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权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巅峰权贵- 第6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珊在一旁颇为同意的点点头道:“这个我倒是认为你说的不错,比如说在国外,在修建一条马路的时候,专门会预留一个管道到时候只要有什么事情的话,可以直接就开始用了。但是我发现华夏就是不一样,想要装一些电缆就要把路都凿开,然后重新弄一边,这样反复无用功的做法,我觉得就是一种最大的浪费。”

    李天舒道:“的确是这样,而且很多人为了利益,已经开始不择手段的弄这些东西,官商勾结的现象颇为的严重,公共基础设施的钱最后为什么老是不够用?我相信这个里面呢有很大的浪费现象在里面……”

    杨镇江道:“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这种方式虽然不是贪污,却有时候比贪污更加的可怕。到时候一句工作失误就没有了,简直就是犯罪!”

    李天舒笑着道:“其实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目前群体之间的**比较的严重,乱世要用重典,这句话其实适用于现在的江城!”

    杨镇江厉光一闪道:“你们江城的问题绝对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整体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必须要严惩,整个国家现在都知道有江城这么一个地方,因为谁啊?因为一个名人,这个名人到底有多有名?很多百姓都指着他们的脊梁骨骂,呵呵,江城有什么可以丢人的?我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丢人的嘛!”

    李天舒也是有些尴尬的说道:“虽然说**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实从侧面也是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国家也是在进步,在进步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肯定是需要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天下无贼肯定也是不可能的,就算是美国,难不成就没有**现象了么?我看也未必吧?”

    杨珊道:“美国的**机制比较的好,而我们国家的漏洞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李天舒道:“国家的漏洞多,表现的方面很多,但是华夏才是一个见过几十年的国家,改革开放真正算下来其实才二十年,中间出现了态度的意外,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这个里面需要走的路是非常的多的,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很好的控制,从**的根源抓起,我们就能够冲破很多的枷锁,最终能够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的。”

    杨镇江点点头道:“美国所谓的没有**,实际上也不是这么说的,美国我也去考察过,他们所谓的人权只是在一般的时候讲的,特殊时期有人权么?其实也没有!”

    李天舒道:“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嘛,我们没有那个金刚钻的时候,只能用集中管理的方式,事实证明国家在进步,人民的思想在不断的蜕变,我们要想把握好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绝对不能冒进,只能循序渐进,让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都有一个努力适应的过程,只有适应了这个过程,我们才能够稳步的前进。”

    杨珊在美国,一直说着美国的好处,在李天舒看来,美国也就是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遥想当年,万朝来贡那个时候的华夏其实也是人人羡慕的天堂,实际上了解华夏历史的人们却知道。

    别人说的并不一定都是好的,美国就好比当时的元朝之类的国家,强大是强大了,但是强大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杨镇江道:“你继续往下说吧……”

    李天舒点点头继续道:“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现在是要解决,但是解决问题的角度还需要仔细的思量一番。关于民生等问题,我们只能从细节入手,慢慢做出改变。不过我希望在我的任期内能够让江城市的百姓生活努力走向小康的水平。”

    杨镇江赞许的看了看李天舒,说实话,李天舒说出来这些话他一点都不觉得突兀,仿佛李天舒这种年轻人能够给他一些信心一般。

    杨镇江也知道,自己这样的人思维有些僵化了,显然在杨镇江看来,自己并不是那种改革的力挺者,不过杨镇江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随波逐流。

    当官者必然是要做到随波逐流的,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在官场上绝对不能够做到平步青云。

    李天舒自然要说到下面的重点了,首先第一个自然就是物流中心。

    李天舒道:“物流中心对于江城市的意义非凡,我想在江城市建设一个全国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到时候很多的资源就可以通过江城传输到全国各地了!”

    杨镇江愣神了一下道:“物流中心?这个想法很好啊……不过物流中心能够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恐怕也不是很多吧……”

    其实物流这个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的深入人心,后世物流业的发达,让人有些感觉瞠目结舌。

    这个时候在李天舒看来,整个江城市要是建设一个物流中心,以此为基础开始向整个江城辐射的话,最终能够解决的东西就非常的多了。

    就业问题?有形的就业就能够解决很多,何况很多无形的就业呢?物流中心的建设,必将成为江城市在未来城市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的砝码。

    ps:四更一起发吧,早上忘记发了,想想就一起了,希望大家伙能够支持一下散心。感谢stanleyhk的万赏支持,小小爆发一下,不成敬意。

    ^^^^^^^

    ^^^^^^^

    ^^^^^^^^^

    。。。

    …

    :16:41:44

第六百五十七章 高新技术园区() 
第六百五十七章 高新技术园区

    说道经济发展,李天舒就有些口若悬河的味道了,物流中心建成之后的意义已经不容多说了。

    杨镇江自然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在杨镇江看来,物流中心带动的自然不仅仅是某一个地区的发展,但是李天舒讲了这么多的好处,杨镇江可不觉得他是无的放矢。

    李天舒谈了这么都的好处的原因在哪里?物流中心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甚至能够带动除了江城以外的其他地区致富,那么这个是不是就不是江城一家的事情了?

    就在李天舒和杨镇江交谈的时候,杨珊又一次的做到了自己父亲的旁边,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她就是准备过来奚落奚落这位跟她年纪相仿的高官的。

    其实杨珊对于李天舒一开始充满了不屑,不过从李天舒的神态举止,杨珊看到了一种容人之量,虽然有些时候自己的奚落他,但是他总是一笑了之。

    杨珊觉得这个是在自己的父亲面前,李天舒要表现一下自己,现在看到李天舒和自己的父亲侃侃而谈,杨珊也是想要听听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有什么水平。

    毕竟杨珊也是接受过国外先进思想的洗礼的,她觉得自己的眼光要比国内的绝大多数人的眼光要好很多的,这个就是她的自信。

    不过听着李天舒说了这么多,基本上都是描述物流中心的一个前景,杨珊有些疑惑的问道:“喂,你难不成只有纸上谈兵,既然那么多的好处,那岂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弄了?”

    李天舒呵呵一笑道:“其实这个物流中心的想法,我还是看的之前美国的一些实例,说实在的,华夏的交通拿美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不过鄂北有着很多的优势在里面。”

    杨镇江呵呵一笑,他其实也知道,李天舒并不是只想说这些,他的目的应该是想要赢得省委省政府的扶持的,杨镇江并没有着急表态。

    不过李天舒的话杨镇江听得懂,杨珊可就听不懂了,她在美国呆的时间长了,思维习惯也变幻了不少。

    杨镇江看了看李天舒道:“呵呵,还是美国的思维,不过在发展经济方面,美国人至少在近一段时间以来,还是非常的不错的。”

    杨珊道:“就咱们华夏这个交通,我可不认为鄂北有什么太多的优势,相反像沪海等地我觉得优势还真的是非常的明显的。”

    李天舒道:“如果单纯的拿鄂北和沪海相比的话,鄂北的确不占据多大的优势,但是沪海本身就是全国经济的一个中心,它辐射整个全国也是很正常的。鄂北的优势到底在什么地方?其实它的优势就在于第一:它地处中部地区,贯通南北;第二:水陆条件都非常的发达;第三:中原省、山城市等地的道路建设不断的抓紧,中原省贯通鄂北的一条高速公路也已经成型了,我们可以利用一下;第四:我相信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绝对支持,是我们能够有勇气成为全国物流中心的一个底气。”

    杨珊瘪瘪嘴道:“我怎么感觉你最后一句话又像是拍马屁呢……”

    李天舒苦笑着摇摇头,内心暗叹:“这个妞还真是听不懂人说话啊,不过相信杨书记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了。”

    杨镇江呵呵一笑道:“珊珊,不要这么说话,天舒同志说的也是有道理的,像这种造福全省人民的事情,省委省政府肯定会大力支持的。不过要建设全国的物流中心,恐怕需要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的支持,这个是很有难度的啊……”

    李天舒道:“省驻京办应该可以活动活动的吧?呵呵”

    杨镇江叹了一口气道:“整个华夏有好几个省份不受京里面的人待见,其中有一个就是鄂北,鄂北本身就是相对独立,而且最近事故频频,让很多部门都不待见。我已经听驻京办的人说过不止一次,在京城里面他们办事的难度是人家的好几倍。”

    李天舒道:“造成这种局面绝对不是短期的,尤其是以后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首先一点就是目前经济发展很快速,省与省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想要真正的发展鄂北省,国家的政策扶持是肯定少不了的,如果在这个时候不能够很好的把握这样的机会的话,鄂北可能在未来就会落后于其他的省份了。”

    李天舒的话杨镇江焉能听不出来,李天舒的意思其实就是说他们这帮省委领导呢,要是鄂北真的排名越来越靠后的话,恐怕他们这帮人的仕途全部就完蛋了。

    可是杨镇江虽然知道这个情况,但是没有办法啊,他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的方案。朝中无人不做官,杨镇江虽然做官了,但是朝中现在无人。

    朝中无人,你办事情就非常的不利索,办事情不利索很多的机会就这么失去了,到最后他们想要真正的发展起来的话,基本上就不太可能了。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的时候,你不努力,想要从后面往前赶超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杨镇江就因为知道,所以对李天舒的这个物流中心非常的感兴趣。

    不过杨镇江希望弄成这个项目,但是他知道,凭借着鄂北省在京城中的关系,想要弄成这个项目的难度无疑是非常的大的。

    杨珊道:“既然是好项目,为什么不能够让你们弄呢?”,杨珊是单纯的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的。

    李天舒笑着道:“政治和经济是相辅相成的,鄂北如果一旦被人围攻的话,即便是再有能力也没有办法……”

    杨珊摇摇头道:“华夏的这种体制还是不健全,我觉得应该学习西方的制度,这样办事情的效率就要高很多了。”

    李天舒呵呵一笑道:“照搬照抄是没有用的,每一个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华夏人的思想和美国人的思想也是不尽相同的。而且,美国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花了多长的时间,好几百年!而我们华夏呢?算起来真正的改革开放也不过才十几二十年的光景,想要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十几二十年就赶英超美我恐怕也不太现实……”

    杨镇江颇为同意的点点头道:“珊珊,很多事情不是嘴皮子上说说就能够成功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就好了。只可惜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很多时候有人会钻这个法律的空子……咱们华夏有一句古话叫做法理不外乎人情……”

    杨珊道:“一是一二是二,你们这样的说法不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借口么?”

    李天舒点点头道:“事实就是杨珊说的这样,不过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这种风气还在不断的蔓延,既然已经形成了这种风气了,你想要改变就很难。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实改革的阻力是越来越大……因为利益集团掌握了权力,这个是一个恶性循环,利益集团怎么可能改革自己本身得到的利益呢?”

    杨镇江点点头,不过还是道:“国家很多的政策到了地方就变味了,其实像凌总他们一心为国,很多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不过下面人却不按照他的思路做,如果真正都按照凌总他们的思路来的话,现在的华夏恐怕已经是比现在至少上一到两个台阶了。”

    杨珊无奈的说道:“这帮人怎么这样,我们在美国,戴尔公司你们可能没有听说过,是一家电脑公司,看看人家的管理水平,你们就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