外地客商?有大道不走,钻山沟,有马车不坐,下步撵。”秦小七质问的还是挺有道理,越是外地的客商,越不会走小路,更何况是穿山越岭的山路。杜建说道,“我们从新泰过来,是酒舍里面一位大叔给指的路。”

    秦小七不再理会他们,向高壮问道,“二爷,怎么办?要不先拿下。”高壮点点头,这半个月只见到这么两个陌生人,先拿下再说。秦小七对这两人说道,“看来得麻烦二位跟我们走一趟了。”

    那富贵男子并没有惊慌,而是说道,“麻烦这位小哥,先让我们看看腰牌。”秦小七一愣,但是还是将腰牌摘下来,举在此人面前,富贵男子点点头,对着杜建说道,“杜建,这下咱们省事了,有人给带路。”这心还挺大。高壮笑笑,说道,“那就请吧。”说着几个人将这两人前后夹好,一行人往山下走去。

    等到下得山来,有了人家,尤其是经过一个村镇以后,那富贵男子突然饶有趣味的说道,“我发现你们这里跟别处不同。”没人搭理他,但是他还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你们这里没有惊慌的百姓,也不见高声喊叫的差役。按说现在正是秋赋征收的时节,难道是这里不征收秋赋?”

    听完这话,秦小七说道,“那是自然,我们这里有青天大老爷,其他地方自然比不得。”那富贵男子感兴趣的说道,“奥,说来听听。”秦小七却不搭理他了。

    一行人进入泗水城内,并没有去泗水邑府衙,而是被带到了一所偏僻的小院,这是泗水官狱一个特别的关押点,专门关押秘密犯人的。等到这两名男子被关入一间小黑屋子,秦小七去找邑尉杨通报告。

    屋内杜建说道,“少爷,咱们这是被囚禁了吗?”那富贵男子说道,“稍安勿躁,等会儿就会有人来的。”说着竟闭目养起神来。

    邑令于安与刘强等人正在汇总秋赋征缴的情况,现在已经开始征收,以现在的情况看,百姓们还是很平静的,没有惊慌,没有将壹拾万石的秋赋任务放在心上,不会发生慌乱跟躁动就是好事,但是一些平日里刁钻的,得重点看着点,邑尉杨通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这些人捣乱。

    差役秦小七远远的站在泗水邑府衙内堂门口的一颗楸木树下,一直眼巴巴的看着内堂里面,杨邑尉说过,此事要保密,所以他不能进去汇报。好容易等到几位大老爷们开完会,秦小七悄悄的告诉邑尉杨通,逮住两个可疑人物,需要他去甄别一下,邑尉杨通点点头,将此事悄然的告诉了刘强。

    刘强,杨通二人在秦小七的带领下,来到了关押两个陌生男子的秘密别院。等到刘强两人进得屋内,看到了一个闭目养神的富贵男子跟一个无所事事随从模样的人。秦小七咳嗽一声,富贵男子睁开眼睛,秦小七说道,“我们大人来了,问你们话,你们要如实回答。”

    就在这时,只见那个随从模样的人看着刘强突然说道,“可是刘公子,刘大侠。”富贵男子看了看他,又看看刘强,邑尉杨通等人却全部看着刘强,眼神里面含着丰富的信息,这是刘病已在长安胡闹时,以游侠自居,一些好事之徒也是起哄,喊他刘大侠。

    刘强咳嗽一声,仔细瞧了瞧眼前这人,确实看着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他试探着问道,“你是?”杜建说道,“我,杜建,与刘公子见过几面。我家小少爷是杜陀。”

    刘强一下子想起来了,杜陀,杜延年的小儿子,跟彭祖的关系极好,听彭祖说,杜延年跟他的父亲张安世关系极好,而杜延年的父亲杜周,跟张安世的父亲张汤,都是武帝朝时有名的酷吏,杜周还是张汤提携的,他们两家算是世交。

    刘强听后忙抱拳行礼,然后恭谨的问道,“那这位是?”礼多人不怪,既然是杜建在此,那这位富贵模样的人,自然是杜家老爷之类的人。只听杜建说道,“这位是我们家少爷,杜延年。少爷,这位是刘病已,跟小少爷以及张彭祖张少爷关系都是极好的。”

    刘强一听是杜延年,杜陀的父亲,忙深深一揖说道,“病已见过杜叔叔。”杜延年颇有兴味的看着刘强笑着说道,“你就是刘病已?”刘强回答道,“正是,今日看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不知杜叔叔你们怎么来到这里了?”杜建说道,“我们家少爷是。。。。。。”杜延年打断了杜建的话,说道,“我来齐鲁看看。”这句话很模糊,看看。

    刘强没有追问,而是说道,“高壮跟小七没有为难叔叔吧?”杜延年笑着说道,“没有,他们挺客气的。就是不知为何如此?”刘强回答道,“此处不是说话之地,还是换做另一处地方,病已将事情好生给杜叔叔解释一下。”说着将杜延年,杜建请出了别院,去往御敕灯笼工坊。

    众人来到御敕灯笼工坊门口,杜延年一看,嚯,好气派的大门,大门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