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宣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宣帝-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听得呀的一声,是门内传来的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啊的一声,是彭祖的惨叫声。随着两个声音的滑落,彭祖的身体也倒在了地上。

    门内跑出来一大一小的两个女子,一身鹅黄色,裙子挽了一截的看着有十五六的样子,梳着马尾,后面跟着一身红色短衣,顶着两个发角的六七岁小女孩。刘强跟长乐也赶快上前,看彭祖怎么样了。

    只见彭祖已经昏了过去,长乐大声的叫着,“彭祖”。鹅黄衣服的女子,用手指掐着彭祖的人中,彭祖悠悠的醒了过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白皙的鹅蛋脸,眉似弯月,眼如深潭,深深的吸引着彭祖。

    “你怎么样了”那女子轻声的问道。

    “真漂亮!”彭祖答非所问。女子的面色一红,旁边的小女孩愤愤的说道:“登徒子!”

    刘强有点苦笑不得,长乐则呵呵的笑了起来,看来彭祖没事。

    彭祖刚说完这句话,一扭头,又昏了过去。女子看着彭祖又晕了过去,脸色有些着急。在彭祖又昏过去的时候,刘强分明的看到这个家伙对自己挤了一下眼睛,这是要碰瓷的节奏啊。长乐挠挠头,“怎么又晕了。”刘强则使劲的摇了摇彭祖,叫着“彭祖!彭祖!”自己得配合啊,这小子也真精!

    “还是抬入院中让我父亲看看吧。”女子对刘强说道。

    这个时候刘强才仔细看了看眼前的女子。“晓娟!”刘强冲口而出,这不分明就是李晓娟嘛,只不过穿了身古代的衣服。

    “晓娟是谁?”女子有些纳闷。看到女子的反应,刘强心里苦笑了一下,看来是自己瞎想了,可这也太像了点吧。李晓娟是自己带出来的徒弟,非常的出类拔萃,属于既有颜值又有能力的类型,公安武警系统有无数的追求者,可就是不找,所有人都说她的要求太高了。有一次刘强笑着问李晓娟,怎么不找。李晓娟说,等碰到像师父这样的我就找。刘强哈哈的一笑,像我这样的可少,这件事就过去了。现在想想,真的人世两隔。

    “来,帮我一把。”女子说道。

    “姑娘,还是让我等来吧。来,长乐,咱们扶着彭祖。”刘强对着长乐说道。

    “我像那种四肢无力的娇小姐吗?!”女子有点不太高兴。

    刘强不太好接话,只好跟女子一起扶着彭祖走向大门。长乐跟在后面,而那个小女孩已经碰碰跳跳的进了院子,喊着,“爹爹!爹爹!”

    这个一个比较大的院子,院前种着些植物,还被分成了大小不同的区块。正屋在院落正北面,左右还有东西厢房。越往里走,中药味越浓,这是个大夫家还是家里有病人,刘强比较纳闷。

    一个慈祥的老者从屋里走了出来,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一缕山羊胡,背有点驼。“爹爹,有个人晕在了咱们门前,你快看看吧。”小女孩给自己的父亲说道。

    女子跟刘强也抬着彭祖走到了门路,老者说道,“赶快抬到屋中去。”

    彭祖被安放在床上之后,老者坐下,将手搭在了彭祖的脉上。一边用眼睛询问着自己的女儿,女子将经过一说,原来是姐妹两个在玩蹴鞠,正好砸在了彭祖的头上。老者看了看女孩子,女孩子一脸无辜的说道:“这次不是我,是姐姐踢的。”

    老者将手放下,笑呵呵的说道:“无碍,可能是点受了惊吓,再加上饥渴所致,去给他们拿点吃的,估计一会儿就没事了。”

    刘强脸上一红,知道彭祖被老者识破了,他对老者长身一揖“医者仁心,感谢夫子宅心仁厚,我这兄弟也不是存心欺骗老人家,真的是饿了。”

    “奥,公子怎知我是医师?”

    “小子自进入院中,便闻有浓浓的药香,加之未见堂中有病人,还有见桌上放着本黄帝内经,猜测夫子应该是个医师。”

    老者哈哈一笑,“听口音,公子不是本地人啊。”

    “我们是长安人士。”刘强回答道。

    “长安!”女子眼睛一亮。

    “阿珊,还不快去。”老者对女子说道。女子转身走向西厢房。

    刘强用手捅了捅彭祖,彭祖本来就是装的,老者与刘强的对话早就听到了耳朵里,他一咕噜从床上坐起,长揖一下,“我们是长安人士,来此地求学,遇到强盗,又被野狗所追落入河中,大哥为了救我,差点死掉,我们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彭祖也老老实实的回答说。

    老者笑着点点头,“家中就我跟两个小女,拙荆已经过世,我也没有儿子,我去给你们找出两身我的衣服,将就着穿一下。”说着起身走向里屋。

    小女孩瞪了瞪彭祖,然后扮了个鬼脸,朝他呃了一声。彭祖不好意思的坐着,头扭向了一边。刘强问小女孩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又不是小奶孩,你用这种腔调作甚么。”小女孩毫不客气道。尴尬了,刘强有点挠头。“我叫淳于艳,我爹爹是淳于泽,是很有名的医师。我姐姐叫淳于珊,也很精通医术。”小女孩骄傲的回答说,看来,她很为自己的父亲跟姐姐感到骄傲。

    “你叫什么名字?”小女孩接着问道。

    “奥,我叫刘病已。”刘强说道“这两个是我的兄弟。”

    “我叫戴长乐。”长乐凑过来憨憨的说道。

    “我叫张彭祖。”彭祖讨好的说道。

    这时淳于泽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两套半新的但是非常干净的衣服,催促他们两个换上。等到换好了衣服,坐了下来,淳于珊也端着饭菜走了进来,小米面饼子,还有两个青菜,真香!看来淳于珊是用心做了饭菜的,没有拿他们当乞丐。

    淳于泽笑呵呵的说道,“吃吧。”刘强说一声叨扰,拿起了一个饼子,那哥两个一看大哥拿起了小米饼子,迫不及待的伸手,尤其是长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正这功夫,门口有声音传了进来,“淳于先生在家吗?我家先生前来拜访。”

    “哦,看来是许公来了。”淳于泽坐了起来,“你们吃着,我来了一个老友,去接待一下。”说着走了出去。淳于珊跟淳于艳也跟着走了出去,看来,来的是个重要的人物。

    风卷残云,一会儿饭菜就见底了,戴长乐摸摸肚子,对刘强说道,“哥,没吃饱。”

    “就你吃的多,还饿!”张彭祖不满的说道。“不过确实没吃饱。”

    “忍一下吧,这已经很不错了。”刘强说道。

    兄弟三人正在磨牙,只见春雨泽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道骨仙风的老者,瘦削的体形

    ,花白的头发,花白的胡须,但是一丝不乱。老者的后面是一个少年,看样子是个书童。

    “许公,这就是长安来的三个孩子。”淳于泽向老者说道。

    “奥,就是这三位少年郎吗?”许公捋着胡子说道“你们是长安人士,叫什么名字?”

    “老人家,我叫刘病已。”刘强行礼说道。

    “我叫张彭祖。”彭祖跟着说道。

    “爷爷,我叫长乐,戴长乐。”

    “奥,刘病已,你叫刘病已。”许公略有所思道。

第3章 考校(一)() 
淳于泽见许公若有所思的看着刘病已,就说道:“前些日子去安王府,安王赏赐了几饼荈茶,许公光临蔽舍,我让珊儿煮了,咱们院中品茶,许公品评一下看看这茶如何?”

    许公听后说道,“那个钱窜子。也好,咱们就品一下鲁王的好茶。”说完走了出去。

    “几位少年郎一起如何?”淳于泽微笑着说道。

    这当然不能拒绝,刘病已微微一揖,随着淳于泽走了出去。

    在院落西墙处,有两棵杏树,杏树下面放着一个古朴的木案,看那样子,好像是什么古木的根部。树根盘绕茂密,台面平整,虽然有些皲裂,但是那些天然的裂纹像艺术品一样。隔不远还有几株栀子开的正好。

    待到许公及淳于泽席地而坐后,刘强跟彭祖也坐了下来,长乐则习惯性的站在了病已身后。站在许公身后的书童还瞅了长乐一眼,长乐回报以一个憨笑。

    初秋傍晚安祥的小院,时而响起几声好听的虫鸣,太阳虽然看不到了,院子里却没有一丝暗的感觉,栀子花香隐隐传来,多么安宁的世界。看着天空中升起的白月,刘强禁不住想,如果时光永远如此多好,他不禁又想到了小玉,想起了多年前,他与小玉从山上往下走,也是如此的傍晚,虽无虫鸣但有鸟声,虽无花香但有草浓。他还记得下山后给小玉写了一首诗。

    傍晚的清风微微凉

    看着白月升东方

    幸福的心儿在飞扬

    因为有你在身旁

    崖边的碧草淡淡香

    听着鸟儿在歌唱

    开心的笑容在荡漾

    因为有你在身旁

    生命的河流静静淌

    觉着脚步太匆忙

    点滴的期盼在心上

    因为有你在身旁

    轮回的岁月跌跌撞

    梦着前尘好苍茫

    回首不见前后路

    幸好有你在身旁

    可现在,小玉已经不在了身旁,只有自己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千年前的世界。

    “公子,公子。”淳于泽叫了两声。原来淳于珊已经将荈茶摆放到了木案上,彭祖略带尴尬的看着刘病已,刘强忙说道“失礼,失礼。”

    “刘公子在想什么,那么入神。莫非是心中的知己?”许公打趣道。

    “惭愧,想到了家中的一位故人。”刘强忙答道,他总不能说是想到了自己的媳妇吧。

    “奥,刘公子家中还有什么人?”许公自然的问道。

    听完这话,刘强意识到了自己现在是刘病已,他在心里对自己说道“刘强啊刘强,你已经不是刘强了,你现在是刘病已了。”

    “家中已无他人,我现在是孤身一人。”

    “哦”许公并未接话。

    淳于泽端起眼前的茶盏,说道,“请。”

    刘强端起茶盏来,一股刺鼻葱姜味冲来,这个时候喝茶,是先烤过茶饼,然后用陶器捣碎,再加上葱姜等调味品,然后才正式饮用,一般家庭还喝不到,只有王公贵族,豪门大绅才能够喝到。

    刘强轻轻的抿了一口,长乐却把自己的那一碗咕咚一下喝了下去,也不嫌烫,放下茶盏时还不忘添一下嘴唇,意犹未尽的样子。

    淳于泽闭着眼睛慢慢的将荈茶咽下,然后睁开眼睛问道“许公感觉这茶如何?”

    “三位公子感觉如何?”许公转而问道。

    “好!”彭祖第一个说道,“烤制的恰到好处,调制的味道正香,上上品。”说完还看了一眼淳于珊。

    “俺没喝过,第一次喝,挺好喝”长乐挠着后脑勺说道。

    “挺好。”刘强说道,喝惯了后世的茶叶,他实在是喝不上这个味道,将葱姜放在里面调味,幸好盐还放的很少,要不非吐了不可。

    许公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几位公子从长安过来,长安好吗?”淳于珊问道。

    “好!长安可好了。”彭祖看着淳于珊立马答道,“长安遍地有高高的楼房,还有。。。。。。”

    淳于泽打断了彭祖的话“几位公子不是来求学的吗?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求学。可是有找到先生?”

    彭祖看了看刘病已,病已是奉大伯张贺之命来山东求学,他这个陪读自然要跟着。长乐属于跟屁虫,病已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反正家里也吃不饱,跟着病已,还能混上口饱饭,病已有时自己宁肯饿着,也先让他们两个吃。

    “天下之学尽在齐鲁。长者命我们去兖州求学,这不路上遇到强盗,被抢了盘缠,还又不幸落水,长者写的书信也都泡汤了。”刘强如实的答道。

    天下之学尽在齐鲁,这话说的非常到位。自从汉武帝设太学,置五经博士,天下郡国也纷纷办学,再加上董仲舒上书天人三策,进而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儒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最关键的是,汉武帝置的博士是公务员编制,是能拿俸禄的,同时也是各种官职的重要缺补。

    但是,始皇帝焚书坑儒,对儒家以及儒家经典伤害太大了,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印刷品,图书都是写在木简或者竹简之上的,就是木头片或者竹片,再用牛皮将木头片穿起来,孔子所谓的韦编三绝,就是将穿木简的牛皮绳都翻断了三次,你想想得翻多少遍,得有多勤奋。朝廷的书都烧掉了,私人又不允许私藏这些禁书,于是有些儒生冒着生命危险,将书埋在地下,藏在墙壁里,时间久了,连潮带湿,加上虫蛀,剩下的也没几本了。这个时候,那些将经书印在自己脑子里的大儒们,成为了经书的重要传承人。

    而那时的大儒,几乎都集中在了齐鲁两地,尤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